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试卷(含答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试卷(含答案).pdf(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试卷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试卷一、选择题一、选择题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柠檬nng mng花苞bo莅临 l草垛duB匍匐p f敧斜 q收敛lin麝香 shC慷慨kng ki突兀w絮叨 x凫水 fD绿萍l ping澄澈 chn爵士 ju庇护 p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大扫除时,有的同学拈轻怕重,挑肥拣瘦。B作家曹文轩荣获儿童文学最高奖国际安徒生奖,消息传来,骇人听闻。C为打通这条路,他将老树的树干砍伐后,刨根问底地挖掘起来。D你那种漠不关心班集体的态度是不对的,应该尽快转变。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加强居民的环保意识,是当前非常重
2、要的任务。B通过老师的教导,使他认识到自己的错误。C只有走好人生的每一步,我们才能真正拥有灿烂的明天。D为防止水灾之后无疫情,医务人员日夜巡查,吃住都在堤岸上。4选择填入横线用词最恰当的一项()我曾想,初到这片_的土地,牧羊人心中是否感到_?然而,他几十年如一日地播下树种终使荒漠变成绿洲,这份_让人多么_啊!A贫瘠惆怅坚持敬重B贫乏怅然坚持敬重C贫瘠怅然执着钦佩D贫乏惆怅执着钦佩5下面有关文学常识错误的一项是()A 动物笑谈的作者是康拉德劳伦兹,是奥地利动物行为学家、科普作家。B 狼选自白话小说集聊斋志异 ,作者蒲松龄,字留仙,世称聊斋先生,明代文学家。C 皇帝的新装是童话故事,作者安徒生,丹
3、麦作家。代表作有童话卖火柴的小女孩 海的女儿 丑小鸭等。D 再塑生命的人选自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作者海伦凯勒,美国作家、教育家、慈善家。二、诗歌鉴赏二、诗歌鉴赏阅读观沧海 ,完成下列小题。观沧海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6曹操的诗以慷慨悲壮见称, 观沧海算得上“慷慨悲壮”吗?若算不上,请你试作概括(也用四个字) ,并指出这首诗表现了曹操怎样的理想和抱负。7下列对本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诗句“东临碣石,以观沧海”交代登临的地点和方向,“观沧海”为全诗的诗眼,“观”字统领全篇。B
4、诗句“树木丛生,百草丰茂”写出了小岛的景物生机勃勃的特点。C诗句“秋风萧瑟,洪波涌起”写海面上的秋风和洪波,虚写大风大浪的景象,声势令人惊心动魄,显示了大海的辽阔和宏伟气象。D诗句“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意思是日月好像从沧海中升起,最后又落入沧海。描绘大海吞吐日月的壮阔景象,表现诗人开阔的胸怀和宏大的抱负。三、对比阅读三、对比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甲)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为政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雍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
