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原子的量子理论92z.ppt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第二十一章原子的量子理论92z.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十一章原子的量子理论92z.ppt(12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16-6 不确定关系不确定关系16-5 实物粒子的波动性实物粒子的波动性16-4 玻尔的氢原子理论玻尔的氢原子理论16-3 原子模型原子模型 原子光谱原子光谱16-8 一维定态问题一维定态问题16-7 粒子的波函数粒子的波函数 薛定谔方程薛定谔方程引言:经典物理中要将光看成是电磁波,而光与引言:经典物理中要将光看成是电磁波,而光与原子的相互作用中却要将光看成一颗颗微粒原子的相互作用中却要将光看成一颗颗微粒-这这两种图象很难想像能将它们统一起来。两种图象很难想像能将它们统一起来。但是量子力学却将它们统一了起来,并且大大但是量子力学却将它们统一了起来,并且大大地扩充了人们的眼界,量子力学的发展分为
2、两个地扩充了人们的眼界,量子力学的发展分为两个阶段。阶段。1、旧量子力学时代、旧量子力学时代1913年物理学家玻尔(年物理学家玻尔(NBohr)根据卢瑟福根据卢瑟福(Rutherford)原子模型及氢原子光谱提出了原子模型及氢原子光谱提出了氢原子理论,初步奠定了原子物理基础。氢原子理论,初步奠定了原子物理基础。2、新量子力学时代、新量子力学时代 1924年德布罗意提出了波粒二象性,尔后由年德布罗意提出了波粒二象性,尔后由德国的薛定谔与海森伯等建立了量子力学。德国的薛定谔与海森伯等建立了量子力学。让我们顺着历史的车轮,来领略一下量子力学让我们顺着历史的车轮,来领略一下量子力学的风光,欣赏近代物理
3、学上的另一朵鲜花吧!的风光,欣赏近代物理学上的另一朵鲜花吧!量子物理起源于对原子物理的研究,人们从原量子物理起源于对原子物理的研究,人们从原子光谱中获得原子内部信息。子光谱中获得原子内部信息。1927年,量子力学开始应用于年,量子力学开始应用于固体物理,并导致了半导体、激固体物理,并导致了半导体、激光、超导研究的发展,此后由此光、超导研究的发展,此后由此又导致了半导体集成电路、电子又导致了半导体集成电路、电子、通信、电子计算机的发展,使、通信、电子计算机的发展,使人类进入信息时代人类进入信息时代.。一一.原子光谱的实验规律原子光谱的实验规律气体光谱实验发光装置气体光谱实验发光装置几种气体的原子
4、光谱几种气体的原子光谱氢氢氦氦钠蒸汽钠蒸汽氖氖 按照经典电磁理论,电子按照经典电磁理论,电子绕核加速运动过程中将发射频绕核加速运动过程中将发射频率连续变化的电磁波,应产生率连续变化的电磁波,应产生连续光谱,但实验所得原子光连续光谱,但实验所得原子光谱是线状光谱。谱是线状光谱。16-3 原子模型原子模型 原子光谱原子光谱原子光谱的频率是分立的、不连续的,原子光谱的频率是分立的、不连续的,是线状分立谱。是线状分立谱。氢原子光谱的特征氢原子光谱的特征HHHH6562.34861.3 4340.5 4101.7 十九世纪后半叶,很多科学家都在寻找谱线十九世纪后半叶,很多科学家都在寻找谱线的规律,的规律
5、,18851885年瑞士中学教师巴尔末发现了氢原年瑞士中学教师巴尔末发现了氢原子光谱在可见光部分的规律,即子光谱在可见光部分的规律,即二二.氢原子氢原子光谱光谱的的规律规律里德伯常量里德伯常量十九世纪后半叶十九世纪后半叶,很多科学家都在寻找谱线的规律很多科学家都在寻找谱线的规律,1885年巴尔末年巴尔末(瑞士一中学教师瑞士一中学教师)发现了发现了氢原子光谱氢原子光谱在可见光部分的规律在可见光部分的规律,即即HHHH后来发现氢原子的所有光谱线的波长可表示为后来发现氢原子的所有光谱线的波长可表示为 相同的谱线组成一谱线系相同的谱线组成一谱线系正整数正整数(氢原子光谱规律)氢原子光谱规律)里德伯里德
