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脂的基础知识ppt.ppt





《油脂的基础知识ppt.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油脂的基础知识ppt.ppt(8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第一部分:油脂基础知识第一部分:油脂基础知识第二部分:油品介绍第二部分:油品介绍第三部分:油脂检测指标与分析第三部分:油脂检测指标与分析第四部分:油脂国标第四部分:油脂国标第五部分:影响油脂价格因素第五部分:影响油脂价格因素 油脂的概念及分类 油脂对人体的作用 油脂的制取 脂肪酸的分类 食用油脂的常识 油脂的概念:油脂是从天然生物体内提取出来的有机物的总称。其主要成分为脂肪酸甘油三酯(简称甘三酯)。它和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并称自然界的三大营养成份。其中甘油三酯的分子式为:油脂的概念及分类 油脂对人体的作用 油脂的制取 脂肪酸的分类 食用油脂的常识甘油(丙三醇)脂肪酸组成 甘油三酯结构R1R2R
2、3CH2-O-C-(CH2)n-CH=CH-CH=CH-CH3CH2-O-C-(CH2)n-CH=CH-CH3CH2-O-C-(CH2)n-CH3_O_=O=O油脂的概念及分类 油脂对人体的作用 油脂的制取 脂肪酸的分类 食用油脂的常识油脂的分类:传统上的油脂按其来源分类:a、动物油脂:猪油、牛油、羊油、鱼油等。b、植物油脂:豆油、菜籽油、花生油、棕榈油、芝麻油、玉米油、红花籽油等。此外还有微生物油,因稀少而罕见。在保健食品中用作原料,如在婴儿奶粉中加入的DHA油脂的概念及分类 油脂对人体的作用 油脂的制取 脂肪酸的分类 食用油脂的常识 按脂肪酸属性分类:a、饱和脂肪酸类油脂:动物油脂;b、单
3、不饱和脂肪酸类油脂:菜籽油、橄榄油、茶籽油等;c、多不饱和脂肪酸类油脂:葵花籽油、大豆油、玉米油等。油脂的概念及分类 油脂对人体的作用 油脂的制取 脂肪酸的分类 食用油脂的常识按碘价油脂干性油脂半干性油脂不干性油脂 IV130 如亚麻籽油、桐油等,可在短时间内氧化聚合,形成有弹性的固体膜。IV在100-130之间 如棉籽油、大豆油、芝麻油等。久置空气中,氧化成膜。IV100 如橄榄油、棕榈油等。久置空气中,不会干燥成膜。油脂的概念及分类 油脂对人体的作用 油脂的制取 脂肪酸的分类 食用油脂的常识人体摄入油脂有四大作用:为人体提供热量;提供人体自身无法合成而必须从植物油脂中获得的必需脂肪酸(亚油
4、酸、亚麻酸等);供给脂溶性维生素(VA、VD、VE、VK);提供食品风味和制作功能(烘焙用油、麻油香味等)。油脂的概念及分类 油脂对人体的作用 油脂的制取 脂肪酸的分类 食用油脂的常识高油料作物 如:花生 芝麻棕棕榈榈油油是是纯纯压压榨榨的的油油脂脂普通油料作物如:玉米、葵花籽毛油在碱炼工段中加入 NaOH 除去游离脂肪酸,包括脱胶(酸化)、脱酸(碱炼)等工艺物理精炼在脱臭工段中,在高真空、高温条件下,游离脂肪酸被蒸汽汽提而除去,包括脱色、脱臭、脱蜡等工艺化学精炼油脂的概念及分类 油脂对人体的作用 油脂的制取 脂肪酸的分类 食用油脂的常识脂肪酸 饱和脂肪酸不饱和脂肪酸 多不饱和脂肪酸(分子中含
5、2 个及以上的双键脂肪酸如亚油酸亚麻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分子中含一个双键:如油酸)油脂的概念及分类 油脂对人体的作用 油脂的制取 脂肪酸的分类 食用油脂的常识主要的脂肪酸来源月桂酸棕榈酸(饱和)油酸 亚油酸 (多不饱和)亚麻酸芥酸椰子油、棕榈仁油棕榈油橄榄油、花生油、红花油玉米油、芝麻油、大豆油葵花籽油、红花籽油菜籽油1、“饱和”脂肪酸:其中没有人体必需的脂肪酸。它的优点是稳定性好,耐热性强,不易产生氧化产物缺点是低温下容易凝固,食用过多而运动不足时容易升高血脂,增大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2、“多不饱和”脂肪酸:这一类脂肪酸的优点是营养价值高低温下仍然清澈透明;缺点是不耐热、稳定性差,高温加热或长
