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心理测验第二部分.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品)心理测验第二部分.ppt(8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心心 理理 测测 验验许百华许百华 教教 授授 第二节第二节 测验的常模测验的常模第一单元第一单元 常模团体常模团体一、常模团体的性质一、常模团体的性质1 1常模团体是由具有某种共同特征的人所组成常模团体是由具有某种共同特征的人所组成的一个群体,或者是该群体的一个样本。的一个群体,或者是该群体的一个样本。2 2常模团体在某方面的心理特质用一个标准的、常模团体在某方面的心理特质用一个标准的、规范的分数表示出来,以提供对个体作比较或规范的分数表示出来,以提供对个体作比较或评价的基础。这个分数即为常模。评价的基础。这个分数即为常模。3 3任何一个测验都有多个可能的常模团体,如任何一个测验都有多个可
2、能的常模团体,如智力测验分儿童智力测验和成人智力测验。智力测验分儿童智力测验和成人智力测验。4 4、对测验编制者来说,常模的选择主要基、对测验编制者来说,常模的选择主要基于对所要施测的总体的认识。于对所要施测的总体的认识。团体常模团体必须能够代表所要研究或团体常模团体必须能够代表所要研究或施测的总体,具体工作包括:施测的总体,具体工作包括:l确定一般总体确定一般总体l确定目标总体确定目标总体l确定样本确定样本 5对测验的使用者来说,现有的哪个常对测验的使用者来说,现有的哪个常模团体最适合。模团体最适合。标准化测验通常提供许多原始分数与各标准化测验通常提供许多原始分数与各种常模的比较转换表。种常
3、模的比较转换表。6常模团体的成员。常模团体的成员。二、常模团体的条件二、常模团体的条件(一)群体的构成必须明确界定(一)群体的构成必须明确界定定义常模团体的标准(变量)有:性别、定义常模团体的标准(变量)有:性别、年龄、职业、教育水平、社会经济地位、年龄、职业、教育水平、社会经济地位、种族等等。种族等等。(二)常模团体必须是所测群体的代表性(二)常模团体必须是所测群体的代表性样本样本(三)样本大小要恰当(三)样本大小要恰当三、取样的方法三、取样的方法取样是指从总体(目标人群)中选择有取样是指从总体(目标人群)中选择有代表性的样本,分随机取样和非随机取代表性的样本,分随机取样和非随机取样两种。样
4、两种。1简单随机取样:总体中每个个体均有简单随机取样:总体中每个个体均有独立的等概率被被抽取的可能。常用方独立的等概率被被抽取的可能。常用方法有:抽签法和随机数字法(如从法有:抽签法和随机数字法(如从50 随随机选取机选取10人)。人)。2系统取样系统取样假设总体数目为假设总体数目为N,从中选择,从中选择1/K的被试的被试作为样本,则样本的大小作为样本,则样本的大小(n)为:为:n=N1/K(K=N/n)给被试编号,按组距给被试编号,按组距K分段,每段取分段,每段取1人人注意事项:要求目标总体无序可循,也注意事项:要求目标总体无序可循,也无等级结构存在无等级结构存在例如:从例如:从40人中抽取
5、人中抽取5人,从第人,从第3号开始号开始抽取,为抽取,为3、11、19、27、35 3分组取样(如按个方面条件基本相同分组取样(如按个方面条件基本相同的学校取样)的学校取样)总体数目大,而且群体有多样性总体数目大,而且群体有多样性将群体分组,在组内随机取样将群体分组,在组内随机取样注意事项:要求尽可能减小组间差异,注意事项:要求尽可能减小组间差异,尽量加大组内差异尽量加大组内差异 4分层取样分层取样将目标群体按某种变量(如年龄)分成将目标群体按某种变量(如年龄)分成若干层次,再从各层次中随机抽取若干若干层次,再从各层次中随机抽取若干被试被试特点:使各层次差异显著。同层次保持特点:使各层次差异显
