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货币和信用.ppt
《2.货币和信用.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货币和信用.ppt(6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二章 货币、信用及利息第一节 货币概述第二节 信用第三节 利息与利率【学习目标】通过本章学习,掌握货币的含义和职能、货币制度的构成要素、人民币制度的性质和内容。掌握信用的含义、特点和主要形式。明确利率对经济的调节作用,了解我国利率市场化的内容和步骤。学会年利率、月利率、日利率的换算关系和单利与复利的计算方法。一、货币的产生 第二章 货币、信用及利息第一节 货币概述货币是与商品相伴而生的经济范畴,是在商品交换中逐步产生的。(一)简单的、个别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二)扩大的价值形式(三)一般的价值形式(四)货币价值形式 1只绵羊2把斧子在这个价值形式中,绵羊处于主动地位,它通过斧子表现自己的价值。
2、即绵羊的价值通过斧子相对的表现出来,价值表现为相对价值,所以绵羊处在相对价值形式上。斧子处于被动地位,只是表现绵羊价值的材料,起着等价物的作用,处在等价形式上。(一)简单的、个别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一)简单的、个别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 扩大的价值形式是指由多种商品来表现一种商品价值的表现形式,也就是说处于相对价值形式上的商品把自身的价值表现在一系列其他商品的自然形式上。扩大的价值形式与简单价值形式在本质上并无根本区别,仍然是物物交换。(二)扩大的价值形式 一、货币的产生1袋粮食2把斧子5尺布其他商品1只绵羊第二章 货币、信用及利息第一节 货币概述所有商品都用一种商品来表现自己价值。即在等价形式上
3、只有一种商品,这种商品称为一般等价物(universalequivalent),直接的物物交换过渡到通过媒介物的交换。一、货币的产生(三)一般的价值形式1只绵羊40尺布 2把斧子 20公斤谷其他商品在这里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已开始起着货币的作用,当然它往往因时因地而异,仍有碍于商品交换的发展。第二章 货币、信用及利息第一节 货币概述在长期的商品交换过程中,当贵金属从商品界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时,它就成了货币,价值形式也就从一般价值形式发展到货币形式。所以货币是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一、货币的产生(四)货币价值形式2克黄金或10两白银40尺布 2把斧子 20公斤谷其他商品思考:
4、马克思说,“金银天然不是货币,但货币天然是金银。”第二章 货币、信用及利息第一节 货币概述二、货币的形式 第二章 货币、信用及利息第一节 货币概述货币伴随着商品交换和信用制度的发展而不断演进。从古至今,货币形式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实物货币、金属货币、代用货币、信用货币几个阶段,从名实相符、到名实不符,再到名实脱离。(一)实物货币(commoditymoney)特征:1.具有商品和货币的双重属性。它们除了用来充当交换媒介,还可以直接用于消费和使用,所以实物货币既是货币,又是商品。2.实物货币是足值货币,即实物货币作为货币与作为商品的价值相等,如果不相等,则会由供求关系进行调节,使得两者价值趋于一致。
5、二、货币的形式 第二章 货币、信用及利息第一节 货币概述 (二)金属货币(metalliccurrency/money)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交易规模的扩大,非金属实物充当货币的矛盾越来越突出,贵金属在执行货币职能方面的优越性日益明显,于是在交换中逐渐成为主要对象,最终成为通行货币。金属货币的演化沿着两个方向进行:1.随着交易规模的不断扩大,由贱金属到贵金属演变。2.金属货币经历了从称量货币到铸币的演变。二、货币的形式(三)代用货币(token money)(四)信用货币(credit money)信用货币是在信用关系下产生的能够发挥货币职能的信用凭证,它包括商业信用货币和银行信用货币。代用货币指
