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学前儿童感知集合的教育(精品).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五章 学前儿童感知集合的教育(精品).ppt(2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感知集合意义一、儿童数概念的发生起始于集合的笼统感知二、感知集合是幼儿从集合的笼统感知到形成最初数概念的中间环节和必要的感性基础 三、渗透集合的思想,使幼儿理解集合的包含关系,有利于幼儿从包含关系上来理解数目,加深对数的理解,同时也有利于幼儿理解和掌握数的组成和加减运算对集合的笼统感知是幼儿数概念发生的起始,举例说明:2岁的幼儿模糊感知糖的多少。数前准备教育,集合的包含关系为数的分解与组成以及加减运算打下基础幼儿感知集合(characteristics of childrens perception on set)感知集合是幼儿数概念发生、发展的基础,幼儿感知集合的发展体现出以下特点:2-3岁
2、左右幼儿产生丁对集合的笼统感知,但这种感知是泛化的。此时儿童还看不到集合的范围和界限,不能一个接一个地感知集合中的元素,也不能精确地意识到元素的数量。如果让幼儿用重叠法感知一个集合中的元素,他们往往会将物体摆出集合的范围。3-4岁幼儿能感知到集合的界限,对集合中元素的知觉也从泛化向精确过渡。这一阶段的幼儿对集合中元素的认识不能超出集合的界限,他们一般把注意力集中在集合两端的元素上,同时所摆的元素逐步达到准确的一一对应。另外,此阶段幼儿已经开始具有简单的分类能力。幼儿能感知集合的界限及元素,也就能辨认物体(元素)并将它们归类(形成集合)。3岁以后,幼儿能进行简单分类,即按物体外部特征分类(形成集
3、合),如按物体大小、形状分类等等。45岁幼儿已经能够准确地感知到集合及其集合中的元素,并能够初步理解集合和子集的包含关系。此时幼儿已经提高了按物体的某一特征分类的能力,他们可以按物体的简单用途和数量分类。另外,在直观条件下,幼儿能够对集合(类)和子集(子类)作出比较,能初步理解它们之间的包含关系。5-6岁幼儿对集合的理解进一步提高和扩展。他们能够按照两种特征将集合分成子集,比如可以把颜色和形状不同的一组几何图片分别从形状和颜色两个角度分类。另外,他们还能够比较好地理解集合和子集的包含关系。学前儿童感知集合的教育 一、什么是学前期的感知集合教育指在不教给幼儿集合术语的前提下,让幼儿感知集合及其元
4、素,学会运用对应的方法比较集合中元素的数量,并将有关集合、子集及其关系的一些思想渗透到整个幼儿数学教育的内容和方法中去。二、学前期感知集合教育的主要内容(一)分类(一)分类分类:分类:把具有相同特征的事物归并在一起。把具有相同特征的事物归并在一起。意义:意义:1、帮助幼儿感知集合,形成关于具体物体的、帮助幼儿感知集合,形成关于具体物体的集合概念。集合概念。2、分类是计数的前提,是形成数概念的前提。、分类是计数的前提,是形成数概念的前提。3、促进幼儿思维能力的发展。、促进幼儿思维能力的发展。分析、比较分析、比较 综合、概括综合、概括幼儿的几种分类:幼儿的几种分类:1、按物体的名称分类:把相同名称
5、的物体放、按物体的名称分类:把相同名称的物体放在一起。在一起。2、按物体的外部特征分类:即按物体的颜色、按物体的外部特征分类:即按物体的颜色、形状分类。形状分类。3、按物体量的差异分类:即按物体大小、长短、粗细、厚薄、宽窄、轻重等分类。4、按物体的用途分类:即生活用品、学习用品等分类。5、按物体的材料分类:即塑料、木制品、布制品等分类。6、按物体的数量分类:即按一个、两个、三个分类。7、按物体间的关系分类:如动物与食物的关系等分类。8、按事物的其他特征分类:如人物的表情、动作姿态等等。分类教学一般的方法与手段:1、操作幼儿分类学习的最主要、最有效方法之一 教学中应给幼儿提供足够的材料去操不同形