6、著。同层次保持一致,增加了样本的代表性一致,增加了样本的代表性注意事项:要求尽可能加大层次间的差注意事项:要求尽可能加大层次间的差异,尽量减小层次内的差异异,尽量减小层次内的差异 分两种:分层比例取样和分层非比例取样:分两种:分层比例取样和分层非比例取样:(1)分层比例取样)分层比例取样各层取样的个案数(各层取样的个案数(ni)是根据各层的个)是根据各层的个案数(案数(Ni)占总体数目)占总体数目(N)的比例决定的;的比例决定的;ni =(Ni/N)nn为样本容量(样本大小)为样本容量(样本大小)(2)分层非比例取样)分层非比例取样各层次的差异很大时采用各层次的差异很大时采用目的在于:减低各层
7、的标准差,使总体目的在于:减低各层的标准差,使总体平均数的估计更为准确。平均数的估计更为准确。ni =n(Ni S/Ni S)四、常模与常模分数四、常模与常模分数(一)常模(一)常模一般常模(测验指导书上列出的常模)一般常模(测验指导书上列出的常模)特殊常模(为非典型群体建立的,如某个单位)特殊常模(为非典型群体建立的,如某个单位)(特殊常模的建立方法:根据样本的原始分数(特殊常模的建立方法:根据样本的原始分数制作次数分布图,再计算出导出分数,最后制制作次数分布图,再计算出导出分数,最后制成转换表)。成转换表)。(二)常模分数(二)常模分数原始分数原始分数常模分数常模分数-导出分数导出分数第二
8、单元第二单元 常模的类型常模的类型(一)(一)发展常模发展常模年龄量表:根据不同年龄上各种发展水年龄量表:根据不同年龄上各种发展水平的人的平均表现(如智力、技能、感平的人的平均表现(如智力、技能、感觉运动等方面的发展水平)所制定的量觉运动等方面的发展水平)所制定的量表,也称发展量表(常模)。表,也称发展量表(常模)。1发展顺序量表:与发育正常的儿童相发展顺序量表:与发育正常的儿童相比,按年龄评定一个儿童的心理发展水比,按年龄评定一个儿童的心理发展水平。平。范例:葛塞尔发展程序量表:按月份显范例:葛塞尔发展程序量表:按月份显示发育正常儿童在运动水平、适应性、示发育正常儿童在运动水平、适应性、语言
9、、社会性四个方面的发展水平,以语言、社会性四个方面的发展水平,以此作为标准,评定个体的发展水平。此作为标准,评定个体的发展水平。2智力年龄(个体的智力所达到的年龄水平)智力年龄(个体的智力所达到的年龄水平)(1)比内)比内-西蒙智力量表西蒙智力量表编制出可区分各年龄儿童的智力水平的测题,编制出可区分各年龄儿童的智力水平的测题,这些测题的难度随年龄而逐渐加大,这些测题的难度随年龄而逐渐加大,(2)为每个年龄水平都编制一些适当的题目,)为每个年龄水平都编制一些适当的题目,其中的每个测题是该年龄组大部分儿童都能完其中的每个测题是该年龄组大部分儿童都能完成的。成的。以智力年龄(智龄)作为度量智力的单位
10、。以智力年龄(智龄)作为度量智力的单位。智力年龄是指一个儿童在年龄量表上所得的分智力年龄是指一个儿童在年龄量表上所得的分数。数。(3)智力年龄的计算方法)智力年龄的计算方法范例:陆志韦修订的比内范例:陆志韦修订的比内-西蒙智力量表:西蒙智力量表:每个年龄组各有每个年龄组各有6个测题,每答对一题增个测题,每答对一题增加智龄加智龄2个月个月 第一步:先确定基础年龄(智力量表中第一步:先确定基础年龄(智力量表中全部被通过的那一组测题所代表的年龄)全部被通过的那一组测题所代表的年龄)。例如:六岁组的测题全部答对,更高年例如:六岁组的测题全部答对,更高年龄组的测题只有部分答对,或都未通过,龄组的测题只有
11、部分答对,或都未通过,则基础年龄为六岁。则基础年龄为六岁。第二步:再求答对的更高年龄组上的测第二步:再求答对的更高年龄组上的测题数量,每答对一题增加智龄题数量,每答对一题增加智龄2个月个月第三步:智力年龄第三步:智力年龄=基础年龄基础年龄+更高年龄更高年龄组上通过的测题数量所代表的智龄增长组上通过的测题数量所代表的智龄增长的月数的月数 3测定智力年龄的另一种方法测定智力年龄的另一种方法测题不分年龄组测题不分年龄组以标准化样本中每个年龄组的平均分数以标准化样本中每个年龄组的平均分数作为年龄常模作为年龄常模将个人的原始分数与年龄常摸作比较,将个人的原始分数与年龄常摸作比较,计算其智力年龄计算其智力
