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养学_基础.ppt





《营养学_基础.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营养学_基础.ppt(15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营养学基础营养学的主要内容营养学的主要内容 营养学是研究人体营养规律及其改善措施的科学。所谓的人体营养规律,包括一般普通成年人在一般生活条件下和在特殊生理条件下,或在特殊环境因素条件下的营养规律。改善措施包括纯生物科学的措施和社会性措施,既包括措施的根据也包括措施的效果评估。营养 与营养素 营养是食物中的营养素被机体消化吸收,并在体内代谢,发挥其生理功能的过程。人体所需的营养素有蛋白质、脂类、碳水化合物、无机盐、维生素、水及膳食纤维。第一节 蛋 白 质 蛋白质是一切生命的物质基础,没有蛋白质就没有生命,可见蛋白质对人体的重要性。人体内的蛋白质始终处于不断地分解又不断地合成的动态平衡之中,借此可
2、达到组织蛋白的不断地更新和组织修复的目的。一、蛋白质的分类 现在多根据蛋白质的组成并结合它们的溶解度分类。按蛋白质结构和组成的繁简,将蛋白质分为两大类。凡结构复杂,组成除氨基酸外还有其它成分者称为结合蛋白质。凡结构比较简单,单纯由氨基酸组成的蛋白则称为简单蛋白质。二、蛋白质的功能 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1、人体组织的构成成分2、体内各种重要物质的组成成分3、供给热能三、必需氨基酸 必需氨基酸:人体不能合成或合成的速度远不能适应机体的需要,必须从食物中获取。它们是异亮氨酸、亮氨酸、蛋氨酸、苯丙氨酸、苏氨酸、赖氨酸、色氨酸、缬氨酸。组氨酸为婴儿所必需。酪氨酸、胱氨酸等氨基酸称为“半必需氨基酸”。必需
3、氨基酸的需要量随年龄的不同也有差异。四、蛋白质的消化、吸收和代谢 膳食中的蛋白质消化从胃开始。胃中的胃酸先使蛋白质变性,破坏其空间结构以利酶发挥作用。同时,胃酸可激活胃蛋白酶原变为胃蛋白酶分解蛋白质。蛋白质消化的主要在小肠,由胰腺分泌的胰蛋白酶和糜蛋白酶使蛋白质被分解为氨基酸和部分2肽和3肽,再被小肠粘膜细胞吸收。在小肠粘膜的氨基肽酶作用下,进入粘膜细胞中的2肽、3肽进一步分解为氨基酸。由于氨基酸结构的差异,主动转运氨基酸的载体也不相同。已知人体内至少有三种类型的需Na+载体,分别参与不同氨基酸的吸收。氨基酸通过小肠粘膜细胞是由三种主动转运方式进行它们分别转运中性、酸性和碱性氨基酸。具有相似结
4、构的氨基酸在共同使用同一种转运系统时,相互间具有竞争机制。蛋白质 的食物来源含蛋白质数量丰富质量良好的食物有肉类,包括畜、禽、鱼类。蛋白质含量一般为10%20%;奶类、鲜奶1.5%4%、奶粉25%27%;蛋类12%14%;干豆类20%24%,其中大豆含量最高;硬果类,如花生、核桃、葵瓜子、莲子含蛋白质15%25%;谷类6%10%;薯类2%3%。蛋白质供给量一般蛋白质供给量成人占膳食总热量10%12%,儿童、青少年则以12%14%。第二节 脂 类 脂类是脂肪和类脂的总称。食物中的脂肪,它们都是中性甘油酯,习惯上把在常温下为液体的叫做油,溶点低,主要是含不饱和脂肪酸的甘油酯,有些脂肪在常温下为固体
5、,其溶点较高,主要是含饱和脂肪酸的甘油酯。类脂主要有磷脂、糖脂和胆固醇和胆固醇酯等。一、脂类的种类 1脂肪它是一分子甘油和三分子脂肪酸组成的酯(甘油三酯),构成甘油三酯的脂肪酸的种类很多。目前已知存在自然界的脂肪酸有40种。人体内大部分脂肪存于脂肪组织中,在细胞内主要以油滴状的微粒存在于胞浆中。食物中的脂肪酸可以分为二类:饱和脂肪酸和不饱和脂肪酸。不饱和脂肪酸在碳链上相邻的两个碳原子间含有不饱和的双键。根据所含双键的多少可将不饱和脂肪酸分为单不饱和脂肪酸(只含有一个双键)和多不饱和脂肪酸(含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双键)。必需脂肪酸某些多不饱和脂肪酸为人体生长发育与正常生理活动所必需,但不能为人体所合
