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教案九篇.docx
《初中地理教案九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地理教案九篇.docx(4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初中地理教案九篇 一、指导思想 在新课标理论的指导下,以学校教育处工作规划为指导,加强课堂教学。积极参与教科研活动,努力使教学水平,业务力量有更大的提高。同时,通过传授与学生生活亲密联系的地理学问,传达地理思想,培育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初步力量,最终使学生从“学会地理”,走向“会学地理”。 二、教学要求: 1、加强理论学习,仔细学习国务院关于根底教育改革与进展的打算和根底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明确自己的工作目标,充分熟悉到自己工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不断提高自己全面的素养。 2、仔细学习、领悟新课程标准的重要内容,在教学中注意学问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留意培育学生
2、的各种地理力量,重视培育学生的地理观看、调查、运用图表和数据分析等根本方法、地理思维力量、地理探究力量,同时把握好地理学科的根本概念和根本原理。 3、以教材中的“活动”局部内容为突破口,深入讨论课堂教学模式,继承以往教学活动的特长,并不断深化、创新、拓展,形成多种多样的符合学生共性进展的、有特色的课堂教学模式。 4、留意建立过程式评价体系,注意学生的进展,给在实施新课程中的每一位学生建立成绩档案,用来记录该学生的地理学习状况,作好整理工作。 5、将新课程教学试验讨论进展反思,整理自己的所做、所思、所想,将自己在这些年的教学工作中的好的做法,符合课程改革的理念的课堂教学或实践活动进展总结、提炼,
3、连续发扬光大,并把它们记录下来,写成教案、活动案例、论文、试验报告等,积存阅历,验证新课程标准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三、本学期世界地理的教学目标是: 1.使学生知道有关世界海陆分布、气候和海洋的根底学问,以及世界人口、人种和国家等概况。 2.使学生知道世界各大洲概况和主要国家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特征,人类活动和自然环境的关系,初步把握学习区域地理的根本方法。 3.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地图了解世界各地地理事物的分布,初步学会分析区域地理特征和地理事象的内在联系,从而进展地理思维力量。学会画简洁的世界、大洲、国家的地理略图,学会阅读地理景观图和地理统计图表。 4.使学生懂得人类共同生活在一个地球上,必
4、需共同爱护环境;初步知道世界 一些国家在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方面的阅历和问题;增加可持续进展以及对外开放意识,培育全球观念。 四、详细实施 1教学中要转变传统地理课程重学问轻方法、重结论轻过程的观念。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学习体验,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2.引导学生从生活实际和自身阅历动身,观看、发觉、了解和讨论生活中的地理,并擅长在生活中学习和运用地理学问。 3.引导学生关怀现代社会的进展,关注世界的变化,树立科学的资源观、环境观、人口观。要将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作为课程的有机组成局部,以千姿百态的地理事象、千差万别的地理空间、千变万化的地理演化过程。充分考虑现代信息技术的深远影响,促进地理
5、学习的革命,为学生主动地、富有共性地学习地理制造良好的环境。 4.初一每个班级都有个别学习习惯较差的学生,这些学生他们或者自身努力但学习比拟困难,或者智商不低但学习不努力,或者对教师的教育有反感心情,所以在教学中应当对这类学生赐予特殊的“照顾“,生活中要关爱他们,学习中要特殊关注他们的一言一行,要从根底抓起,从良好的学习习惯抓起,不放弃每一位学生。 5、教学活动应当是由教学内 容、学生、教师、教学环境整合而成的系统,不仅要重视学生学习的结果,更应注意师生共同探究新学问的过程,重视学生学习的经受和阅历,关注学生体验、感悟和实践的过程,通过学习情境的创设、实践环节的开发和学习渠道的拓宽,丰富学生的
