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诊断学 绪论.ppt
《实验诊断学 绪论.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实验诊断学 绪论.ppt(14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实验诊断学安徽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学院临床检验诊断学教研室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检验科徐元宏第二章 临床一般检验与疾病第一节 血液一般检验与疾病一、血液常规检验(一)红细胞参数红蛋白结构:血红蛋白是红细胞主要成分,由珠蛋白和亚铁血红素组成。珠蛋白具有种属特异性,每一珠蛋白分子含有两对肽链,即一对链和一对非链,各个肽链氨基酸的排列都有严格的顺序,血红蛋白肽链主要组合形式有三种:22 成人主要血红蛋白 HbA22成人次要血红蛋白 HbA222胎儿主要血红蛋白 HbF 若链、链合成障碍使得三种血红蛋白比例异常,即各种地中海贫血;若肽链氨基酸被置换、丢失、加长,称之为血红蛋白分子病(molecular
2、disease)1、红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1)参考值红细胞:成年男性:(4.05.5)1012/L成年女性:(3.55.0)1012/L初生儿:(6.07.0)1012/L血红蛋白:成年男性:(120-160)g/L成年女性:(110-150)g/L初生儿:(170-200)g/L(2)临床意义贫血定义贫血程度增高降低RBC生成减少1.造血干细胞增殖与分化异常再障、MDS、白血病2.红系祖细胞或前体细胞增殖纯红再障3.DNA合成异常巨幼贫4.血红蛋白合成异常缺铁贫5.红细胞调节异常低氧亲和性血红蛋白病6.不能分类或多种机制慢性贫血红细胞破坏增加红细胞内在异常膜缺陷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酶缺陷G
3、-6-PD,丙酮酸激酶缺乏珠蛋白异常镰刀性贫血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红细胞外在异常免疫性自身免疫性贫血机械性DIC、行军性血红蛋白尿化学与物理性大面积烧伤感染性疟疾红细胞丢失急性失血性贫血慢性失血性贫血2、红细胞比容(1)参考值温氏法:男:0.42-0.49;女:0.37-0.48(2)临床意义红细胞比积增高可见于大面积烧伤和各种脱水病人,测定红细胞比积后可以了解血液浓缩程度,作为补液计算的依据。在各种贫血时,红细胞减少,红细胞比积常随之减低。但可因不同性质贫血时红细胞大小不同,两者的减低不一定平行,临床上常用HCT值计算红细胞平均容积和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有助于贫血的鉴别诊断。3、红细胞
4、平均参数平均红细胞容积(mean corpuscular volume,MCV)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mean corpuscular hemoglobin,MCH)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ean corpuscular hemoglobin concentration,MCHC)平均红细胞容积(mean corpuscular volume,MCV)MCV=每升血液中红细胞比积/每升血液中红细胞个数=HCT1031012/RBC/L fl(飞升)参考值 80-100fl(1ml=1012fl)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每升血液中血红蛋白含量/每升血液中红细胞个数Hb(gL)1012(皮克)
5、参考值 26-32pg(1g=1012pg)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每升血液中血红蛋白含量/每升血液中红细胞比积=Hb(g/L)/Hct参考值 310-350g/L贫血的形态学分类MCV(FL)MCH(PG)MCHC(G/L)病因正常细胞性贫血801002632310350急性失血、急性溶血、造血功能低下(再障)大细胞性贫血大于100大于32310350缺乏叶酸维生素B12引起巨幼细胞性贫血单纯小红细胞性贫血小于80小于26310350尿毒症、慢性炎症小红细胞低色素性贫血小于80小于23小于300慢性失血性贫,缺铁性贫血4、红细胞容积的分布宽度(red blood cell volum
