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届中考化学一轮复习第十单元《酸和碱》PPT课件 (2).ppt
《2014届中考化学一轮复习第十单元《酸和碱》PPT课件 (2).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4届中考化学一轮复习第十单元《酸和碱》PPT课件 (2).ppt(8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第八章八章 酸酸 和和 碱碱 酸碱指示剂酸碱指示剂1.1.概念:能跟概念:能跟_起反应而起反应而_的物质。的物质。2.2.指示剂在不同性质的物质中的颜色指示剂在不同性质的物质中的颜色 物质物质指示剂指示剂酸性溶液酸性溶液 碱性溶液碱性溶液 中性溶液中性溶液 紫色石蕊溶液紫色石蕊溶液 _无色酚酞溶液无色酚酞溶液 _无色无色 酸或碱的溶液酸或碱的溶液 显示不同颜色显示不同颜色 红色红色 蓝色蓝色 紫色紫色 无色无色 红色红色 酸的性质酸的性质1.1.常见酸的物理性质和主要用途常见酸的物理性质和主要用途常见酸常见酸 盐酸盐酸 硫酸硫酸 溶质的溶质的化学式化学式色、态色、态气味气味HClHClH H
2、2 2SOSO4 4无色液体无色液体无色液体无色液体有刺激性气味有刺激性气味无味无味常见酸常见酸 盐酸盐酸 硫酸硫酸 敞开瓶口敞开瓶口时的现象时的现象 挥发性挥发性吸水性吸水性用途用途有白雾有白雾 无明显现象无明显现象易挥发易挥发难挥发难挥发无无有有金属除锈、制造药物、金属除锈、制造药物、胃液中的盐酸帮助消胃液中的盐酸帮助消化等化等金属除锈、冶炼金金属除锈、冶炼金属、做干燥剂等属、做干燥剂等2.2.浓硫酸的稀释浓硫酸的稀释(如图所示如图所示)(1)(1)操作:一定要把操作:一定要把_加入到加入到_,以防止,以防止_。(2)(2)玻璃棒的作用:搅拌,使玻璃棒的作用:搅拌,使_。浓硫酸浓硫酸 水中
3、水中 浓硫酸溶浓硫酸溶 于水时放出大量的热使水沸腾,造成酸液飞溅于水时放出大量的热使水沸腾,造成酸液飞溅 热量及时散失热量及时散失 3.3.酸的化学性质酸的化学性质(1)(1)与酸碱指示剂反应。与酸碱指示剂反应。使紫色石蕊溶液使紫色石蕊溶液_,使无色酚酞溶液,使无色酚酞溶液_。(2)(2)与某些金属反应,例如:与某些金属反应,例如:铁和盐酸铁和盐酸:(:(写化学方程式,下同写化学方程式,下同)_)_铝和稀硫酸:铝和稀硫酸:_(3)(3)与某些金属氧化物反应,例如:与某些金属氧化物反应,例如:氧化铜和盐酸:氧化铜和盐酸:_氧化铁和硫酸:氧化铁和硫酸:_变红色变红色 不变色不变色 Fe+2HCl=
4、FeClFe+2HCl=FeCl2 2+H+H2 2 2Al+3H2Al+3H2 2SOSO4 4(稀稀)=Al)=Al2 2(SO(SO4 4)3 3+3H+3H2 2 CuO+2HCl=CuClCuO+2HCl=CuCl2 2+H+H2 2O O FeFe2 2O O3 3+3H+3H2 2SOSO4 4=Fe=Fe2 2(SO(SO4 4)3 3+3H+3H2 2O O(4)(4)与碱反应,例如:与碱反应,例如:盐酸和氢氧化铜:盐酸和氢氧化铜:_硫酸和氢氧化钡:硫酸和氢氧化钡:_(5)(5)与某些盐反应,例如:与某些盐反应,例如:氯化钡和硫酸:氯化钡和硫酸:_硝酸银和盐酸:硝酸银和盐酸:
5、_2HCl+Cu(OH)2HCl+Cu(OH)2 2=CuCl=CuCl2 2+2H+2H2 2O O H H2 2SOSO4 4+Ba(OH)+Ba(OH)2 2=BaSO=BaSO4 4+2H+2H2 2O O BaClBaCl2 2+H+H2 2SOSO4 4=BaSO=BaSO4 4+2HCl+2HCl AgNOAgNO3 3+HCl=AgCl+HNO+HCl=AgCl+HNO3 3【思考感悟思考感悟】1.1.当把浓盐酸和浓硫酸都敞口露置于空气中时,两溶液的质量当把浓盐酸和浓硫酸都敞口露置于空气中时,两溶液的质量怎样变化?溶质质量分数呢?怎样变化?溶质质量分数呢?提示:提示:浓盐酸有挥