12、年龄4、年级当量、年级当量年级代替年龄年级代替年龄二、百分位常模二、百分位常模(一)百分等级(一)百分等级一个测验分数的百分等级是指在常模样一个测验分数的百分等级是指在常模样本中低于该分数的人数百分比本中低于该分数的人数百分比百分等级给出个体在常模团体中所处的百分等级给出个体在常模团体中所处的位置位置未分组资料的百分等级的计算未分组资料的百分等级的计算 PR=100-(100R-50)/N分组资料的百分等级的计算分组资料的百分等级的计算(二)百分点(百分位数)(二)百分点(百分位数)百分点是指分数量表上相对于某一百分百分点是指分数量表上相对于某一百分等级的分数点,又称百分位数(等级的分数点,又
13、称百分位数(PP)。)。可根据直线内插法计算(举例:高考成可根据直线内插法计算(举例:高考成绩):绩):(100-百分等级)百分等级)/(最高分(最高分-PP)=(百分等级(百分等级-1/PP-最低分)最低分)原始分散和百分等级可互相转换,原始分散和百分等级可互相转换,由由此编制的原始分数与百分等级的对照表,此编制的原始分数与百分等级的对照表,称为百分位常模。称为百分位常模。(三)四分位数和十分位数(三)四分位数和十分位数(1)(1)四分位数将分数量表分成四等份四分位数将分数量表分成四等份,相当相当于百分等级的于百分等级的25%25%、50%50%和和75%75%三个百分点三个百分点分成的四段
14、;分成的四段;(2)(2)十分位数十分位数:将分数量表分为十段:将分数量表分为十段:10%10%、20%20%等。等。三、标准分三、标准分常模常模(一)线性转换的标准分数(一)线性转换的标准分数(1)z(1)z分数:分数:z=z=(X-MX-M)/SD/SD(2)(2)转换后的转换后的Z Z分数分数(3)Z=(3)Z=A+BzA+Bz(二)非线性转换的标准分数(二)非线性转换的标准分数(原始分数不原始分数不是常态分布是常态分布)(1)(1)对每个分数计算累积百分数对每个分数计算累积百分数(2)(2)在常态曲线面积中在常态曲线面积中,求出对应的该百分求出对应的该百分比的比的z z分数分数(3)T
15、(3)T分数分数 T=50+10 z(T=50+10 z(平均数为平均数为50,50,标标准差为准差为10)10)(4)(4)标准九分标准九分:9:9级分数量表级分数量表(平均数为平均数为5,5,标标准差为准差为2)2)(5 5)标准十分和二十分)标准十分和二十分四、智商及其意义(一)比率智商(一)比率智商 IQ=(MA/CA)100(二)离差智商(二)离差智商 IQ=100+15=100+15(X-X X-X)/SD/SD 心理统计基本知识心理统计基本知识1.平均数平均数 X(M)=Xi/N2.标准差标准差 SD=(Xi M)2/N3.Z=(Xi-X)/SD4、正态分布、正态分布 两头小,中
16、间大、成对称(座钟形)两头小,中间大、成对称(座钟形)5、数据分布、数据分布(1)常态分布)常态分布(2)偏态分布)偏态分布正偏态正偏态-题目难度大题目难度大负偏态负偏态-题目难度小)题目难度小)6、相关的概念、相关的概念正相关:两列数据变化趋势一致;正相关:两列数据变化趋势一致;负相关;两列数据变化趋势相反;负相关;两列数据变化趋势相反;零相关:两列数据变化趋势无规律。零相关:两列数据变化趋势无规律。7、数据类型、数据类型连续变量连续变量二分称名变量二分称名变量人为的二分变量人为的二分变量数据类型不同,采用的相关计算方法也数据类型不同,采用的相关计算方法也不同不同8、测量误差、测量误差随机误
