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__并条(纺纱学).ppt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第五章__并条(纺纱学).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五章__并条(纺纱学).ppt(7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五章第五章 并条并条 并合和牵伸并合和牵伸(Drawing)2第一节第一节 概述概述一、生条直接纺纱带来的问题一、生条直接纺纱带来的问题1.1.生条中纤维伸直平行度差生条中纤维伸直平行度差 成纱条干不匀率成纱条干不匀率及强力差。及强力差。2.2.生条中有少量的棉束生条中有少量的棉束 造成很多粗节与细节造成很多粗节与细节 3二、并条工序的任务二、并条工序的任务1.1.并合:改善生条的中长片段均匀度并合:改善生条的中长片段均匀度2.2.牵伸:提高纤维的伸直、分离度牵伸:提高纤维的伸直、分离度3.3.混合:充分混合纤维混合:充分混合纤维4.4.定量控制:根据细纱的细度控制条子的细度定量控制:根据细
2、纱的细度控制条子的细度5.5.成条:卷绕成适当的卷装供后道工序使用。成条:卷绕成适当的卷装供后道工序使用。34 三、并条机的发展三、并条机的发展l国内国内第一代,第一代,“”系列,系列,出条速度出条速度4060m/min,如如12421242、12431243、12411241。第二代,第二代,“”系列,系列,出条速度出条速度180250m/min,如如A272AA272A、B B、C C型,型,A272FA272F。第三代,第三代,FAFA系列,出条速度为系列,出条速度为150150600m600mminmin,如,如FA302FA302、FA305FA305、FA306FA306、FA31
3、1FA311、FA322FA322。l国外国外SH800型和型和DX7A型,出条速度在型,出条速度在400800m/min,最高达最高达1000 m/min。5 四、主要机构和工艺过程四、主要机构和工艺过程(一)机构(一)机构 1.1.喂入部分:棉条筒、导条辊、给棉罗拉。喂入部分:棉条筒、导条辊、给棉罗拉。2.2.牵伸部分:牵伸罗拉、牵伸皮辊、加压机牵伸部分:牵伸罗拉、牵伸皮辊、加压机构等。构等。3.3.成条部分:集束器、圈条器等。成条部分:集束器、圈条器等。(二)工艺过程(二)工艺过程 见下图。见下图。6 A311型并条机工型并条机工艺艺流程流程图图喂入棉条筒喂入棉条筒导导条条罗罗拉拉给给棉
4、棉罗罗拉拉 牵牵伸伸罗罗拉拉导导条管条管紧压罗紧压罗拉拉圈条器圈条器 棉条筒棉条筒7并条机(双眼)并条机(双眼)89并条机(单眼)并条机(单眼)10第二节第二节 并合原理并合原理一、并合的均匀作用一、并合的均匀作用1.1.并合的均匀作用并合的均匀作用 并合可能出现的三种情况并合可能出现的三种情况(两根为例)(两根为例):(1 1)粗节与细节并合,并合后均匀度大大提高。)粗节与细节并合,并合后均匀度大大提高。(2 2)粗节与粗节、细节与细节并合,均匀性没有)粗节与粗节、细节与细节并合,均匀性没有改善,但也没有恶化。改善,但也没有恶化。(3 3)随机并合()随机并合(粗节或细节和适中片段并合),粗