6、成,必须靠食物供给,故称为“必需脂肪酸”。必需脂肪酸具有促进生长发育和防止皮炎的双重作用。目前已肯定的必需脂肪酸是亚油酸。亚油酸主要来源于植物种子油,花生四烯酸来源于动物性脂肪,亚麻酸来源于大豆油。2、磷脂除甘油三酯外,磷脂在体内是最大的脂类,它具有多种形式,主要为甘油磷脂、卵磷脂、神经磷脂等。甘油磷脂存在于各种组织、血浆,并有小量储于脂肪组织中。它是细胞膜的构成物质并与机体的脂肪运输有关。卵磷脂又称为磷酯酰胆碱,存在于蛋黄和血浆中。神经鞘磷脂存在于神经鞘。3、胆固醇胆固醇是一种重要的甾醇化合物。它存在于所有的动物中,是形成类固醇激素、胆盐、维生素D和细胞膜等必不可少的物质。胆固醇可在体内合成
7、,主要是在肝脏和小肠内合成。合成的数量取决于人体的需要量和食物中的含量。4、糖脂糖脂包括脑苷脂类和神经节苷脂。它含有神经鞘氨醇与己糖和复合碳水化合物,但不含有磷。这种脂也是构成细胞膜所必需。二、脂类的消化、吸收和代谢 脂肪必须先分解成小的单位,然后才能被肠壁细胞吸收。食物中的脂肪大部分将分解为单脂酰甘油和脂肪酸,少部分分被彻底分解为脂肪酸和甘油。食物中的肉类、乳制品的脂类及植物油等都是以混合的甘油三酯的形式进入口腔、胃和肠道。大多数脂肪是在肠道内消化。单脂酰甘油和脂肪酸与胆汁酸盐结合成水溶性的微胶粒。这些微胶粒会钻到肠壁上小突出物之间的缝隙间,与肠道表面的细胞紧贴着。脂肪酸和单脂酰甘油进入粘膜
8、细胞,而胆盐则留在肠道管腔内,以便同更多的脂质结合成微胶粒,并将其送到人体的各个细胞。三、脂肪的功能(一)体内脂肪的功能1、体内能量的储存形式2、机体重要的构成成分3、保护作用4、维持体温正常(二)食物脂肪的功能 1、提供能量2、增加饱腹感3、改善食物的感官性状4、提供脂溶性维生素5、提供必需脂肪酸四、脂类的食物来源及供给量 膳食脂肪主要来源于动物的脂肪组织和肉类以及植物的种子。动物脂肪含饱和脂肪酸和单不饱和脂肪酸相对多,而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较少。植物油主要含不饱和脂肪酸。亚油酸普遍存在于植物油中,亚麻酸在豆油和紫苏籽油中较多,鱼贝类食物相对含二十碳五烯酸和二十二碳六烯酸较多。含磷脂较多的食物
9、为蛋黄、肝脏、大豆、麦胚和花生等。含胆固醇丰富的食物是动物脑、肝、肾等内脏和蛋类,肉类和奶类也含有一定量的胆固醇。成人一般脂肪摄入量应控制在20一25的总热能摄入的范围之内。必需脂肪酸的摄入量一般不少于总热能的3.第三节 碳水化物 碳水化物,也称糖类,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一类化物。营养学上一般将其分为四类:单糖、双糖、寡糖和多糖。(一)单糖食物中的单糖主要为葡萄糖、果糖和半乳糖。(二)双糖 双糖是由两分子单糖缩合而成。天然存在于食品中常见的的双糖有蔗糖、乳糖和麦芽糖等。(三)寡糖 寡糖是指由310个单糖构成的一类小分子多糖。比较重要的寡糖是存在于豆类食品中的棉子糖和水苏糖,前者由葡萄糖
10、、果糖和半乳糖构成的三糖,后者是在棉子糖的基础上加上半乳糖缩合而成的四糖。(四)多糖 由10个以上单糖组成的大分子糖为多糖。营养学上具有重要意义的多糖包括糖原、淀粉和膳食纤维。根据人体是否能分解利用这些多糖,可分为可被利用的多糖和不被利用的多糖。前者如糖原和淀粉;后者如纤维素和半纤维素等。二、碳水化物的功能(一)碳水化物在体内的功能1贮存和提供能量2机体的构成成分3节约蛋白质作用4抗生酮作用(二)食物碳水化物的功能1提供热能2改变食物色、香、味、型3提供膳食纤维三、碳水化物的消化吸收 膳食中的碳水化物进入口腔后,唾液中的淀粉酶可将淀粉水解为短链多糖和麦芽糖。小肠是碳水化物分解和吸收的主要场所。
