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的能量转换线粒体精选课件.ppt
《物质的能量转换线粒体精选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物质的能量转换线粒体精选课件.ppt(9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关于物质的能量转换线粒体第一页,本课件共有99页第一节第一节 线粒体与氧化磷酸化线粒体与氧化磷酸化线粒体被称为细胞内的能量工厂线粒体被称为细胞内的能量工厂。人体内。人体内的细胞每天要合成几千克的的细胞每天要合成几千克的ATPATP,95%95%是由是由线粒体中的呼吸链所产生线粒体中的呼吸链所产生。线粒体通过线粒体通过氧化磷酸化氧化磷酸化,进行能量转换。,进行能量转换。第二页,本课件共有99页线粒体发现及功能研究简史线粒体发现及功能研究简史18901890年年AltamanAltaman发现线粒体发现线粒体,命名为命名为bioblastbioblast。18981898年年BendaBenda将
2、这种颗命名为将这种颗命名为mitochondrionmitochondrion。19001900年年L.MichaelisL.Michaelis发现线粒体具有氧化作用。发现线粒体具有氧化作用。19481948年年GreenGreen证实线粒体含所有三羧酸循环的酶。证实线粒体含所有三羧酸循环的酶。19491949年年KennedyKennedy发现脂肪酸氧化是在线粒体内完成。发现脂肪酸氧化是在线粒体内完成。19761976年年HatefiHatefi等纯化了呼吸链四个独立的复合体。等纯化了呼吸链四个独立的复合体。1961-19801961-1980年年MitchellMitchell提出氧化磷酸
3、化化学偶联学说。提出氧化磷酸化化学偶联学说。第三页,本课件共有99页一、线粒体的形态结构一、线粒体的形态结构 (一)形态、大小、数量和分布(一)形态、大小、数量和分布1.1.形态形态:粒状或杆状,因种类和生理状态,可:粒状或杆状,因种类和生理状态,可呈环形,哑铃形、线状、分杈状。呈环形,哑铃形、线状、分杈状。2.2.大小大小:直径:直径0.51m0.51m,长,长1.53.0m1.53.0m,胰脏,胰脏分泌细胞中可长达分泌细胞中可长达1020m1020m,称巨线粒体。人成,称巨线粒体。人成纤维细胞则更长,可达纤维细胞则更长,可达40m40m。线粒体形状与大小也随着代谢条件不同而改变。线粒体形状
4、与大小也随着代谢条件不同而改变。第四页,本课件共有99页3.3.数量数量:不同类型细胞中:不同类型细胞中M M相差大,有的仅相差大,有的仅1 1个,有的数百或数千,同类型细胞中数目稳定。个,有的数百或数千,同类型细胞中数目稳定。在代谢活跃的细胞中数量多;植物常较动物少;在代谢活跃的细胞中数量多;植物常较动物少;红细胞中无线粒体。红细胞中无线粒体。4.4.分布分布:常均匀分布在胞质,但也有不均匀:常均匀分布在胞质,但也有不均匀分布,常集中在代谢活跃的区域。分布,常集中在代谢活跃的区域。M M常结合在微管上,可向功能旺盛区域迁移。常结合在微管上,可向功能旺盛区域迁移。第五页,本课件共有99页线粒体
5、大小和数量反映了细胞能量需求线粒体大小和数量反映了细胞能量需求线粒体位于心肌细胞和精子尾部需能多的部位线粒体位于心肌细胞和精子尾部需能多的部位第六页,本课件共有99页活细胞中线粒体形态高度可变活细胞中线粒体形态高度可变第七页,本课件共有99页(二)线粒体的结构(二)线粒体的结构 线粒体由线粒体由内外两层单位膜封闭内外两层单位膜封闭形成,包括外膜、形成,包括外膜、内膜、膜间隙和基质内膜、膜间隙和基质4 4个部分。个部分。第八页,本课件共有99页线粒体结构模型第九页,本课件共有99页1 1、外膜、外膜 (out membrane)(out membrane)全封闭的单位膜,厚全封闭的单位膜,厚6n