5、节或细节和适中片段并合),不匀不匀率降低。率降低。因此,条子并合后均匀度可得到改善。因此,条子并合后均匀度可得到改善。11棉条的并合棉条的并合+1%0 +3%-6%+9%+6%12 2.并合前后条子不匀率间的关系并合前后条子不匀率间的关系 n根定量相同、不匀率根定量相同、不匀率C0相同的纤维条并相同的纤维条并合后的不匀率,合后的不匀率,式中,式中,C0并合前条子的不匀率(并合前条子的不匀率(%)C 并合后条子的不匀率(并合后条子的不匀率(%)可见:可见:(1)并并合合数数越越多多,并并合合后后须须条条不匀率越低。不匀率越低。(2)并并合合数数较较小小时时,增增加加根根数数,不不匀匀率率降降低低
6、显显著著;并并合合数数较较大大时,不匀率降低不显著。时,不匀率降低不显著。(3)一般取)一般取6-8根并合。根并合。n1 2 3 4 5 6 7 8 10 12C/C01 0.71 0.56 0.5 0.45 0.41 0.38 0.35 0.32 0.29对上式列表计算如下:对上式列表计算如下:1314 3.并合道数并合道数l涤涤/棉(精)棉(精)棉:开棉:开梳梳精精 涤:开涤:开梳梳预并预并l涤涤/棉(普梳)棉(普梳)棉:开棉:开梳梳预并预并 涤:开涤:开梳梳预并预并l纯棉纯棉精梳:开精梳:开梳梳精精并一并一普梳:开普梳:开梳梳头并头并二并二并头并头并二并二并三并三并头并头并二并二并三并三
7、并15 二、改善棉条不匀率的途径二、改善棉条不匀率的途径(一)不匀率的种类及相互关系(一)不匀率的种类及相互关系 1.不匀率种类不匀率种类 根据取样方法划分:根据取样方法划分:(1)内不匀)内不匀CN:同一眼或同一卷装内的不匀:同一眼或同一卷装内的不匀 (2)外不匀)外不匀CW:不同卷装间的不匀:不同卷装间的不匀 (3)总不匀)总不匀CZ:内不匀及外不匀的综合反应内不匀及外不匀的综合反应 2.不匀间的关系不匀间的关系 CZ2=CW2+CN216(二)降低棉条不匀率的途径(二)降低棉条不匀率的途径 1.轻重条搭配:不同梳棉机生成的条子(轻轻重条搭配:不同梳棉机生成的条子(轻条、重条、轻重适中的棉
8、条)搭配喂入并条机条、重条、轻重适中的棉条)搭配喂入并条机的每个眼。的每个眼。2.积极式喂入:减少消极拖动棉条喂入产生积极式喂入:减少消极拖动棉条喂入产生的意外伸长。的意外伸长。3.断头自停:保证正确的喂入根数。断头自停:保证正确的喂入根数。17第三节第三节 罗拉牵伸的基本原理罗拉牵伸的基本原理一、牵伸概述一、牵伸概述(一)牵伸(一)牵伸l 牵伸:将须条抽长拉细,使须条截面减细变薄。牵伸:将须条抽长拉细,使须条截面减细变薄。l 罗拉牵伸:利用不同转速的罗拉来实现牵伸。罗拉牵伸:利用不同转速的罗拉来实现牵伸。牵伸的实质,纤维沿纤维集合体轴向相互位移,牵伸的实质,纤维沿纤维集合体轴向相互位移,排列
9、在更长的片段上。排列在更长的片段上。18(二)实现罗拉牵伸的条件(二)实现罗拉牵伸的条件1.有两个能积极握持纱条的钳口:罗拉加压有两个能积极握持纱条的钳口:罗拉加压2.钳口间隔距:隔距钳口间隔距:隔距纤维品质长度纤维品质长度3.钳口相对运动:钳口相对运动:V输出输出V输入输入三个条件缺一不可!三个条件缺一不可!19(三)(三)牵伸类型牵伸类型 (1)张力牵伸张力牵伸(第一类牵伸)(第一类牵伸):速度差小,纤维:速度差小,纤维间未发生轴向的相对位移,须条发生弹性变形。间未发生轴向的相对位移,须条发生弹性变形。防止须条松坠。防止须条松坠。(2)位移牵伸位移牵伸(第二类牵伸)(第二类牵伸):速度差大
