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接口标准介绍.ppt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计算机接口标准介绍.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计算机接口标准介绍.ppt(2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计算机接口标准介绍主讲:胡祥柏一、接口的定义二、接口的类型(一)、IDE接口(二)、EIDE接口(三)、SCSI接口(四)、IEEE1394接口(五)、USB接口IDEIDE接口接口一、定义:一、定义:(1)IDE(Integrated Device Electronics,集成设备电子部件集成设备电子部件),于于1989年年被被ANSI(美国标准协会美国标准协会)认可为认可为ATA(Advanced Technology Attachment,高级技术配件高级技术配件),IDE和和ATA实际上是硬盘接口技术的不同描实际上是硬盘接口技术的不同描述述.主要特点主要特点:(a)是把控制器集成到驱动
2、器内)是把控制器集成到驱动器内.(b)数据)数据传输率传输率1.5MB/s;(c)最多接)最多接2个硬盘个硬盘;(d)支持的硬盘最大容量为)支持的硬盘最大容量为528MB(2)IDE又称为又称为ATA,即即“高级技术附加装置高级技术附加装置”。1、ATA-1在主板上有一个插口,支持一个主设备主设备和一个从设备从设备,每个设备的最大容量为504MB,支持的PIO-0模式传输速率只有3.3MB/s。ATA-1支持PIO模式包括有PIO0和PIO-1、PIO-2模式,另外还支持四种DMA模式(没有得到实际应用)。ATA-1接口的硬盘大小为5英寸,而不是现在主流的3.5英寸。三、三、ATA的发展及功能
3、:的发展及功能:ATA接口最早是在1986年由康柏、西部数据等几家公司共同开发的,在九十年代初开始应用于台式机系统。它使用一个40芯电缆与主板进行连接,最初的设计只能支持两个硬盘,最大容量也被限制在504 MB之内。二、二、ATA介绍:介绍:2、ATA-2是对ATA-1的扩展,习惯上也称为EIDE(Enhanced IDE)或Fast ATA。它在ATA的基础上增加了2种PIO和2种DMA模式(PIO-3),不仅将硬盘的最高传输率提高到16.6MB/S,还同时引进LBA地址转换方式,突破了固有的504MB的限制,可以支持最高达8.1GB的硬盘。在支持ATA2的电脑的BIOS设置中,一般可以见到
4、LBA(Logical Block Address),和CHS(Cylinder,Head,Sector)的设置,同时在EIDE接口的主板一般有两个EIDE插口,它们也可以分别连接一个主设备和一个从设备,这样一块主板就可以支持四个EIDE设备,这两个EDIE接口一般称为IDE1和IDE2。3、ATA-3没有引入更高速度的传输模式,在传输速度上并没有任何的提升,最高速度仍旧为16.6MB/s。只在电源管理方案方面进行了修改,引入了了简单的密码保护的安全方案。但引入了一个划时代的技术,那就是S.M.A.R.T(Self-Monitoring Analysis and Reporting Techn
5、ology,自监测、分析和报告技术)。这项及时会对包括磁头、盘片、电机、电路等硬盘部件进行监测,通过检测电路和主机上的监测软件对被监测对象进行检测,把其运行状况和历史记录同预设的安全值进行分析、比较,当超出了安全值的范围,会自动向用户发出警告,进而对硬盘潜在故障做出有效预测,提高了数据存储的安全性。4、从ATA-4接口标准开始正式支持Ultra DMA数据传输模式,因此也习惯称ATA-4为Ultra DMA 33或ATA33。首次在ATA接口中采用了Double Data Rate(双倍数据传输)技术,让接口在一个时钟周期内传输数据两次,时钟上升和下降期各有一次数据传输,这样数据传输率一下从1
6、6MB/s提升至33MB/s。Ultra DMA 33还引入了一个新技术冗余校验计术(CRC),该技术的设计方针是系统与硬盘在进行传输的过程中,随数据发送循环的冗余校验码,对方在收取的时候也对该校难码进行检验,只有在完全核对正确的情况下才接收并处理得到的数据,这对于高速传输数据的安全性有着极有力的保障。5、ATA-5也就是“Ultra DMA 66”,也叫ATA66,是建立在Ultra DMA 33硬盘接口的基础上,同样采用了UDMA技术。Ultra DMA 66让主机接收/发送数据速率达到66.6 MB/s,是U-DMA/33的两倍。保留了上代Ultra DMA 33的核心技术冗余校验计术(
7、CRC)。在工作频率提成的同时,电磁干扰问题开始在ATA接口中,为保障数据传输的准确性,防止电磁干扰,Ultra DMA 66接口开始使用40针脚80芯的电缆,40针脚是为了兼容以往的ATA插槽,减小成本的增加。80芯中新增的都是地线,与原有的数据线一一对应,这种设计可以降低相邻信号线之间的电磁干扰。6、ATA100接口和数据线与ATA66一样,也是使用40针80芯的数据传输电缆,并且ATA100接口完全向下兼容,支持ATA33、ATA66接口的设备完全可以继续在ATA100接口中使用。ATA100规范可以轻松应付目前ATA33和ATA66接口所棘手的难题。ATA100可以让硬盘的外部传输率达
8、到100MB/s,它提高了硬盘数据的完整性与数据传输率,对桌面系统的磁盘子系统性能有较大的提升作用,而CRC技术更有效提高高速传输中数据的完整性和可靠性。7、ATA-7是ATA接口的最后一个版本,也叫ATA133。只有迈拓公司推出一系列采用ATA133标准的硬盘,这是第一种在接口速度上超过100MB/s的IDE硬盘。迈拓是目前惟一一家推出这种接口标准硬盘的制造商,而其他IDE硬盘厂商则停止了对IDE接口的开发,转而生产Serial ATA接口标准的硬盘。ATA133接口支持133 MB/s数据传输速度,在ATA接口发展到ATA100的时候,这种并行接口的电缆属性、连接器和信号协议都表现出了很大
9、的技术瓶颈,而在技术上突破这些瓶颈存在相当大的难度。新型的硬盘接口标准的产生也就在所难免。EIDE接口一、介绍:EIDE的英文拼写是Enhanced IDE(加强型IDE,简称为EIDE)就是Western Digital公司针对传统IDE接口的缺点加以改进之后所推出的新接口。EIDE使用扩充CHS(CylinderHeadSector)或LBA(Logical Block Addressing)寻址的方式,突破528MB的容量限制,现在我们就可以顺利使用容量达到数十GB等级的IDE硬盘。在传输速度方面,因为技术不断改进,EIDE目前的最高传输速度可高达100MB/秒(Ultra ATA/10
10、0)。(1)CHS:使用柱面磁头扇区 来寻址;(2)LBA:(Logical Block Addressing)逻辑块寻址模式。如:系统用如:系统用8b8b来存储磁头地址,用来存储磁头地址,用10b10b来存储柱面地址,用来存储柱面地址,用6b6b来存储扇区地来存储扇区地址,而一个扇区共有址,而一个扇区共有512B512B,这样使用,这样使用CHSCHS寻址一块硬盘最大容量为寻址一块硬盘最大容量为256*256*1024*63*512B=8064 MB(1MB=1048576B)1024*63*512B=8064 MB(1MB=1048576B)(若按(若按1MB=1000000B1MB=10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计算机 接口标准 介绍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