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上册物理教学工作计划五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二上册物理教学工作计划五篇.docx(2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初二上册物理教学工作计划五篇初二上册物理教学工作规划 篇1 【任务分析】 在学习了光的直线传播和光的反射之后,本节课学习光的折射,了解光的折射现象和规律,为学习凸透镜的学问打根底,所以本节既是光的传播三种状况的组成局部之一,也是理解凸透镜学问的铺垫。教材中用大量的图片呈现了折射现象,留有充裕的探究时间来探究光的折射规律及其应用,让学生在试验探究中领会物理的奇妙,体会胜利的欢乐,表达了学生自主性探究的新课程标准。我充分领悟这一教学意图,用多媒体短片激发学生兴趣,引发学生思索并提出问题,进而鼓舞学生设计试验,进展探究,用类比法分析和归纳结论,最终根据“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教学理念,
2、引导学生运用自己归纳的结论解决生活和学习中的相关问题,进一步激发和保持学生探究的热忱,培育学生思索和探究的习惯。 【学习者分析】 与光的直线传播和光的反射相比,学生对光的折射的生活积存和感性熟悉要少得多,“叉鱼”、“看彩虹”不要说是城镇学生,连乡村学生见过的也不多,“折射断筷”在小学观察教师做过,“海市蜃楼”少物理生从一些媒体上有所耳闻,因此在折射现象的呈现环节必需充分、直观,以引发学生的怀疑,激发探究的欲望。由于学生学习物理的时间不长,动手试验有肯定的仿照性,在这一阶段需作必要的演示。有光的反射探究的阅历,只要引导学生处理好光路的可视化问题,折射规律的探究操作就不困难了;由于学生的视角远不同
3、于教师,在试验归纳环节可能会纠缠于某些枝节或偏重某一方面得不出完整的结论,所以在这里采纳了类比法,以光的反射规律为比照来归纳光的折射规律,同时用多媒体展现台加强沟通和评估,力争让全部学生都能获得正确完整的试验方案和结论,以利于规律运用环节的教学和后续学习。光折射的可逆性探究是本节的难点之一,学生对可逆的概念理解不到位,逆向思维力量有待培育,影响试验的设计和操作,(试验既要探究可逆性,又要促进学生对可逆性的理解)有必要引导学生用两点定线法标注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引导学生找到适宜的位置逆向入射(如图一中B点在水槽侧壁上,便于将激光枪对准BO入射),观看新折射光线是否沿OA射出。转变角度反复做几次,
4、这样可以实现试验的双重目的,又不必花费大量的时间,分散学生的留意力。 【教学目标】 1.学问与技能 了解光的折射现象; 了解光从空气中射入水或其他介质中时的偏折规律; 了解光在折射时间路的可逆性。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看,熟悉折射现象; 体验由折射引起的错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初步领会折射现象的奇妙,获得对自然现象的喜爱、亲近的情感。 【教学重点】 试验探究光的折射规律。 【教学难点】 1.归纳光的折射规律; 2.光折射时间路的可逆性探究。 【教学资源】 1.多媒体资源:电影挽救大兵瑞恩片段;海市蜃楼图片;PPT帮助课件。 2.试验器材:玩具激光枪、水槽、水、大豆粉、玻璃棒、小勺、木
5、板光屏(白漆粗糙外表)、彩笔、木筷、厚玻璃砖、大口瓷碗、硬币(演示组装图如图一) 【教学方式】 情景引入、互动导学、自主探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效果 教学内容 教学手段 引入折射现象 影片中,明明瞄准了水中的目标,子弹却总是从目标头顶划过。顺势引导学生提出疑问。 播放电影片段 观看、争论 激发学生兴趣,引发思索 熟悉光的折射现象 (演示和分组试验) 激光枪发出粗束红色激光从空气沿着白屏外表斜射(便于观看光路)到水里,搅拌有适量大豆粉的水中显示出折射光的径迹。 演示试验 观看操作方法和现象 1直观感受光的折射现象;2领会光的折射的奇妙。 演示:1折射断筷; 2硬币
6、上升; 3笔杆错位。 演示试验 一边观看教师操作,一边动手做试验、观看 进一步熟悉折射现象;感受物理的魅力。 引入探究 重做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的试验,不断转变激光入射角度,引导学生提出问题,作猜测 演示试验 争论,提出问题,猜测 1引发探究冲动,进入猜测和设计环节;2学习发觉问题、科学猜测的物理思维方法。 设计试验 引导学生设计、沟通、完善试验方案。 利用多媒体展现台展现学生方案 1争论设计方案; 2参加展现和沟通。 1优选方案,便于探究;2培育学生沟通与合作力量。 进展试验 展现共同确定的试验方案,提示需要观看和记录的试验现象或数据;巡察、指导。 演示文稿大屏幕展现 分组试验 让学生在自主探
