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八年级下册物理教案:机械效率.docx





《初中八年级下册物理教案:机械效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八年级下册物理教案:机械效率.docx(2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初中八年级下册物理教案:机械效率_初中八年级物理教案 杠杆(第一课时) (一)学习目标1、学问与技能(1)熟悉杠杆,能从常见的工具和简洁机械中识别杠杆。(2)知道杠杆的平衡。2、过程和方法(1)通过观看和试验,了解杠杆的构造;(2)通过探究,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了解杠杆,进一步熟悉物理是来自于生活的,熟悉到物理是有用的。(二)教学重难点(1) 重点: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2) 难点:从常见的工具和简洁机械中识别杠杆,理解力臂的概念。(三)教学预备杠杆支架、钩码、刻度尺、线(四)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请学生阅读教材引言局部,使学生了解简洁机械在生产、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
2、,熟悉到学好这局部学问具有实际的意义,自然引入杠杆一节的学习内容。二、什么是杠杆?出示一些实物,象瓶起子,剪刀等并演示如何使用。请学生归纳其一样点。1、定义:一根硬棒,在力的作用下,假如能围着固定点转动,这根硬棒就叫杠杆。请学生介绍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可以看作杠杆?要点:(1)硬棒 (2)围着固定点转动 三、几个名词1、 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F12、 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F23、 支点:围着转动的那个点O4、 动力臂: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l15、 阻力臂: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l2pS:力的作用线指的是经过力的作用点沿力的方向所在的直线。 力臂不是支点到力的作用点的距离! 学生练习:作图
3、p68动手动脑学物理第3小题。四、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1、 什么叫杠杆的平衡杠杆静止或匀速转动状态称为杠杆的平衡。2、 小试验:请一个大同学和一个小同学做推门竞赛。(大同学推靠近门轴方向,小同学推远离门轴方向)通过亲自动手,感受平衡时应与力的大小和作用点等因素有关。为下面探究中的猜测做铺垫。3、 探究过程(1) 提出问题:杠杆的平衡条件是什么?(2) 猜测与假设:从刚刚的试验动身,引导学生猜测。(3) 设计试验,制订规划(4) 进展试验,收集证据 如课本第65页。 (5) 分析与归纳:杠杆的平衡条件为: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写成:F1l1= F2l2 或F1F2 =l2l1即:力与力臂成反比(6
4、) 评估:a、 为什么在试验前,要调整杠杆两端的平衡螺母,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b、 假如不用钩码而用弹簧测力计进展试验,应留意什么问题?4、 学生练习动手动脑学物理(五)小结(六)作业练习册附:课后总结第一节 杠杆(其次课时)(一)学习目标1、学问与技能目标:(1)知道杠杆的分类,能从常见的工具和简洁机械中识别杠杆的种类。(2)知道杠杆的一些应用。2、过程和方法目标:(1)通过杠杆的平衡条件,了解杠杆的分类方法;(2)通过分类,了解生活中杠杆的应用原理。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了解杠杆的应用,进一步熟悉物理是有用的,提高学习物理的兴趣。(二)教学重难点(1) 重点:杠杆的分类(2)