11、胰腺分泌的胰淀粉酶进入小肠,将淀粉等分解为单糖,并通过主动运输进入小肠细胞、被吸收进血液运送到肝脏进行相应的代谢,或运送到其它器官直接被利用。四、碳水化物的供给量和来源 膳食中的碳水化物的供给量一般认为可占总热量的60%70%。膳食中的碳水化物主要来源是谷类和根茎食品,例如各种粮食和薯类,其中含有大量淀粉和少量的单糖或双糖。蔬菜水果中除含少量单糖外,也是纤维素和果胶的主要来源。第五节 矿 物 质 人体组织中几乎含有自然界存在的各种元素,其中除碳、氢、氧和氮主要以有机化合物形式存在外,其余的统称为无机盐(矿物质或灰分)。含量大于体重的001者又名之常量元素或宏量元素,如钙、磷、钠、钾、氯、镁与硫
12、等7种。机体中含量小于001者为微量元素。目前在人体内可检出约为70种,一般认为必需微量元素共14种,维持正常人体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必需微量元素为10种,即碘、锰、钼、硒、铜、钴、铬、铁、氟、和锌;硅、镍、硼、钒为可能必需元素;而铅、铝、锡、镉、砷、汞和锂有潜在毒性,但低剂量可能具有功能作用.无机盐在体内,随年龄增长而增加,但元素间比例变动不大。无机盐在体内分布是不均匀的,如钙、磷主要存在骨和牙齿中,铁集中在红细胞,碘在甲状腺,锌在肌肉组织,钴在造血器官等。无机盐与其他营养素不同,不能在体内生成,且除非被排出体外,不可能在体内消失。无机盐的生理功能主要有:构成人体组织的重要成分,如骨骼和牙齿中
13、的钙和镁;在细胞内外液中,无机元素与蛋白质一起调节细胞膜的通透性、维持正常的渗透压、酸碱平衡;维持神经肌肉兴奋性;构成酶的辅基参与酶系的激活等。一、钙 钙是人体含量最多的一种无机元素,成年时达8501200g,相当于体重的1520,其中99集中在骨骼和牙齿中。主要以羟磷灰石结晶形式存在,其余1,有一半与柠檬酸螯合或与蛋白质结合;另一半则以离子状态存在于软组织、细胞外液和血液中,是为混溶钙池,这部分钙与骨骼钙维持着动态平衡,是维持体内细胞正常生理状态所必需。(一)生理功能1构成骨骼和牙齿2维持神经与肌肉活动3促进体内某些酶的活性4钙还参与血凝过程、激素分泌5.维持体液酸碱平衡以及细胞内胶质稳定性
14、。(二)吸收与代谢 1、吸收钙在小肠通过主动转运与被动(扩散)转运吸收。一般钙吸收率为3040不等。钙吸收受膳食中草酸盐与植酸盐的影响,它们可与钙结合成难于吸收的盐类。粮食中植酸较多,某些蔬菜(如菠菜、苋莱、竹笋等)含草酸较多,钙的吸收率较低。膳食纤维也可干扰钙的吸收。脂肪消化不良,也可影响钙的吸收。高磷膳食促进粪钙丢失,并降低尿钙排出,从而保持钙平衡;降低钙磷比例有助于钙贮留,对钙吸收并无影响。但是,长期摄入过多的磷可损害平衡机制,改变钙代谢,引起低钙血症和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影响钙吸收的因素VitD,乳糖均有利于钙吸收。充足的膳食蛋白质有利于钙吸收,此外,钙的吸收还与机体状况有关,婴幼
15、儿、孕妇、乳母由于需要增高,钙吸收率远大于成年男性。随年龄增长,钙吸收率也逐渐下降。制酸剂的服用也可干扰钙的吸收。(三)供给量 成年人钙的需要量为800mg.钙的需要量与蛋白质摄入水平有关,有人认为每l00g蛋白质需要1g钙,高磷膳食增加钙的需要。高温作业者钙排出增加,寒带地区阳光不足,皮肤内转化VitD少,钙吸收较差,同时钙来源也常受膳食类型影响,因此均需增加钙的供给量。(四)食物来源 奶与奶制品含钙丰富,吸收率也高,是理想的钙来源。水产品中小虾皮含钙特别多,其次是海带。豆和豆制品以及油料种子和蔬菜含钙也不少。特别突出的有黄豆及其制品,黑豆、赤小豆、各种瓜子、芝麻酱等。海带、发莱等含量特别丰