6、经受和阅历,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实现学问传承、力量进展、态度与价值观形成的统一。在平常的教学中,我特殊强调地理同生活实际的联系,制造一切条件,让学生感知生活中到处有地理,引导学生把课堂中的地理学问和方法运用于生活实际中去。 初中地理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用地球仪正确演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并解释其根本的运动规律。 2用简洁的工具正确演示昼与夜,以及昼夜交替。 3用实例解释时差现象,并说明再现实生活中需要具备时差的学问。 4利用图或亲身体验,比拟分析二分二至日时太阳照耀状况的差异,说明四季的变化。 5利用图说明五带的界限,并举例说明各自的特点。 教学预备:地球仪、地动仪、手电筒、地球的自转与公
7、转课件、投影 教学方法:演示、观看、争论、比拟、归纳 学法:观看现象、结合生活实际、填表比拟 课时:2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导入当遇到一件不行能实现的事时,我们通常说:“除非太阳从西边出来”,那么太阳有可能从西边出来吗?(太阳东升西落)那么真的是太阳在升落吗? 一地球的自转 学生演示地球围着地轴自西向东不停地旋转。 小组争论地球自转的规律,填写以下表格有关自转规律的工程。 (表1) 自转公转 方向自西向东自西向东 周期24小时(一天)一年 旋转中心地轴太阳 转动特点地轴倾斜地轴倾斜,北极总是指向北极星四周产生的地理现象昼夜交替和时差 四季的变化和昼夜长短的变化 学生结合实际说明太阳东升
8、西落其实就是地球自转方向的证据 设问地球的自转会产生什么地理现象? 学生演示一名学生用手电筒做光源,照在地球仪上; 反向思索假定地球不自转,地球外表会产生什么现象?(有昼半球和夜半球,却不会有每24小时一次的昼夜交替) 演示教师在地球仪上用红笔标出广州的位置,自西向东转动地球。 观看争论 (1)广州在地球仪转动一周的时间里消失什么现象,说明什么? (2)结合生活体验计算:每天我们处在白天和黑夜的时间大约 是多少?每完成一次昼夜交替需要多长时间?(24小时) 地球的自转会产生昼夜交替的地理现象 学生阅读课本第10页“畅畅和姨妈的问候”,思索产生时间差异的缘由。 观看演示在地球仪上标出北京、纽约和
9、东京,用手电筒做光源,照在地球仪上;教师自西向东转动地球。观看北京、纽约和东京分别被光源照到的时间。 教师说明地球自转还使地球上不同经度的地区产生时间的差异。在地球上,不同经度的地方就有不同的时刻,东边的时间总比西边早。经度每隔15度就相差一小时,东边的时间总比西边早。时刻的计算一般是“东早西晚,东加西减”。 地球自转还会产生时间的差异 设问1、日本东京于今日当地时间下午3点钟有一场中日足球赛,在北京中心电视台直播的时间应是几点?(下午2点) 2、俄罗斯的莫斯科也于今日当地时间下午3点钟有一场中俄篮球友情赛,我们应在几点钟翻开电视收看直播?(15+5=20点) 学生填表将地球的自转产生昼夜交替
10、和时差的地理现象填在表1。 课后想一想我们为什么感觉不到地球在转动? 其次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现在的广州处于什么季节?你最喜爱什么季节?为什么会有季节的变化? 地动仪演示地球自转的同时,还围绕太阳不停的公转。 二地球的公转 学生观看争论地球公转的规律,将结论填在表1 设问地球的公转与四季变化有什么关系? 学生演示用手电筒在黑板上演示阳光直射和斜射时单位面积得到太阳光热的多少。(阳光直射时单位面积得到太阳光热多,斜射时单位面积得到太阳光热少) 分组争论结合生活实际,逐一争论 (1)在同一天,早晨、黄昏与中午三个时段相比,哪个时段我们感觉到太阳光照耀的最厉害?(中午比早晨、黄昏更厉害)这一现象说
11、明什么规律?(太阳光线照耀地面的角度越大,地面所得到的太阳光热能量越多,反之越少) (2)与太阳光热能量在一天中的变化规律同理,太阳光热能量在一年中的变化有什么规律?(春-夏-秋-冬依次答复) (3)一年中广州什么季节的中午太阳照耀的最厉害?什么季节最温柔?为什么?(夏季中午太阳升得最高,冬季较低) (4)一年之中,广州每天白昼的时间一样长吗?什么季节较长?什么季节较短?(不一样,夏季白昼较长,冬季较短) 教师引导综上所述,由于地球外表在不同季节得到的太阳光热 有多有少,而产生了季节变化。这一现象与地球的公转有什么关系? 演示观看(1)假设地球直立着(地轴不倾斜)自转和公转,太阳直射点在那里?