5、难点:从常见的工具和简洁机械中识别杠杆的种类,理解省力、费劲和等臂杠杆的详细应用。(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 复习杠杆的平衡条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F1l1= F2l2) 二、杠杆的种类 从杠杆的平衡条件可知,当杠杆平衡时,力与力臂成反比,所以可以得出以下几个结论: 1、 当l1l2,F1F2,说明使用这种杠杆时省力。我们把这种杠杆叫做省力杠杆,如:撬棒,瓶盖起子,园艺剪刀等。2、 当l1l2,F1F2,说明使用这种杠杆时费劲。我们把这种杠杆叫做费劲杠杆,如:钓鱼杆,缝纫机踏板,理发剪刀等。3、 当l1l2,F1F2,说明使用这种杠杆时即不省力也不费劲。我们把这种杠杆叫做等臂杠杆,如:天公
6、平。分类是物理学中一个比拟重要的方法,学生可以列举以前所学过的分类方法,如固体可以分为晶体和非晶体等。在学习了杠杆的分类后,请学生尽量列举每种杠杆的实物。三、杠杆的应用分析生活中的实物,大家共同争论这属于什么杠杆,它们有什么好处?又有什么缺点?为什么做成这个样子。然后归纳:1、 省力杠杆,可以省力,但比拟费距离。2、 费劲杠杆,虽然费劲,但可以省距离。本环节应当以开放性教学为主,请学生列举生活中的杠杆,大家共同争论其构造,用途,以及是不是可以进展改良?四、练习1、如图,是用一根木棒在撬石头,这根木棒的特点有:木棒不易 ;能在力F的作用下围围着 旋转。我们就可以把这根木棒叫 。2、在上题中,我们
7、从O点作一条MN的垂线,这条垂线的长度就是力F的 。MN这条直线就是力F的 。3、以下物体中不能看成杠杆的是( )A、筷子 B、火钳 C、剪刀 D、橡皮筋4、杠杆的平衡条件是 ;假如分别用不同方向的三个力作用于杠杆的A点,都能使图所示的杠杆平衡,那么最小的力是 。5、生活中的杠杆可以分成三类,一是省力杠杆,例如 ;二是 ,例如 ;三是等臂杠杆,例如 。(把“钓鱼杆,跷跷板,瓶起子”填在“如”字后的横线上)6、如图,图中轻质木棒AB可以看成一个杠杆,C点吊一重物,B点用绳子拉着,杠杆的支点是 点。请在图中标出动力F1,阻力F2,并画出它们的力臂L1、L2。假如木棒静止,则等式:F1L1= 成立。
8、7、用一根细棉线把一段直铁丝吊起来,让铁丝能在水平位置平衡,再将棉线右边的铁丝对折一下,铁丝还能在水平位置平衡吗?实际做做,然后答复: 你看到的现象是: ; 猜测可能的缘由是: ;猜测的依据是: 。8、用剪纸的剪刀剪一叠较厚的纸,是用剪刀的尖端简单剪断还是用剪刀的中部简单剪断,试试看,并和同学沟通一下,争论是什么缘由?利用的物理学问是什么?9、在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活动中,你肯定留意了首先调整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吧!这样做对你填写书中表格中的哪几项数据有利,为什么?10、在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活动中,我们使用的杠杆两端有两个螺母,它们的作用是 。假如不要这两个螺母,请你设计一种装置,使它具有与螺母一
9、样的作用,画出设计草图,加上必要的文字表达。11、在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活动中,小红发觉用2 个钩码可以平衡3个钩码。如图,小红想,杠杆平衡,确定不能光看动力和阻力,可能还与力的作用点到支点的距离有关。于是她反复做了几次试验,分析得出杠杆的平衡条件为:动力X支点到动力作用点的距离=阻力X支点到阻力作用点的距离教师看后,指出她的缺乏之处,可小红据理力争,“通过试验得出的结论怎么可能有问题呢?”教师为了让小红信任,拿来一个弹簧测力计,把测力计的挂钩挂在A点上,则.小红明白了。你能说说教教师是怎么做的吗?小红在教师的指导下,把自己得出的“平衡条件”等式两边各改了一字,就变成了正确的结论,想一想她是怎么
10、改的?12、能否用量程为5N的弹簧测力计测一名同学的重?需要的帮助器材:应用的物理学问:启发你这样创意的(四)作业 课堂上没完成的练习 附:课后总结八年级物理教案:浮力 以下内容为小编收集整理八年级物理教案:浮力,供大家学习参考。 浮力一课,是前面学过力学学问的延长与扩展,是初中力学局部的重点与难点,也是中考的热点学问。它综合运用到了各方面的学问,如,力的测量、重力、二力平衡、二力的合成、密度、压力、压强等重要学问。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采纳学生试验、教师演示试验、学生探究试验、教师讲解分析等手段进展教学。一、引课采纳生活实例激起学习的兴趣,多媒体开阔视野在引入新课时,通过