6、发性,敞口放置时因氯化氢挥发,溶液中溶浓盐酸有挥发性,敞口放置时因氯化氢挥发,溶液中溶质质量减小,溶液质量减小,溶质质量分数减小;浓硫酸有吸质质量减小,溶液质量减小,溶质质量分数减小;浓硫酸有吸水性,溶剂质量增大,溶液质量增大,溶质质量未变,但溶质水性,溶剂质量增大,溶液质量增大,溶质质量未变,但溶质质量分数减小。质量分数减小。2.2.浓硫酸可以做干燥剂是利用了什么性质?哪些气体可以用浓浓硫酸可以做干燥剂是利用了什么性质?哪些气体可以用浓硫酸干燥?硫酸干燥?提示:提示: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因而可以用于除去某些气体中的水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因而可以用于除去某些气体中的水分,能被浓硫酸干燥的气体必须不
7、与浓硫酸反应。如浓硫酸可分,能被浓硫酸干燥的气体必须不与浓硫酸反应。如浓硫酸可以干燥以干燥H H2 2、O O2 2、COCO2 2、COCO等气体。因为氨气能与硫酸发生化学反等气体。因为氨气能与硫酸发生化学反应,故不能干燥氨气。应,故不能干燥氨气。碱的性质碱的性质1.1.常见碱的物理性质和主要用途常见碱的物理性质和主要用途氢氧化钠氢氧化钠 氢氧化钙氢氧化钙 俗名俗名 物物理理性性质质色、态色、态 溶解性溶解性 烧碱、烧碱、火碱、苛性钠火碱、苛性钠熟石灰、熟石灰、消石灰消石灰白色固体白色固体 白色粉末状固体白色粉末状固体 极易溶于水,并放出大极易溶于水,并放出大量的热量的热 微微溶溶于水,溶解
8、度于水,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随温度升高而降低氢氧化钠氢氧化钠 氢氧化钙氢氧化钙 物物理理性性质质吸水性吸水性 腐蚀性腐蚀性 制法制法(写化学写化学方程式方程式)用途用途 有强腐蚀性有强腐蚀性 有较强腐蚀性有较强腐蚀性 CaO+HCaO+H2 2O=Ca(OH)O=Ca(OH)2 2易吸收水分而潮解易吸收水分而潮解 Ca(OH)Ca(OH)2 2+Na+Na2 2COCO3 3=CaCO CaCO3 3+2NaOH+2NaOH(1)(1)做气体干燥剂做气体干燥剂(2)(2)去除油污去除油污(1)(1)做建筑材料做建筑材料(2)(2)改良酸性土壤改良酸性土壤2.2.碱的化学性质碱的化学性质(1)
9、(1)能和酸碱指示剂反应。能和酸碱指示剂反应。使紫色石蕊溶液使紫色石蕊溶液_,使无色酚酞溶液,使无色酚酞溶液_。(2)(2)能和某些非金属氧化物反应。例如:能和某些非金属氧化物反应。例如:澄清石灰水中通入二氧化碳:澄清石灰水中通入二氧化碳:_。氢氧化钠固体暴露在空气中:氢氧化钠固体暴露在空气中:_。变蓝色变蓝色 变红色变红色 COCO2 2+Ca(OH)+Ca(OH)2 2=CaCO=CaCO3 3+H+H2 2O O COCO2 2+2NaOH=Na+2NaOH=Na2 2COCO3 3+H+H2 2O O(3)(3)能和酸发生中和反应。例如:能和酸发生中和反应。例如: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氢
10、氧化钠与盐酸反应:_。(4)(4)能和部分盐反应能和部分盐反应(只有可溶性碱和可溶性盐的溶液才能反只有可溶性碱和可溶性盐的溶液才能反应应)。例如:。例如:NaOHNaOH溶液与溶液与CuSOCuSO4 4溶液:溶液:_。NaOHNaOH+HClHCl=NaClNaCl+H+H2 2O O CuSOCuSO4 4+2NaOH=Cu(OH)+2NaOH=Cu(OH)2 2+Na+Na2 2SOSO4 4 【思考感悟思考感悟】实验室常用澄清的石灰水检验实验室常用澄清的石灰水检验COCO2 2气体,常用气体,常用氢氧化钠溶液来吸收氢氧化钠溶液来吸收COCO2 2,你知道其中的原因吗?你知道其中的原因吗
