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质量传递基础.ppt
《第七章 质量传递基础.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七章 质量传递基础.ppt(7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11 固体物料的干燥v11.1 概述v11.2 干燥静力学v11.3 干燥速率与干燥过程计算v11.4 干燥器11.1 概述 11.1.1 固体去湿方法和干燥过程11.1.2 对流干燥流程及经济性11.1.1 固体去湿方法和干燥过程n物料的去湿方法物料的去湿方法(1)机械去湿 物料带水较多时,可先用离心过滤等机械分离方法以除去大量的水;(2)吸附去湿 用某种平衡水汽分压很低的干燥剂(如CaCl2、硅胶等)与湿物料并存,使物料种的水分相继经气相而转入干燥剂内;(3)供热干燥 工业干燥操作多是用热空气或其它高温气体为介质,使之掠过物料表面,介质向物料供热并带走汽化的湿分,此种干燥常称为对流干燥,是
2、本章讨论的主要内容;11.1.2 对流干燥流程及经济性11.1.2 对流干燥流程及经济性(1)干燥过程的传热、传质传热传质方向从气相到固体从固体到气相推动力温度差水汽分压差(2)干燥过程进行的必要条件湿物料表面水汽压力大于干燥介质水汽分压;干燥介质将汽化的水汽及时带走。11.2 干燥静力学n1 11.2.1 1.2.1 湿空气的状态参数湿空气的状态参数n1 11.2.2 1.2.2 湿空气状态的变化过程湿空气状态的变化过程n1 11.2.3 1.2.3 水分在气水分在气固两相间的平衡固两相间的平衡 n空气中水分含量的表示方法空气中水分含量的表示方法 (1)水汽分压p水汽与露点td (2)空气的
3、湿度H 为便于进行物料衡算,常将水汽分压p水汽换算成湿度。空气的湿度H定义为每kg干空气所带有的水汽量,单位是kg/kg干气,即1 11.2.1 1.2.1 湿空气的状态参数湿空气的状态参数 空气中水分含量的表示方法空气中水分含量的表示方法 (3)相对湿度 空气中的水汽分压p水汽与一定总压及一定温度下空气中水汽分压可能达到的最大值之比定义为相对湿度,以表示。当当 空气中水分含量的表示方法空气中水分含量的表示方法(4)湿球温度tw 式中kH、分别为气相的传质系数与给热系数;Hw、rw分别为湿球温度下的湿度与汽化热。对空气-水系统,当被测气流的温度不太高,流速5m/s时,为一常数,其值约为1.09
4、kJ/(kg),故 空气中水分含量的表示方法空气中水分含量的表示方法(4)湿球温度tw1 11.2.1 1.2.1 湿空气的状态参数湿空气的状态参数一、与过程计算有关的参数一、与过程计算有关的参数 上述参数尚不足以满足干燥过程的计算的需要,为此补充定义如下两个参数:(1)湿空气的焓 (2)湿空气的比体积 一、与过程计算有关的参数一、与过程计算有关的参数(1)湿空气的焓 干气比热容,空气为1.01kJ/(kg);蒸汽比热容,水汽为1.88 kJ/(kg);0时水的汽化热,取2500 kJ/(kg);式中对空气-水系统有:一、与过程计算有关的参数一、与过程计算有关的参数(2)湿空气的比体积 在常压
5、下1kg干空气的体积为:H kg水汽的体积为:常压下温度为、湿度为的湿空气体积比为:二、湿度图二、湿度图二、湿度图二、湿度图(1)等H线(等湿度线)(2)等I线(等焓线)(3)等t线(等温线)(4)等线(等相对湿度线)(5)pv线二、湿度图二、湿度图(1)等H线(等湿度线)等线为一系列平行于纵轴的直线。(2)等I线(等焓线)等I线为一系列平行于横轴(不是水平辅助轴)的直线(3)等t线(等温线)(4)等线(等相对湿度线)二、湿度图二、湿度图(4)等线(等相对湿度线)注意:注意:当H一定时,t,吸收水汽能力。所以湿空气进入干燥器之前须先经过预热以提高其温度和焓值有利于载热外,同时也是为了降低相对湿