6、代替金属货币流通并可随时兑换为金属货币的货币。代用货币之所以能产生是因为:降低了铸造费用;避免了铸币在流通中可能遭受的有意磨削等损失;代用货币轻便,更易于携带和运送。代用货币也有缺点:容易被伪造,易于被烧毁。第二章 货币、信用及利息第一节 货币概述 三、货币的职能(一)价值尺度(measure of value)例如:一件衣服标价300元、一本书标价20元。1.货币在表现商品的价值并衡量商品价值量的大小时,执行价值尺度的职能。2.价格是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围绕价值上下波动。3.执行价值尺度的货币可以是观念上的货币。第二章 货币、信用及利息第一节 货币概述 (二)流通手段(mediumofcir
7、culation)例如:花费5000元购买了一台电脑。货币在商品流通中充当交换的媒介时,执行流通手段的职能。流通手段也是货币的最基本的职能之一。执行流通手段的货币不能是观念上的货币,必须是现实货币。但可以是价值符号,如纸币。由于货币的介入,把商品买和卖分离开来,使买和卖分成两种独立的行为,蕴涵着经济危机的可能性。第二章 货币、信用及利息第一节 货币概述 三、货币的职能 (三)贮藏手段(meansofstorage)1.贮藏手段职能指把货币作为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贮藏起来。2.执行贮藏手段的货币,必须是足值的货币。3.在金属货币流通条件下,贮藏货币具有“蓄水池”作用。随着金融市场的发展,货币已不是
8、唯一的价值贮藏手段,有多种金融资产可以用来作为财富储藏和价值增殖的手段。第二章 货币、信用及利息第一节 货币概述 三、货币的职能(四)支付手段(mediumofpayment)1.当货币作为价值的独立存在进行单方面转移时,执行支付手段职能。在现象上表现为“先给货,后付款”(即赊帐买卖)。2.支付手段是随着商业信用关系的发展而产生的。3.货币的支付增大了商品经济中危机产生的可能性。4.信用货币是货币执行支付手段职能进一步发展的结果。例如:偿还债务、缴纳税赋、支付租金、支付工资、银行借贷、捐款等。第二章 货币、信用及利息第一节 货币概述 三、货币的职能 (五)世界货币(world money/cu
9、rrency)作用具体表现在:1.作为国际间的支付手段,用于清偿国际收支差额。2.作为国际间的购买手段,在国际市场上购买外国商品。3.作为社会财富的代表,由一国转移到他国,如战争赔款,对外援助等。世界货币职能不是一种独立的货币职能,它是货币越出国界,在国际范围内执行货币职能。第二章 货币、信用及利息第一节 货币概述 三、货币的职能 四、货币制度 (一)货币制度及构成要素 货币制度指一个国家或一个区域内以法律形式所规定的货币流通的结构和组织形式。货币制度大体涉及以下方面:1.货币材料的确定;2.货币单位的确定;3.流通中货币种类的确定;4.货币发行准备制度等等。第二章 货币、信用及利息第一节 货
10、币概述 四、货币制度 (一)货币制度及构成要素1.货币材料的确定 货币材料的确定就是国家法律规定用什么物质材料来充当货币,它是整个货币制度的基础。各国所规定的不同的货币金属充当货币材料,就构成了不同的货币本位制度。例如,以黄金充当货币材料,就形成了金本位制(gold standard);以白银为货币材料,就形成了银本位制(silver standard);以黄金和白银同时作为货币材料,则形成了金银复本位制(double standard)。第二章 货币、信用及利息第一节 货币概述第二章 货币与货币制度货币材料的演变货币材料的演变 四、货币制度 (一)货币制度及构成要素2.货币单位的确定(mon
11、ey unit)货币单位包括两方面的内容:即规定货币单位名称和货币单位的“值”。货币单位更重要的是币值的确定。在金属货币流通条件下,就是规定每单位货币所包含的货币金属重量和成色。例如:一英镑含成色11/12的金123.7447格令,折合纯金112格令 一美元含成色9/10的金25.8格令,含纯金23.22格令 第二章 货币、信用及利息第一节 货币概述 四、货币制度 (一)货币制度及构成要素3.流通中货币种类的确定 货币种类的确定主要是确定主币和辅币名称,以及主币与辅币的进制关系等。主币又叫本位币(standard money),是一国的基本通货,是一国计价、结算的唯一合法的货币。国家法律规定本
12、位币有无限制的支付能力,不论每次支付数额多大,收款人不得拒绝接受或提出其他要求。辅币即辅助货币(fractional money),是本位币以下的小额货币,专供日常零星交易和找零之用,通过法律形式与主币建立固定的兑换比例。第二章 货币、信用及利息第一节 货币概述 四、货币制度 (一)货币制度及构成要素第二章 货币、信用及利息第一节 货币概述主币的特点:辅币的特点:(1)自由铸造、自由熔化(2)无限法偿UnlimitedLegalTender(3)规定磨损公差(1)不足值(2)不能自由铸造、自由熔化(3)有限法偿LimitedLegalTender 四、货币制度 (一)货币制度及构成要素4.货币