11、?提示:提示:用澄清的石灰水检验用澄清的石灰水检验COCO2 2,是因其与是因其与COCO2 2反应有浑浊现反应有浑浊现象,而氢氧化钠溶液虽与象,而氢氧化钠溶液虽与COCO2 2反应但无明显现象,故一般不反应但无明显现象,故一般不用氢氧化钠溶液来检验用氢氧化钠溶液来检验COCO2 2,实验室常用氢氧化钠溶液,不实验室常用氢氧化钠溶液,不用氧氧化钙溶液吸收用氧氧化钙溶液吸收COCO2 2的原因是氢氧化钙微溶于水,只能的原因是氢氧化钙微溶于水,只能吸收少量二氧化碳而氢氧化钠易溶于水,利于吸收较多的二吸收少量二氧化碳而氢氧化钠易溶于水,利于吸收较多的二氧化碳。氧化碳。酸和碱之间发生的反应酸和碱之间发
12、生的反应1.1.中和反应中和反应(1)(1)概念:概念:_作用生成作用生成_的反应。的反应。(2)(2)实质:酸溶液中的实质:酸溶液中的_和碱溶液中的和碱溶液中的_结合生成结合生成_。酸与碱酸与碱 盐和水盐和水 H H+OHOH-水水 (3)(3)应用:应用:改良土壤:农业上用改良土壤:农业上用_改良酸性土壤;改良酸性土壤;处理废水:如用熟石灰中和硫酸厂的污水,化学方程式为:处理废水:如用熟石灰中和硫酸厂的污水,化学方程式为:_;用于医药:用含用于医药:用含_的药物中和过多的胃酸,反应的的药物中和过多的胃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化学方程式为:_。熟石灰熟石灰 H H2 2SOSO4 4+Ca(
13、OH)+Ca(OH)2 2=CaSO=CaSO4 4+2H+2H2 2O O 碱性物质碱性物质 3 3HClHCl+Al(OH)+Al(OH)3 3=AlCl=AlCl3 3+3H+3H2 2O O 2.2.溶液酸、碱度的表示方法溶液酸、碱度的表示方法pHpH(1)(1)溶液酸碱性的测定。溶液酸碱性的测定。实验室常用实验室常用_测定溶液的酸碱性,其中测定溶液的酸碱性,其中_和和_是两种常用的酸碱指示剂。是两种常用的酸碱指示剂。(2)(2)溶液酸碱度的测定。溶液酸碱度的测定。常用常用_测定溶液的测定溶液的_,即溶液的酸碱度,溶液的,即溶液的酸碱度,溶液的pHpH范范围通常在围通常在0 01414
14、之间。溶液之间。溶液pHpH与酸碱性的关系为:与酸碱性的关系为:酸碱指示剂酸碱指示剂 石蕊溶液石蕊溶液 酚酞溶液酚酞溶液 pHpH试纸试纸 pH pH 增强增强 增强增强 (3)(3)测定溶液测定溶液pHpH的方法。的方法。在在_上放一片上放一片pHpH试纸,用玻璃棒蘸取被测液体试纸,用玻璃棒蘸取被测液体滴到滴到_上,把上,把_与与_对比,即对比,即可得出被测溶液的可得出被测溶液的pHpH,此法测得的此法测得的pHpH为整数值。为整数值。(4)(4)溶液酸碱度的应用。溶液酸碱度的应用。了解土壤的酸碱性,农作物一般适宜在了解土壤的酸碱性,农作物一般适宜在pHpH为为7 7或接近或接近7 7的土壤
15、的土壤中生长。中生长。测定雨水的测定雨水的pH(pH(因溶解有因溶解有COCO2 2,正常雨水的正常雨水的pHpH约为约为_,酸雨,酸雨的的pH_)pH_),了解空气的污染情况。了解空气的污染情况。测定人体体液的测定人体体液的pHpH,了解人体的健康状况。了解人体的健康状况。白瓷板或玻璃片白瓷板或玻璃片 pHpH试纸试纸 试纸显示的颜色试纸显示的颜色 标准比色卡标准比色卡 5.6 5.6 5.65.6 【甄别甄别判断判断】1.1.凡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凡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提示:提示:只有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才是中和反应。如酸只有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才是
16、中和反应。如酸与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但不是中和反应。与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但不是中和反应。2.2.因氢氧化钠溶液能与盐酸发生中和反应,因而可以用氢氧化因氢氧化钠溶液能与盐酸发生中和反应,因而可以用氢氧化钠溶液来治疗胃酸钠溶液来治疗胃酸(盐酸盐酸)过多症。过多症。()提示:提示:氢氧化钠具有强腐蚀性,易对人体造成更大的危害。氢氧化钠具有强腐蚀性,易对人体造成更大的危害。3.3.用用pHpH试纸测溶液的试纸测溶液的pHpH时,预先将试纸湿润,则不会对实验结时,预先将试纸湿润,则不会对实验结果产生影响。果产生影响。()提示:提示:用用pHpH试纸测溶液的试纸测溶液的pHpH时,预先将试纸