7、究中猎取学问,培育动手力量以及分工合作力量。 分析、归纳、 ? 展现PPT图片(折射和反射光路图) 1自我分析、归纳;2小组沟通整理。 1培育学生分析和归纳的力量; 2学习类比法讨论问题,初步培育用普遍联系的观点来熟悉事物的科学意识。 沟通与评估 展现学生代表的试验结论,引导全体学生进展沟通和评估。 利用多媒体展现台展现 1推选代表参加展现;2评估发言。 1引导评估探究的过程和结论,利于改良操作,完善结论; 2培育学生沟通评估力量,培育学生敢于批判和自我批判的精神。 试验规律的运用 播映课件海市蜃楼后羿能射中太阳吗 多媒体视频短片和动画短片 观看短片和光路,运用自己的试验结论进展简洁分析 共享
8、探究成果,体会探究的成就感,培育学生乐于思索、乐于探究的习惯。 课堂小结与拓展 1小结本节课内容;2布置:有兴趣的学生收集折射的相关资料,构思科技短文 PPT文稿展现 回忆与小结 建构学问,小结探究,拓展兴趣。 初二上册物理教学工作规划 篇2 一、指导思想 在九年制义务教育阶段,物理课程的教学不仅应当注意科学学问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注意将物理科学的新成就及其对人类文明的影响等纳入课程,而且还应重视对学生终身学习愿望、科学探究力量、创新意识以及科学精神的培育。因此物理课程教学的构建应注意让学生经受从自然到物理、从生活到物理的熟悉过程,经受根本的科学探究实践,注意物理学科与其他学科的融合,使学生得
9、到全面进展。 二、学情分析 二(5)班共有学生55人,其中女生26人;二(6)班共有学生54人,其中女生25人;二(7)班共有学生60人,其中女生32人。二(5)、二(6)两个班的根底较好,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他们虚心好学,有进取心;他们有明确的是非观,独特的情感体验;他们有肯定的创新力量和规律思维力量。二(7)班的根底相对较差,需要在以后的教学中多多关注、多多帮忙他们。 三、教材分析 1、本期教学内容共有五章,他们分别是:翻开物理世界的大门、运动的世界、声的世界、多彩的光、熟识而生疏的力。详细的栏目丰富多彩,在迷你试验室,你可以做一些妙趣横生的物理小试验;在试验探究中,有需要你动手动脑的物理试
10、验;通过争论与沟通,盼望你畅所欲言;信息窗为你供应自学的阅读材料;在请提问、实践活动以及作业等栏目中将为你供应思索、实践、练习的空间,你可以选做一些活动或练习。 2、教材把促进学生全面进展作为培育的目标。在内容上,留意从物理学问内部开掘政治思想教育和品德教育的潜能,积极推动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相互作用。在学习方法上,积极制造条件让学生主动学习参加实践,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动脑的实际活动,实现学生的全面进展。 3、教材从全面提高学生素养的要求动身,在学问选材上,适当加强联系实际、适当降低难度,既考虑现代生产进展与社会生活的需要,又考虑当前大多数初中学生的学习水平的实际可能。在处理方法上,适当加强
11、观看试验,力求生动活泼,既有利于把握学问,又有利于培育力量、情感和态度,使学生在学习物理的同时,获得素养上的提高。 4、教科书采纳了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由易到难、由简到繁,以学习进展水平为线索,兼顾到物理学问构造的体系。这样编排既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又保持了学问的构造性。 5、重点和难点 章节内容重点和难点备注第一章:翻开物理世界的大门 第一节 走进奇妙 其次节探究之路 第三节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培育学生学习物理学问的兴趣? 其次章 运动的世界 第一节 动与静 其次节 长度与时间的测量 第三节 快与慢 第四节 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长度与时间的测量和物体运动的快与慢? 第三章声的世界 第一节 科学探究:
12、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其次节 乐音与噪声 第三节 超声与次声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第四章 多彩的光 第一节 光的传播 其次节 光的反射 第三节 光的折射 初二上册物理教学工作规划 篇3 一、 学情分析 1、识与技能:(1)。学生对物质的形态及变化、物质的属性及构造等内容没有明确的熟悉,有待于使他们有初步的熟悉,有待于熟悉资源利用与环境爱护的关系。(2)。学生对机械运动、声和光、电和磁等自然界常见的运动和相互作用有肯定的了解,对这些学问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还不清晰。(3)。学生对物理学及其相关技术产生的一些历史背景,科学进展历程的艰辛与曲折不是很清晰,对物理学不仅指物理学问,而且还包含科学讨论方法、科
