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天文学发展史.pptx





《L天文学发展史.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L天文学发展史.pptx(7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天文学导论第1讲天文学发展史第1页/共71页本讲内容中国古代天文学成就(简介)古希腊天文学文艺复兴时期的天文学哥白尼、开普勒、第谷和伽利略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标注*的为自学内容第2页/共71页引言:中国古代天文学成就星座(星宿、星宫)赤道坐标系太阳黑子:公元前140年,欧洲(807年)日食:约4000年前,650次(春秋战国-元末1368年)彗星、流星和陨石新星和超新星“夏商周断代工程”与古代天文研究古代天文仪器张衡、祖冲之、一行、沈括、郭守敬等第3页/共71页1 1。古希腊天文学从亚里斯多德到托勒密的地球中心学说古希腊人首先采用观测和模型试图解释宇宙内在的逻辑性和系统性古希腊是
2、现代科学的发源地第4页/共71页毕达哥拉斯的宇宙观Pythagorean(569-475 B.C.)总结出关于天体运动的3个常识:1.同心圆轨道:行星、太阳、月亮和恒星都在完美的同心圆轨道上运动2.匀速圆周运动:行星、太阳、月亮和恒星都在作匀速圆周运动3.地球中心:地球处于所有天体运动的正中心第5页/共71页行星的运动难题相对于背景恒星,行星为什么是“流浪汉”?(需数月观测)1.顺行:向东2.逆行:向西3.逆行时行星变亮第6页/共71页柏拉图的家庭作业试图对行星的运动做出几何解释,特别是“诡异”的逆行和亮度变化柏拉图和他的学生自然受毕达哥拉斯思想的指引,所以无论采用什么模型,地球应是行星运动的
3、静止中心柏拉图Plato(427-347 B.C.):苏格拉地 Socrates(470-399 B.C.)的学生第7页/共71页萨摩斯岛的亚利斯塔克Samos 萨摩斯岛的Aristarchus(亚利斯塔克,310-230 BC,柏拉图的学生?)违背了常理,提出了太阳中心说。早在亚利斯塔克之前,?Philolaus:地球围绕中心火(太阳)运动由于观测不支持地球在运动,他的模型当时是不被接受的。而且由于根深蒂固的亚里士多得体系和人的常识,这个理论并未活得太久,很快被遗忘,西方思想几乎2000年停滞不前,直到哥白尼使它复活第8页/共71页科学鼻祖:亚里斯多德Aristotle(384-322 B.
4、C.),柏拉图的学生可能是历史上对多个学科(科学,神学,哲学等等)最具影响力的人物他的思想不可挑战长达几乎2000年之久,直到伽利略实验证明物体的运动不会改变除非对物体施加了作用力()第9页/共71页亚里斯多德:地球中心学说天体镶嵌在55个转动速度不同的同心水晶球上,每个球层作匀速圆周运动,地球处于中心“原动力”使最外层天球匀速转动,并一层一层向内传递,导致所有天体的转动第10页/共71页亚里斯多德学说不能解释行星的逆行!通过调节同心球层的速度,行星运动的许多特征都可得到解释但依然不能解释夜空中行星的逆行和亮度变化两类奇妙构思:地球并不位于行星运动轨道的中心轨道中嵌套着轨道:本轮和均轮第11页
5、/共71页本轮 Epicycles 解释行星逆行与变亮行星不是固定在同心球层(均轮)上,而是固定在本轮上,但是本轮固定在同心球层上本轮中心和本轮即行星均沿同一方向作匀速圆周运动本轮本轮均轮均轮第12页/共71页需要多个本轮在某些情况下,本轮套本轮实际模型:本轮中心作匀速圆周运动,但不围绕均轮的中心,其围绕中心偏离均轮的中心第13页/共71页Ptolemys Geocentric Universe 托勒密的地球中心学说提出完备的以地球为中心的宇宙论宇宙论的长梯的第一阶解释行星的逆行和亮度变化,且依然维持所有天体的运动都是匀速圆周运动天体是完美的,内禀特征(如亮度)不变地球是宇宙的中心Ptolem
6、y 85-165 C.E.第14页/共71页行星皆以本轮的轨迹运动,而本轮中心依附均轮的大正圆绕地球转动水星、金星的本轮中心和地球及太阳的中心永远连成一条直线众星则依附在一个最外层的大天球上第15页/共71页西方思想停滞的中世纪Ptolemy 于公元150年在长达13卷名为Almagest(The Greatest)”的巨著中发表了他的地球中心说这个理论所预测的行星位置和实际位置的误差在数度之内,因此主宰西方世界约1500年之久!阿拉伯伊斯兰文明兴起第16页/共71页2。文艺复兴时期的天文学哥白尼:太阳中心说,革命的起点(首次揭示真实)第谷(布拉赫):杰出的观测 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理论直觉