11、把乒乓球、木块、泡沫、空矿泉水瓶等物体放入水中,让学生分析这些物体为什么会漂移在水面上?通过多媒体图片展现辽宁号、飞艇、热气球、潜水器等图片,知道不仅在液体里面有一个向上的力,气体中也有一个向上的力,引出本节要讲的学问浮力。(现实生活中的例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不断地提出问题,产生奇怪心。)二、采纳学生试验,播放视频资料,演示试验,教师讲解分析浮力产生的缘由1.感知浮力的存在学生提前预备水盆,给每个小组一个易拉罐,学生对试验都比拟兴奋,不由自主地想动一动它。于是,我抓住他们的心理,对他们说:“想不想体验一下,我们来试一种新的玩法。先用手按住空矿泉水瓶,渐渐向下压,体会手的感觉。在体验的
12、过程中,发觉了什么?”试验后,学生很自然地得出答案。(在尽情地“玩”的过程中有所体验,有所发觉,学生的动手力量和探究力量也随之得到培育。)2.测量浮力大小的方法学生在体验浮力存在时,也体验到浮力的大小。漂在水面上的物体有浮力,下沉的物体有浮力吗?由此,引起学生争论,自然引出演示试验。分别在空气中和水中,发觉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变小了。对学生提出为什么示数变小了,引起学生的思索,变小的缘由是受到浮力的作用。(由浅入深,循循善诱,通过常见的现象引导学生思索。)知道测量浮力的方法,F浮=G-F拉。3.浮力产生的缘由首先播放视频,把一个用橡皮膜包裹的长方体框架浸没在水中,引导学生观看上下左右前后凹进的程度
13、,学生会发觉前后左右是一样的,上下是不同的。其次由教师讲解;为什么四周一样,上下不同?由于液体内部存在压强,深度不同,压强不同。(引导学生用学过的学问来分析)上外表深度小,压强小,压力也小(面积一样),所以液体对上下外表压力不同,浮力产生的缘由就是浸没在水中的物体,上下外表的压力差。最终演示试验验证浮力产生的缘由,将一只塑料可乐瓶剪去底部,把一只乒乓球放在瓶内,从上面倒入水,观看到有少量水从乒乓球与瓶颈缝隙中流出,但乒乓球并不上浮,直到水倒满后,乒乓球还沉在水底没有浮起来,由于乒乓球下部没有水,所以没有受到水对其向上的压力,只有水对乒乓球竖直向下的压力,所以乒乓球始终沉在水底。当用手指堵住瓶颈
14、的出水口,使水渐渐流下并注满后,由于乒乓球的下部有了水,所以受到了向上的浮力,由于乒乓球所受浮力大于其自身重力,所以乒乓球上浮。三、打算浮力大小的因素学生试验体验探究的过程,培育学生的动手、合作的力量结合前面的学习,提出打算浮力大小的因素?学生开头猜测,总结学生的不同想法,提出几个问题。(初二学生猜测是不全面的,问题中有教师自己的引导。)(1)怎样推断浮力大小与物体重力是否有关?(2)怎样推断浮力大小与物质密度大小是否有关?(3)怎样推断浮力大小与物体外形是否有关?给学生供应以下参考试验器材:溢水杯、烧杯、弹簧测力记、体积一样的铁块和铜块,以及塑料块和橡皮泥等。提示学生用“掌握变量法”进展试验
15、设计,指导学生自己设计试验。然后依据修正的步骤探究课题,设计记录试验数据表格并沟通,最终得出试验结论。让学生从现有的学问水平动身,通过体验并不断地思索,提出可能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本节课让学生动手试验探究贯穿整节课,从而对浮力有了最直接的感性熟悉,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浮力的定义、产生的缘由以及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这样层层推动,分散难点。八年级物理教案:压强 以下内容为小编收集整理八年级物理教案:压强,供大家学习参考。 我说课的课题是初中物理第十章压强和浮力第一节压强,本节内容依据教材要求是两课时,我说的是第一课时的内容。本节课主要有两大版块内容:压力、压强,压强的应用留到其次课时再讲。本节课我用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初中 年级 下册 物理教案 机械效率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