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2第一单元复习.ppt
《必修2第一单元复习.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必修2第一单元复习.ppt(7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备战【备战20162016年高考】年高考】之再次演练落实之再次演练落实Are you ready?Are you ready?考点一 “昼出耘田夜绩麻”的田园风情-精耕细作的小农经济小农经济 自然经济、小农经济和自耕农经济自然经济、小农经济和自耕农经济的关系的关系自然经济自然经济:最本质的属性是物质生产的:最本质的属性是物质生产的自给自自给自足足,和商品经济相对立;,和商品经济相对立;小农经济小农经济:最本质的属性是:最本质的属性是家庭经营家庭经营,经营规,经营规模狭小;模狭小;自耕农经济:自耕农经济:是小农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小农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主题主
2、题 小农经济的形成、特点及影响因素小农经济的形成、特点及影响因素史料一史料一 西周时期那种西周时期那种“千耦其耘千耦其耘”的大规的大规模集体耕作制,到秦汉则以模集体耕作制,到秦汉则以“一夫挟五口,治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田百亩”的小家庭耕作制为主。的小家庭耕作制为主。-孟艺华中华文化产生形成的基础孟艺华中华文化产生形成的基础史料一反映了?史料一反映了?史料一反映了古代中国的农业耕作方史料一反映了古代中国的农业耕作方式由式由集体耕作制集体耕作制向以家庭为单位的向以家庭为单位的个体耕个体耕作制作制过渡。过渡。主题主题 小农经济的形成、特点及影响因素小农经济的形成、特点及影响因素史料二史料二 “女汲涧
3、中水,男采山上薪。县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县远官事少,山深人俗淳。有财不行商,有丁不远官事少,山深人俗淳。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入军。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白居易朱陈村白居易朱陈村 史料二反映了?史料二反映了?史料二反映了史料二反映了小农经济小农经济的的特点特点是是自给自给自足自足,具有,具有封闭性封闭性。主题主题 小农经济的形成、特点及影响因素小农经济的形成、特点及影响因素史料三史料三 农夫早出暮入,耕稼树艺,多聚菽粟,农夫早出暮入,耕稼树艺,多聚菽粟,此其分事也。妇人夙兴夜寐,纺绩积纴,多治此其分事也。妇人夙兴夜寐,纺绩积纴,多治麻丝葛绪捆布縿,此其分事也
4、。麻丝葛绪捆布縿,此其分事也。墨子墨子 史料三反映了?史料三反映了?史料三反映了史料三反映了小农经济小农经济男耕女织男耕女织的的特点。特点。主题主题 小农经济的形成、特点及影响因素小农经济的形成、特点及影响因素史料四史料四 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赋,赋敛不时,朝令而暮当具。有者半贾而政暴赋,赋敛不时,朝令而暮当具。有者半贾而卖,亡者取倍称之息。于是有卖田宅、鬻子孙以卖,亡者取倍称之息。于是有卖田宅、鬻子孙以偿债者矣。偿债者矣。晁错晁错论贵粟疏论贵粟疏史料四反映了?史料四反映了?史料四反映了史料四反映了小农经济小农经济的的脆弱性脆弱性。主题主题 小农经济的形