6、期储存后容易氧化,产生伤害人体的自由基以及各种有毒的氧化产物、聚合产物和分解产物。3、“单不饱和”脂肪酸:虽然也是人体自身可以合成的脂肪酸但它对于降血脂、预防心血管等慢性疾病的效果最好备注:不同的油在这三种脂肪酸的含量上都有所偏重,消费者在选购的时候,备注只要记住,哪种油含哪种脂肪酸多,就可以按需要购买了,因为脂肪酸的比例合理是食用油营养的基石。最合理的比例是0.27:1:1如果不选用调和油而选择单一的油品呢,最好选择是一级大豆油 在国内调和油产业,金龙鱼第一个倡导了1:1:1的膳食脂肪酸平衡的科学健康理念。这里的1:1:1并不是数学意义上的比例,而是一种膳食平衡概念。111比是一种概念,倡导
7、人们饮食结构中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最好达到111的比例,并不是说自己的油里三种酸比例达到这样的标准。它指人体摄入的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和脂肪酸的平均比例为1:1:1。按照专业机构的研究,人体中这三种脂肪酸摄入如果达到了1:1:1的比值,对健康将大有裨益。而生活中,由于人们肉类食品的摄入,人体中饱和脂肪酸相对过量。如何平衡这三种脂肪酸比例呢?适当降低饱和脂肪酸的含量,有助于消费者在日常饮食中实现三种脂肪酸的1:1:1平衡状态。在调和油产品中,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多不饱和脂肪酸的比例为0.27:1:1(且多不饱和脂肪酸中n6与n3的平均比例为5:1)亚油酸、亚
8、麻酸是人体维持健康所必需、且自身不能合成只能从食物中摄取。棕榈油是一种不饱和及饱和脂肪酸均衡的油。不饱和脂肪酸主要由单不饱和油酸(40)组成,而饱和脂肪酸则含有44的棕榈酸和5的硬脂肪酸,这种构成赋予了棕榈油半固体的稳定性,使之具有了能用于加工各类食品产品的灵活性。大豆油是最常见的一种油,中含有丰富亚油酸,有降低血清胆固醇的功效。1、那种油最适于煎炸?一般植物油脂中,最适于煎炸的油是棕榈油,由于其特有的脂肪酸结构,而使其在持续高温和接触空气中不易氧化变质,具有良好的循环使用次数,从一定程度上节约油脂。油脂的概念及分类 油脂对人体的作用 油脂的制取 脂肪酸的分类 食用油脂的常识2、食用油是否加热
9、到冒烟才可使用?许多人使用食用油有一个误区,认为必须把油烧到冒烟时才可食用,这是错误的,以前的油脂不曾精炼,烧到冒烟才算油热了,但是经过精炼的油,只需稍作加热即可,甚至可以凉拌,而且经过高温加热会使油品中的维生素A、胡萝卜素遭到破坏。同时人体必需的脂肪酸也会因氧化而被破坏。油脂的概念及分类 油脂对人体的作用 油脂的制取 脂肪酸的分类 食用油脂的常识3、煎炸时油为什么会飞溅?煎炸时油温很高,遇到煎炸食物时,由于食物中含有一定量的水份,而水与油的比重不同。油比水轻。水从高温的油中迅速汽化而溢出,带出油珠而飞溅。例如炸鸡腿、薯条等时,由于其本身含有大量水份导致飞溅,这并不说明油中所含水份过高。4、为
10、什么煎炸时油锅会起泡沫?特别是毛油、二级油等含磷脂较高的油脂,遇高温时易起泡沫而影响正常使用。其原理是:磷脂极易吸水,且磷脂本身是一种良好的表面活性剂,使油水乳化,产生丰富的泡沫而四溢。精炼油因为已经基本去除磷脂,所以几乎无此现象。5、冬季储存中的油脂为何有絮状物或凝结现象?油脂种类不同其凝固点高低不同,不同的油种呈现的凝固状况也不同。一级豆油:国家标准规定时5.5小时不出现絮状物为合格,超过5.5小时或温度低于出现絮状物或凝固,亦属正常现象。花生油:在冬季很容易出现絮状物或凝结现象,因其中含有约20%的饱和脂肪酸,(花生油含不饱和脂肪酸80%以上其中含油酸41.2%亚油酸 37.6%,另外还
11、含有软脂酸,硬脂酸和花生酸等饱和脂肪酸19.9%。)属于油脂本身的物理变化,受热即可熔化恢复澄清透明的状态。同样,使用花生油调配的调和油也会在低温下出现絮凝现象。此现象对品质无影响,可以放心食用。6、炸过鱼的油有腥味怎么办?炸过鱼得油有一股腥味,这主要来自鱼肉中的三甲胺成分,不易分解和挥发,去腥的办法是:把炸过鱼得油放入锅内烧热,然后锅离火,抓一把面粉撒入锅内,淀粉受热易潮化沉淀,吸附了溶在油里的三甲胺,从而除去油中的大部分腥味。咱们常说的色拉油是颜色比较浅,味道比较淡,在国家标准里对色拉油有一个冷冻试验的规定,就是0度条件下放5.5个小时仍然澄清透明,只要是液体状态的油都可以通过一定的方式做