16、富。二、铁 铁是人体必需微量元素中含量最多的一种,总量约为45g左右,主要存在于血红蛋白中,占6075,3在肌红蛋白,1为含铁酶类(细胞色素、细胞色素氧化酶、过氧化物酶与过氧化氢酶等)。其余为贮存铁,以铁蛋白和含铁血黄素形式存在于肝、脾与骨髓中,约占内总铁的25。(一)生理作用 铁为血红蛋白与肌红蛋白、细胞色素A以及某些呼吸酶的成分,参与体内氧与二氧化碳的转运、交换和组织呼吸过程铁与红细胞形成和成熟有关,铁还参与许多重要功能,如催化促进-胡萝卜素转化为维生素A、嘌岭与胶原的合成、抗体的产生、脂类从血液中转运以及药物在肝脏的解毒等。(二)吸收与代谢 铁在食物中主要以三价铁形式存在,少数食物中为还
17、原铁(亚铁或二价铁)形式。肉类等食物中的铁约约一半左右是血红素铁,而其它为非血红素铁。后者在体内吸收时,不受膳食中植酸、磷酸的影响,前者常受膳食因素的影响。影响非血红素铁吸收的因素很多。粮谷和蔬菜中的植酸盐、草酸盐以及存在于茶叶及咖啡中多酚类物质均可影响铁的吸收。胃中胃酸缺乏或过多服用抗酸药物,不利于铁离子的释出,也阻碍铁吸收。但维生素C、某些单糖、有机酸以及动物肉类有促进非血红素铁吸收的作用。近年的研究发现核黄素对铁的吸收、转运与储存均有良好影响。(三)供给量与食物来源 铁在体内代谢中,可被身体反复利用,一般除肠道分泌和皮肤、消化道、尿道上皮脱落损失少量外,排出铁的量很少。只要从食物中吸收加
18、以弥补,即可满足机体需要,但婴幼儿由于生长较快,需要量相对较高,需从食物中获得铁的比例大于成人;妇女月经期铁损失较多,为此供给量应适当增加。我国建议铁的日供给量为:成年男子12mg,成年女子为18mg,孕妇、乳母为28mg。膳食中的铁良好来源为动物肝脏、动物全血、畜禽肉类、鱼类。蔬菜中含铁量不高,油菜、苋菜、菠菜、韭菜等利用率不高。四、碘 人体内约含碘2050mg,甲状腺组织内含碘最多,约占体内总碘量20左右。其他碘化物为161。血液中碘主要为蛋白结合碘(PBI)约为3060ugL。(一)生理作用 碘在体内主要参与甲状腺素合成,故其生理作用也通过甲状腺素的作用表现出来。1、促进生物氧化,协调氧
19、化磷酸化过程,调节能量转化;2、促进蛋白质合成,调节蛋白质合成与分解;4、调节组织中水盐代谢;3、促进糖和脂肪代谢;5、促进维生素的吸收和利用;6、活化酶,对生物氧化和代谢都有促进作用7、促进神经系统发育。(三)供给量与食物来源 人体对碘的需要量受年龄、性别、体重、发育及营养状况等影响。中国营养学会建议的供给量为成人150ug,孕妇加25ug,乳母加50ug。含碘量较高的食物有海产品,如每百克海带(干)含碘24000ug,紫菜(干)1800ug,淡菜(干)1000ug,海参(干)600ug。五、锌 人体含锌225g,主要存在于肌肉、骨骼、皮肤。按单位重量含锌量计算,以视网膜、脉络膜、前列腺为最
20、高。红细胞膜上锌浓度较高,锌主要以金属酶和碳酸酐酶、碱性磷酸酶的组分存在;血浆中锌主要与蛋白质相结合,有一小部分与运铁蛋白、金属硫因及核蛋白结合,游离锌含量很低。(一)生理作用 1酶的组成成分2促进生长发育与组织再生3促进维生素A代谢和生理作用4促进食欲5参与免疫功能(三)供给量与食物来源 我国规定19岁为10mg,10岁以上为15mg,孕妇,乳母为20mg。锌的来源广泛,但动植性食物的锌含量与吸收率有很大差异。按每100g含锌量(mg)计算以牡蛎最高可达100以上,畜禽肉及肝脏、蛋类在25,鱼及其它海产品15左右,畜禽制品0305。豆类及谷类1520,而蔬菜及水果类含量较低,一般在10以下。