17、差:无规律随机误差:无规律系统误差:有一定规律系统误差:有一定规律信度信度-随机误差随机误差效度效度-随机误差与系统误差随机误差与系统误差9、置信区间、置信区间由个人的实得分数估计真分数由个人的实得分数估计真分数1个个SD 68%可能性可能性 1.96 SD 95%可能性可能性 2.58 SD 99%可能性可能性由样本数据估计总体参数由样本数据估计总体参数10、显著性水平、显著性水平 1.96 SD P0.05 2.58 SD P0.01第三节第三节 测验的信度测验的信度第一单元第一单元 信度的定义信度的定义一、信度的定义一、信度的定义l定义:对同一组被试先后用同一测验(或一个定义:对同一组被
18、试先后用同一测验(或一个同等形式的测验)实施两次所得分数的一致性同等形式的测验)实施两次所得分数的一致性l信度只受随机误差的影响信度只受随机误差的影响l X=T+El总方差中非测量误差的方差所占的比例。总方差中非测量误差的方差所占的比例。二、信度的指标二、信度的指标(二二)信度系数与信度指数信度系数与信度指数l信度以信度系数为指标,是一种相关系数;信度以信度系数为指标,是一种相关系数;l信度指数的平方为信度系数。信度指数的平方为信度系数。(三)测量标准误(三)测量标准误l用一组被试两次测量的结果来代替对同一个人的用一组被试两次测量的结果来代替对同一个人的反复测量;反复测量;l信度的另一个指标,
19、即测量的标准误信度的另一个指标,即测量的标准误SE,信度,信度越高,标准误越小。越高,标准误越小。第二单元第二单元 信度评估的方法信度评估的方法一、重测信度,又称稳定性系数一、重测信度,又称稳定性系数采用重测法采用重测法计算公式:皮尔逊积差相关公式计算公式:皮尔逊积差相关公式适用于测量相对稳定的心理特质量的量表。适用于测量相对稳定的心理特质量的量表。二、复本信度二、复本信度 其信度系数又称等值性系数其信度系数又称等值性系数以两个等值但题目不同的测验来测量同一群体以两个等值但题目不同的测验来测量同一群体要考虑两个复本实施测试的时间,若相隔一段要考虑两个复本实施测试的时间,若相隔一段时间,称稳定与
20、等值系数。时间,称稳定与等值系数。三内部一致性信度三内部一致性信度(1)分半信度)分半信度只需一种测验形式只需一种测验形式按奇、偶题分为等值的两部分按奇、偶题分为等值的两部分采用积差相关方法计算信度系数采用积差相关方法计算信度系数修正公式:斯皮尔曼修正公式:斯皮尔曼-布郎公式布郎公式(2)同质信度)同质信度测验内部所有题目间的一致性:各个测题的得测验内部所有题目间的一致性:各个测题的得分有较高的正相关分有较高的正相关计算公式:库德计算公式:库德-理查逊公式、克伦巴赫系数理查逊公式、克伦巴赫系数系数系数四、评分者信度四、评分者信度 一致性达一致性达0.90以上以上多人评定信度的估计多人评定信度的
21、估计第三单元第三单元 信度与测验分数的解释信度与测验分数的解释1解释真实分数与实得分数的差异解释真实分数与实得分数的差异2确定信度可接受的确定信度可接受的 水平水平3解释个人分数的意义解释个人分数的意义4比较不同测验分数的差异比较不同测验分数的差异差异分数的标准误差异分数的标准误SEdSEd=S(2-r11-r22)要求两测验的标准差相同要求两测验的标准差相同取取005显著性水平显著性水平 四、注意事项四、注意事项(一)计算重测信度,要适当控制两次测验的时(一)计算重测信度,要适当控制两次测验的时间间隔;间间隔;(二)计算重测信度,要注意抵消施测顺序效应;(二)计算重测信度,要注意抵消施测顺序
22、效应;(三)斯皮尔曼(三)斯皮尔曼-布郎公式应满足的条件,(弗朗布郎公式应满足的条件,(弗朗那根修正公式);那根修正公式);(四)对于一些复杂的、异质的心理变量,应采(四)对于一些复杂的、异质的心理变量,应采用若干相对异质的分测验。用若干相对异质的分测验。第四单元第四单元 影响信度的因素影响信度的因素一、样本特征一、样本特征(一)样本团体异质性的影响(一)样本团体异质性的影响异质异质-高估高估能力较低者,信度较低能力较低者,信度较低(二)样本团体平均能力水平的影响(二)样本团体平均能力水平的影响二、测验长度二、测验长度增加同质的题目,可提高信度增加同质的题目,可提高信度最少应增加的题数:斯皮尔