6、e distribution width,RDW)RDW由血液分析仪器测量后获得,是反映外周血红细胞体积异质性的参数。简言之,是反映红细胞大小不等的客观指标。多数仪器用所测红细胞体积大小的变异系数来表示,即RDW-CV,也有的仪器采用RDW-SD报告方式。参考值:RDW-CV 14.9临床意义:用于贫血的形态学分类,用于缺铁性贫血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增高 正常 大细胞均一性贫血 部分再生障碍性贫血 增高 大细胞非均一性贫血 巨幼细胞贫血、MDS正常 正常 正常细胞均一性贫血 急性失血性贫血 增高 正常细胞非均一性贫血 再生障碍性贫血、PNH、G-6-PD缺乏症等减低 正常 小细胞均一性贫血 珠蛋
7、白生成障碍性贫血、球形细胞增多症等 增高 小细胞非均一性贫血 缺铁性贫血 MCV RDW 贫血类型 常见疾病(二)白细胞参数(二)白细胞参数1 1、白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1 1)参考值)参考值成人:(成人:(4 41010)10109 9/L/L初生儿:(初生儿:(15-2015-20)10109 9/L/L6 6月月-2-2岁:(岁:(11-1211-12)10109 9/L/L白细胞分类百分比绝对值中性杆状核粒细胞 0.010.05(0.040.5)109/L中性分叶核粒细胞 0.50.7(27)109/L嗜酸性粒细胞0.0050.05(0.020.5)109/L嗜碱性粒细胞00.01(
8、01)109/L淋巴细胞0.200.4(0.84)109/L单核细胞0.030.08(0.120.8)109/L(2 2)临床意义:)临床意义:中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单核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生理性增多:中性粒细胞生理性增多:1 1)年龄:)年龄:2 2)日间变化:)日间变化:3 3)妊娠与分娩:)妊娠与分娩:中性粒细胞病理性增多中性粒细胞病理性增多:1 1)急性感染)急性感染2 2)严重的损伤或大量血)严重的损伤或大量血细胞破坏细胞破坏3 3)急性大出血)急性大出血4 4)急性中毒)急性中毒5 5)肿瘤性增多)
9、肿瘤性增多中性粒细胞减少(中性粒细胞减少(neutropenianeutropenia):):1 1)某些感染:)某些感染:2 2)某些血液病:)某些血液病:3 3)慢性理、化损伤:)慢性理、化损伤:4 4)自身免疫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5 5)脾功能亢进。)脾功能亢进。嗜酸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嗜酸性粒细胞增多(eosinophileosinophil)(1 1)过敏性疾患:)过敏性疾患:(2 2)某些传染病:)某些传染病:(3 3)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嗜酸性粒细胞减少(嗜酸性粒细胞减少(eosinopeniaeosinopenia)见于伤寒、副伤寒
10、、手术后严重组织损伤以及应用见于伤寒、副伤寒、手术后严重组织损伤以及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或促肾上腺此质激素后。肾上腺皮质激素或促肾上腺此质激素后。(三)血小板参数1、计数(1)原理:血小板计数(blood platelet count,BPC)的基本原理,同血液的白细胞或红细胞计数法。(2)参考值:普通显微镜计数法:(100300)109/L(3)临床意义:生理性:正常人血小板计数一天内可有6-10%变化;表现为早晨较低,先低后略高;春季较低,冬季略高;平原居民较低,高原较高;静脉血比毛细血管血高10%;月经前降低,月经后升高;妊娠中晚期升高,分娩后即降低;运动后升高,休息后恢复。病理性(a)在
11、临床上,除创伤之外,血小板减少引起出血常见原因。血小板数大于100109/L,无异常出血;当小于50109/L时,可有出血症状。常见的疾病有:血小板生成障碍,如急性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血小板破坏过多,如ITP、脾功能亢进,系统性红斑狼疮;血小板消耗增多,如DIC、血栓性血小板减少紫癜。(b)血小板增多(血小板数大于40010/L);骨髓增生性疾病: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急性大出血,急性溶血,急性化脓性感染;脾切手术后。2、血小板有关参数MPV 7-11fl,PDW15%-17%血小板平均容积(mean platelet volume,MPV)变化的临床意义
