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ppt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ppt(3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撰写数学教育教学研究文章浅谈撰写数学教育教学研究文章浅谈2009年12月16日湖南省长沙市26中数学教研组彭向阳 每个老师的教学过程,从备课,到上课,到检查作业,甚至批阅考试试卷,实质上都是一个教学研究过程。但可惜的是,这些教学研究,往往只停留在口头,或者心里,最多与同行短暂地交流,却没有形成文字,更没有书面化扩大交流范围。许多老师说,想写,但不知道写什么,不知道从何写起,不知道怎么写。一、为什么要写?1.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2.高考能力立意和新课标教学的要求。“谁看不到教师劳动的创造性,谁就是在根本上不理解教师的劳动;同样,不进行
2、教育研究的教师,也不可能真正尝到当教师的乐趣,并成为真正出色的教师。”“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前苏联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曾经如此建议校长。3.是评职称的需要。二、写什么东西?写作素材分两个方面:一是教学研究方面的,针对自己的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和得到的启发,提出自己的观点,与同行共同探讨研究;二是教学辅导方面的,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将教学内容深入浅出地讲解,提供给学生学习。具体地说,我认为素材来源于三个渠道。一是来源于对教材内容的研究 1.抓住三方面,解剖三公理:(1)三个公理
3、的三种语言描述及图形描述时要注意的问题;(2)公理的本质内涵,实质是有限境界导出无限境界;(3)公理的作用:证明点共面,点共线,线共点等,也是画直观图的依据。2.教材对“函数图象”问题的要求:(1)会画图,包括列表描点画图、图象变换画图和散点图;(2)会辨图,即给定背景说明,从四个图象中选择一个适合题意的图象,一般经选择题形式给出;(3)会识图,给定一个图象,要求利用图象信息解题。3.六面体究竟有多少个顶点:任画一个四面体、六面体,分别数一数它们各有多少条棱,多少条对角线,多少个顶点.所有答案都是:六面体有12条棱,4条对角线,8个顶点。六面体不唯一,六面体各个面的形状不同导致顶点和棱数不同。
4、那么六面体怎么得到?六面体的画法有两种:一是画棱锥,五棱锥就是六面体,如图1,这时它有6个顶点,10条棱,没有对角线,从这里就看出上面答案的错误。二是从五面体截来,先画五面体,而五面体又可从四面体截来,而四面体只有一种形式。怎么截?就是截去一个顶角或者截去一条棱。下面以截去一个顶角为例说明:图1如图2,四面体有4个顶点,6条棱,没有对角线,截去一个顶角又有三种截法:一是不过顶点截去一个顶角,得到如图3的一个五面体,有6个顶点,9条棱,没有对角线。图2图3 二是过一个顶点截去一个顶角,得到如图4所示的一个五面体,有5个顶点,8条棱,没有对角线。三是过两个顶点截去一个顶角,对四面体过两个顶点截出一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不研则浅 不教则空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