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渐近法.ppt
《第八章渐近法.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八章渐近法.ppt(5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八章 渐近法概概 述述 渐近法有力矩分配法、无剪力分配法、迭代法等,它们都是位移法的变体,其共同的特点是避免组成和解典型方程,也不需要计算结点位移,而是以逐次渐近的方法来计算杆端弯矩,计算结果的精度随计算轮次的增加而提高,最后收敛于精确解。这些方法每轮计算都是按相同步骤进行,易于掌握,适合手算,并可不经过计算结点位移而直接求得杆端弯矩。在连续梁及无侧移刚架中应用十分广泛。力矩分配法对连续梁和无结点线位移刚架的计算特别方便,下面先介绍几个常用的名词。1转动刚度(也称为劲度系数)S8-1 8-1 力矩分配法的基本概念力矩分配法的基本概念BAwA=1A=1wABMAB=4i=SABMAB=2iMA
2、B=-iSAB=iBAwA=1A=1wABSAB=3iMAB=0llMAB=2iSAB=4iBAwA=1(d)(e)(f)(c)(b)(a)远端定向SAB=i远端铰支SAB=3i远端固定SAB=4iA=1wMAB=i=SABABMAB=-iMAB=0MAB=3i=SAB图8-1 它表示杆端对转动的抵抗能力,在数值上等于使杆端产生单位转角时需要施加的力矩。如图8-1(a)所示单跨梁,A端为铰结,B端为固定端,当A端(又称近端)产生单位转角 时,需要施加的力矩为4i,即转动刚度 ,若把A端也改为固定端如图8-1(d)所示,当A支座发生单位转角 时,引起A端的杆端弯矩仍为 4i由此可以看出,转动刚度
3、SAB的数值不但与杆件的线刚度i有关,而且与B端(又称远端)的支承情况有关。图8-1给出了远端为不同支承时转动刚度SAB的值,远端的杆端弯矩也标在相应的图上。2 2传递系数传递系数C C 由图8-1知,当近端发生单位转角jA=1时,远端也产生杆端弯矩MBA,远端杆端弯矩MBA与近端杆端弯矩MAB之比称为传递系数,用C表示远端固定 C=1/2 远端铰结 C=0 远端定向 C=-1 即 对于等截面杆件,传递系数C与远端的支承情况有关,具体数值如下:远端弯矩,也称为传递弯矩,用MC表示 3 3分配系数分配系数 图8-2所示刚架,A为刚结点,B、C、D端分别为固定、定向及铰结。设在A结点作用一集中力偶
4、M,刚架产生图中虚线所示变形,汇交于A结点的各杆端产生的转角均为jA,各杆杆端弯矩由转动刚度定义可知(a)图8-2amBACDi12ii3图8-2b取结点A为隔离体,见图8-2(b),由平衡方程 可得DCABmMABACMMAD M-MAB-MAC-MAD=0 M=MAB+MAC+MAD=(SAB+SAC+SAD)=M/(SAB+SAC+SAD)=M/(c)式中 表示汇交于A结点各杆端转动刚度的总和。将(b)式代入(a)式(b)式中mAB、mAC、mAD称为分配系数,就相当于把结点力矩M按各杆转动刚度的大小比例分配给各杆的近端,所得的近端弯矩称为分配弯矩,用Mm表示。其中汇交于A结点各杆端分配
5、系数之和为1,即 。远端杆端弯矩MBA=MAB/2、MCA=-MAC、MDA=0,是由分配弯矩乘传递系数而得,即为传递弯矩。4 4力矩分配法的基本原理力矩分配法的基本原理 以图8-3(a)为例进行说明:(1)设想在B结点加上一个刚臂阻止B结点转动如图8-3(b)所示。此时只有AB跨受荷载作用产生变形,相应的杆端弯矩MFAB、MFAB即为固端弯矩、,附加刚臂的反力矩可取B结点为隔离体而得:FFFFFFABCCBAFMABMBAMBC=0MCB=0MCBMBCMBAMABFABCMBAMBC=0BM BRBM B(a)(b)(c)FCCMB=0 MB是汇交于B结点各杆端固端弯矩代数和,它是未被平衡
6、的各杆固端弯矩的差值,故称为B结点上的不平衡力矩,以顺时针方向为正。图8-3(2)原连续梁B结点并无附加刚臂,取消刚臂的作用让B结点转动,就相当于在B结点加上一个反向的不平衡力矩如图8-3(c)所示。这时汇交于B结点的各杆端产生的弯矩 ,即前面所述的分配弯矩。在远端产生的杆端弯矩即传递弯矩MC,它是由各近端的分配弯矩乘以传递系数得到的。(3)将图8-3(b)、(c)两种情况叠加,就得到图8-3(a)所示连续梁的受力及变形。如杆端弯矩 以上就是力矩分配法的基本思路。概括来说:先在B结点加上附加刚臂阻止B结点转动,把连续梁离散,求出各杆的固端弯矩MF,此时刚臂承受不平衡力矩MB(各杆固端弯矩的代数
7、和),然后去掉附加刚臂,即相当于在B结点作用一个反向的不平衡力矩(-MB),求出各杆端的分配弯矩及传递弯矩MC,叠加各杆端弯矩即得原连续梁各杆端的最后弯矩。用力矩分配法作题时,不必绘图8-3(b)、(c)所示图,而是按一定的格式进行计算,举例如下。例8-1 用力矩分配法计算图8-4(a)所示连续梁的M图。EI=常数。图8-4 解解:(1)计算分配系数,设i=EI/24,则 iAB=EI/8=3i iBC=EI/6=4i 将分配系数写在B结点下方的方框内。(2)计算各杆端的固端弯矩MF。(3)B结点的不平衡力矩为:MB=64-90=-26kNm,将其反号进行分配,得各杆端的分配弯矩 。(4)各杆
8、远端的传递弯矩MC的计算。(5)最后杆端弯矩的计算。由于在计算分配弯矩时,已使结点保持平衡,在最后M图校核中,利用MB=0只能校核分配过程有无错误,而对分配系数、固端弯矩MF计算是否有误则必须考虑变形条件的校核。最后弯矩图见图8-4(b)所示。为了计算更简单,分配弯矩M,及传递弯矩MC的具体算式可不必另写,而直接在图8-4表格上进行即可。例例8-28-2 计算图8-5(a)所示刚架的M图。设i=EI/4,iAB=EI/4=i,iAC=EI/4=i,iAD=2EI/4=2i。(2)计算固端弯矩M 解解:(1)计算分配系数 m。(3)分配、传递均在图8-5(b)上进行。(4)绘M图,如图8-5(c
9、)所示。A结点满足 MA=55.55+11.67-67.22=0 用力矩分配法作图示结构的M图。已知:,练习:作业:用力矩分配法计算并作图示结构M图。EI=常数。8-2 8-2 多结点的力矩分配多结点的力矩分配 上节以只有一个结点转角说明了力矩分配法的基本原理。对于有多个结点转角但无结点线位移(如两跨以上连续梁、无侧移刚架),只需依次对各结点使用上节方法便可求解。下面用图8-6(a)所示三跨连续梁来说明用逐次渐近的方法计算杆端弯矩的过程。首先将B、C两结点同时固定,计算分配系数:由于各跨及EI均为常数,故线刚度均为 ,则 。分配系数为:B结点:mBA=4i/(4i+4i)=1/2,m BC=4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八 渐近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