7、伽利略:第一个使用望远镜进行天文观测(1609);运动学定律第17页/共71页Copernicuss heliocentric universe哥白尼的太阳中心学说Nicolai Copernicus1473-1543 Poland第18页/共71页对行星运动的简单解释亮度变化:行星到地球的距离在变化逆行:几何+小轨道行星的转动快第19页/共71页哥白尼的成败亚里斯多德体系的3个主要错误观点:1。中心;2。运动;3。物质。哥白尼挑战了1,但没有挑战2,且隐含了3革命掉地球是太阳系的中心但仍假设匀速圆周运动(行星轨道实际上是椭圆)仍不能解释行星运动的细节 需要本轮,但与托勒密体系相比,因为太阳在
8、中心,所以大多数情形只需很少的本轮哥白尼的太阳中心说可能不是新的(原创)!早在公元前200年,萨摩斯岛的亚利斯塔克就提出了太阳中心说第20页/共71页由于托勒密体系是教堂根深蒂固的教条,而且日心说预测天体运动的准确性和地心说不相上下,所以并不为当时的人普遍接受害怕嘲笑奚落,害怕失去贵族和教堂的宠爱,哥白尼临终时才发表它的学说这个勉强的革命却拉开了现代天文学发展的序幕。建立在此基础上,Kepler,Galileo,and Newton 的工作彻底摧毁了Aristotle 思想体系发第21页/共71页Uraniburg 第谷 布拉赫(Tycho Brahe 1546-1601)的杰出观测 丹麦贵族
9、 受宠,天文堡 决斗 失宠,1588,布拉格,与 开普勒(因战争)伟大会晤 礼节第22页/共71页第谷 布拉赫的重要天文贡献在望远镜发明之前,做了最好的天文仪器和最精确的观测对行星特别是火星的观测为后来的天文学家如开普勒建立正确的太阳系模型提供了至关重要的数据1552发现一颗超新星,现为第谷超新星(遗迹);1577发现一颗彗星恒星视差;不能很好理解自己所得观测数据的意义曾提出流行一时的太阳系模型:地球为中心,太阳绕地球转,但行星绕太阳转第23页/共71页开普勒 Johannes Kepler(1571-1630)行星运动定律(理论直觉)生于德国,贫困多病,聪明,奖学金,路德教会任职;学习哥白尼
10、学说 为逃避30年战争,移居布拉格,成为布拉赫的助手利用完备的火星数据,于1605发现行星运动定律(1609发表)。四处奔波,提高预言行星位置的精度,被观测证实第24页/共71页开普勒第一定律:轨道形状所有行星皆以椭圆轨道环绕太阳运行,而太阳位于椭圆的一个焦点上在地球绕太阳公转过程中,地月距离连续变化 perihelion 近日点 aphelion 远日点第25页/共71页开普勒第二定律:速度行星和太阳的(假想)连线在相同的时间内扫过相等的面积 行星越接近太阳则运行速度越快 近日点,运动最快 远日点,运动最慢第26页/共71页开普勒第三定律:周期行星公转周期的平方和其与太阳的平均距离的立方成正
11、比 (公转周期)2=(常数)x(平均距离)3 公式中的常数适用于行星以及一切环绕太阳运动的人造或天然物体以地球取代太阳,例如研究月球或地球人造卫星时,此常数不同第27页/共71页P2 R3:公转周期平方之比等于半长轴立方之比轨道半长轴越大,则公转周期越大距太阳最近的水星(Mercury)绕太阳一周仅需88天冥王星(Pluto)公转周期248年第28页/共71页SaturnJupiterMarsEarthVenusMercury土星 木星 火星 地球 金星 水星开普勒猜测:太阳对行星的磁吸引开普勒三定律适用于由于引力而造成的绕任何物体转动的任何物体的轨道运动第29页/共71页伽利略:望远镜与运动
12、学定律Galileo Galilei(1564-1642)意大利天文学家与物理学家(现代天文学和物理学之父?)提供了证明哥白尼假说至关重要的观测奠定了正确理解物体在地球表面运动的动力学和引力的基础第30页/共71页望远镜不是伽利略发明的,荷兰商人发明了望远镜(作为海军的望远工具)伽利略是第一个(1609年)使用望远镜观测天空的人,首次利用仪器增强人类的天文观测能力伽利略与望远镜第31页/共71页伽利略的主要天文发现月球上有山脉地形,有陨坑,命名环形山太阳黑子,且运动 太阳自转这两个发现证明天空并非完美绕木星旋转的4颗卫星(现称为伽利略卫星),表明宇宙有其它“中心”,地球不是唯一的转动中心金星亦
13、有盈亏(月相),证明它必绕太阳运行,而不是本轮。因此支持哥白尼体系,否定托勒密体系第32页/共71页伽利略的落体实验距离与时间的平方成正比著名的比萨斜塔实验可能是不真实的。可以肯定的是伽利略理解了其中的原理,可能作了类似的斜面实验来理解物体的运动定律引力产生的加速度与物体的质量无关是牛顿引力理论的基础第33页/共71页惯性概念 对物理学的最大贡献也许是关于惯性的概念:除非施加外力,运动物体具有的惯性使它保持原有的运动状态But Aristotles:rest in rest motion to rest(hidden friction)惯性概念是牛顿定律的基石,其本身成为牛顿第一定律第34页/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天文学 发展史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