5、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罕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罕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子张 )( 十二章节选)(乙)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诫子书 )8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1)博学而笃志(2)人不堪其忧(3)非宁静无以致远(4)年与时驰9与“夫君子之行”中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6、()A不毛之地B而两狼之并驱如故C下车引之D曲肱而枕之10翻译下列句子。(1)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2)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11 (乙)一文中,作者概括了做人治学的经验,着重围绕一个“_”字加以论述,同时把失败也归结为一个 “_”字,对比鲜明。12这两篇文章都讲到了一个共同的话题,即“志”,结合十二章和诫子书两篇课文,谈谈你是如何理解“志”与“学”的关系的。四、句子默写四、句子默写13在下列横线上写出古诗文的原句。(1)不义而富且贵,_。 ( 论语十二章)(2)非淡泊无以明志,_。 ( 诫子书诸葛亮)(3) 次北固山下一文中抒发了诗人思乡情怀的诗句是_,_。(4)不知何处吹芦管,
7、_。 ( 夜上受降城闻笛李益)(5)_,山入潼关不解平。 ( 潼关谭嗣同)(6)默写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 :_。五、现代文阅读五、现代文阅读比较阅读女娲造人和风俗通选段,完成下面小题。女娲造人王珂天地开辟以后,天上有了太阳、月亮和星星,地上有了山川草木,甚至有了鸟兽虫鱼了,可是单单没有人类。这世间,无论怎样说吧,总不免显得有些荒凉寂寞。不知道在什么时候,出现了一个神通广大的女神,叫作女娲。据说,她一天当中能够变化七十次。有一天,大神女娲行走在这片莽莽榛榛的原野上,看看周围的景象,感到非常孤独。她觉得在这天地之间,应该添一点儿什么东西进去,让它生气蓬勃起来才好。添一点儿什么东西进去呢?走呀走的,
8、她走得有些疲倦了, 偶然在一个池子旁边蹲下来。 澄澈的池水照见了她的面容和身影:地笑,池水里的影子也向着地笑;她假装生气,池水里的影子也向着她生气。她忽然灵机一动:世间各种各样的生物都有了,单单没有像自己一样的生物,那为什么不创造一种像自己的生物来加入到世间呢?想着,地就顺手从池边掘起一团黄泥,掺和了水,在手里揉团着,揉团着,揉团成了第一个娃娃样的小东西。她把这个小东西放到地面上。说也奇怪,这个泥捏的小家伙,刚 -接触到地面,马上就活了起来,并且一开口就喊:“妈妈!”接着一阵兴高采烈的跳跃和欢呼,表示他获得生命的欢乐。女娲看着地亲手创造的这个聪明美丽的生物,又听见“妈妈”的喊声,不由得满心欢喜
9、,眉开眼笑。她给她心爱的孩子取了一个名字,叫做“人”。人的身体虽然小,但据说因为是神创造的,相貌和举动也有些像神,和飞的鸟、爬的兽都不相同,看起来似乎便有一种管理宇宙的非凡的气概。女娲对于她这优美的作品,感到很满意。于是,她又继续动手做她的工作,她用黄泥做了许多能说会走的可爱的小人儿。 这些小人儿在她的周围跳跃欢呼, 使她精神上有说不出的高兴和安慰。 从此,她再也不感到孤独、寂寞了。她工作着、工作着,一直工作到晚霞布满天空,星星和月亮射出幽光。夜深了,她只把头枕在山崖上,略睡一睡。第二天,天刚微明,她又赶紧起来继续工作。她一心想把这些灵敏的小生物布满大地。但是,大地毕竟太大了,她工作了很久,还
10、没有达到她的志愿,而她本人已经疲倦不堪了。最后,她想出了一个绝妙的创造人类的方法。她从崖壁上拉下一条枯藤,伸入一个泥潭里,搅混了浑黄的泥架,向地面上这么一挥洒,泥点儿溅落的地方,就出现了许多小小的叫着跳着的人儿,和先前用黄泥捏成的小人儿一般无二。“妈妈,妈妈”的喊声,震响在周围。用这种方法来进行工作,果然简单省事。藤条一挥,就有好些活的人出现,大地上不久就布满了人类的踪迹。大地上虽然有了人类,女娲的工作却还没有终止。她又考虑着:人总是要死亡的,死亡了一批再创造一批吗?未免太麻烦了。怎样能使他们继续生存下去呢?这却是一个难题。后来她终于想出了一个办法,就是把那些小人儿分为男女,让男人和女人配合起
