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3 第4章 第1、2节 种群的特征、种群数量的变化.ppt
《必修3 第4章 第1、2节 种群的特征、种群数量的变化.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必修3 第4章 第1、2节 种群的特征、种群数量的变化.ppt(4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4章 种群和群落考纲内容能力要求2013 年高考风向标1.种群的特征2种群的数量变化3群落的结构特征4群落的演替实验:(1)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数量的动态变化(2)土壤中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3)探究水族箱(或鱼缸)中群落的演替结合生态系统、代谢、遗传变异等,考查本章基础内容第1、2节一、种群的特征种群的特征、种群数量的变化 1种群的概念:在一定自然区域内的_生物的全部个体。同种种群密度概念 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意义 是种群最基本的_特征调查方法样方法(_法和_法)和标志重捕法出生率、死亡率概念单位时间内新产生或死亡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_的比率意义 是决定种群大小和_的重要因素
2、迁入率、迁出率概念单位时间内迁入或迁出的个体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意义 决定种群大小和种群密度的因素年龄组成概念 一个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的比例类型 类型有:_、稳定型和_意义 可预测种群数量的_性别比例种群中雌雄个体数目的比例2种群的数量特征总数种群密度数量五点取样法等距取样法增长型衰退型变化趋势计划生育政策、利用性外激素诱捕雄蛾都能控制种群密度,两者分别通过什么来控制种群密度的?答案:出生率和性别比例二、种群数量的变化1研究方法构建数学模型的步骤:观察研究对象提出问题_根据实验数据用适当的数学形式表达_。提出合理的假设检验或修正2“J”型曲线(1)条件:理想环境。(2)公式:_。NtN
3、0t3“S”型曲线(1)条件:有限环境。(2)定义:种群经过一定时间的增长后,数量趋于稳定的增长曲线。环境容纳量最大数量(3)K 值:又称_,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种群的_。1.同一种生物的 K 值不是固定不变的,会受到环境的影响,在环境不遭受破坏的情况下,K 值会在平均值附近上下波动。()2当环境遭受破坏时,K 值下降;当生物生存环境改善时,K 值上升。()考点种群特征之间的关系1各种群特征的相互关系(1)种群密度是最基本的特征。种群密度越高,一定范围内种群的个体数量越多,即种群密度与种群数量呈正相关。(2)从年龄组成上看,幼年个体较多时,预示着将来种群密度要增大;而
4、老年个体较多时,种群密度将会减小。(3)出生率、死亡率则是决定种群大小的最直接因素。(4)从性别比例上看,因各种原因造成性别比例失调,必然导致生殖上的混乱,引起种群个体数量的变动。如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害虫的雄性个体,就会使许多的雌性个体不能完成交配,从而使害虫的种群密度明显降低。2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1)决定(直接)因素: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出生率高、迁入数量多时,种群数量增加;反之,种群数量减少。(2)间接因素: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是通过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间接影响种群密度和种群数量的,年龄组成是预测种群密度(数量)未来变化趋势的重要依据。年龄组成增长型:出生率死亡率种群
5、密度增大稳定型:出生率死亡率种群密度基本不变衰退型:出生率死亡率种群密度减小性别比例:增长快;相对稳定;增长慢。【典例1】(2011 年广州联考)下列结合种群特征的概念图所做的分析,错误的是()A利用性引诱剂诱杀害虫会影响B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C预测种群数量变化的主要依据是D春运期间,广州人口数量变化主要取决于图中的解题思路第一步分析概念图中种群特征之间的关系:种群密度直接取决于种群的出生率、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而出生率直接与种群的性别比例和年龄组成有关,死亡率与种群的年龄组成有直接关系,因此,图中代表死亡率,代表出生率,代表性别比例,代表年龄组成。第二步分析选项:利用性引诱剂诱