12、(赤道) (2)假设地球倾斜着自转,但没有公转,太阳直射点有变化吗?(直射在某一纬度不变) (3)当地球倾斜者自转的同时又公转,太阳直射点会有变化吗? CAI演示地球的公转,显示地球公转时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 学生观看思索观看二分二至日时能够受到太阳直射的纬度位置,总结太阳光照耀状况在一年中的变化规律。完成下表(斜体字为填写内容) (表2) 节气太阳直射的纬度北半球获得的太阳光热北半球白昼时间季节(月份) 夏至 6、22前后北回归线承受光热多,气温高最长夏季(6、7、8) 秋分 9、23前后赤道过渡,温柔昼夜平分秋季(9、10、11)冬至 12、22前后南回归线承受光热少,气温低最短冬季(1
13、2、1、2) 初中地理教案 篇3 课型:新授课 课时安排: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 学问目 标:让学生了解南极洲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知道南极洲是冰雪掩盖的大陆;酷寒、枯燥、烈风的 冰原气候;丰富的淡水、铁、煤、鲸、企鹅、磷虾等自然资源。 2。 力量目标:培育学生从地图上猎取地理学问的力量,以 及从课外书籍上猎取地理学问的力量。 3。 教育目标:让学生了解南极洲是科研的宝地,理解人类对南极 洲的科学考察,了解我国在南极洲建立的长城站、中山站和科学考察的近况,培育学生喜爱 科学、不畏艰险、勇于探究的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忱。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在南极为中心的地图上识别方向。人类对南极洲的科
14、学考察。 教学难点:在南极为中心的地图上识别方向。 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法、比照分析法、创设情境法、自学指导法 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挂图、板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复习提问上节课内容。学生回忆,并回答下列问题。 请你说说南极和北极地区的位置特点和气候特点。 二、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走进了冰天雪地的南极地区和北极地区,在那么冷的环境中,有没有动物呢?(学生答复有,并且举例说明。)那么,这些动物有什么样的特点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南极地区和北极地区的动物资源 。20xx年我国在挪威的斯瓦尔巴群岛 上,中国建立了第一个北极科学考察站。人类对两极地区的探究还远远不够,今后就要依靠大家去探究
15、啦。所以,我们现在肯定要努力学好各课的学问。大家回家后找到了很多的有关两极地区的小材料,各种趣闻,小故事。现在我们一起来沟通一下。 三、叙述新课: 指导学生以阅读形式,找出有关的答案。 北极地区和南极地 区的 自然资源 1、 淡 水资源 地球上68%的淡水一冰雪形式存储于两极地区。淡水资源非常丰富。 2、 矿产资源 南极地区,已发觉220种矿物,煤储量丰富,查尔斯王子山脉上有是节上最大的铁矿床,另外还有丰富的石油和自然气资源。 3、 生物资源 请同学们看一下列图片,62页“两极地区的动物”。 63页,活动题。 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的科学考察 指导学生阅读64页,南极探 险。了解人类制服南极的过程
16、。 1、 人类对南极地区的科学考察 2、 我国在南极建立的两个科学考察站长城站、中山站 3、 我国对北极地区的科学考察。(指图,让学生在地图上找到这两个考察站的地理位置。) 教师引导:20xx年我国在挪威的斯瓦尔巴群岛上,中国建立了第一个北极科学考察站。人类对两极地区的探究还远远不够,今后就要依靠大家去探究啦。 所以,我们现在肯定要努力学好各课的学问。大家回家后找到了很多的有关两极地区的小材料,各种趣闻,小故事。现在我们一起来沟通一下。 学生活动: 学生站到讲台上,给大家讲一下自己所了解的南北极趣闻、故事等等。 作业:目标检测的相关内容。 教学后 记: 后半节课,学生自主沟通,讲 一下关于两极