12、成色拉油(大豆色拉油、菜籽色拉油、玉米色拉油)因此色拉油是食用油的一个等级,就是精炼处理最好的食用油,新的国家标准里已经废除了色拉油的概念,现在的一级油相当于原来的色拉油 一、大豆油 二、棕榈油 三、调和油 大豆油的简介 大豆油的制取工艺 大豆油营养价值分析 大豆油应用及储存 源自大豆,消费量最大的食用油脂 起源于中国,分布广,东北被称为大豆种植的黄金地带 出口国 1995年进口国,最大的进口国,现中国每年需进口大豆约在6300万吨左右。主要出口国:美国、阿根廷、巴西等 大豆油的主要脂肪酸组成脂肪酸脂肪酸含量含量%脂肪酸脂肪酸含量含量%棕榈酸6-8油酸25-36硬脂酸3-5亚油酸52-65花生
13、四烯酸0.4-0.1亚麻酸2.0-3.0人体必需的脂肪酸从营养价值看,大豆油中含有大量的亚油酸。亚油酸是人体必需的脂肪酸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大豆油的人体消化吸收率高达98,所以大豆油也是一种营养价值很高的优良食用油。豆油除含有脂肪外,在加工过程中还带进一些非油物质,在未精炼的毛油中含有1%3%的磷脂,以及少量蛋白质和麦胚酚,易引起酸败。所以豆油如未经水化精炼除杂,是不宜长期储藏。另外,精致豆油在长期存储中,油色会由浅逐渐变深,原因可能与油脂的自动氧化发应有关,因此,豆油颜色变深,不宜再作长期存储。大豆油的简介 大豆油的制取工艺 大豆油的营养价值分析 大豆油的应用及储存 毛豆油中含有磷脂、游离脂
14、肪酸、胶质粘质、色素、蛋白质组分、生育酚、醛、酮、烃、蜡质、甾醇等物质,所以毛豆油的颜色较深且不透明,怎样把它精炼成颜色浅且透明一级豆油呢?在这里浅谈一下大豆油的简介 大豆油的制取工艺 大豆油的营养价值分析 大豆油的应用及储存 脂肪和植物油的主要成分是甘油三酯,它们在碱性条件下水解的方程式为:CH2OCOR|加热CHOCOR +3NaOH-3R-COONa+CH2OH-CHOH-CH2OH|CH2OCORR基可能不同,但生成的R-COONa都可以做肥皂。常见的R-有:CH-:8-十七碳烯基。R-COOH为油酸。CH-:正十五烷基。R-COOH为软脂酸。CH-:正十七烷基。R-COOH为硬脂酸。
15、应用应用直接食用集体和个体商业用油食品加工企业用油工业及医药等其他用油 储存储存避光、阴凉干燥、密封保质期18个月 棕榈油概述 棕榈油的特点 棕榈油的营养价值分析 棕榈油的用途 棕榈油的制取及深加工 由棕榈果肉压榨而来 油棕原产于非洲西部(尼日内亚),1917年引入马来西亚,目前东南亚地区广泛种植,主要为印度尼西亚及马来西亚。我国每年进口棕榈油约在600万吨左右。具有5000年的食用历史 每年收获两次,商业寿命为25年 油棕是世界上生产效率最高的产油植物,油棕亩产油是椰子的2-3倍,是花生亩油量的7-8倍,所以被人们誉为世界油王。棕榈油概述 棕榈油的特点 营养价值分析制取及深加工 棕榈油的用途
16、聚龙在印尼果肉含49%的棕榈油棕榈仁含50%的棕榈仁油棕榈油是从油棕树上的棕果中榨取出来的,果肉压榨出的油称为棕榈油而果仁压榨出的油称为棕榈仁油,两种油的成分大不相同。棕榈油主要含有棕榈酸(C 16)和油酸(C 18)两种最普通的脂肪酸,棕榈油的饱和程度约为50%;棕榈仁油主要含有月桂酸(C 12),饱和程度达80%以上。传统上所说的棕榈油仅指棕榈果肉压榨出的毛油和精炼油不包含棕榈仁油。1.不含胆固醇2.含有均衡的饱和与不饱和脂肪酸3.食用棕榈油不会增加血液中的胆固醇含量4.它可增加“好的”胆固醇(HDL)的含量、降低“坏的”胆固醇(LDL)的含量5.富含维生素E(500-800ppm)及单不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油脂 基础知识 ppt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