23、曼最少应增加的题数:斯皮尔曼-布郎公式布郎公式三、测验的难度三、测验的难度难度与信度的关系难度与信度的关系各类选择题的理想平均难度各类选择题的理想平均难度四、时间间隔四、时间间隔不能太长不能太长第一节测验的效度第一节测验的效度第一单元第一单元 效度的概念效度的概念一、效度的定义一、效度的定义效度的定义:一个测验实际测量的与所效度的定义:一个测验实际测量的与所要测量的心理特点之间符合的程度要测量的心理特点之间符合的程度,测验测验的正确性的正确性随机误差和系统误差的影响随机误差和系统误差的影响二、效度的性质二、效度的性质(一)相对性(一)相对性l目的目的l功能功能(二)效度的连续性(二)效度的连续
24、性l高低之分高低之分 第二单元第二单元 效度估计的方法效度估计的方法一、内容效度一、内容效度(一)什么是内容效度(一)什么是内容效度定义:测验题目对有关内容或行为取样定义:测验题目对有关内容或行为取样的适用性的适用性对所测量的心理特性有明确的定义对所测量的心理特性有明确的定义所界定的内容范围的有代表性取样所界定的内容范围的有代表性取样要求内容效度的测验,并不一定是同质要求内容效度的测验,并不一定是同质的的(二)内容效度的估计方法(二)内容效度的估计方法、专家判断法、专家判断法定义好测验内容的总体范围定义好测验内容的总体范围编制双向细目表编制双向细目表制定评定量表制定评定量表、统计分析法、统计分
25、析法计算两个评分者之间评定的一致性计算两个评分者之间评定的一致性同一组被试在两个复本上得分的相关同一组被试在两个复本上得分的相关再测法求相关再测法求相关、经验推测法、经验推测法调查调查观察等观察等(三)内容效度的特性(三)内容效度的特性内容效度不是普遍适用内容效度不是普遍适用经常与表面效度相混淆经常与表面效度相混淆二、构思效度二、构思效度(一)什么是构思效度(一)什么是构思效度定义:测验能够测量到理论上的构想或定义:测验能够测量到理论上的构想或特质的程度特质的程度理论构思(提出假设)理论构思(提出假设)-检验假设检验假设(二)构思效度的估计方法(二)构思效度的估计方法1、对测验本身的分析、对测
26、验本身的分析测验的内容效度可作为证据测验的内容效度可作为证据测验的内部一致性分析可作为证据测验的内部一致性分析可作为证据被试对测题的反应特点可作为证据被试对测题的反应特点可作为证据2测验间的相互比较测验间的相互比较相容效度(与成熟的测验比较)相容效度(与成熟的测验比较)区分效度(与不同构思的测验比较)区分效度(与不同构思的测验比较)因素分析法因素分析法 3、效标效度的研究证明、效标效度的研究证明采用效度理想的效标采用效度理想的效标心理特质的发展变化基本规律心理特质的发展变化基本规律4、实验法和观察法证实、实验法和观察法证实实验前后分数的差异实验前后分数的差异 三、效标效度三、效标效度(一)什么
27、是效标效度(一)什么是效标效度又称实证效度,预测个体在某种情景下又称实证效度,预测个体在某种情景下行为表现的有效性程度行为表现的有效性程度同时效度同时效度预测效度预测效度好的效标必须具备的条件好的效标必须具备的条件(二)效标效度的估计方法(二)效标效度的估计方法、相关法:测验分数与效标资料之间的、相关法:测验分数与效标资料之间的相关相关、区分法:测验分数能否有效地区分由、区分法:测验分数能否有效地区分由效标所定义的团体(效标所定义的团体(t检验)检验)、命中率法、命中率法确定临界值确定临界值预测是否成功预测是否成功第三单元第三单元 效度的功能效度的功能 一、预测误差一、预测误差Sest=SDy