10、,纤维:速度差大,纤维间产生相对运动,须条被抽长拉细,属永久变形。间产生相对运动,须条被抽长拉细,属永久变形。20(四)牵伸倍数(四)牵伸倍数E 表示纤维集合体抽长拉细的程度。表示纤维集合体抽长拉细的程度。1.机械牵伸倍数机械牵伸倍数(理论牵伸倍数)(理论牵伸倍数)E=v2/v1 v1、v2:前后罗拉表面速度:前后罗拉表面速度2.实际牵伸倍数实际牵伸倍数L2、L1牵伸前、后集合体的长度牵伸前、后集合体的长度W1、W2 牵伸前、后集合体的线密度(定量)牵伸前、后集合体的线密度(定量)21 3.3.牵伸效率牵伸效率 罗拉打滑等因素使牵伸效率常小于罗拉打滑等因素使牵伸效率常小于1 1;偶尔;偶尔大于
11、大于1 1(纤维散失较多时)。(纤维散失较多时)。牵伸效率的倒数牵伸效率的倒数1/1/,称为,称为牵伸配合率牵伸配合率,其值由历史统计资料取得,其值由历史统计资料取得,实际生产中根据实际生产中根据1/1/,算出,算出机械牵伸倍数机械牵伸倍数,然后确定牵伸变换然后确定牵伸变换齿轮的齿数。齿轮的齿数。22 (五)总牵伸与部分牵伸(五)总牵伸与部分牵伸 1.总牵伸倍数总牵伸倍数E:最前与最后罗拉间的牵伸倍数。:最前与最后罗拉间的牵伸倍数。2.部分牵伸倍数部分牵伸倍数e:相邻两对罗拉间的牵伸倍数。:相邻两对罗拉间的牵伸倍数。例:例:V3V2 V1 e1=V2/V1;e2=V3/V2;则则 总牵伸倍数等
12、于各部分牵总牵伸倍数等于各部分牵伸倍数之积。伸倍数之积。233.3.牵伸分配牵伸分配 工艺上一般根据总牵伸倍数大小来分配各工艺上一般根据总牵伸倍数大小来分配各牵伸区的部分牵伸倍数称为牵伸分配;牵伸区的部分牵伸倍数称为牵伸分配;一般前区牵伸大,后区牵伸小。一般前区牵伸大,后区牵伸小。241.摩擦力界的形成摩擦力界的形成 施加在罗拉上的压力分布在须条的一定长度施加在罗拉上的压力分布在须条的一定长度和宽度上。和宽度上。摩擦力界摩擦力界:摩擦力的作用空间。:摩擦力的作用空间。2.摩擦力界分布摩擦力界分布 l纵向分布:沿须条方向纵向分布:沿须条方向l横向分布:垂直于须条方向横向分布:垂直于须条方向二、摩
13、擦力界二、摩擦力界25(1)影响摩擦力界的因素)影响摩擦力界的因素l纵向摩擦力界影响因素纵向摩擦力界影响因素罗拉加压罗拉加压P:P,强度,强度,范围,范围(efg)罗拉直径罗拉直径d:d ,强度,强度,范围,范围(e”fg)须条定量须条定量G:G ,强度,强度,范围,范围 26l横向摩擦力界影响因素横向摩擦力界影响因素若上罗拉为金属,其不变形,边纤维难以若上罗拉为金属,其不变形,边纤维难以控制;(下罗拉是金属材质)控制;(下罗拉是金属材质)若上罗拉为皮辊(胶辊),其若上罗拉为皮辊(胶辊),其弹性好,力弹性好,力分布较均匀,边缘纤维易控制。分布较均匀,边缘纤维易控制。27 3.简单牵伸区内的摩擦
14、力界分布简单牵伸区内的摩擦力界分布 两对罗拉各自形成的摩擦力界连贯起来。两对罗拉各自形成的摩擦力界连贯起来。特点:中部摩擦力界的强度弱,仅有纤维间特点:中部摩擦力界的强度弱,仅有纤维间的抱合力,故控制纤维的能力差。的抱合力,故控制纤维的能力差。简单罗拉牵伸区摩擦力界分布简单罗拉牵伸区摩擦力界分布 28三、纤维在牵伸区中的运动三、纤维在牵伸区中的运动(一)纤维运动的类型(一)纤维运动的类型 1.按控制情况分按控制情况分l受控纤维:受罗拉握持,并以该罗拉表面受控纤维:受罗拉握持,并以该罗拉表面速度运动的纤维,包括前纤维(前罗拉握持)速度运动的纤维,包括前纤维(前罗拉握持)和后纤维(后罗拉握持)。和