5、成、特点及影响因素小农经济的形成、特点及影响因素 根据上述史料和所学知识,概括我国根据上述史料和所学知识,概括我国古代小农经济的历史地位和影响其发展的古代小农经济的历史地位和影响其发展的主要因素。主要因素。地位:小农经济在地位:小农经济在封建经济封建经济中始终占中始终占主导主导地位,是地位,是封建社会封建社会统治的统治的基础基础。影响因素:影响因素:耕作方式、技术的变革,小农耕作方式、技术的变革,小农经济自身的特点,政府的政策,自然灾害经济自身的特点,政府的政策,自然灾害等因素。等因素。古代中国农耕文明长期居于世界先进水平,下列几幅古代中国农耕文明长期居于世界先进水平,下列几幅图中生产工具的演
6、变对于中国古代农耕文明具有极其重要图中生产工具的演变对于中国古代农耕文明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它们反映了古代中国的意义,它们反映了古代中国()A A播种方式的变革播种方式的变革B B土地私有制的确立土地私有制的确立C C农业耕作方式的变革农业耕作方式的变革D D铁犁牛耕发展的全过程铁犁牛耕发展的全过程【解析】四幅图片反映的都是生产工具,生产工具的变迁带来的是耕作方式的变化。模拟演练模拟演练C 考点二考点二 中国古代农民的中国古代农民的“生命线生命线”-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主题主题 中国古代中国古代土地制度土地制度的演变、特点的演变、特点及影响因素及影响因素史料一史料一 “普天之下
7、,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非王臣。”“”“有苗萋萋,兴雨祁祁,雨我公田,有苗萋萋,兴雨祁祁,雨我公田,遂及我私。遂及我私。”-诗经诗经小雅小雅大田大田史料一反映了?史料一反映了?史料一反映了史料一反映了西周西周时期实行时期实行土地国有土地国有的的井田制井田制,贵族只有使用权,到,贵族只有使用权,到春秋春秋时期,时期,井田制遭到破坏,出现了井田制遭到破坏,出现了土地个人私有土地个人私有的的现象。现象。主题主题 中国古代中国古代土地制度土地制度的演变、特点的演变、特点及影响因素及影响因素史料二史料二 古者税民不过什一古者税民不过什一至秦则不然,至秦则不然,用商
8、鞅之法,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卖买。用商鞅之法,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卖买。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故贫民故贫民常衣牛马之衣,而食犬彘之食。常衣牛马之衣,而食犬彘之食。-汉书汉书食货志食货志 史料二表明?史料二表明?史料二表明小农经济条件下,史料二表明小农经济条件下,农民赋农民赋税沉重,税沉重,土地兼并严重土地兼并严重,农民生活困苦,农民生活困苦。主题主题 中国古代中国古代土地制度土地制度的演变、特点的演变、特点及影响因素及影响因素史料三史料三 又人稠地密,不易得田,故贫者赁又人稠地密,不易得田,故贫者赁田以耕,亦其势也。田以耕,亦其势也。-张履祥补农书
9、张履祥补农书总论总论 史料三表明?史料三表明?史料三表明史料三表明明清明清时期,由于人多地少,时期,由于人多地少,租佃关系租佃关系进一步发展。进一步发展。主题主题 中国古代中国古代土地制度土地制度的演变、特点的演变、特点及影响因素及影响因素 根据上述史料和所学知识,概括我国根据上述史料和所学知识,概括我国古代土地制度变革的根源。古代土地制度变革的根源。生产力水平的提高生产力水平的提高1 1(2014(2014广东广东13)13)唐代某诏令批评当时存在唐代某诏令批评当时存在“恣行恣行吞并,莫惧章程吞并,莫惧章程”和和“口分永业口分永业(国家授予的田地国家授予的田地),违法,违法买卖买卖”的现象,
