反胶束萃取学习.ppt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反胶束萃取学习.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反胶束萃取学习.pptx(4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一、概述 传统的萃取法难以应用于蛋白质的提取分离。分离对象的特性;萃取剂的问题。在这一背景下发展起来了一种新的萃取分离技术反胶束萃取。第1页/共40页1977年,瑞士Luisi等人首次提出用反胶束萃取蛋白质;到80年代,荷兰Vant Riet和Dekker、美国Gokelen、Hatton首先进行了反胶束萃取蛋白质的研究。近年来该项研究已在国内外深入展开。第2页/共40页该法的优点:成本低、溶剂可反复使用;萃取率和反萃取率都很高;有可能解决外源蛋白的降解问题;构成反胶束的表面活性剂往往具有溶解细胞的能力,可直接从整细胞中提取蛋白质和酶。第3页/共40页 反胶束溶液是透明的、热力学稳定的系统。反
2、胶束(reversed micelle)是表面活性剂分散于连续有机相中一种自发形成的纳米尺度的聚集体。二、反胶束溶液形成的条件和特性第4页/共40页 表面活性剂是由亲水憎油的极性基团和亲油憎水的非极性基团两部分组成的两性分子,可分为阴离子表面活性剂、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和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第5页/共40页表面活性剂表面活性剂 有机溶剂有机溶剂 表面活性剂表面活性剂 有机溶剂有机溶剂AOT丁二丁二酸酸-2-2乙乙基己基酯基己基酯磺酸钠磺酸钠n-烃类(烃类(C6C10)、异辛烷、)、异辛烷、环己烷、四氯化碳、环己烷、四氯化碳、苯苯Brij60脂肪脂肪醇酯醇酯辛烷辛烷CTAB十六十六烷基三甲烷基三甲基
3、溴化铵基溴化铵 己醇己醇/异辛烷,己异辛烷,己醇醇/辛烷,三氯甲辛烷,三氯甲烷烷/辛烷辛烷TritonX己醇己醇/环己烷环己烷TOMAC三三辛基甲基辛基甲基氯化氨氯化氨 环己烷环己烷磷脂酰胆碱磷脂酰胆碱苯、庚烷苯、庚烷表1 常用的表面活性剂及其相应的有机溶剂第6页/共40页 用得最多的是阴离子表面活性剂AOT(丁二酸-2-2乙基己基酯磺酸钠)。图1 AOT的结构式第7页/共40页将表面活性剂溶于水中,当其浓度超过CMC时,表面活性剂就会在水溶液中聚集在一起而形成聚集体,称为正常胶束。若将表面活性剂溶于非极性的有机溶剂中,并使其浓度超过CMC,便会在有机溶剂内形成聚集体,称为反胶束。临界胶束浓度
4、(Critical Micelle Concentration):胶束形成时所需表面活性剂的最低浓度。第8页/共40页表面活性剂的极性头朝外,疏水的尾部朝内,中间形成非极性的“核”。水水非极性的非极性的“核核”极性极性“头头”非极性非极性“尾尾”正常胶束图2-a 正常胶束的结构示意图第9页/共40页表面活性剂的极性头朝内,疏水的尾部向外,中间形成极性的“核”。有机溶剂有机溶剂极性极性“头头”极性的极性的“核核”非极性非极性“尾尾”反胶束图2-b 反胶束的结构示意图第10页/共40页第11页/共40页反胶束的制备相转移法 注入法 溶解法第12页/共40页v临界浓度 大多数为0.11.0mmol/
5、L;v含水率W W的值直接影响到反胶束的大小。通 常 反 胶 束 W40,表 面 张 力0.2mN/m时 不 稳 定,故 反 胶 束 最 大 半 径Rm=6nm,适用于相对分子量pI时,反胶束萃取才可进行;而对于阴离子表面活性剂,pHpI时才可。1、水相pH值第21页/共40页图5 pH值对蛋白质萃取率的影响第22页/共40页 对不同相对分子量的蛋白质,pH值对萃取率的影响有差异性,当蛋白质相对分子量增加时,只有增大(pH-pI)的绝对值,相转移才能完成。eg.eg.糜糜蛋蛋白白酶酶(相相对对分分子子量量为为2500025000)的的萃萃取取率率在在|pH-pI|pH-pI|为为2-42-4时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胶束 萃取 学习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