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物理复习第一部分专题整合提升专题二能量与动量第2课时动力学和能量观点的综合应用.DOCX
《高考物理复习第一部分专题整合提升专题二能量与动量第2课时动力学和能量观点的综合应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物理复习第一部分专题整合提升专题二能量与动量第2课时动力学和能量观点的综合应用.DOCX(1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2课时动力学和能量观点的综合应用专题复习定位解决问题本专题主要培养学生应用动力学和能量观点分析、解决综合性问题的能力。高考重点动力学方法和动能定理的综合应用;动力学和能量观点分析多运动组合问题;含弹簧的动力学和能量问题。题型难度本专题针对综合性计算题的考查,一般过程复杂,综合性强,难度较大。高考题型1动力学方法和动能定理的综合应用1.基本规律运动学的基本规律、牛顿运动定律、圆周运动的知识和动能定理。2.解题技巧如果涉及加速度、时间和受力的分析和计算,一般应用动力学方法;如果只涉及位移、功和能量的转化问题,通常采用动能定理分析。【例1】 (2021全国乙卷,20)一篮球质量为m0.60 kg,
2、一运动员使其从距地面高度为h11.8 m处由静止自由落下,反弹高度为h21.2 m。若使篮球从距地面h31.5 m的高度由静止下落,并在开始下落的同时向下拍球,球落地后反弹的高度也为1.5 m。假设运动员拍球时对球的作用力为恒力,作用时间为t0.20 s;该篮球每次与地面碰撞前后的动能的比值不变。重力加速度大小取g10 m/s2,不计空气阻力。求:(1)运动员拍球过程中对篮球所做的功;(2)运动员拍球时对篮球的作用力的大小。答案(1)4.5 J(2)9 N解析(1)使篮球从距地面高度为h1处由静止自由落下时,设篮球的落地速度大小为v1,根据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有v2gh1,设篮球被地面反弹时的速
3、度大小为v2,则有v2gh2,则篮球与地面碰撞前、后的动能之比,使篮球从距地面h3的高度由静止下落,并在开始下落的同时向下拍球,设篮球的落地速度大小为v3,反弹后的速度大小为v4,则有v2gh3,因为篮球每次与地面碰撞前、后的动能的比值不变,所以有,设运动员拍球过程中对篮球做的功为W,根据动能定理有Wmgh3mv,解得W4.5 J。(2)球在受到力F作用的时间内,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加速度a,球的位移xat2,运动员对球做的功WFx,联立解得F9 N。【拓展训练1】 (多选)(2021全国甲卷,20)一质量为m的物体自倾角为的固定斜面底端沿斜面向上滑动。该物体开始滑动时的动能为Ek,向上滑动一
4、段距离后速度减小为零,此后物体向下滑动,到达斜面底端时动能为。已知sin 0.6,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则()A.物体向上滑动的距离为B.物体向下滑动时的加速度大小为C.物体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等于0.5D.物体向上滑动所用的时间比向下滑动的时间长答案BC解析设物体沿斜面向上滑动的距离为x,物体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物体沿斜面上滑过程中,根据动能定理有mgxsin mgxcos 0Ek,同理,物体沿斜面下滑过程中有mgxsin mgxcos 0,两式联立解得x,。物体沿斜面下滑过程中,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mgsin mgcos ma下,解得a下,同理可知物体沿斜面上滑过程的加速度大于下滑过程的加
5、速度,由xat2可知,物体向上滑动所用的时间比向下滑动所用的时间短。B、C正确,A、D错误。【拓展训练2】 (2021北京丰台区期末练习)图1甲所示为2022年北京冬奥会上以“雪如意”命名的跳台滑雪场地。图乙为跳台滑雪赛道的简化图,由助滑道、起跳区、着陆坡等几段组成,助滑道和着陆坡与水平面的夹角均为37,直线AB段长度L100 m。运动员连同装备总质量m60 kg,由A点无初速下滑,从起跳区的C点起跳后降落在着陆坡上的D点。重力加速度g10 m/s2,sin 370.6,cos 370.8。图1(1)若忽略运动员在助滑道上受到的一切阻力,求运动员下滑到B点的速度大小v1;(2)若由于阻力的影响
6、,运动员实际下滑到B点的速度大小v230 m/s,求运动员从A点下滑到B点过程中克服阻力做的功;(3)若运动员从C点起跳时的速度大小v332 m/s,方向沿水平方向。忽略其在空中运动时受到的一切阻力,求CD间的距离。答案(1)20 m/s(2)9 000 J(3)192 m解析(1)由牛顿第二定律可得mgsin ma,代入数据可得a6 m/s2由匀加速直线运动公式v2aL,代入数据可得v120 m/s。(2)从A到B,根据动能定理mgLsin W克fmv解得W克f9 000 J。(3)设CD间距离为L,根据平抛运动的规律Lcos v3t,Lsin gt2联立解得L192 m。高考题型2多运动过
7、程问题1.运动模型多运动过程通常包括匀变速直线运动、平抛运动、圆周运动或者是一般的曲线运动。在实际问题中通常是两种或者多种运动的组合。2.分析技巧多个运动过程的组合实际上是多种物理规律和方法的综合应用,分析这种问题时应注意要独立分析各个运动过程,而不同过程往往通过连接点的速度建立联系,有时对整个过程应用能量的观点解决问题会更简单。【例2】 2021陕西咸阳市高考模拟(二)滑板项目是极限运动的鼻祖,在滑板公园里经常看到各种滑板场地,如图2甲所示。现有一个滑板场可简化为如下模型,如图乙所示,由足够长的斜直轨道、半径R12 m的凹形圆弧轨道和半径R23.6 m的凸形圆弧轨道三部分组成的滑板组合轨道。
8、这三部分轨道依次平滑连接,且处于同一竖直平面内。其中M点为凹形圆弧轨道的最低点,N点为凸形圆弧轨道的最高点,凸形圆弧轨道的圆心O与M点在同一水平面上。一可视为质点、质量为m1 kg的滑板从斜直轨道上的P点无初速度滑下,经M点滑向N点。在凸形圆弧最右侧距离L0.9 m的位置有一个高度h23 m、倾角为53的斜面。不计一切阻力,g取10 m/s2。求:图2(1)若P点距水平面的高度h13.2 m,滑板滑至M点时,轨道对滑板的支持力大小FN;(2)若滑板滑至N点时对轨道恰好无压力,求滑板的下滑点P距水平面的高度H;(3)若滑板滑至N点时刚好做平抛运动,滑板能否与右侧斜面发生碰撞(不考虑碰撞后反弹)?