6、伯公式公式1 1、赖曼系(紫外光部分)、赖曼系(紫外光部分)2 2、巴尔末系、巴尔末系(可见光部分)可见光部分)氢原子的光谱系氢原子的光谱系3 3、帕邢系(红外光部分)、帕邢系(红外光部分)4 4、布喇开系(红外光部分)、布喇开系(红外光部分)5、普丰德系(红外光部分)、普丰德系(红外光部分)汤姆孙测定电子荷汤姆孙测定电子荷质比的阴极射线管质比的阴极射线管三、原子模型三、原子模型1897年汤姆孙发现电子年汤姆孙发现电子1903年,汤姆孙年,汤姆孙提出的原子模型提出的原子模型电子电子均匀分布的带正电物质均匀分布的带正电物质电子在球内电子在球内作简谐振动作简谐振动 粒子实验存在大角散射粒子实验存在
7、大角散射 汤姆孙的原子模汤姆孙的原子模型与型与 粒子散射实验粒子散射实验相矛盾。相矛盾。1911年卢瑟福提出年卢瑟福提出的原子的核模型的原子的核模型电子电子原子核原子核 卢瑟福卢瑟福的的 粒子散射实粒子散射实验不仅对原子物理的发展起验不仅对原子物理的发展起了很大作用,而且这种研究了很大作用,而且这种研究方法对近代物理一直起着巨方法对近代物理一直起着巨大影响,还为材料分析提供大影响,还为材料分析提供了一种手段。了一种手段。原子核模型与经典电磁理论有矛盾原子核模型与经典电磁理论有矛盾,如果原子,如果原子核模型正确则经典电磁理论不能解释:核模型正确则经典电磁理论不能解释:(1)原子的不稳定性;)原子
8、的不稳定性;(2)原子光谱的分离性。)原子光谱的分离性。实验表明经典电磁理论已不适用于原子内部的实验表明经典电磁理论已不适用于原子内部的运动,必须建立适用于原子内部微观过程的理论。运动,必须建立适用于原子内部微观过程的理论。1911年卢瑟福在年卢瑟福在 散射实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原散射实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原子核模型,根据原子核模型,可以很好地解释大角子核模型,根据原子核模型,可以很好地解释大角散射。散射。必须建立适用于原子内部微观过程的新理论!必须建立适用于原子内部微观过程的新理论!1911年卢瑟福在年卢瑟福在 散射实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原子散射实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原子的有核模型的有核模型(行星模型行星模
9、型-电子绕原子核(电子绕原子核(10-12m)高)高速旋转速旋转),根据他的原子核模型,可以很好地解释大,根据他的原子核模型,可以很好地解释大角散射。角散射。四、经典理论的困难四、经典理论的困难原子核模型与经典电磁理论有矛盾原子核模型与经典电磁理论有矛盾,如果原子的核,如果原子的核模型正确,则经典电磁理论不能解释:模型正确,则经典电磁理论不能解释:(1)原子的稳定性(稳定与不稳定的矛盾)原子的稳定性(稳定与不稳定的矛盾)(2)原子光谱的分离性(连续与不连续的矛盾)原子光谱的分离性(连续与不连续的矛盾)由经典物理理论势必得出如下结论:由经典物理理论势必得出如下结论:1)原子是原子是”短命短命“的
