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税法的构成要素及其分类.ppt
《第三章税法的构成要素及其分类.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三章税法的构成要素及其分类.ppt(3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三章税法的构成要素及其分类税法构成要素亦称“税法组成要素”,简称“税法要素”。税法组成要素是指税种实体法中基本的必不可少的内容。在每个税种的实体法中,必须规定由谁纳税、对什么征税、征多少税等基本内容,这些基本内容就是税法中的纳税人、课税对象、税率等基本条款,称为税法组成要素。税法的分类对于理解、研究税法和进一步完善我国税法十分必要。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将税法划分为不同的类别。第一节 税法的构成要素在每个税种的实体法中,必须规定由谁纳税、对什么征税、征多少税等基本内容,这些基本内容就是税法中的纳税人、课税对象、税率等基本条款,称为税法组成要素。纳税人征税对象计税依据税率纳税环节减免税税务争议税法
2、的构成要素是指每部单行税法都必须具备的基本内容。一般包括:总则、纳税义务人、征税对象、税目、税率、纳税环节、纳税期限、纳税地点、减税免税、罚则、附则等项目。一、纳税人即纳税主体,主要是指税法上规定的一切直接履行纳税义务的法人、自然人及其他组织。每一种税都有它的纳税人,同一种税可以有不同的纳税人,某一纳税人也可以成为几种税的纳税人。负税人是指实际或最终承担税款的单位和个人。在同一税种中,纳税人与负税人可以是一致的,也可以是不一致的。如果纳税人能够通过一定的途径把税款转嫁或转移出去,纳税人就不再是负税人;否则,纳税人同时也是负税人。为防止偷税漏税,实现税源扣缴,税法还规定有扣缴义务人即税法规定负有
3、代扣代缴、代收代缴税款义务的社会组织和个人。代扣代缴义务人是指有义务从持有的纳税人收入中扣除纳税人的应纳税款并代为缴纳的单位和个人。确定一定的单位和个人为扣缴义务人,目的是加强税收的源泉控制,简化征税手续,减少税款流失。代收代缴义务人是指有义务借助经济往来关系向纳税人收取应纳税款并代为缴纳的单位和个人。确定代收代缴义务人同确定代扣代缴义务人的目的是一样的,现行税制中只有消费税中的委托加工业务存在代收代缴义务人问题。二、征税对象 即纳税客体,主要是指税收法律关系中征纳双方权利义务所指向的物或行为。这是区分不同税种的主要标志,我国现行税收法律、法规都有自己特定的征税对象。比如,企业所得税的征税对象
4、就是应税所得;增值税的征税对象就是商品或劳务在生产和流通过程中的增值额。按其性质的不同,分为四类(1)流转额,包括商品流转额和非商品流转额(2)所得额或收益额,包括总收益额和纯收益额(3)财产,即法律规定的特定范围的财产,如房产、车船等(4)行为,即法律规定的特定性质的行为,如屠宰行为。我国税种法就是根据以上标准,相应划分为四大类24种在各种税制要素中,课税对象是构成税收制度的基础性要素。课税对象是一种税区别于另一种税的最主要标志。就是说,税种的不同最主要是因为课税对象的不同,正是由于这一原因,所以各种税的名称通常都是根据课税对象确定的,如增值税、所得税、房产税、车船使用税等。税目税目也是从属
5、于课税对象的一个要素,是在课税对象总范围内规定的具体征税的类别或项目,是课税对象的具体化。每一种税都有自己的课税对象,有些课税对象包括的范围广,内容概括;有些课税对象则比较单一。为了便于征税,对范围广、内容概括的课税对象有必要通过规定税目的办法将课税对象每一种税都有明确的征税对象。例如,现行税制中的消费税、营业税、关税等就采取了规定税目的办法。凡需要征税的商品或劳务活动都应作为一个类别或项目列举出来,每一个类别或项目就是一个税目;不征税的,则不列举。三、计税依据计税依据(又称税基),是指税制中规定的据以计算各种应征税款的依据或标准。计税依据同课税对象有着密切联系,是从属于课税对象的一个要素。两