28、 1-rxy2预测效标分数预测效标分数建立回归方程,从测验分数预测效标分数建立回归方程,从测验分数预测效标分数3预测效率指数预测效率指数E=100(1-K),K=(1-rxy)=Sest/SD,(1-rxy)为无关系数为无关系数第四单元第四单元 影响效度的因素影响效度的因素一、测验本身的因素一、测验本身的因素测验材料测验材料测题设计测题设计测题难度测题难度测题长度测题长度测题排列测题排列二、被试的影响因素二、被试的影响因素兴趣、动机、情绪等兴趣、动机、情绪等三、样本团体的性质三、样本团体的性质样本团体的异质性样本团体的异质性干涉变量干涉变量四、效标的性质四、效标的性质信度是效度的必要条件而不是
29、充分条件信度是效度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效标受信度的制约效标受信度的制约效标本身测量的可靠性效标本身测量的可靠性效标与测验分数之间是否成线性关系效标与测验分数之间是否成线性关系第五节第五节 项目分析项目分析第一单元第一单元 项目的难度项目的难度一、定义一、定义项目难度指项目的难易程度项目难度指项目的难易程度P=(R/N)100%二、难度的计算方法二、难度的计算方法(一)二分项目的难度计算(一)二分项目的难度计算高分组和低分组,高分组和低分组,P=(PH+PL)/2校正公式:校正公式:CP=(KP-1)/(K-1)(二)非二分记分的项目(二)非二分记分的项目P=(X/Xmax)100%三三.难
30、度水平的确定难度水平的确定(一)项目的难度(一)项目的难度目的:保证区分度,目的:保证区分度,P 值接近值接近0.50难度水平取决于测验目的、性质和项目的形式难度水平取决于测验目的、性质和项目的形式(二)测验的难度(二)测验的难度(1)取决于组成测验的项目的难度)取决于组成测验的项目的难度(2)人的心理特性基本上呈正态分布,希望测)人的心理特性基本上呈正态分布,希望测验结果也基本上呈正态分布验结果也基本上呈正态分布(3)偏态分布:正偏态和负偏态)偏态分布:正偏态和负偏态第二单元第二单元 项目的区分度项目的区分度一、定义一、定义测验项目对被试的心理特性的鉴别能力测验项目对被试的心理特性的鉴别能力
31、二、计算方法二、计算方法(一)鉴别指数(区分度)(一)鉴别指数(区分度)区分度(区分度(D)=PH-PL(二)相关法(二)相关法某一项目与效标成绩或测验总分的相关某一项目与效标成绩或测验总分的相关(1)点二列相关)点二列相关适用于一类变量为二分称名变量,另一类变量适用于一类变量为二分称名变量,另一类变量为连续变量为连续变量相关系数要进行显著性检验相关系数要进行显著性检验(2)二列相关)二列相关要求二分变量的分布在连续测量时必须为正态要求二分变量的分布在连续测量时必须为正态分布分布对于连续变量的分布,必须是单峰,而且要对对于连续变量的分布,必须是单峰,而且要对称称对两个变量均为连续变量,也可用积
32、差相关对两个变量均为连续变量,也可用积差相关.(3)相关法相关法适用于两个类变量均为二分称名变量适用于两个类变量均为二分称名变量(三)区分度与难度的关系(三)区分度与难度的关系较难的项目对高水平的被试的区分度较较难的项目对高水平的被试的区分度较高高较容易的项目对低水平的被试的区分度较容易的项目对低水平的被试的区分度较高较高所有项目的平均区分度宜为所有项目的平均区分度宜为0.50 注意事项注意事项1当测验用于选拔或诊断,应该比较多地当测验用于选拔或诊断,应该比较多地选择难度值接近录取率的项目;选择难度值接近录取率的项目;2测验的平均难度为测验的平均难度为0.50,各题的难度在,各题的难度在0.5
33、0 0.20之间;之间;3P值应大于随机选对的概率值应大于随机选对的概率4P值不能为负数值不能为负数第六节第六节 测验编制的一般程序测验编制的一般程序一、测验的对象一、测验的对象用于那些团体用于那些团体二、测验的用途二、测验的用途显示性测验显示性测验预测性测验预测性测验三、测验的目标三、测验的目标工作分析工作分析对特定概念下定义对特定概念下定义确定测验的具体内容确定测验的具体内容第二单元第二单元 测验的编写测验的编写 一、收集资料一、收集资料已出版的标准资料已出版的标准资料理论和专家的经验理论和专家的经验临床观察和记录临床观察和记录二、命题原则二、命题原则内容方面内容方面文字方面文字方面理解方