12、:各种疾病PLT 与MPV可出现以下几方面结果:(1)血小板数低而MPV增升高:骨髓自身正常,但外周血血小板破坏增多造成血小板降低的刺激后反应性增生时,巨核细胞DNA倍体数及细胞大小都增加,MPV也增高。由于骨髓受抑制而造成血小板减少的病人在恢复初期MPV也升高,这主要因外周血血小板数减低应激性地致使巨核细胞倍体数增加所致。(2)血小板数高、MPV正常:骨髓增生性疾病如血小板增多,红细胞增多但MPV正常。(3)血小板数与MPV值均下降:AIDs(艾滋病)病毒直接影响巨核细胞并导致血小板减少。大约2/3的病人血小板数降低,92%的病人MPV值下降,与骨髓受抑时的血小板状态相似。患发育不良性贫血的
13、病人血小板数通常都降低,其MPV值也低,但 PDW升高。当骨髓纤维化或被肿瘤细胞浸润危及正常造血时,血小板数减少,随即MPV值也降低。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瘤或白血病化疗后,败血症所致血小板减少等骨髓受抑性疾病中,虽然仍可能有一些大血小板,但血小板的平均体积减小。(4)MPVE值与血小板数都升高:反应性血小板增多症病人中,其MPV值升高,因血液的流失和体内损伤造成的急性大失血都可使血小板值上升。(5)MPV值升高而血小板正常:慢性髓细胞性白血病、骨髓纤维化、脾切除均可导致MPV升高,慢性髓细胞性白血病和骨髓纤维化主要使骨髓增生异常,两种疾病中,血小板体积经常增大并大小不均。外周血涂片中可出现大血
14、小板。半数-型和-型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的患者有4种明显的血液学改变;血小板大小改变、红细胞大小改变、珠蛋白改变和对疟原虫抵抗力改变。其MPV值增高而血小板数正常。血小板分布宽度(platelet distribution width,PDW)临床意义:反映血小板容积大小的离散程度,PDW减小表示血小板的均一性高,PDW增高表示血小板大小悬殊。(四)血细胞形态检查1、红细胞正常红细胞形态:正常红细胞的大小形态较为一致直径为6.77.7m,染色淡红色,中央着色较边缘淡。(1)红细胞大小异常小红细胞 大红细胞 巨红细胞 红细胞大小不均小红细胞(microcyte):直径小于6m者称为小红细胞,正常
15、人偶见。如果血涂片中出现较多染色过浅的小红细胞,提示血红蛋白合成障碍,可能由于缺铁引起;或者是珠蛋白代谢异常引起的血红蛋白病。而遗传性球形细胞增多症的小红细胞,其血红蛋白充盈良好,生理性中心浅染区消失。大红细胞(macrocyte):直径大于10m。见于溶血性贫血及巨幼细胞贫血。巨红细胞(megalocyte):直径大于15m。最常见于缺乏叶酸及维生素B12所致的巨幼细胞性贫血。其胞体所以增大是因为缺乏上述因子时,幼稚红细胞内DNA合成不足,不能按时分裂所致,当这种幼稚红细胞脱核之后,便成巨红细胞。如果血涂片中同时存在分叶过多的中性粒细胞则巨幼细胞性贫血可能性更大。红细胞大小不均(anisoc
16、ytosis):是指红细胞之间直径相差一倍以上而言。常见于严重的增生性贫血血涂片中。而巨幼细胞性贫血时尤为明显,可能与骨髓粗制滥造红细胞有关。(2)形态异常球形红细胞 椭圆形红细胞 靶形红细胞 镰形红细胞 口形红细胞 棘细胞 裂片细胞 红细胞形态不整 球形红细胞(spherocyte):细胞直径小于正常。厚度增加常大于2m。无中心浅染色区,似球形。常见于遗传性球形细胞增多症和伴有球形细胞增多的其它溶血性贫血。如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新生儿溶血病以及红细胞酶缺陷所致溶血性贫血等。椭圆形红细胞(elliptocyte):细胞呈卵圆形、杆形、长度可大于宽度3-4倍,最大直径可达12.5m,横径可为2
17、.5m。此种红细胞置于高渗、等渗、低渗溶液或正常人血清内,其椭圆形保持不变,但幼红细胞及网织红细胞均不呈椭圆形。在遗传性椭圆形细胞增多症病有血涂片中此种红细胞可达25%,甚至高达75%(正常人约占1%)。靶形红细胞(target cell):红细胞中心部位染色较深,其外围为苍白区域,而细胞边缘又深染,形如射击之靶。有的中心深染区不像孤岛而像从红细胞边缘延伸的半岛状态或柄状,而成不典型的靶形红细胞。靶形红细胞直径可比正常红细胞大,但厚度变薄,因此体积可正常。常见于各种低色素性贫血。在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时尤易见到。可能因HbA含量贫乏而又分布不匀所致,应注意与在血涂片制作中未及时固定而引起的改变
18、相区别。镰形红细胞(sickle cell):形如镰刀状。这是由于红细胞内存在着异常血红蛋白S所致,在缺氧情况下尤易形成此类红细胞。因此检查镰形红细胞需将血液制成湿片,然后加入还原剂如偏亚硫酸钠。口形红细胞(stomatocyte):红细胞中央有裂缝,中心苍白区呈扁平状,颇似张开的口形或鱼口。在正常人偶见。如血涂片中出现较多口形红细胞,见于口形红细胞增多症。少量出现可见于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酒清中毒。棘细胞(acanthocyte):该红细胞表面有针尖状突起,其间距不规则。突起的长度和宽度不一。在-脂蛋白缺乏症病人的血涂片中出现较多。也可见于脾切除后、酒精中毒性肝脏疾病、尿毒症。须注意