6、者的关系是:课税对象是指征税的目的物,计税依据则是在目的物已经确定的前提下,对目的物据以计算税款的依据或标准。有些税种,其课税对象的量同其计税依据是一致的,如消费税、营业税、土地使用税等;有些税种,则不一致,其计税依据只是课税对象的一部分,如个人所得税,其课税对象是纳税人的全部所得额,而计税依据则是从中作了一定扣除后的余额。车船税统一以排量作为计税依据缺乏合理性!车船税统一以排量作为计税依据缺乏合理性,车船税作为一种财产税,更适宜按照车价征收。财产税首先要体现“财产”其次才是狗屁“减排”。你让一个国产2.0排量价格10万的BYD交1000块,而收进口1.0排量价格20万smart 或1.6排量
7、价格36万的宝马迷你RMB400多。这是财产税财产税吗?GP专家、官员们这是卖国税,是穷人税!太万恶了!四、税率 是对征税对象的征收比例或征收额度。课税对象已经确定的前提下,国家征税的数量和纳税人的负担水平均取决于税率的高低,是衡量国家税收负担是否适当的标志。国家一定时期的税收政策也主要体现在税率上,因而科学合理地设计税率是正确处理国家、企业和个人之间的分配关系以及充分发挥税收宏观调控作用的关键。因此,税率成为税法的核心要素。我国现行的税率主要有:(1)比例税率;(2)超额累进税率;(3)定额税率;(4)超率累进税率。1、比例税率它是对同一征税对象,不论数额多少,都适用同一比率计征。比例税率计
8、算简便,税负相同。该税率是税负横向公平的重要体现,适应范围比较广泛,各类税收都可采用。但该税率不能体现量能负担的原则,具有累退性,收入越高的纳税人其相对税负则越轻。比例税率也有两种形式:单一比例税率和差别比例税率。通常,在所得课税中采用单一比例税率;在流转课税中采用差别比例税率。差别比例税率可分为以下几种表现形式:产品差别比例税率;行业差别比例税率;地区差别比例税率。2、累进税率累进税率是指对同一课税对象随着其数量的增加,征收比例也随之升高的税率。累进税率是一种多层次的税率,其具体形式是将课税对象按数额大小划分为若干等级,对不同等级规定由低到高的不同税率,包括最低税率、最高税率和若干级次的中间
9、税率。累进税率是由若干个逐渐升高的一组税率构成,这种税率一般在所得课税中采用,特别是对个人所得征税时经常采用。累进税率能体现量能负担原则,使纳税人的负担水平与负担能力相适应,即所得多的多征所得少的少征,无所得的不征,可以更有效地调节纳税人的收入,正确处理税收负担的纵向公平问题。(1)全额累进税率是指将课税对象数额划分为若干等级,从低到高每一等级规定一个适用税率,当课税对象数额增加到需要提高一级税率时,全部课税对象数额均按高的一级税率计算应纳税额的累进税率。其主要缺点是累进程度比较急剧,特别是在两个等级的临界处,会出现应纳税额的增加超过课税对象数额增加的不合理现象。因此,当今世界各国税制中已很少
10、使用全额累进税率。(2)超额累进税率是指将课税对象数额划分为若干等级,从低到高每一等级规定一个适用税率,各个等级的课税对象数额分别按照本级的适用税率计算,然后加总计算应纳税额的累进税率。它与全额累进税率的不同点在于,当课税对象数额增加到需要提高一级税率时,仅就其超过部分适用高一级税率。由于超额累进税率能够避免全额累进税率在两个等级临界处出现应纳税额增长超过课税对象数额增加的不合理现象,累进程度比较缓和,因此,为多数国家所采用。我国个人所得税部分地使用了超额累进税率。工资工资、薪金薪金所得适用所得适用 扣除标准3500元/月(2011年9月1日起正式执行)全月应纳税所得额税率速算扣除数(元)全月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三章 税法的构成要素及其分类 第三 税法 构成要素 及其 分类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