10、的电子绕核运动是加速运动必向外辐射能量,电子轨电子绕核运动是加速运动必向外辐射能量,电子轨道半径越来越小,直到掉到原子核与正电荷中和,这道半径越来越小,直到掉到原子核与正电荷中和,这个过程时间个过程时间m二二.玻尔氢原子理论玻尔氢原子理论玻尔理论计算的氢原子稳定状态玻尔理论计算的氢原子稳定状态由由牛顿第二定律牛顿第二定律得得+rnMmMm结论:电子轨道是量子化的。结论:电子轨道是量子化的。量子数为量子数为n的轨道半径的轨道半径注意:注意:n=1的轨道的轨道r1称为第一玻尔半径。称为第一玻尔半径。电子的轨道半径是量子化的,只能取电子的轨道半径是量子化的,只能取离散的不连续的值离散的不连续的值.正
11、常情况下电子处于正常情况下电子处于 n=1 的轨道上。的轨道上。2.2.电子在半径为电子在半径为 rn 的圆轨道上的速度的圆轨道上的速度3.定态能量是量子化的定态能量是量子化的氢原子的能量为氢原子的能量为电子动能为电子动能为,势能,势能n=2、3、4结论:能量是量子化结论:能量是量子化 的。的。注意:注意:氢原子能量只氢原子能量只能取离散的不连续值,能取离散的不连续值,这些不连续的能量称这些不连续的能量称为为能级能级。能级图能级图基态基态激激发发态态能级图能级图基态基态激激发发态态基态基态 量子数量子数 n=1 的定态的定态 激发态激发态 其余的定态称为激发态其余的定态称为激发态基态基态 n
12、n=1,=1,激发态激发态 n1n1电离电离:电离能:电离能:原子的电离能就是从基态原子的电离能就是从基态(n=0)以及从某激发态)以及从某激发态跃跃迁到迁到n=状态时所需能量状态时所需能量由玻尔理论得出的谱线系与实验事实吻合由玻尔理论得出的谱线系与实验事实吻合根据玻尔的跃迁假设:根据玻尔的跃迁假设:推导里德伯公式推导里德伯公式计算值:计算值:实验值:实验值:玻尔的氢原子理论对氢原子光谱的解释玻尔的氢原子理论对氢原子光谱的解释三三.玻尔理论的发展及其缺陷玻尔理论的发展及其缺陷 玻尔理论玻尔理论成功地说明了只有一个电子的氢原成功地说明了只有一个电子的氢原子或类氢原子,但子或类氢原子,但对于多电子
13、原子则无能为力对于多电子原子则无能为力。索末菲发展了玻尔理论索末菲发展了玻尔理论,认为电子在核的库仑力,认为电子在核的库仑力作用下可以绕核作空间运动,有三个自由度,有三个作用下可以绕核作空间运动,有三个自由度,有三个量子化条件和量子化条件和三个量子数三个量子数来确定它的稳定状态,来确定它的稳定状态,加上加上电子自旋假设电子自旋假设,可以,可以很好地解释只有一个价电子的复很好地解释只有一个价电子的复杂原子的光谱杂原子的光谱。玻尔理论玻尔理论还获得还获得夫兰克夫兰克-赫兹实验(赫兹实验(19141914年)年)的证实。该实验通过对原子的可控激发到高能态,的证实。该实验通过对原子的可控激发到高能态,
14、证实了原子体系量子态的存在。证实了原子体系量子态的存在。(1 1)不能解释多电子原子光谱、强度、宽度和偏振)不能解释多电子原子光谱、强度、宽度和偏振性等;对于塞曼效应、精细结构更是无能为力。性等;对于塞曼效应、精细结构更是无能为力。(2 2)不能说明原子是如何结合成分子,构成液)不能说明原子是如何结合成分子,构成液体、固体的。体、固体的。(3 3)逻辑上有错误)逻辑上有错误:以经典理论为基础以经典理论为基础,又生硬地又生硬地加上与经典理论不相容的量子化假设加上与经典理论不相容的量子化假设,很不协很不协调调半经典半量子理论半经典半量子理论.玻尔氢原子理论的困难玻尔氢原子理论的困难满意解释了满意解
15、释了H H、类、类H H原子线谱原子线谱,得到了得到了 且能级且能级概念也被实验证实概念也被实验证实,但仍存在缺陷但仍存在缺陷:玻尔原子理论的意义在于:玻尔原子理论的意义在于:1)1)揭示了微观体系具有量子化特征揭示了微观体系具有量子化特征(规律规律),),是原子是原子物理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物理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对量子力学的对量子力学的建立起了巨大推进作用。建立起了巨大推进作用。2)2)提出提出“定态定态”,“能级能级”的概念的概念,“能级跃迁决能级跃迁决定谱线频率定谱线频率”的假设,在量子力学中仍很重要的假设,在量子力学中仍很重要,具有极其深远的影响。具有极其深远的影响。玻尔模