6、式的分类,对于小年龄幼儿应尽可能提供人手一份的操作材料,并提倡幼儿自身参与的体验和操作活动为先,教师的归纳和提升为后的原则。操作的方法可通过集体活动,也可以是个别的,非正式的,小组的,区角活动等。2、游戏 在游戏中,通过活动,角色扮演和问题解决等过程可帮助幼儿体验和学习分类。教学要求:教学要求:1、充分利用自然条件和日常生活情景。应当把分类渗透到幼儿的生活中,在幼儿接触社会生活以及自然环境的过程中,潜移默化,随时随机地加以运用。2、提倡并鼓励幼儿交流分类的结果体现幼儿思维抽象和内化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 在动作水平上的分类之后,引导幼儿用语言经过内化加以正确的表述对促进幼儿抽象逻辑思维的发展具有重
7、要意义。通过交流能促进幼儿抽象逻辑思维的发展以及幼儿之间的互动,锻炼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3、扩展幼儿有关分类的标准,尝试多种分类形式 在教学中,结合幼儿按一种维度分类的不同结果,帮助幼儿归纳到分类的不同标准,并由此提示幼儿尝试一维特征的多种自由分类、层级分类以及按二维(或以上)特征的分类,逐步帮助幼儿在分类活动中发展其思维的抽象性、发散性、灵活性。(二)区别(二)区别“1”和和“许多许多”意义:区别“1”和和“许多许多”是小班初期学数前准备是小班初期学数前准备教育的内容,引导幼儿感知集合及其元素,教育的内容,引导幼儿感知集合及其元素,促进幼儿感知元素的分化过程,为学习逐促进幼儿感知元素的分化过
8、程,为学习逐一计数和认识一计数和认识10以内的数奠定基础。以内的数奠定基础。教学要求:1、使幼儿能区别1个物体和许多物体。2、理解“1”和“许多”之间的关系。3、能在生活中运用“1”和“许多”词汇。教学的一般方法:1、感官参与为幼儿提供一定的材料和环境,调动幼儿的听觉、触摸觉、运动觉等感知通道来体验和区分“1和许多”。2、寻找比较教师可在事先设置好的环境中让幼儿寻找一个物体和许多个物体;也可以让幼儿在自然环境中寻找;还可以教幼儿通过记忆寻找。3、游戏情景游戏情景的创设能够更好的调动幼儿学习的兴趣,体验所要学习的内容,获得相应的经验和概念。(三)比较两组物体的多和少(三)比较两组物体的多和少比较
9、两组物体的相等和不相等,就是用一比较两组物体的相等和不相等,就是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两个集合中元素的数量。一对应的方法比较两个集合中元素的数量。它是小班学习区分它是小班学习区分“1”和和“许多许多”之后的,之后的,学习计数和人数以前的感知集合教育的内学习计数和人数以前的感知集合教育的内容。容。意义意义1、可以帮助幼儿准确地感知集合中的元素。、可以帮助幼儿准确地感知集合中的元素。2、对幼儿对应的学习起着重要的作用。、对幼儿对应的学习起着重要的作用。3、使幼儿感知到物体祖中物体的数量从而、使幼儿感知到物体祖中物体的数量从而获得数的感性经验。获得数的感性经验。教学要求:1、学会对应。2、在学会对应的基础上,不用数进行两组物体(每组物体不超过5个)的比较。3、能理解和运用“一样多”、“不一样多”、“多”、“少”等词汇。教学方法和指导要点:教学方法和指导要点:1、先用重叠法,再用并放法、先用重叠法,再用并放法2、先比较一样多,再比较不一样多、先比较一样多,再比较不一样多3、要求幼儿用右手将物体从左向右一个接一、要求幼儿用右手将物体从左向右一个接一个摆好,以培养动作的规范性。个摆好,以培养动作的规范性。4、要求幼儿边操作边用语言讲述正在做的事。、要求幼儿边操作边用语言讲述正在做的事。5、注意日常生活和游戏中的运用。、注意日常生活和游戏中的运用。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