17、湿润,若被测液体时,预先将试纸湿润,若被测液体呈酸性,则测得结果会偏大,若被测液体呈碱性,则测得结果呈酸性,则测得结果会偏大,若被测液体呈碱性,则测得结果将偏小,若被测液体呈中性,则测得结果与实际值相等。将偏小,若被测液体呈中性,则测得结果与实际值相等。中和反应的实验探究中和反应的实验探究【高频考点高频考点】概念、反应原理、反应类型的判断;探究实验中概念、反应原理、反应类型的判断;探究实验中的反应现象,反应后溶液组成的判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等的反应现象,反应后溶液组成的判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等1.1.原理原理中和反应中和反应(如氢氧化钠溶液与盐酸的反应如氢氧化钠溶液与盐酸的反应)中,往往无明显
18、的实中,往往无明显的实验现象,无法确定反应是否发生及反应进行的程度,因此,需验现象,无法确定反应是否发生及反应进行的程度,因此,需要借助指示剂或其他方法来判断。要借助指示剂或其他方法来判断。2.2.中和反应的本质中和反应的本质由图示可知,中和反应的实质是酸溶液中的氢离子和碱溶液中由图示可知,中和反应的实质是酸溶液中的氢离子和碱溶液中的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水。的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水。【典例】【典例】(山西中考山西中考)已知已知M M、N N分分别是稀硫酸、氢氧化钠溶液中的一种。别是稀硫酸、氢氧化钠溶液中的一种。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在一定量的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在一定量的M M中不中不断滴加断滴加N N
19、,并测定所得溶液的并测定所得溶液的pHpH,如图如图所示。所示。(1)(1)M M是是_,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2)(2)反应过程中,老师取反应过程中,老师取a a、b b、c c三处反应后的溶液,打乱顺序三处反应后的溶液,打乱顺序后,请同学们不测定溶液后,请同学们不测定溶液pHpH,用其他实验方法对三种溶液进行用其他实验方法对三种溶液进行探究。探究。小明和小红分别取其中一种溶液进行实验:小明向所取溶液中小明和小红分别取其中一种溶液进行实验:小明向所取溶液中加入加入_溶液,观察到有蓝色沉淀生成。溶液,观察到有蓝色沉淀生成。结论:是结论:是a a处溶液。处溶液。小红向少
20、量另一种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观察到小红向少量另一种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观察到_。结论:是结论:是b b处或处或c c处溶液。处溶液。为进一步确定该处溶液成分,小红又设计并完成如下实验:为进一步确定该处溶液成分,小红又设计并完成如下实验:剩余一种为剩余一种为b b处溶液。处溶液。通过实验,同学们知道了酸碱反应过程中溶液通过实验,同学们知道了酸碱反应过程中溶液pHpH的变化和用不的变化和用不同方法确定溶液成分。同方法确定溶液成分。实验步骤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实验现象 结论结论 为为c c处溶液,并推知溶液中的处溶液,并推知溶液中的离子有离子有_(_(填离子符号填离子符号)【易错提醒易错提醒】1.1.