6、m6nm,脂和蛋白含量近相等,脂和蛋白含量近相等;具孔蛋白具孔蛋白(porin)(porin)构成的构成的亲水通道亲水通道,分子量,分子量5KD3:13:1。心磷脂含量。心磷脂含量20%20%、无胆固醇。、无胆固醇。氧化磷酸化的电子传递链位于内膜。氧化磷酸化的电子传递链位于内膜。第十一页,本课件共有99页内膜向基质褶入形成内膜向基质褶入形成嵴嵴(cristae)(cristae),嵴有,嵴有2 2种类种类型:型:板层状;板层状;管状。多呈板层状。管状。多呈板层状。嵴上有基粒,基粒由头部嵴上有基粒,基粒由头部(F(F1 1)和基部和基部(F(F0 0)构成,构成,F F0 0嵌入内膜。嵌入内膜。
7、内膜具丰富的酶,主要是参与电子传递与内膜具丰富的酶,主要是参与电子传递与ATPATP合成的酶类,及参与运输与合成的酶类,标志合成的酶类,及参与运输与合成的酶类,标志酶为酶为细胞色素细胞色素C C氧化酶氧化酶。第十二页,本课件共有99页板层状结构第十三页,本课件共有99页管状嵴线粒体第十四页,本课件共有99页3 3、膜间隙、膜间隙(intermembrane space)(intermembrane space)宽宽6-8nm6-8nm,含大量可溶性酶、底物和辅助因子,含大量可溶性酶、底物和辅助因子膜间隙的膜间隙的pHpH值与胞质相似。值与胞质相似。标志酶为标志酶为腺苷酸激酶腺苷酸激酶,催化,催
8、化ATPATP分子的末端磷分子的末端磷酸基团转移到酸基团转移到AMPAMP第十五页,本课件共有99页4 4、基质(、基质(matrixmatrix)除糖酵解外,其它生物氧化的酶均在基质中:除糖酵解外,其它生物氧化的酶均在基质中:TCATCA循环、脂肪酸和丙酮酸氧化的酶。循环、脂肪酸和丙酮酸氧化的酶。标志酶为标志酶为苹果酸脱氢酶苹果酸脱氢酶。含一套完整的转录和翻译体系:含一套完整的转录和翻译体系:mtDNAmtDNA,70S70S核糖体,核糖体,tRNA tRNA、rRNArRNA、DNADNA聚合酶、氨基酸聚合酶、氨基酸活化酶等。活化酶等。第十六页,本课件共有99页二、线粒体的功能二、线粒体的
9、功能是糖类、脂肪和氨基酸最终的氧化场所。是糖类、脂肪和氨基酸最终的氧化场所。物质先在胞质中经一系列降解形成丙酮酸和物质先在胞质中经一系列降解形成丙酮酸和脂肪酸,进入线粒体,再经一系列分解形成脂肪酸,进入线粒体,再经一系列分解形成乙酰辅酶乙酰辅酶A A,进入三羧酸循环。,进入三羧酸循环。主要功能是主要功能是进行氧化磷酸化,合成进行氧化磷酸化,合成ATPATP第十七页,本课件共有99页(一一)真核细胞中的氧化作用真核细胞中的氧化作用(oxidation)(oxidation)葡萄糖和脂肪酸是真核细胞能量的主要来源。葡萄糖和脂肪酸是真核细胞能量的主要来源。1.1.糖的氧化糖的氧化:分为分为3 3个阶
10、段:个阶段:1)1)在胞质中,糖氧化生成丙酮酸;在胞质中,糖氧化生成丙酮酸;2)2)丙酮酸进入线粒体,脱羧生成乙酰丙酮酸进入线粒体,脱羧生成乙酰CoACoA 3)3)乙酰乙酰CoACoA进入进入TCATCA循环,彻底氧化循环,彻底氧化第十八页,本课件共有99页2.2.脂肪的氧化:在胞质中水解成脂肪酸,脂脂肪的氧化:在胞质中水解成脂肪酸,脂肪酸进入线粒体基质,通过肪酸进入线粒体基质,通过氧化途径生氧化途径生成乙酰成乙酰CoACoA,及,及1 1分子分子NADHNADH和和FADHFADH2 2。乙酰辅酶乙酰辅酶A A是线粒体能量代谢的核心分子。是线粒体能量代谢的核心分子。第十九页,本课件共有99
