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血科质量管理与患者安全精选课件.ppt





《输血科质量管理与患者安全精选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输血科质量管理与患者安全精选课件.ppt(6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关于输血科质量管理与患者安全第一页,本课件共有62页与输血有关的法律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卫生部医疗机构用血管理办法、关于开展全国血液安全监督检查的通知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省卫生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的通知无锡市卫生局关于开展全市用血安全检查的通知第二页,本课件共有62页临床输血技术规范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第一章总则第三条临床医师和输血医技师应严格掌握输血适应证,正确应用成熟的临床输血技术和血液保护技术,包括成分输血和自体输血等。第四条二级以上医院应设置独立的输血科(血库),负责临床用血的技术指导和技术实施,确保贮血、配血和其他科学、合理用血措施的执行。第三页,本课件共有62页临床输血
2、技术规范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第二章输血申请第五条申请输血应由经治医师逐项填写临床输血申请单,由主治医师核准签字,连同受血者血样于预定输血日期前送交输血科(血库)备血。第六条决定输血治疗前,经治医师应向患者或其家属说明输同种异体血的不良反应和经血传播疾病的可能性,征得患者或家属的同意,并在输血治疗同意书上签字。输血治疗同意书入病历。无家属签字的无自主意识患者的紧急输血,应报医院职能部门或主管领导同意、备案,并记入病历。第四页,本课件共有62页临床输血技术规范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第七条术前自身贮血由输血科(血库)负责采血和贮血,经治医师负责输血过程的医疗监护。手术室内的自身输血包括急性等容性血液稀释、术野
3、自身血回输及术中控制性低血压等医疗技术由麻醉科医师负责实施。第八条亲友互相献血由经治医师等对患者家属进行动员,在输血科(血库)填写登记表,到血站或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采血点(室)无偿献血,由血站进行血液的初、复检,并负责调配合格血液。第五页,本课件共有62页临床输血技术规范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第九条患者治疗性血液成分去除、血浆置换等,由经治医师申请,输血科(血库)或有关科室参加制定治疗方案并负责实施,由输血科(血库)和经治医师负责患者治疗过程和监护。第十条对于Rh(D)阴性和其他稀有血型患者,应采用自身输血、同型输血或配合型输血。第十一条新生儿溶血病如需要换血疗法的,由经治医师申请,经主治医师核准,
4、并经患儿家属或监护人签字同意,由血站和医院输血科(血库)人员共同实施。第六页,本课件共有62页临床输血技术规范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第三章受血者血样采集与送检第十二条确定输血后,医护人员持输血申请单和贴好标签的试管,当面核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病案号、病室/门急诊、床号、血型和诊断,采集血样。第十三条由医护人员或专门人员将受血者血样与输血申请单送交输血科(血库),双方进行逐项核对。第七页,本课件共有62页临床输血技术规范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第四章交叉配血第十四条受血者配血试验的血标本必须是输血前3天之内的。第十五条输血科(血库)要逐项核对输血申请单、受血者和供血者血样,复查受血者和供血者ABO血型(正
5、、反定型),并常规检查患者Rh(D)血型(急诊抢救患者紧急输血时Rh(D)检查可除外),正确无误时可进行交叉配血。第八页,本课件共有62页临床输血技术规范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第十六条凡输注全血、浓缩红细胞、红细胞悬液、洗涤红细胞、冰冻红细胞、浓缩白细胞、手工分离浓缩血小板应ABO血型同型输注。第十七条凡遇有下列情况必须按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有关规定作抗体筛选试验:交叉配血不合时;对有输血史、妊娠史或短期内需要接收多次输血者。第十八条两人值班时,交叉配血试验由两人互相核对;一人值班时,操作完毕后自己复核,并填写配血试验结果。第九页,本课件共有62页临床输血技术规范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第五章血液入库、核对
6、、贮存第十九条全血、血液成分入库前要认真核对验收。核对验收内容包括:运输条件、物理外观、血袋封闭及包装是否合格,标签填写是否清楚齐全。第二十条输血科(血库)要认真做好血液出入库、核对、领发的登记,有关资料需保存十年。第二十一条按A、B、O、AB血型将全血、血液成分分别贮存于血库专用冰箱不同层内或不同专用冰箱内,并有明显的标识。第十页,本课件共有62页临床输血技术规范临床输血技术规范贮血冰箱温度控制。当贮血冰箱的温度自动控制记录和报警装置发出报警信号时,要立即检查原因,及时解决并记录。第二十三条贮血冰箱内严禁存放其他物品;每周消毒一次;冰箱内空气培养每月一次,无霉菌生长或培养皿(90)细菌生长菌
7、落8CFU/10分钟或200CFU/M3合格。第十一页,本课件共有62页临床输血技术规范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第六章发血第二十四条配血合格后,由医护人员到输血科(血库)取血。第二十五条取血与发血的双方必须共同查对患者姓名、性别、病案号、门急诊/病室、床号、血型、血液有效期及配血试验结果,以及保存血的外观等,准确无误时,双方共同签字后方可发出。第十二页,本课件共有62页临床输血技术规范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第二十七条血液发出后,受血者和供血者的血样保存于26C冰箱,至少7天,以便对输血不良反应追查原因。第二十八条血液发出后不得退回。第十三页,本课件共有62页临床输血技术规范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第七章输血第二十九