16、型有着一系列难以克服的困难,正是这玻尔模型有着一系列难以克服的困难,正是这些困难,迎来了物理学更大的革命!些困难,迎来了物理学更大的革命!例:氢原子中电子从例:氢原子中电子从n=2的状态电离所需的状态电离所需要的能量要的能量3.4ev例:求氢光谱帕邢系中的最长波长和最短波长?例:求氢光谱帕邢系中的最长波长和最短波长?例:对处于第一激发态的氢原子,如果用可见光例:对处于第一激发态的氢原子,如果用可见光照射,能否使之电离?照射,能否使之电离?不可以不可以引言引言:半经典半量子的玻尔理论存在局限半经典半量子的玻尔理论存在局限,看来看来是建立新理论的候了是建立新理论的候了,但新理论的实验基础是什但新理
17、论的实验基础是什么呢么呢?19 世纪后半期,电磁理论成功地解释了光世纪后半期,电磁理论成功地解释了光的干涉、衍射、偏振等现象,建立了光的波动图象,的干涉、衍射、偏振等现象,建立了光的波动图象,但到了廿世纪初,人们为解释热辐射、光电效应、康但到了廿世纪初,人们为解释热辐射、光电效应、康普顿效应,又不得不将光当作微粒来处理。普顿效应,又不得不将光当作微粒来处理。尤其爱因斯坦提出了光子的概念,建立了尤其爱因斯坦提出了光子的概念,建立了E=h 的关系后,更使人认识到光是具有波粒二象性的东西。的关系后,更使人认识到光是具有波粒二象性的东西。德布罗意觉得自然界在很多方面是对称的,但整个世纪德布罗意觉得自然
18、界在很多方面是对称的,但整个世纪以来,人们对光的研究是否过多地注意到了它们的波动以来,人们对光的研究是否过多地注意到了它们的波动性;而对实物粒子(静止性;而对实物粒子(静止 质量不为零的微观粒子及由它质量不为零的微观粒子及由它们组成的实物)的研究,又是否把粒子的图象想得过多们组成的实物)的研究,又是否把粒子的图象想得过多而忽咯了它们的波的图象呢!而忽咯了它们的波的图象呢!1922年他的这种思想进一年他的这种思想进一步升华,经再三思考,步升华,经再三思考,1924年,年,De Broglie在他的博士论在他的博士论文文“量子论研究量子论研究”中,大胆地提出了如下假设:中,大胆地提出了如下假设:D
19、e Broglie假设:假设:不仅辐射具有二象性,而且一切实物粒子不仅辐射具有二象性,而且一切实物粒子也具有二象性。也具有二象性。注意:这一假设建立了对实物粒子的一种新的图象,这注意:这一假设建立了对实物粒子的一种新的图象,这种图象既允许它表现微粒性,又允许它表现出波动性。种图象既允许它表现微粒性,又允许它表现出波动性。这种波称为这种波称为“物质波物质波”或或“德布罗意波德布罗意波”。但什么是德布罗意波呢?但什么是德布罗意波呢?一一.德布罗意波假设德布罗意波假设物质波概念物质波概念2 2、德布罗意用德布罗意用历史的类比手法,历史的类比手法,提出实物粒子亦提出实物粒子亦具有波粒二象性的假设具有波
20、粒二象性的假设:每一个运动的自由粒子:每一个运动的自由粒子都有一波与之联系,如果粒子的动量为都有一波与之联系,如果粒子的动量为p p,这波的这波的波长波长 和粒子的动量和粒子的动量p p之间有一简单关系:之间有一简单关系:1 1、光的波粒二象性光的波粒二象性:16-5 实物粒子的波动性实物粒子的波动性和和的粒子的粒子,从波动性看来应具有从波动性看来应具有、动量为、动量为说明能量为说明能量为l.l.n npE物质波物质波:与实物粒子相联系的波。与实物粒子相联系的波。德布罗意关系式德布罗意关系式与自由粒子相联系的德布罗意波是平面波与自由粒子相联系的德布罗意波是平面波自由粒子自由粒子的频率和波长也都