11、页3.TCA3.TCA循环:乙酰循环:乙酰CoACoA和草酰乙酸结合成一和草酰乙酸结合成一个含个含3 3个羧酸的柠檬酸,柠檬酸经氧化脱羧,个羧酸的柠檬酸,柠檬酸经氧化脱羧,经酮戊二酸、琥珀酸,降解成草酰乙酸,每经酮戊二酸、琥珀酸,降解成草酰乙酸,每循环一次生成循环一次生成2 2分子分子COCO2 2、一分子、一分子GTPGTP、4 4分子分子NADHNADH和一分子和一分子FADHFADH2 2。第二十页,本课件共有99页4.4.辅酶在能量传递中的作用辅酶在能量传递中的作用:TCATCA循环的净产物是循环的净产物是FADHFADH2 2和和NADHNADH,含循环中底物,含循环中底物氧化释放的
12、电子,共氧化释放的电子,共5 5对,可用于对,可用于ATPATP合成。合成。胞质糖酵解也产生胞质糖酵解也产生NADHNADH,可通过苹果酸,可通过苹果酸-天门冬天门冬氨酸穿梭和甘油氨酸穿梭和甘油-磷酸穿梭,将电子传递给线粒磷酸穿梭,将电子传递给线粒体的体的FADFAD,形成,形成FADHFADH2 2,参与参与ATPATP合成。合成。第二十一页,本课件共有99页(二二)呼吸链与电子传递呼吸链与电子传递呼吸链呼吸链(respiratory chain)(respiratory chain),是内膜上的一组,是内膜上的一组酶复合体。酶复合体。功能是进行电子、功能是进行电子、H H+的传递及氧的的传
13、递及氧的利用,产生利用,产生H H2 2O O和和ATPATP。TCATCA循环后,大部分能量储在循环后,大部分能量储在NADHNADH和和FADHFADH2 2中,中,需将还原型辅酶氧化才能将能量释放出,该过需将还原型辅酶氧化才能将能量释放出,该过程涉及电子从程涉及电子从NADHNADH或或FADHFADH2 2传递到氧。传递到氧。第二十二页,本课件共有99页在内膜中一系列的电子载体进行的电子传递在内膜中一系列的电子载体进行的电子传递过程中,过程中,NADHNADH或或FADHFADH2 2所含能量逐步释放,最所含能量逐步释放,最后储存在后储存在ATPATP的高能磷酸键中。的高能磷酸键中。电
14、子经呼吸链流动称电子传递,电子经呼吸链流动称电子传递,ADPADP转变成转变成ATPATP称磷酸化,两者的偶联即氧化磷酸化。称磷酸化,两者的偶联即氧化磷酸化。第二十三页,本课件共有99页(三)氧化磷酸化(三)氧化磷酸化(oxidative(oxidative phosphorylation)phosphorylation)的分子基础的分子基础 第二十四页,本课件共有99页1 1、电子载体、电子载体 与电子结合并将其传递下去的物质与电子结合并将其传递下去的物质:电子载体。电子载体。呼吸链电子载体:黄素蛋白、细胞色素、铜原呼吸链电子载体:黄素蛋白、细胞色素、铜原子、铁硫蛋白、辅酶子、铁硫蛋白、辅酶
15、Q Q。(1)NAD(1)NAD:烟酰胺嘌呤二核苷酸,脱氢酶的辅:烟酰胺嘌呤二核苷酸,脱氢酶的辅酶,连接酶,连接TCATCA循环和呼吸链,将氢交给黄素蛋白。循环和呼吸链,将氢交给黄素蛋白。第二十五页,本课件共有99页NAD的结构和功能的结构和功能:NAD:RH,NADP:RH2PO3-第二十六页,本课件共有99页(2)(2)黄素蛋白黄素蛋白(flavoprotein)(flavoprotein):由一条多肽链结合一个辅基组成的酶类由一条多肽链结合一个辅基组成的酶类,辅辅基为基为FMNFMN或或FADFAD,每个,每个FMNFMN或或FADFAD可接受可接受2 2个电子个电子和和2 2个质子。呼