8、条输血前由两名医护人员核对交叉配血报告单及血袋标签各项内容,检查血袋有无破损渗漏,血液颜色是否正常。准确无误方可输血。第三十条输血时,由两名医护人员带病历共同到患者床旁核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病案号、门急诊/病室、床号、血型等,确认与配血报告相符,再次核对血液后,用符合标准的输血器进行输血。第十四页,本课件共有62页临床输血技术规范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第三十一条取回的血应尽快输用,不得自行贮血。输用前将血袋内的成分轻轻混匀,避免剧烈震荡。血液内不得加入其他药物,如需稀释只能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第三十二条输血前后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冲洗输血管道。连续输用不同供血者的血液时,前一袋血输尽后,用静脉注射
9、生理盐水冲洗输血器,再接下一袋血继续输注。第十五页,本课件共有62页临床输血技术规范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第三十三条输血过程中应先慢后快,再根据病情和年龄调整输注速度,并严密察受血者有无输血不良反应,如出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处理:1.减慢或停止输血,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维持静脉通路;2.立即通知值班医师和输血科(血库)值班人员,及时检查、治疗和抢救,并查找原因,做好记录。第十六页,本课件共有62页临床输血技术规范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第三十四条疑为溶血性或细菌污染性输血反应,应立即停止输血,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维护静脉通路,及时报告上级医师,在积极治疗抢救的同时,做以下核对检查:1.核对用血申请单、血袋标签、交叉
10、配血试验记入;2.核对受血者及供血者ABO血型、Rh(D)血型。用保存于冰箱中的受血者与供血者血样、新采集的受血者血样、血袋中血样,重测ABO血型、Rh(D)血型、不规则抗体筛选及交叉配血试验(包括盐水相和非盐水相试验);第十七页,本课件共有62页临床输血技术规范临床输血技术规范3.立即抽取受血者血液加肝素抗凝剂,分离血浆,观察血浆颜色,测定血浆游离血红蛋白含量;4.立即抽取受血者血液,检测血清胆红素含量、血浆游血红蛋白含量、血浆结合珠蛋白测定、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并检测相关抗体效价,如发现特殊抗体,应作进一步鉴定;5.如怀疑细菌污染性输血反应,抽取血袋中血液做细菌学检验;6.尽早检测血常规、尿
11、常规及尿血红蛋白;7.必要时,溶血反应发生后57小时测血清胆红素含量。第十八页,本课件共有62页临床输血技术规范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第三十五条输血完毕,医护人员对有输血反应的应逐项填写患者输血反应回报单,并返还输血科(血库)保存。输血科(血库)每月统计上报医务处(科)。第三十六条输血完毕后,医护人员将输血记录单(交叉配血报告单)贴在病历中,并将血袋送回输血科(血库)至少保存一天。第十九页,本课件共有62页临床输血的意义补充血容量增加血液携氧能力提高血浆蛋白改善凝血功能增强机体免疫力第二十页,本课件共有62页输血适应征大出血。失血量在500ml以内,机体可自我代偿;失血500-800ml,需输注晶体
12、或血浆增量剂;失血超过1000ml,需输血以提高血液的携氧能力。贫血或低蛋白血症。可少量多次输注。严重感染。血浆蛋白中的抗体及补体可成份可增强病人的抗感染能力。凝血机制障碍。血液中的凝血因子可改善患者的凝血机制。第二十一页,本课件共有62页输血技术输血途径。常规输血途径是外周静脉重力点滴法,动脉输血较少应用。输注速度。成人5-10ml/min,儿童10滴/min,老人或心功能不全者1ml/min,抢救急性大出血时,应加压快速输血。输血过程中严密观察体温、脉搏、血压等生命体征。第二十二页,本课件共有62页血液成份与血浆增量剂血液有形成份主要为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无形成份为血浆,血浆中含血浆蛋
13、白、化学物质、凝血因子、代谢物质等。血浆增量剂。低分子右旋糖酐,能降低血液粘稠度,改善微循环,抗休克,24小时用量不应超过1500ml;羟乙基淀粉用于扩充血容量,抗休克;明胶类代血浆,不影响抗凝机制,用于术中扩容。第二十三页,本课件共有62页成份输血成份输血品种主要有:1、红细胞悬液,其Hb携氧能力强,适合于贫血病人补充红细胞。2、浓缩红细胞,贫血合并有心功能不全者应用。3、洗涤红细胞,减少WBC的副作用,适合于有输血发热反应的患者,输血过程应在4小时内完成。第二十四页,本课件共有62页成份输血4、新鲜或冰冻血小板,适用于血小板减少或功能障碍引起的出血倾向患者,不适合于IPT、未经处理的DIC
14、及脾亢患者。5、血浆,含凝血因子、血浆白蛋白、免疫球蛋白,适合于低蛋白血症、多种凝血因子缺乏、肝脏疾病、DIC患者。6、冷沉淀,富含因子及纤维蛋白原。7、白细胞,增加发热及感染机会,少用。第二十五页,本课件共有62页输血反应及其并发症发热反应。发生率约为2%。过敏反应。溶血反应。细菌污染。循环超负荷。输血传播的疾病。肝炎、疟疾、AIDS、梅毒巨细胞病毒感染、第二十六页,本课件共有62页输血反应及其并发症其它迟发性输血并发症。如迟发性溶血反应,可出现发热、溶血、黄疸;输血后紫癜,表现为血小板降低,出血倾向增加;移植物抗宿主病,表现为皮疹、发热、腹泻、全血细胞减少;铁超负荷,严重者可出现心脏及肝脏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输血 质量管理 患者 安全 精选 课件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