6、杀雄性个体,影响害虫的性别比例;年龄组成能预测种群数量变化;春运期间,广州人口数量变化主要取决于迁入率与迁出率。答案D考点对应练1海洋渔业生产中,合理使用网眼尺寸较大的网具进行捕捞,有利于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下列不正确的解释是()DA更多幼小的个体逃脱,得到生长和繁殖的机会B减少捕捞强度,保持足够的种群基数C维持良好的年龄结构,有利于种群数量的恢复D改变性别比例,提高种群出生率解析:网眼尺寸只影响捕捞鱼类的大小,与性别无关。考点调查种群密度的常用方法1样方法调查植物种群密度的常用方法(1)原则随机取样。计算样方内种群密度的平均值,即为该种群密度的估计值。(2)适用范围:植物和活动范围小的动物(如
7、蚯蚓),同时调查某种昆虫卵、作物植株上蚜虫的密度、跳蝻的密度等也可用样方法。(3)常用的取样方法点状取样法:如五点取样法,这种方法适用于调查植物个体分布比较均匀的情况。等距取样法:当调查对象的总体分布为长条形时,可采用等距取样法。(4)用样方法调查草地中植物种群密度的关键调查关键:植物的识别和随机取样。样方的选取a样方数目、大小的确定。b选取样方的个数要依总面积的大小而定,总面积大的选取的样方应多些。计数时,处理样方边缘上的个体的方法:一般而言,样方顶边、左边及左角处的个体统计在内,其他边缘不作统计(取上不取下,取左不取右)。2标志重捕法调查动物种群密度的常用方法(1)适用范围:活动能力强、活
8、动范围大的动物。(2)标志重捕法中的标志技术标志物和标志方法必须对动物的身体不产生伤害。标志不能过分醒目原因:过分醒目的个体,在自然界中有可能改变与捕食者之间的关系,最终有可能改变样本中标志个体的比例而导致结果失真。标志符号必须能够维持一定的时间,在调查研究期间不能消失。(3)根据重捕样本中标志者的比例,估计该区域的种群总数,可计算出某种动物的种群密度:种群总数标志个体数重捕个体数/重捕中的标志个体数。标志重捕法样方法对象活动范围大的动物个体,如鼠、鸟等植物或活动范围小的动物注意问题调查时没有迁入和迁出、出生和死亡标志物不能过分醒目,不能影响标志对象的正常生理活动,且不易脱落随机取样样方大小适
9、中样方数量不宜太少3标志重捕法和样方法的比较分类取样调查种群密度的计算公式植物种群密度样方法所有样方内种群密度和/样方数动物种群密度标志重捕法个体总数 N 再次捕获个体数 n初次捕获标志数 M 重捕的标志个体数 m微生物种群密度显微计数法(计数板计数)1mL 菌液的总菌数(A/5)2510 000B(A 为 5 个中方格总菌数,B 为稀释倍数,25 为中方格数)或:1mL 菌液的总菌数(A/5)40010 000B(A 为 5个小方格总菌数,B 为稀释倍数,400 为小方格数)4.植物、动物、微生物取样调查方法简单比较【典例2】(2011 年合肥一模)下列探究实验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A通过
10、取样器取样的方法可以采集、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的种类和数量,如鼠妇、蚯蚓等B随机选取若干样方,通过计数样方内某种双子叶植物的个体数,可以求得该种群密度C在蚜虫活动的范围内,可以用标志重捕法估算蚜虫的种群密度D通过对酵母菌培养液抽样检测的方法,可以估算培养液中酵母菌的总数解题思路土壤中的小动物(如鼠妇、蚯蚓等活动能力弱,范围小),其种类和数量可通过取样器取样的方法采集、调查;植物可通过样方法调查,并求得该种群密度的估计值,调查过程中要做到随机选取样方;蚜虫活动的范围小,个体小,可用样方法调查,不能用标志重捕法估算蚜虫的种群密度。答案C考点对应练2(2011 年北京)在生态学研究中,下列方法与研究目的
11、不相符的是()DA给海龟安装示踪器调查其洄游路线B给大雁佩戴标志环调查其迁徙路线C用样方法研究固着在岩礁上贝类的种群关系D用标志重捕法调查乌尔黄鼠的丰富度解析:丰富度是群落特征,而不是种群特征。项目“J”型曲线“S”型曲线前提条件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等理想状态受空间、食物、天敌等制约的有限的自然状态种群增长率增长率为常数(无限增长)随种群密度上升而下降;0 和 K 时的增长率为 0,K/2 时增长率最大考点“J”J”型曲线和“S”S”型曲线的差异及在生产中的应用1曲线的比较项目“J”型曲线“S”型曲线K 值的有无无 K 值有 K 值曲线形成的原因无种内斗争,缺少天敌种内斗争加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必修3 第4章 第1、2节 种群的特征、种群数量的变化 必修 种群 特征 数量 变化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