16、吸链上有以个质子。呼吸链上有以FMNFMN为辅基的为辅基的NADHNADH脱脱氢酶,以氢酶,以FADFAD为辅基的琥珀酸脱氢酶。为辅基的琥珀酸脱氢酶。第二十七页,本课件共有99页FMN(flavinmononucleotide)的分子结构第二十八页,本课件共有99页FAD(flavinadeninedinucleotide)的分子结构第二十九页,本课件共有99页(3)(3)细胞色素细胞色素(cytochrome)(cytochrome):含血红素铁,以:含血红素铁,以FeFe3+3+和和FeFe2+2+互变传递电子,呼吸链中有互变传递电子,呼吸链中有5 5类细类细胞色素胞色素:a:a、a a3
17、 3、b b、c c、c c1 1;a a、a a3 3含铜原子。含铜原子。血红素基团的铁可传递单个电子血红素基团的铁可传递单个电子aaaa3 3分子中分子中,还含还含2 2个铜原子个铜原子,靠其化合价的变靠其化合价的变化化,把电子从把电子从a a3 3传递到氧传递到氧第三十页,本课件共有99页血红素的结构第三十一页,本课件共有99页(4)(4)铁硫蛋白铁硫蛋白(Fe/S protein)(Fe/S protein):属细胞色:属细胞色素类,分子中央结合的是铁和硫,非血红素类,分子中央结合的是铁和硫,非血红素,称铁硫中心。一般含素,称铁硫中心。一般含4 4个原子,个原子,2 2个铁个铁和和2
18、2个个S S,称,称2Fe-2S2Fe-2S,也有,也有4Fe-4S4Fe-4S。也是通过也是通过FeFe2+2+、FeFe3+3+互变进行电子传递,互变进行电子传递,且一次只能传递且一次只能传递1 1个电子个电子 第三十二页,本课件共有99页第三十三页,本课件共有99页(5)(5)辅酶辅酶Q(coenzyme Q)Q(coenzyme Q):脂溶性小分子醌类化:脂溶性小分子醌类化合物,通过氧化和还原传递电子。合物,通过氧化和还原传递电子。有有3 3种氧化还原形式:氧化型醌种氧化还原形式:氧化型醌Q Q,还原型氢醌,还原型氢醌(QH(QH2 2)和介于两者间的半醌和介于两者间的半醌(QH)(Q
19、H)。每个醌能接受和传递每个醌能接受和传递2 2个电子和质子个电子和质子第三十四页,本课件共有99页辅酶Q第三十五页,本课件共有99页2 2、氧化还原电位与载体排列顺序、氧化还原电位与载体排列顺序同种物质得失电子的两种状态称氧还对。如同种物质得失电子的两种状态称氧还对。如NAD+NAD+和和NADHNADH,两者间有电位差,即氧还电位,两者间有电位差,即氧还电位可在标准条件下测定标准氧还电位。标准氧还电可在标准条件下测定标准氧还电位。标准氧还电位越小,提供电子的能力越强位越小,提供电子的能力越强通过测定电子载体的氧化还原电位,可推断其在通过测定电子载体的氧化还原电位,可推断其在呼吸链中的排列顺
20、序呼吸链中的排列顺序第三十六页,本课件共有99页3 3、电子传递复合物、电子传递复合物 用脱氧胆酸用脱氧胆酸(离子型去污剂离子型去污剂)处理内膜、分离出处理内膜、分离出呼吸链的呼吸链的4 4种复合物,即复合物种复合物,即复合物、和和,辅酶,辅酶Q Q和细胞色素和细胞色素C C不属于任何一种复合物。不属于任何一种复合物。辅酶辅酶Q Q溶于内膜,细胞色素溶于内膜,细胞色素C C位于内膜的膜间隙位于内膜的膜间隙侧侧(C(C侧侧),属膜外周蛋白。,属膜外周蛋白。第三十七页,本课件共有99页(1 1)复合物)复合物 NADHNADH脱氢酶,哺乳动物中由脱氢酶,哺乳动物中由4242条肽链组成。含条肽链组成