34、面理解方面社会敏感方面社会敏感方面三、测题的编制要领三、测题的编制要领l选择题选择题l是非题是非题l简答题简答题l操作题操作题第三单元测验的编排与组织第三单元测验的编排与组织一、合成测验一、合成测验选择和审定试题选择和审定试题1、选择试题形式、选择试题形式2、审定题目、审定题目测验的编排测验的编排测与项目分析测与项目分析(一)预测(一)预测(二)项目分析(二)项目分析三、信度和效度考察三、信度和效度考察信度信度效度效度四、常模制定四、常模制定五、编写指导书五、编写指导书第七节测验的使用第七节测验的使用第一单元主试的资格第一单元主试的资格一、知识结构一、知识结构二、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二、专业
35、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l专业理论知识专业理论知识l专业技能专业技能三、职业道德三、职业道德l测验的保密和控制使用测验的保密和控制使用l个人隐私的保护个人隐私的保护第二单元第二单元 测验的选择测验的选择一、符合测量的目的一、符合测量的目的二、符合心理测量学的要求二、符合心理测量学的要求第三单元测验的准备与注意事项第三单元测验的准备与注意事项一、测验前的准备工作一、测验前的准备工作预告测验预告测验熟悉测验材料熟悉测验材料熟悉指导书熟悉指导书熟悉测验的具体程序熟悉测验的具体程序二、测验中主试的职责二、测验中主试的职责按照指导语实施测验,不作任何暗示;按照指导语实施测验,不作任何暗示;测验前不讲无关的话;
36、测验前不讲无关的话;对被试的反应不作暗示性反应;对被试的反应不作暗示性反应;对特殊问题要有心理准备。对特殊问题要有心理准备。三、建立协调关系三、建立协调关系主试与被试的关系主试与被试的关系第四单元第四单元 测验的实施程序与要素测验的实施程序与要素(一)对被试的指导语(一)对被试的指导语(二)对主试的指导语(二)对主试的指导语三、时限三、时限大多数典型行为的测验,不作任何时间限制大多数典型行为的测验,不作任何时间限制四、测验的环境条件四、测验的环境条件标准化的实施程序标准化的实施程序不能有外界干扰不能有外界干扰 第五单元被试误差与控制第五单元被试误差与控制 一、应试技巧与练习效应一、应试技巧与练
37、习效应应试技巧应试技巧练习效应练习效应二、动机与焦虑因素二、动机与焦虑因素应试动机应试动机应试焦虑应试焦虑焦虑对测验成绩的影响焦虑对测验成绩的影响测验焦虑的影响因素测验焦虑的影响因素 三、反应定势三、反应定势l“求快求快”与与“求准求准”的反应定势的反应定势l喜好正面叙述反应定势喜好正面叙述反应定势l喜好特殊位置反应定势喜好特殊位置反应定势l喜好选择长项目的反应定势喜好选择长项目的反应定势第六单元第六单元 测验的评分测验的评分一、原始数据的获得一、原始数据的获得及时、清楚记录被试的反应情况及时、清楚记录被试的反应情况要有标准答案要有标准答案将被试的反应与记分键进行比较,对反将被试的反应与记分键进行比较,对反应进行分类应进行分类二、原始数据的解释二、原始数据的解释原始数据要转化为导出分数进行比较原始数据要转化为导出分数进行比较第七单元第七单元 测验结果的报告测验结果的报告一、测验分数的综合分析一、测验分数的综合分析应根据心理测验的特点进行分析应根据心理测验的特点进行分析不能把分数绝对化不能把分数绝对化有常模、信度和效度有常模、信度和效度对于来自不同测验的分数不能直接进对于来自不同测验的分数不能直接进行比较行比较二、报告分数的具体建议二、报告分数的具体建议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