10、这表明当时的现象,这表明当时()A A井田制瓦解井田制瓦解 B B分封制恢复分封制恢复C C均田制受到破坏均田制受到破坏 D D“市市”突破空间限制突破空间限制 【解析解析】均田制均田制规定:规定:大部分土地只能使用,不得买卖大部分土地只能使用,不得买卖。据材料信息据材料信息“口分永业口分永业(国家授予的田地国家授予的田地),违法买卖,违法买卖”可可以推断出在唐代这一制度受到了破坏。【答案】以推断出在唐代这一制度受到了破坏。【答案】C C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真题演练真题演练均田制有无触动封建土地所有制?均田制有无触动封建土地所有制?【解解析析】均均田田制制是是政政府府把把掌掌握
11、握的的无无主主土土地地或或荒荒地地分分给给农农民民,其其目目的的是是增增加加政政府府的的财财政政收收入入,维维护护统统治治,并并不不否否定定或或改改变变地地主主占占有有大大量量土土地地的的社社会会现实,现实,均田制并未触动封建土地所有制均田制并未触动封建土地所有制。2 2(2014(2014海海南南4)4)北北朝朝推推行行均均田田制制,规规定定年年满满1515岁岁男男子子依依照照制制度度占占有有一一定定数数量量的的耕耕地地,按按户户缴缴纳纳赋赋税税,并并要要求求男男子子达达到到l5l5岁岁、女女子子达达到到1313岁岁,必必须须嫁嫁娶娶,不不得得拖拖延。均田制的主要目的是延。均田制的主要目的是
12、()A A抑制土地兼并抑制土地兼并B B促进人口增长促进人口增长C C增加财税收入增加财税收入 D D稳定个体小农稳定个体小农【解解析析】材材料料中中“按按户户缴缴纳纳赋赋税税”“”“必必须须嫁嫁娶娶,不不得得拖拖延延”说说明明政政府府鼓鼓励励一一家家一一户户小小农农经经济济生生产产,以以此此增增加加政政府府财财政政收收入入,故故C C项项正正确确;A A项项中中信信息息没没有有反反映映出出;B B项项人人口口增增长长也也没没有有提提及及;材材料料中中说说明明是是发发展展个个体体小小农农,不不是是稳稳定定,故故D D项错误。【答案】项错误。【答案】C C3 3(2013(2013新新课课标标卷
13、卷)汉汉唐唐制制定定土土地地法法规规,限限制制私私有有大大土土地地的的发发展展,宋宋代代一一改改此此法法,“不不抑抑兼兼并并”。据此可知宋代。据此可知宋代()A A中央集权弱化中央集权弱化B B流民问题严重流民问题严重C C土地兼并缓和土地兼并缓和D D自耕小农衰退自耕小农衰退3 3(2013(2013新新课课标标卷卷)汉汉唐唐制制定定土土地地法法规规,限限制制私私有有大大土土地地的的发展,宋代一改此法,发展,宋代一改此法,“不抑兼并不抑兼并”。据此可知宋代。据此可知宋代()A A中央集权弱化中央集权弱化B B流民问题严重流民问题严重C C土地兼并缓和土地兼并缓和D D自耕小农衰退自耕小农衰退
14、【解解析析】考考查查古古代代中中国国农农业业的的主主要要耕耕作作方方式式和和土土地地制制度度,考考查查对对材材料料信信息息的的理理解解能能力力。宋宋太太祖祖曾曾经经说说过过:“富富室室连连我我阡阡陌陌,为为国国守守财财耳耳”,有有鉴鉴于于此此,宋宋代代采采取取了了“不不抑抑兼兼并并”的的措措施施,其其后后果果必必然然是是导导致致土土地地兼兼并并严严重重,从从而而导导致致租租佃佃关关系系盛盛行行,自自耕耕农农经经济济衰衰退退。据据此此判判断断,D D项项符符合合题题意意,C C项项表表述述错错误误;宋宋代代中中央央集集权权空空前前强强化化,A A项项表表述述错错误误,材料未涉及流民问题,排除材料
15、未涉及流民问题,排除B B项。因此正确答案选项。因此正确答案选D D。4 4(20152015新课标全国新课标全国卷文综卷文综2424)吕氏春秋吕氏春秋上农上农在描述农耕之利时不无夸在描述农耕之利时不无夸张地说:一个农夫耕种肥沃的土地可以养活九口张地说:一个农夫耕种肥沃的土地可以养活九口人,耕种一般的土地也能养活五口人。战国时期人,耕种一般的土地也能养活五口人。战国时期农业收益的增加农业收益的增加()A A促进了个体小农经济的形成促进了个体小农经济的形成B B抑制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抑制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C C导致畜力与铁制农具的使用导致畜力与铁制农具的使用D D阻碍了大土地所有制的成长阻碍