19、与皱缩红细胞区别。皱缩红细胞周边呈锯齿形排列紧密、大小相等,外端较尖。裂片细胞(schistocyte):为红细胞碎片或不完整的红细胞。大小不一。外形不规则,有各种形态如刺形、盔形、三角形、扭转形等。正常人血涂片中裂片细胞小于2%,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重型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时出现较多。红细胞形态不整(poikilocytosis):指红细胞形态发生各种明显改变的情况而言,可呈泪滴状、梨形、棍棒形、新月形等,最常见于巨幼细胞性贫血。可能因贫血严重但又缺乏原料,在骨髓内粗制滥造;也可能因红细胞增大,在推片时碎裂所致。(3)染色异常正常色素性 低色素性 高色素性 嗜多色性正常色
20、素性(normochromic):正常红细胞在瑞氏染色的血片中为淡红色圆盘状,中央有生理性空白区,通常称正常色素性。除见于正常人外,还见于急性失血、再生障碍性贫血和白血病。低色素性(hypochromic):红细胞的生理性中心浅染色区扩大,甚至成为环圈形红细胞,提示其血红蛋白含量明显减少,常见于缺铁性贫血、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铁幼粒细胞性贫血,某些血红蛋白病时也常见到。高色素性(hyperchromic):指红细胞内中心浅染区消失,整个红细胞均染成红色,而且胞体也大。其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的含量是增高的,但平均血红蛋白浓度多属于正常。最常见于巨幼细胞性贫血。嗜多色性(polychromatic
21、):属于尚未完全成熟的红细胞,故细胞较大,由于胞质中含有多少不等的嗜碱性物质RNA而被染成灰色、蓝色。嗜多色性红细胞增多提示骨髓造红细胞功能活跃。在增生性贫血时增多,溶血性贫血时最为多见。(4)结构异常碱性点彩红细胞 染色质小体 卡波环 有核红细胞 碱性点彩红细胞(basophilic stippling cell):简称点彩红细胞,指在瑞氏染色条件下,胞质内存在嗜碱性呈蓝色颗粒的红细胞,属于未完全成熟红细胞,其粒颗大小不一、多少不等、正常人血涂片中很少见到,仅为万分之一。有铅、铋、汞中毒时增多,常作为铅中毒的诊断的筛选指标。有人认为是由于红细胞的膜受重金属损伤后,其胞质中的核糖体发生聚集而引
22、起,也可能是由于血红蛋白合成过程中原卟啉与铁结合受阻所致,而且伴有再生紊乱现象。染色质小体(howell jollys body):位于成熟或幼红细胞的胞质内,呈圆形,有1-2m大小,染紫红色,可1至数个,已证实为核残余物,常见于巨幼细胞性贫血、溶血性贫血及脾切除术后。卡波环(cabot ring):在嗜多色性或碱性点彩红细胞的胞质中出现的紫红色细线圈状结构,有时绕成8字形。现认为可能是胞质中脂蛋白变性所致,常与染色质小体同时存在。见于巨细胞性贫血和铅中毒患者。有核红细胞(nucleated erythrocyte):即幼稚红细胞,存在于骨髓中。正常成人外周血液中不能见到。1周之内婴儿的血涂片
23、可见到少量。在成人外周血涂片中出现有核红细胞属病理现象,最常见于各种溶血性贫血。由于大量红细胞破坏后,骨髓增生,除网织红细胞大量进入血液外,还有一些有核红细胞提前释放入血,这说明骨髓的调节功能良好。另一种可能是造血系统恶性疾患或其它部位的癌肿转移到骨髓,最常见于急、慢性白血病及红白血病。后者可见更早阶段的幼红细胞,并伴有形态上巨幼样变及其它畸变。2、白细胞(1)白细胞正常形态(2)中性粒细胞异常形态(3)中性粒细胞核象变化(4)异常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异常形态:(a)中毒性变化:1)中毒颗粒:比正常中性颗粒粗大,大小不等,分布不均匀,染色较深,呈黑色或紫黑色。有时颗粒很粗大,与嗜碱性粒细胞易混淆
24、;有时小而稀少,散夹在正常中性颗粒之中。含中毒颗粒的中性粒细胞应与嗜碱粒细胞区别,其要点:嗜碱粒细胞核较少分叶、染色较浅、颗粒较大、大小不均、着色更深、细胞边缘处常分布较多,可分布于核上,胞浆中常见小空泡。在血片染色偏碱或染色时间过长时,易将中性颗粒误认为中毒颗粒。但只要注意全片各种细胞的染色情况,则不难区别。含中毒颗粒细胞在中性细胞中所占比值称为毒性指数。毒性指数愈大,提示中毒变性结果。2)空泡:可为单个,但常为多个。大小不等,亦可在核中出现。被认为是细胞脂肪变性的结果。3)大小不一。4)退行性变:常见者有胞体肿大、结构模糊、边缘不清晰、核固缩、核肿胀和核溶解(染色质模糊、疏松)等等。如胞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实验诊断学 绪论 实验 诊断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