9、若能,请计算出碰撞的具体位置;若不能,请说明理由。答案(1)42 N(2)5.4 m(3)能,见解析解析(1)滑板由P点滑至M点过程,由机械能守恒有mgh1mv得vM8 m/s对滑板滑至M点时受力分析,由牛顿第二定律有FNmgm,得FN42 N。(2)滑板滑至N点时对轨道恰好无压力,则有mgm,得vN6 m/s滑板从P点到N点机械能守恒,则有mgHmgR2mv,解得H5.4 m。(3)若滑板与斜面不发生碰撞,有R2gtx2vNt2,解得x23.6 mR2L滑板与斜面会发生碰撞,设滑板的运动时间为t,水平位移为x,竖直位移为y,由平抛运动的规律ygt2xvNttan 53,解得t0.8 s则碰撞
10、点距离斜面底端的水平距离为0.3 m,距离斜面底端的高度为0.4 m。【拓展训练3】 (2021天津市等级性考试模拟)如图3所示,一小物块(视为质点)从H10 m高处,由静止开始沿光滑弯曲轨道AB进入半径R2 m的光滑竖直圆环内侧,弯曲轨道AB在B点与圆环轨道平滑相接。之后物块沿CB圆弧滑下,由B点(无机械能损失)进入右侧的粗糙水平面上压缩弹簧。已知物块的质量m2 kg,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0.2,弹簧自然状态下最左端D点与B点距离L15 m,g10 m/s2,求:图3(1)物块从A滑到B时的速度大小;(2)物块到达圆环顶点C时对轨道的压力大小;(3)若弹簧最短时压缩量为25 cm,求此时弹
11、簧弹性势能。答案(1)10 m/s(2)100 N(3)139 J解析(1)物块从A滑到B的过程由动能定理得mgHmv解得vB10 m/s。(2)物块从A滑到C的过程由动能定理得mg(H2R)mv在C点由牛顿第二定律得mgFNm解得FN100 N由牛顿第三定律知物块在C点对轨道的压力大小为100 N。(3)从B点到弹簧压缩最短时的过程,由能量守恒定律得mvmg(Lx)Ep解得Ep139 J。高考题型3传送带模型问题【例3】 (20211月江苏新高考适应性考试,15)如图4所示,水平传送带足够长,向右前进的速度v4 m/s,与倾角为37的斜面的底端P平滑连接,将一质量m2 kg的小物块从A点静止
12、释放。已知A、P的距离L8 m,物块与斜面、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分别为10.25、20.20,取重力加速度g10 m/s2,sin 370.6,cos 370.8。求物块:图4(1)第1次滑过P点时的速度大小v1;(2)第1次在传送带上往返运动的时间t;(3)从释放到最终停止运动,与斜面间摩擦产生的热量Q。答案(1)8 m/s(2)9 s(3)48 J解析(1)设小物块沿斜面下滑的加速度大小为a1,则有mgsin 371mgcos 37ma1解得a14 m/s2小物块从A到P,由运动学公式得v2a1L解得v18 m/s。(2)小物块滑上传送带后,向左运动过程中一直受到向右的滑动摩擦力,设此过程
13、小物块的加速度为a由牛顿第二定律得2mgma,得a2 m/s2设经时间t1小物块速度减为零则t14 s此过程小物块的位移大小为x116 m小物块速度减为零后开始向右做匀加速运动,加速度大小仍为a,经时间t2和传送带速度相同,则t22 s此过程小物块的位移大小为x24 m,因x1x2,故小物块之后匀速运动到达P点,匀速运动时间t33 s,则tt1t2t3,解得t9 s。(3)小物块从A点到达P,摩擦产生的热量Q11mgcos 37L32 J小物块第1次从传送带返回P点,vPv4 m/s物块沿斜面做匀减速运动后反向做匀加速运动,再次到达P点,动能减小,vPvP,即vP4 m/s,小物块沿传送带水平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考 物理 复习 第一 部分 专题 整合 提升 能量 动量 课时 动力学 观点 综合 应用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