16、了大土地所有制的成长4 4(20152015新课标全国新课标全国卷文综卷文综2424)吕氏春秋吕氏春秋上农上农在在描述农耕之利时不无夸张地说:一个农夫耕种肥沃的土地可以养描述农耕之利时不无夸张地说:一个农夫耕种肥沃的土地可以养活九口人,耕种一般的土地也能养活五口人。战国时期农业收益活九口人,耕种一般的土地也能养活五口人。战国时期农业收益的增加的增加()A A促进了个体小农经济的形成促进了个体小农经济的形成 B B抑制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抑制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C C导致畜力与铁制农具的使用导致畜力与铁制农具的使用 D D阻碍了大土地所有制的成长阻碍了大土地所有制的成长【解析解析】此题考点为古代
17、中国的经济此题考点为古代中国的经济小农经济。战小农经济。战国时期农业国时期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农业收益增加,使得以家劳动生产率提高,农业收益增加,使得以家庭为单位,自给自足的生产成为可能庭为单位,自给自足的生产成为可能,从而促进了个体,从而促进了个体小农经济的形成,故小农经济的形成,故A A项正确项正确;战国时期的重农抑商政策;战国时期的重农抑商政策抑制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与农业收益的增加无直接抑制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与农业收益的增加无直接关系,故关系,故B B项错误;畜力与铁制农具的使用导致农业收益项错误;畜力与铁制农具的使用导致农业收益的增加,故的增加,故C C项错误;国家抑制土地兼并
18、的措施,阻碍了项错误;国家抑制土地兼并的措施,阻碍了大土地所有制的成长,与农业收益的增加无直接关系,大土地所有制的成长,与农业收益的增加无直接关系,故故D D项错误。项错误。5.5.(20122012高考文综全国新课标卷高考文综全国新课标卷2424)汉武帝设置十三州)汉武帝设置十三州刺史以监察地方,并将豪强大族刺史以监察地方,并将豪强大族“田宅逾制田宅逾制”作为重要的作为重要的监察内容,各地财产达监察内容,各地财产达300300万钱的豪族被迁到长安附近集万钱的豪族被迁到长安附近集中居住。这表明中居住。这表明 ()()A A政权的政治与经济支柱是豪强大族政权的政治与经济支柱是豪强大族B B政治权
19、力与经济势力出现严重分离政治权力与经济势力出现严重分离C C抑制豪强是缓解土地兼并的重要措施抑制豪强是缓解土地兼并的重要措施D D经济手段是巩固专制集权的主要方式经济手段是巩固专制集权的主要方式5.5.(20122012年全国新课标卷年全国新课标卷2424)汉武帝设置十三州刺史以监察地方,)汉武帝设置十三州刺史以监察地方,并将豪强大族并将豪强大族“田宅逾制田宅逾制”作为重要的监察内容,各地财产达作为重要的监察内容,各地财产达300300万钱的豪族被迁到长安附近集中居住。这表明万钱的豪族被迁到长安附近集中居住。这表明 ()()A A政权的政治与经济支柱是豪强大族政权的政治与经济支柱是豪强大族B
20、B政治权力与经济势力出现严重分离政治权力与经济势力出现严重分离C C抑制豪强是缓解土地兼并的重要措施抑制豪强是缓解土地兼并的重要措施D D经济手段是巩固专制集权的主要方式经济手段是巩固专制集权的主要方式 【解析解析】本题较容易排除本题较容易排除A A、B B两项;两项;D D项指在当时主要是项指在当时主要是指盐铁专卖、中央收回铸币权等;只有指盐铁专卖、中央收回铸币权等;只有C C项把题中材料的项把题中材料的抑制豪强大族与封建社会的主要土地问题(土地兼并)相抑制豪强大族与封建社会的主要土地问题(土地兼并)相联系。【答案】联系。【答案】C C6.6.(20152015年全国卷年全国卷2 2)26.