6、度而有利于载湿;=100%的线称为饱和曲线,线上各点空气为水蒸气所饱和,此线上放为未饱和区(td,则为等H过程;若终温t3td,则过程为ADE所示,必有部分水汽凝结为水,空气的湿度降低H3H2,每千克绝干空气析出的水分量为 11.2.2 湿空气状态的变化过程(2)绝热增强过程,前已述及等线变化(3)两股气流的混合,P329图11-8及衡算式总物料衡算式:水分衡算式:焓衡算式:11.2.2 湿空气状态的变化过程(3)两股气流的混合,P329图11-8及衡算式由杠杆定理得:11.2.3 水分在气水分在气固两相间的平衡固两相间的平衡(1)根据水分与物料的结合方式划分 附着水分 毛细管水分 溶胀水分
7、化学结合水分(2)根据物料中水分除去的难和易来划分 结合水分 非结合水分水分 11.2.3 水分在气水分在气固两相间的平衡固两相间的平衡(3)平衡蒸汽压曲线 一定温度下湿物料的平衡蒸汽压与含水量的关系大致如图所示:11.2.3 水分在气水分在气固两相间的平衡固两相间的平衡(4)平衡水分与自由水分 11.3 干燥速率与干燥过程计算干燥速率与干燥过程计算 11.3.1 物料在定态空气条件下的干燥速率(1)干燥动力学实验 11.3.1 物料在定态空气条件下的干燥速率 物料的干燥速率即水分汽化速率NA可用单位时间、单位面积(气固接触界面)被汽化的水量表示,即式中试样中绝对干燥物料的质量,kg;试样暴露
8、于气流中的表面积,m2;物料的自由含水量,kg水/kg干料。11.3.1 物料在定态空气条件下的干燥速率 干燥曲线或干燥速率曲线是恒定的空气条件(指一定的速率、温度、湿度)下获得的。对指定的物料,空气的温度、湿度不同,速率曲线的位置也不同,如图11.13所示 11.3.1 物料在定态空气条件下的干燥速率(2)恒速干燥阶段BC(3)降速干燥阶段CD 在降速阶段干燥速率的变化规律与物料性质及其内部结构有关。降速的原因大致有如下四个。实际汽化表面减少;汽化面的内移;平衡蒸汽压下降;固体内部水分的扩散极慢。11.3.1 物料在定态空气条件下的干燥速率物料在定态空气条件下的干燥速率(4)临界含水量 固体
9、物料在恒速干燥终了时的含水量为临界含水量,而从中扣除平衡含水量后则称临界自由含水量Xc(5)干燥操作对物料性状的影响 11.3.2 间歇干燥过程的计算间歇干燥过程的计算 11.3.2.1 恒速阶段的干燥时间1 如物料在干燥之前的自由含水量X1大于临界含水量Xc,则干燥必先有一恒速阶段。忽略物料的预热阶段,恒速阶段的干燥时间1由积分 求出。11.3.2.1 恒速阶段的干燥时间恒速阶段的干燥时间1 因干燥速率NA为一常数,速率NA由实验决定,也可按传质或传热速率式估算,即 Hw为湿球温度tw下的气体的饱和湿度。11.3.2.1 恒速阶段的干燥时间恒速阶段的干燥时间1 传质系数的测量技术不如给热系数
10、测量那样成熟与准确,在干燥计算中常用经验的给热系数进行计算。气流与物料的接触方式对给热系数影响很大,以下是几种典型接触方式的给热系数经验式。(1)空气平行于物料表面流动(图11-16a)kW/m2 式中为气体的质量流速,kg/(m2s)。上式的试验条件为kg/(m2s),气温。11.3.2.1 恒速阶段的干燥时间恒速阶段的干燥时间1(2)空气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穿过颗粒堆积层(图11-16b)气体质量流速,kg/(m2s);具有与实际颗粒相同表面的 球的直径,m;气体粘度,Pas。式中11.3.2.1 恒速阶段的干燥时间恒速阶段的干燥时间1(3)单一球形颗粒悬浮于气流中(图11-16c)式中 气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七章 质量传递基础 第七 质量 传递 基础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