13、发行准备制度 发行准备制度,是货币发行要以一定的兑换准备基金为保证的制度。纸币代替贵金属货币流通时期,为了保证纸币持有人兑换金属货币,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实行了黄金准备制度,即以黄金作为货币发行和兑换的准备制度。第二章 货币、信用及利息第一节 货币概述 四、货币制度(二)货币制度的发展货币制度经历了一个不断发展和演变的历史过程。概括地讲,可分为两类:一是金属本位制;二是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第二章 货币、信用及利息第一节 货币概述货币制度银本位制信用货币制度金属货币制度金银复本位制金本位制图货币制度演变 四、货币制度 (二)货币制度的发展信用货币制度:一国中央银行发行的纸币不再与黄金相联系,也不能
14、再兑换贵金属,纸币具有无限法偿能力。第二章 货币、信用及利息第一节 货币概述 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的主要特点是:(1)黄金退出流通,银行券与黄金没有联系。(2)现实经济中的货币都是信用货币。(3)中央银行发行的纸制货币为本位币,并由政府颁布法令,赋予其无限法偿和强制流通的能力。(4)信用货币是通过银行信用渠道进入流通的。(5)国家对货币流通的调节日益加强。四、货币制度 (三)我国的货币制度制度内容:1.我国法定货币是人民币。它没有确定法定含金量,是不兑现的信用货币。以元为货币单位。2.人民币是我国惟一合法通货。国家规定禁止金银和外汇在国内市场上计价、流通、结算和私自买卖。严禁仿造人民币。3.人
15、民币的发行实行高度集中统一的制度,发行权集中于中国人民银行。黄金和外汇储备作为国际支付的准备金而存在。第二章 货币、信用及利息第一节 货币概述 五、货币的口径第二章 货币、信用及利息第一节 货币概述M0=流通中的现金(currency)M1=M0+活期存款(demanddeposit)M2=M1+定期存款(timedeposit)+储蓄存款(savingsdeposit)+其他存款M3=M2+准货币(moneyequivalent,quasi-money)一、信用的特点及要素 (一)概念 信用是以偿还本息为条件的暂时让渡商品或货币的借贷行为。货币的贷出者与货币的借入者所形成的债权债务关系,成为
16、信用关系的基本形式。第二章 货币、信用及利息第二节 信用(credit)(二)特点 1信用是价值运动的特殊形式 信用方式引起的价值则是价值的单方面转移。2信用以偿还和付息为条件 偿还是信用活动的基本条件,是保留所有权和让渡使用 权的具体表现。(三)要素 1债权债务(right and liability)债权是贷出者将来收回本金、索取利息的权力;债务是借入者将来 还本付息的义务。债权债务构成信用的第一要素。2信用工具(credit instrument)表明债权债务关系的书面凭证即为信用工具,如股票、债券、商业票 据、存单、贷款借据、保险单、出资证明书等。3时间间隔(time interval
17、)无论何种信用,从信用的发生确立到信用的终止清偿,总是有着或长 或短的时间间隔。4利率(interest rate)利率既体现了贷者和借者的信用关系,也体现了贷出者贷出货币收益 的高低,借入者使用借入货币成本的大小。第二章 货币、信用及利息第二节 信用 (四)信用关系的基础 1企业资金的盈余或不足 2个人货币收支的盈余或不足 3政府货币收支的盈余或不足 4金融机构的信用中介角色 第二章 货币、信用及利息第二节 信用 二、信用形式 (一)商业信用CommercialCredit 商业信用是指企业与企业之间相互以延期付款或预收货款的形式提供的信用。第二章 货币、信用及利息第二节 信用 1.特点(1
18、)商业信用的债权人与债务人都是企业。(2)商业信用的对象是处于资本循环周转过程中的商品。除预付资金方式外,典型的商业信用是赊销方式。(3)商业信用主要依靠商业票据建立信用关系。二、信用形式 (一)商业信用 2.局限性 (1)授信规模和数量上的限制。(2)授信方向上的限制。(3)使用范围的限制。第二章 货币、信用及利息第二节 信用 二、信用形式 (二)银行信用bankCredit 银行信用是指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通过存款、贷款等业务活动提供的以货币形式为主的信用。它的产生标志着一个国家信用制度的发展与完善。第二章 货币、信用及利息第二节 信用特点:1银行信用是间接信用 2银行信用具有广泛的接受性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货币 信用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