17、地区的小故事,学生们的积极性都很高,课堂气氛热 烈,下课后,学生们的发言仍没有完毕。以后可以上一节关于两极的地理学问沟通课。 初中地理教案 篇4 【教学内容】第三节 地图(地形图的判读) 【教学目标】 学问与技能:初步学会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地势凹凸起伏和坡度陡缓;学会绘制等高线图的方法;能在等高线图上识别山峰、山脊、山谷等;在地形图上识别高原、山地、盆地、丘陵、山谷等;初步学会绘制地形剖面图。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等高线图,学生识别常见的地形名称;通过动手制作地形模型,培育学生的动手实践力量。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育学生小组的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等
18、高线形态与地势凹凸、坡度陡缓的关系。 【教学难点】在等高线图上识别地形种类。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式、争论法。 【教学预备】多媒体课件、中国地形图 【课时安排】三课时(第2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大屏幕播放高原、山地、平原等自然景观的画面。 同学们看到地球外表有高原、山地、平原等地理事物,而我们画的地图是平面的,如何在平面上表示地形的凹凸起伏呢? 学生争论,得出对这一问题的初步推断 二、地形图的判读(板书) 屏幕出示一幅等高线地形图,学生观看,教师说明:“地图上表示地面的凹凸起伏,就是用绘制等高线来表示的。”那么,等高线是怎样绘制出来的呢? 指导学生阅读课本图1.27,同学们观看图中
19、甲点的高度有哪两个数据?单位?有什么区分? 总结:甲点以海平面为标准计算为1500米,这叫海拔。甲点以乙点为标准计算为1000米,这叫相对高度。 提问:那么,什么是海拔和相对高度? 海拔指地面某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相对高度:某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 1、海拔和相对高度(板书) 指导学生观看课本中的图1.28“等高线示意图”及等高线的模型,争论总结等高线的绘制方法。 叙述:以海平面为起点,测出地面上各个地点的海拔,把它们填注在地图上,然后在地图上把海拔一样的点连接成线,这就是等高线,每条等高线上都标有高度,单位是米。 拓展:由此而推,什么是等深线?(学生读书作答) 2.等高线 (板
20、书) 在等高线地图上,如何判读地面的凹凸和地形起伏? 学生合作探究,以小组为单位争论说出:只要填出地面各点海拔,就可比拟各点的凹凸。 总结:在等高线图上,不仅可以推断各地点的凹凸,还可以依据等高线的分布状况推断地形起伏和坡度的陡缓。 学生观看图1.28等高线示意图,看看左右两个山坡的陡与缓?并推断坡度的陡缓与等高线的分布有何关系? 确定:坡陡的地方等高线密集;坡缓的地方等高线稀疏。 让学生观看课本图1.29山地不同部位的等高线示意图,从图可见,不同部位,等高线和形态的差异很大,怎样在等高线图上判读这些地形呢? 学生总结教师补充:等高线弯向海拔低处为山脊,反之为山谷:两个相邻山顶之间是鞍部;等高
21、线重叠处为悬崖。 指导学生读图1.30,观看分析设色地形图的着色规律,从而得出:在不同等高线之间着上不同的颜色代表不同地形的图即为分层设色地形图。 3.分层设色地形图(板书) 出示“中国地形图”指导学生分析不同的着色:蓝色代表海洋,黄色代表高原、山地和丘陵,绿色代表平原,褐色为山地,白色表示雪线以上的局部。 学生活动指导学生分组争论,合作完成课本P17活动。 依据等高线地形图和分层设色地形图,通过分析能判读出各地的凹凸状况。而如何能够一目了然地看出各地的起伏状况呢?这就需要观看地形剖面图。 4.地形剖面图(板书) 学生同桌合作,完成课本P18活动3。先了解绘制方法,再观看绘完局部,然后自己动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初中 地理 教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