11、来,叫他们自己去创造后代,担负起养育婴儿的责任。这样,人类就世世代代绵延下来,并且一天比一天加多了。风俗通选段俗说天地开辟,未有人民,女娲抟黄土作人。剧务,力不暇供,乃引绳于泥中,举以为人。故富贵者,黄土人;贫贱凡庸者,絙人也。女娲祷神祠,祈而为女媒,因置婚姻。(注释)抟(tun) :捏成团。剧务:工作繁多。力不暇供;没有足够的力量来完成这项工作。絙(n) :粗绳索。14关于女娲造人的方法,两文有相似之处。请结合两文内容用简洁的文字填写下表。女娲造人风俗通揉泥成团造人“_”_造人“引绳于泥中,举以为人”_造人“因置婚姻”15 女娲造人是根据古代有关记叙改写的,对照风俗通里的记载,作者主要增添了
12、哪些内容?16认真阅读全文,说说加点词在文中的作用。她从崖壁上拉下一条枯藤,伸入一个泥潭里,搅混了浑黄的泥架,向地面上这么一挥洒,泥点儿溅落的地方,就出现了许多小小的叫着跳着的人儿,和先前用黄泥捏成的小人儿一般无二。17 请充分发挥你的想像, 描绘出“谢太傅寒雪日内集, 与儿女讲论文义”这样一个温馨美好的场景。50 字左右。现代文阅读(课外阅读)睡在炊烟里的母亲摸着黑回家的母亲,与黑暗融为一体,像一片不被人知的最单薄的影子,贴着地面,缓缓蠕动。母亲老了,总是遗忘。晾晒的衣物忘了在下雨前收回,莫名其妙就弄伤了手脚,衣服上的扣子去向不明,做饭糊锅的次数越来越多有人说,这是老年痴呆症的前兆,的确,现
13、在的母亲,有时候甚至分不清左手和右手。唯一忘不掉的,是她自己的孩子。三个儿子,三颗骄傲的星星。三个女儿,三件贴心的棉袄。忘不掉孩子们的生日,大概她也知道自己的记性不佳,便在日历上找到那些日子,然后叠起来,用以提醒自己。除了儿女,母亲的口袋空空如也。如今,儿女们如鸟一样飞远,母亲的桌上只有一双孤独的筷子。母亲,被冷落在遥远的炊烟里,一转身又是一年。看到炊烟,就看到母亲了。我总是这样想,并习惯了这样去看每个人家的炊烟:炊烟缓缓,那一定是孩子们都在母亲的怀里,母亲用她的安详笼罩着孩子们的美梦;炊烟凌乱,那一定是孩子们迟迟未归,母亲牵肠挂肚,急得在院子里打转。那时,我就是个喜欢疯跑的孩子,也是喜欢哭泣
14、的孩子,满脸鼻涕的孩子。可是,母亲依然会毫不犹豫地、深深地吻下去。一丝风也没有的时候,炊烟笔直笔直的,那很像年轻时候的母亲,身材高挑,相貌出众,被村里无数后生的眼睛偷偷地打量过。可是一阵风就会将那笔直的身段吹弯,就像现在佝偻着的母亲。原来,炊烟也是会老的啊。母亲,用褶皱、用后半夜的一盏油灯、用老花镜、用哆哆嗦嗦的手、用手上的针线爱着我们,却极力不发出声来。哪怕一声轻咳,都埋在一块柔软的巾帕里。驼背的母亲,离土地越来越近。我担心有一天,她的头会低得触到地面,那是母亲的句号。如果耳背的上帝还能听见我的祷告, 我不祈求风调雨顺, 不祈求鸿运当头, 只求让母亲可以伸直了腰身,好好地伸个懒腰。柴米油盐,
15、是这一生和母亲最亲密的事物。厨房是母亲的舞台,围裙是她的道具,锅碗瓢盆是她的乐声。 即便在艰苦的日子里, 母亲也总是认认真真地做饭, 从来不对付。 都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可是母亲却不一样,没看见她用了多少食材,却总能变着花样地做出许多可口的饭菜来。母亲在厨房里劈啪作响,把贫苦颠得上下翻飞,把日子炒得香滋辣味。灶台底下的火焰,总是忍不住蹿出来为母亲鼓掌。而从灶台下欢快地跑向屋顶的炊烟,是缠绕在母亲手上的戒指,一生都未曾褪下。因为,在母亲的指缝间,我总能闻到葱花的味道,家的味道。炊烟,就这样在我的目光里一茬一茬地熄灭,又一茬一茬地升起。今夜,我想念母亲。可是我无法回到她的身边,唯有希望故乡的风能轻
16、一点儿,别把我家的炊烟吹得东倒西歪。因为母亲在炊烟里睡着,她累了,让她多睡一会儿吧,借着炊烟的暖。18请问第段与第段在内容上是否矛盾?为什么?19“如果耳背的上帝还能听见我的祷告,我不祈求风调雨顺,不祈求鸿运当头,只求让母亲可以伸直了腰身,好好地伸个懒腰”表达了“我”怎样的思想感情?20请赏析第 11 段中“厨房是母亲的舞台,围裙是她的道具,锅碗瓢盆是她的乐声”一句。 (从修辞或表达效果两方面入手)2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中母亲的形象。22你认为该文题目好不好,说说你的理由。六、综合性学习六、综合性学习23综合性学习阅读如阳光围绕着我们,如朋友陪伴着我们。在我们伤心绝望之时,它是我们心灵的一剂