21、26.唐宋时期,江南经济迅猛发展,唐宋时期,江南经济迅猛发展,南宋时全国经济重心已移至江南。促成这一转变的主要动南宋时全国经济重心已移至江南。促成这一转变的主要动力之一是(力之一是()A.A.坊市制度瓦解坊市制度瓦解 B.B.土地集中加剧土地集中加剧C.C.农业技术进步农业技术进步 D.D.海外贸易拓展海外贸易拓展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材料的能力。材料中很明显的给本题考查分析材料的能力。材料中很明显的给出出“主要主要”二字,说明本题只针对最重要的因素。历史唯二字,说明本题只针对最重要的因素。历史唯物主义告诉我们:物主义告诉我们:“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社会进步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社会进步”。只有。只
22、有生产力得到提高,经济中心南移才能最终实现。在生产力生产力得到提高,经济中心南移才能最终实现。在生产力中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的改进又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因此中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的改进又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因此本题选择本题选择C C选项。选项。7.7.“西周西周时期,实行了垄作法;时期,实行了垄作法;西汉西汉时实行代时实行代田法,还采用轮作倒茬和间作套种方式;田法,还采用轮作倒茬和间作套种方式;宋代以宋代以后,江南地区形成稻麦轮作的一年两熟制和一年后,江南地区形成稻麦轮作的一年两熟制和一年三熟制。三熟制。”这充分体现了我国古代农业这充分体现了我国古代农业()()A A精耕细作的生产模式精耕细作的生产模
23、式 B B男耕女织的经营方式男耕女织的经营方式 C C生产工具的不断改进生产工具的不断改进 D D农业技术的变革创新农业技术的变革创新 A A宋元时宋元时南方农业南方农业的发展:的发展:1 1、工具的革新工具的革新:开始使用不同土壤的圆头、尖头和犁:开始使用不同土壤的圆头、尖头和犁铧。为了解决耕牛的问题,有些地区使用了人力操作的铧。为了解决耕牛的问题,有些地区使用了人力操作的踏犁。踏犁。2 2、农业作物的种植农业作物的种植:北方的粟、麦在江南大量种植。:北方的粟、麦在江南大量种植。从越南引进的占城稻,也传播到了江淮流域。从越南引进的占城稻,也传播到了江淮流域。3 3、经济作物的种植经济作物的种
24、植:棉花、茶树的种植得到推广。农:棉花、茶树的种植得到推广。农产品的商品化加强。产品的商品化加强。4 4、产量的进一步增加产量的进一步增加。“苏湖熟,天下足苏湖熟,天下足”。太湖流。太湖流域的域的苏州苏州和和湖州湖州成为重要粮仓。成为重要粮仓。经济重心的南移经济重心的南移对农业的影响对农业的影响:中国的中国的粮食生产结构粮食生产结构自新石器时代,开始就以自新石器时代,开始就以粟稻粟稻为主,所谓为主,所谓“北粟南稻北粟南稻”,由于,由于隋唐以前隋唐以前,中国的经济重,中国的经济重心一直是在北方的黄河流域,所以心一直是在北方的黄河流域,所以粟粟在全国的粮食供应中在全国的粮食供应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这
25、种格局到了隋唐时期,随着经济重心占有重要的地位。这种格局到了隋唐时期,随着经济重心的南移开始被打破。的南移开始被打破。稻逐渐取代粟稻逐渐取代粟在粮食供应中的地位,在粮食供应中的地位,麦紧跟而上,与粟处于同等的地位。形成了麦紧跟而上,与粟处于同等的地位。形成了稻粟麦三分稻粟麦三分天下天下的局面。的局面。到了宋元时期,到了宋元时期,稻麦稻麦的地位又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强。的地位又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强。经济重心的南移经济重心的南移对农业的影响对农业的影响:唐宋以后唐宋以后,南方地区各种土地的利用形式不,南方地区各种土地的利用形式不断出现,加上大量的旱地改为水田,扩大了水稻断出现,加上大量的旱地改为水田,扩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必修 第一 单元 复习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