15、后纤维(后罗拉握持)。l浮游纤维:未被罗拉握持的纤维。浮游纤维:未被罗拉握持的纤维。29 2.2.按速度分按速度分l慢速纤维:以后罗拉速度运动的纤维,包括后慢速纤维:以后罗拉速度运动的纤维,包括后纤维和未变速的浮游纤维。纤维和未变速的浮游纤维。l快速纤维:以前罗拉表面速度运动的纤维,包快速纤维:以前罗拉表面速度运动的纤维,包括前纤维和已变为前罗拉速度的浮游纤维括前纤维和已变为前罗拉速度的浮游纤维 前纤维一定是快速纤维,但快速纤维不一定前纤维一定是快速纤维,但快速纤维不一定是前纤维。是前纤维。浮游纤维由慢速到快速取决于作用在其上的浮游纤维由慢速到快速取决于作用在其上的力。力。30(二)牵伸区内纤
16、维的受力分析(二)牵伸区内纤维的受力分析 1.控制力与引导力控制力与引导力 对对一根纤维一根纤维而言。而言。l引引导导力力:以以前前罗罗拉拉速速度度运运动动的的快快速速纤纤维维作作用用于于某某根浮游纤维根浮游纤维整个长度上的力。整个长度上的力。促进纤维加速。促进纤维加速。l控控制制力力:以以后后罗罗拉拉速速度度运运动动的的慢慢速速纤纤维维作作用用于于某某根浮游纤维根浮游纤维整个长度上的力。整个长度上的力。阻止纤维变速。阻止纤维变速。312.浮游纤维加速的条件浮游纤维加速的条件 引导力引导力控制力控制力3.影响引导力和控制力的因素影响引导力和控制力的因素 牵伸区内摩擦力界分布牵伸区内摩擦力界分布
17、浮游纤维的长度浮游纤维的长度纤维的表面性能纤维的表面性能各类纤维的分布各类纤维的分布32(三)纤维变速点分布与纱条不匀(三)纤维变速点分布与纱条不匀1.变速点分布变速点分布 牵区伸内,纤维牵区伸内,纤维头端的变速位置称为变速点头端的变速位置称为变速点。纤维变速点距离前钳口会形成一种分布,称为变纤维变速点距离前钳口会形成一种分布,称为变速点分布。如下图。速点分布。如下图。简单罗拉牵伸区内纤维变速点分布简单罗拉牵伸区内纤维变速点分布 3233实验研究表明:实验研究表明:l隔距隔距,变速点分布的离散性增加;,变速点分布的离散性增加;l牵伸倍数牵伸倍数,变速点分布的离散性,变速点分布的离散性增加;增加
18、;l长纤维变速点较集中且向前钳口长纤维变速点较集中且向前钳口靠近靠近(曲(曲 线)线);短纤维变速点较分;短纤维变速点较分散且距前钳口较远散且距前钳口较远(曲线)(曲线)。l两对罗拉牵伸,变速点分布最分两对罗拉牵伸,变速点分布最分散。散。3334 并合改善了条子的不匀,但牵伸却恶化了条子并合改善了条子的不匀,但牵伸却恶化了条子的短片段不匀的短片段不匀(原因?如何改善?)。(原因?如何改善?)。2.理想牵伸(正常移距)理想牵伸(正常移距)假设:假设:(1)纤维等长、伸直平行;)纤维等长、伸直平行;(2)纤维头端在前罗拉钳口时变速,即变速)纤维头端在前罗拉钳口时变速,即变速点点(牵伸区中纤维头端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五 _ 并条 纺纱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