21、明确酸、碱溶液的明确酸、碱溶液的pHpH范围,根据图示信息确定该反应的药品范围,根据图示信息确定该反应的药品加入顺序,从而确定加入顺序,从而确定M M、N N的物质类别;的物质类别;2.2.根据各反应现象,确定根据各反应现象,确定a a、b b、c c三处的溶液组成;三处的溶液组成;3.3.因因c c处溶液的处溶液的pHpH小于小于7 7,即反应后硫酸溶液有剩余,根据酸的,即反应后硫酸溶液有剩余,根据酸的性质确定实验步骤及实验现象。性质确定实验步骤及实验现象。【我的收获】【我的收获】(1)(1)由图像中溶液的由图像中溶液的pHpH变化可判断,实验开始时变化可判断,实验开始时溶液显碱性,随实验不
22、断进行溶液碱性逐渐减弱,最后溶液呈溶液显碱性,随实验不断进行溶液碱性逐渐减弱,最后溶液呈酸性,该实验是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稀硫酸,故酸性,该实验是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稀硫酸,故M M是氢氧化是氢氧化钠,钠,N N是稀硫酸。是稀硫酸。(2)(2)生成的蓝色沉淀是氢氧化铜,需要氢氧化钠和可溶性铜盐生成的蓝色沉淀是氢氧化铜,需要氢氧化钠和可溶性铜盐反应,可溶性铜盐有反应,可溶性铜盐有CuClCuCl2 2、Cu(NOCu(NO3 3)2 2、CuSOCuSO4 4等,所取溶液应等,所取溶液应是是a a处溶液;所取溶液是处溶液;所取溶液是b b处或处或c c处溶液,溶液呈中性或酸性,处溶液,溶液呈中性
23、或酸性,滴加酚酞溶液,溶液呈无色;滴加酚酞溶液,溶液呈无色;c c处溶液中含有处溶液中含有NaNa+、H H+、SOSO4 42-2-等等离子,呈酸性,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能与碳酸钠溶液生成离子,呈酸性,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能与碳酸钠溶液生成二氧化碳气体,能与二氧化碳气体,能与ZnZn等活泼金属反应生成氢气等。等活泼金属反应生成氢气等。答案:答案:(1)(1)氢氧化钠氢氧化钠(或或NaOHNaOH)2NaOH+H)2NaOH+H2 2SOSO4 4=Na=Na2 2SOSO4 4+2H+2H2 2O O(2)CuSO(2)CuSO4 4或或CuClCuCl2 2或或Cu(NOCu(NO3
24、3)2 2 溶液呈无色溶液呈无色(或酚酞不变色或酚酞不变色或酚酞呈无色或酚酞呈无色)实验步骤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实验现象 结结 论论 取少量溶液,向其取少量溶液,向其中加入石蕊溶液中加入石蕊溶液(合理即可合理即可)溶液变红色溶液变红色 NaNa+、H H+、SOSO4 42-2-【拓展延伸拓展延伸】中和反应中溶液中和反应中溶液pHpH的变化的变化酸中加入碱溶液,酸中的酸中加入碱溶液,酸中的H H+和碱溶液中的和碱溶液中的OHOH-结合生成水,结合生成水,H H+的数目减小,酸性逐渐减弱,的数目减小,酸性逐渐减弱,pHpH增大,当加入的碱溶液与酸溶增大,当加入的碱溶液与酸溶液中的液中的H H+完全
25、反应时,溶液呈中性,完全反应时,溶液呈中性,pH=7pH=7,加入的碱溶液过量加入的碱溶液过量时,溶液呈碱性,时,溶液呈碱性,pH7pH7。碱中加入酸溶液时,碱性逐渐减弱,碱中加入酸溶液时,碱性逐渐减弱,pHpH减小,恰好反应时,减小,恰好反应时,pH=7pH=7,加入酸溶液过量时,加入酸溶液过量时,pH7pH7。酸碱中和反应中酸碱中和反应中pHpH的变化如图所示:的变化如图所示:一、正确认识和理解酸、碱的通性一、正确认识和理解酸、碱的通性1.1.酸、碱具有通性的原因酸、碱具有通性的原因酸:酸在溶液中的阳离子全部是酸:酸在溶液中的阳离子全部是H H+;碱:碱在溶液中的阴离子全部是碱:碱在溶液中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酸和碱 2014届中考化学一轮复习第十单元酸和碱PPT课件 2 2014 中考 化学 一轮 复习 第十 单元 PPT 课件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