21、。含1 1个个FMNFMN和和6 6个个Fe/SFe/S,以二聚体存在。,以二聚体存在。作用:催化作用:催化NADHNADH的的2 2个电子传至辅酶个电子传至辅酶Q Q,并将,并将4 4个个H H+由基质由基质(M(M侧侧)膜间隙膜间隙(C(C侧侧)。电子传递方向:。电子传递方向:NADHFMNFe-SQNADHFMNFe-SQ结果:结果:NADH+5HNADH+5H+(M)+QNAD(M)+QNAD+QH+QH2 2+4H+4H+(C)(C)第三十八页,本课件共有99页(2 2)复合物)复合物琥珀酸脱氢酶,琥珀酸脱氢酶,4 4条肽链,含条肽链,含1 1个个FADFAD,2 2个个Fe/SFe
22、/S传递低能电子,催化电子从琥珀酸传递低能电子,催化电子从琥珀酸CoQCoQ,传递,传递过程:琥珀酸过程:琥珀酸FADFe-SQFADFe-SQ。不转移质子。不转移质子。反应结果为:琥珀酸反应结果为:琥珀酸+Q+Q延胡索酸延胡索酸+QH+QH2 2第三十九页,本课件共有99页(3 3)复合物)复合物 CoQ-cyt cCoQ-cyt c还原酶,由还原酶,由1111条不同肽链组成,以条不同肽链组成,以二聚体存在,单体含二聚体存在,单体含2 2个个cyt b(b562cyt b(b562,b566)b566)、一个一个cyt c1cyt c1和一个和一个Fe/SFe/S。作用:催化电子从辅酶作用:
23、催化电子从辅酶Q cyt cQ cyt c,每转移一,每转移一对电子,同时将对电子,同时将4 4个个H H+转移至膜间隙。转移至膜间隙。结果:结果:2 2氧化态氧化态cyt ccyt c1 1+QH+QH2 2+2 H+2 H+(M)2(M)2还原还原态态cyt ccyt c1 1+Q+4H+Q+4H+(C)(C)第四十页,本课件共有99页复合物复合物的电子传递和的电子传递和“Q Q循环循环”有关有关辅酶辅酶Q Q能在膜中自由扩散,在内膜能在膜中自由扩散,在内膜C C侧,侧,QH2QH2将一将一个电子交给个电子交给Fe-SFe-S细胞色素细胞色素c1c1细胞色素细胞色素c c,被,被氧化为半醌
24、氧化为半醌(QH)(QH),并将一个质子释放到膜间隙,并将一个质子释放到膜间隙,半醌将电子交给细胞色素半醌将电子交给细胞色素b566b562b566b562,释放另外,释放另外一个质子到膜间隙。一个质子到膜间隙。cyt b566cyt b566得到的电子为循环电子,传递路线为:得到的电子为循环电子,传递路线为:半醌半醌b566b562b566b562辅酶辅酶Q Q。在内膜。在内膜M M侧,辅酶侧,辅酶Q Q可被复合体可被复合体(复合体(复合体)或)或cyt b562cyt b562还原为氢还原为氢醌。一对电子由辅酶醌。一对电子由辅酶Q Q到复合物到复合物的电子传递过的电子传递过程中,共有四个质
25、子被转移到膜间隙,其中两个程中,共有四个质子被转移到膜间隙,其中两个质子是辅酶质子是辅酶Q Q转移的。转移的。第四十一页,本课件共有99页Q循环示意图第四十二页,本课件共有99页(4 4)复合物)复合物 cyt ccyt c氧化酶,以二聚体存在,单体含氧化酶,以二聚体存在,单体含1 1个个cyt acyt a、a a3 3和和2 2个个CuCu原子。作用:将电子从原子。作用:将电子从cyt c cyt c 氧。氧。传递路线:传递路线:cyt cCucyt cCuA Aheme aaheme aa3 3-Cu-CuB B OO2 2每转移一对电子,从基质中摄取每转移一对电子,从基质中摄取4 4个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物质 能量 转换 线粒体 精选 课件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