21、六、硒 硒在人体内总量为1420mg,广泛分布于所有组织和器官中,浓度高者有肝、胰、肾、心、脾、牙釉质及指甲,而脂肪组织最低。(一)生理作用 1硒是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重要组成成分2硒与金属有很强亲和力3保护心血管、维护心肌的健康4促进生长、保护视觉器官以及抗肿瘤的作用。(三)供给量与食物来源 硒的RDA值为50ug(7岁以上人群)。动物性食品肝、肾、肉类及海产品是硒的良好食物来源。但食物中硒含量受当地水土中硒含量的影响很大。七、铜 铜在人体内总量约为50120mg,分布于体内各器官组织中,其中以肝和脑中浓度最高,其它脏器相对较低。肝中锕含量约占总体铜的15,脑约占10左右,肝
22、与脾是钢的储存器官,婴幼儿肝脾铜总量相对较成人高。血清中铜水平为1024umolL,与红细胞中含量相近。(一)生理作用 1参与铁代谢2蛋白交联3超氧化物转化4其它(三)供给量与食物来源 WHO提出每日每公斤体重铜的需要量在婴幼儿为80ug,儿童为40ug,成年人为30ug。一般食物均含铜,含量较丰富的有肝、肾、鱼、坚果与干豆类,牡蛎含量特别高,绿叶蔬菜含铜量较低,牛奶含铜也少。八、锰 人体内锰总含量200400umol,肝脏、胰和骨骼中含量较高2050nmolg。骨骼由于组织量大,含量占体内总量的25,全血和血清中的锰浓度分别为200和20nmolL。色素性结构(如视网膜等)中含有较高浓度。乳
23、中含量为1umol/g。膳食中锰在小肠吸收,吸收率不高,约为215,个别达25。膳食成分如钙、磷浓度高时,锰吸收率降低。当铁缺乏时,锰吸收率增高,反之也发现当锰缺乏时,铁吸收率提高。吸收入体内的锰90以上从肠道排出体外,尿中排出极少。锰是精氨酸酶的组成成分,也是羧化酶的激活剂,参与体内脂类、碳水化物的代谢,也是蛋白质、DNA与RNA合成所必需。锰还是Mn-SOD酌重要成分。当锰缺乏时,可见动物体内肝微粒体中脂类过氧化物增高。此外,许多被锰激活的酶类,如脱羧酶、羧化酶以及转化酶类,锰常是非金属特异性的,当锰缺乏时,特别是Mg2+常可替代Mn2+起作用。锰的缺乏可致动物生长停滞、骨骼畸形、生殖功能
24、紊乱,抽搐和运动失调以及严重的低胆固醇血症、体重减轻、头发和指甲生长缓慢等。成人锰的需要量(WHO)每人2030mgd。含锰较多的食物为坚果、原粮、叶菜、茶叶、豆类,肉蛋奶类较低。九、钴 人体内含钴量在10mg左右,含量最高者为肝、肾和骨骼。血液约含钴80300pgml,血浆为6080pgml。钴在体内主要以VitBl2的成分存在,表现为VitBl2的作用,即与红细胞的正常成熟有关。此外,钴在体内影响甲状腺代谢,人群中甲状腺功能的紊乱,与碘和钴的含量较低及不合适的比值有关。曾观察到水、土壤、食物中钴含量与该地区人畜甲状腺肿发病率呈负相关。至今尚未发现人体缺钴现象。钴在膳食中只有呈VitBl2型
25、时,才可被人体吸收利用。钴主要经肾脏排出。钴在动物肝、肾、海产品,绿叶菜中含量较高,乳制品和精制的谷类食品中钴含量均较低。应当指出的是,人类需要的是活性型的钴,即VitBl2,主要存在于动物性食品中。九、钼钼在人体内约9mg,以肝、肾、骨骼和皮肤中含量最高,血钼水平个体间差异很大。食物中的钼很容易从肠道吸收,吸收率2580。钼主要从肾脏排出,也有部分经胆汁分泌排出。钼是作为酶的辅助因子发挥其作用,是黄素酶的辅助因子,如黄嘌呤氧化酶和醛氧化酶的成分。醛氧化酶是体内有毒醛类的解毒所必须的。钼还是亚硫酸盐氧化酶的成分,催化亚硫酸盐转化为硫酸盐。此外,钼还有增强氟的作用。WHO推荐钼的RDA值为2mg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营养学 基础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