21、是常量,即的频率和波长也都是常量,即与自由粒子相联系的德布罗意波是平面波与自由粒子相联系的德布罗意波是平面波非相对论的自由粒子动量非相对论的自由粒子动量其中质量可认为是静止质量,为常量其中质量可认为是静止质量,为常量由关系式由关系式自由粒子速度恒定,因此动量和能量都是常量自由粒子速度恒定,因此动量和能量都是常量例一)一质量例一)一质量m m0 0=0.05Kg=0.05Kg的子弹,的子弹,v=300m/s=300m/s,求求 其物质波的波长。其物质波的波长。解:解:BUK发射电发射电子阴级子阴级加速电极加速电极em0例二)一原静止的电子被电场加速到速度例二)一原静止的电子被电场加速到速度v(v
22、C C),),加速电压为加速电压为U U,则速度为则速度为v的电子的电子的的德布罗意波德布罗意波波长波长为多大?为多大?解:经过电压解:经过电压U加速加速后后,电子的动能为电子的动能为:代入代入h、e、m0值:值:或或当当U=100伏伏故德布罗意波长:故德布罗意波长:1923年年Clnton Davisson发表了慢电子从铂片发表了慢电子从铂片反射的角分布实验情况,他发现弹性反射电反射的角分布实验情况,他发现弹性反射电子束强度在某些角度出现了极大值。玻恩子束强度在某些角度出现了极大值。玻恩(Born)认为是一种干涉现象,可能与德布认为是一种干涉现象,可能与德布罗意波有关,这引起了戴维逊和革末罗
23、意波有关,这引起了戴维逊和革末(Lester Germer)继续对慢电子在镍单晶表)继续对慢电子在镍单晶表面散射进行研究。面散射进行研究。二.德布罗意假设的实验证明德布罗意假设的实验证明1 1、戴维森、戴维森革末实验革末实验(1927(1927年年)电子束加电子束加速后投射到单速后投射到单晶上。保持掠晶上。保持掠入角不变,改入角不变,改变加速电压,变加速电压,发现接收到的发现接收到的电子(电流)电子(电流)有一系列的极有一系列的极大值。大值。GUKMBI05 10 1520 25电流出现了周期性变化电流出现了周期性变化1、实验目的实验目的测出按反射定律而反射的电子流强度测出按反射定律而反射的电
24、子流强度I和电势差和电势差V之间的关系。之间的关系。2、实验方法实验方法:保持不变,改变保持不变,改变V,测出对应的测出对应的I。3、实验结果、实验结果I05 10 1520 254、实验解释:、实验解释:显然将电子看成微粒无法解释。显然将电子看成微粒无法解释。假设电子有波动性假设电子有波动性,电流出现最大值时应满电流出现最大值时应满足布喇格公式:足布喇格公式:即即加速电压加速电压U满足上式时电流强度有最大值。由此满足上式时电流强度有最大值。由此计算所得的计算所得的U的各个量值和实验结果相符合。证实的各个量值和实验结果相符合。证实了德布罗意假设的正确性。了德布罗意假设的正确性。电子经电压电子经
25、电压U加速,德布罗意波长加速,德布罗意波长当当vc时:时:相对论效应相对论效应:例例 计算电子经过计算电子经过U1=100V 和和U2 =10000V 的电压加速后的电压加速后的得布罗意波长的得布罗意波长1和和2分别是多少?分别是多少?解:解:经过电压经过电压 U 加速后,电子的动能为:加速后,电子的动能为:将将已知数据代入计算可得:已知数据代入计算可得:1=1.225(埃)埃)2=0.1225(埃埃)2.汤姆孙汤姆孙电子衍射电子衍射实验实验(1927年)年)铝薄膜铝薄膜X-射线衍射图样射线衍射图样铝薄膜电子铝薄膜电子衍射图样衍射图样金属箔金属箔电子束电子束 G.P.汤姆孙(发现电子汤姆孙(发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二十一章 原子的量子理论92z 第二十一 原子 量子 理论 92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