17、良药。你所在的班级正在开展“课外阅读状况调查”活动,请你参加。有同学在学校论坛里发起了关于阅读兴趣的调查,绘制了以下表格。请仔细阅读表格中的数据,说说你的发现。中学生阅读兴趣统计表文学名著言情小说恐怖故事搞笑漫画很喜欢13%22%26%63%随便看看44%56%61%33%不喜欢43%22%13%4%我的发现:_、小宁同学在论坛里发了帖子,请你在“跟帖”中劝说她积极地阅读名著。小宁的帖子:我觉得名著都是长篇大论,读起来太费劲,还是看漫画比较轻松。我的跟帖:_、为了达到读好书的目的,同学之间进行了中外文学名著推荐活动。请你向他人推荐一部作品,并说明推荐理由。我的推荐:_、现在的中学生,更喜欢方便
18、快捷的网络阅读,很少沉浸书中,去领悟文字的魅力。如果你的好朋友小明平时也只喜欢在手机、电脑上阅读,很少阅读纸质书籍,你将如何劝说他更多地阅读纸质书籍呢?我的劝说:_七、作文七、作文24阅读材料,按要求写作。人的一生就是不断成长的过程。成长的过程中,既有阳光灿烂的日子,也有阴云密布的岁月,但不管怎样,我们都坦然面对,勇敢承担,这个过程,我们日渐变得成熟、坚强、乐观、自信请以“成长”为话题写一篇文章,立意自定,题目自拟。要求:写一篇不少于 600 字的作文。除诗歌外,文体不限;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书写规范、卷面整洁。答案1B2A3C4C5B6 算不上“慷慨悲壮” (“慷慨悲壮”是对
19、曹操诗的总体评价) , 可概括为: 雄奇豪迈。这首诗表现了曹操博大的胸襟和建功立业、一统天下的理想抱负。7C8 (1)坚定(2)能忍受(3)达到 (4)迅速逝去9A10 (1)时间像流水一样,日夜不停。(2)放松懈怠就不能够振奋精神,轻薄浮躁就不能够修养性情。11静躁12人一定要有志向,同时志向要专一,这样才能潜心学习,不会轻易被改变。“志”是“学”的前提和动力,“学”是“志”的具体表现,一个勤学的人一定是一个有志向的人。 (言之有理即可)13(1) 于我如浮云(2) 非宁静无以致远(3)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4)一夜征人尽望乡(5)河流大野犹嫌束(6)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
20、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14抟黄土作人挥藤洒泥男女配合15女娲为什么要造人,女娲造人的具体过程,人造出来之后欢欣喜悦的场面,女娲像人一样具有心里活动和喜怒哀乐等情绪。16这一系列的动词写出动作的干脆利落,表现了女娲想造出大量小人儿的急切心情,与手捏小人方法对比,突出该方法的快捷巧妙。17示例:鹅毛大雪纷纷扬扬,谢太傅心中一喜:这可是与孩子们谈经论道的好日子。于是,立马把儿女子侄召集起来,开讲啦。18不矛盾。母亲因年迈总是遗忘自己生活中的事,但却忘不了自己的孩子,对比中更突出了母亲对孩子的牵挂和疼爱。19写出了“我 ”对年迈母亲身体状况的担忧,表达了“我”对母亲的感恩与敬重、怜爱和美好祝愿。
21、20运用比喻和排比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的写出了母亲一生都在为家人做饭,做饭一景足见母亲为这个家的辛勤付出。21不辞辛劳、关心孩子胜过关心自己。22 示例: 好。 题目形象地突出了母亲勤劳的品格, 进口文章的主题思想, 具有“文眼”的作用。23 【示例】 中学生倾向于阅读消遣性、 刺激性的读物, 对文学名著的兴趣不高。【示例】小宁,阅读名著不仅仅是享受故事情节带来的轻松愉快,我们还可以在书里体验不同的人生,提高自己的文化修养,丰富自己的见识,陶冶自己的情操。让我们一起阅读名著,好吗?【示例】我推荐西游记 ,理由:它是一部古典神魔小说,写的是孙悟空、猪八戒和沙僧一起保护唐僧前往西天取经的故事。师徒四人一路斩妖除魔,历经九九八十一难,终于取得真经,修成了“正果”。【示例】小明,在手机、电脑上阅读虽然更快捷、更方便,但长期采用这种阅读方式会使我们的心态浮躁,对我们的眼睛伤害也很大。 阅读纸质书籍, 能使我们沉浸于优美的文字之中, 放飞想象,陶冶情操。我们何不更多地阅读纸质书籍呢?(有称呼、表述得体,答出网络阅读的不足,答出纸质阅读的好处,意思对即可)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