13、学态度和科学精神的含义没有熟悉。(4)。具有试验操作积极性,使用简洁的试验仪器和测量工具的力量有待于培育,测量一些根本的物理量的方法不够标准。(5)。对记录试验数据,简洁的数据处理方法,简洁的试验报告的写法,以及用科学术语、简洁图表等描述试验结果的力量有待于培育。 2、过程与方法:(1)学生经受过观看自然现象的”过程,有了初步的观看力量。(2)能够在观看中发觉一些问题,有初步的提出问题的力量。(3)学生对拟定探究规划、制定试验方案的力量还没有经受。(4)口头和书面表达力量不好。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学生对自然界有奇怪心,有对大自然的亲近、喜爱、和谐相处的愿望。(2)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
14、乐于探究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乐于参加观看、试验、制作、调查等活动。(3)有将自己的见解公布于众的愿望,敢于提出与别人不同的见解。(4)有将科学效劳于人类的识。 二、 分层教育方案 1、优生优教方案:依据调查分析,本届学生中有一些上理科成绩较好,学习兴趣较高,动手动脑力量强。所以我们对这些学生重点进展创新力量的培育,成立课外科技活动小组一个,让他们发挥特长,进展智力,详细措如下:(1)分层教学,因村施教,发挥他们的带头作用。(2)组成课外科技小组,按规划活动。(3)充分调动积极性,重点进展小探究小制作活动。 2、学困生提高方案:依据了解,有一些学生各科学习成绩都不好,成了学习困难的
15、学生,所以要起家一步仔细分析消失的缘由,针对缘由制定帮扶方案,组成学习小组,实行优生带动学困生的方法共同进步。详细措施如下:(1)课堂上要把他们做为重点对象照看。(2)“一帮一”活动。(3)准时总结,改良方案,不断提高。 3、待努力生转化方案:依据分层教学方案,做好待努力生的思想工作,急躁细帮忙他们,让他们明确学习目的。及是表扬他们的优点,以优点促进步,使他们得到胜利的喜悦,不进步。详细措施:(1)对他们分别谈话,做好思想工作,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2)要不断发觉他们进步的地方,及表扬。(3)发挥他们在教学中的调整作用。 三、 教学规划 1、现状分析: 2、教材分析、学问构造:第一章 声现象
16、;其次章 光现象 ; 第三章 透镜及其应用 ;第四章 物态变化 ;第五章 电流和电路。 3、教学目标: (1)第一章 声现象 使学生了解振动使物体发声,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是一种波,频率越高,音调越高;振幅越大,响度越大;实际中既要合理地利用声音,同时也要有效地掌握噪声。 (2)其次章 光现象 本章主要讨论光现象及其规律,内容包括:光的直线传播、光的速度、颜色;光的反射规律;光的折射和跟现代生活非常亲密的两种看不见的光红外线、紫外线及其应用。 (3)第三章 透镜及其应用 这一章主要叙述透镜的初步学问和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透镜是照相机、投影仪等光学仪器的最重要的组成局部,讨论透镜对光的作用
17、和凸透镜成像是本章的中心内容。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和眼镜是日常生活中常用的光学仪器,学生应当对它们有所了解。 (4)第四章 物态变化 通过这一章的学习,应当使学生了解温度的概念,会正确使用常用的温度计测量温度。知道熔解、凝固现象,理解这些过程中晶体和非晶体的不同温度特点。知道液化、汽化现象,知道蒸发与沸腾过程中吸热,理解蒸发快慢与外表积、温度、气流有关。知道升华和凝华现象。 (5)第五章 电流和电路 电流和电路”的根本概念是本章的核心,通过让学生讨论根本的串、并联电路和根本的测量,初步经受科学探究的过程,初步领悟科学讨论的方法。在电流和电路概念的根底上,通过家庭电路的学习,使学生在了解电流和
18、电路学问应用的同时,受到了安全用电的教育。 初二上册物理教学工作规划 篇4 教学目标 一、学问与技能:了解光源,知道光源大致分为自然光源和人造光源两类。 1.理解光沿直线传播及其应用。 2.了解先在真空和空气中的传播速度。c=3108m/s。 二、过程与方法 1.观看光在空气中和水中传播的试验现象,了解试验是讨论物理问题的重要方法。 2.阅读“科学世界我们看到了古老的光”的内容,了解光可以反映宇宙的信息,感悟宇宙之宏大。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观看、试验以及探究的学习活动,培育学生等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通过亲身的体验和感悟,使学生获得感性熟悉,为后继学习打根底。 3
19、.通过探究性物理学习活动,使学生获得胜利的愉悦,乐于参加物理学习活动。 教材分析 其次章光现象和第一章声现象联系非常严密,讨论对象都是生活中常见的一些现象,而第一小节主要解决三个问题:什么叫做光源?光是如何传播的?光的传播速度是多少?这三个问题跟第一章声现象中讨论的三个问题很接近。什么叫做声源?声音是如何传播的?声音的传播速度是多少?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把光和声音作一个类比,使学生对光有更深刻的理解。 一、引入 引入局部选用一个谜语,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谜语:一个西瓜在它被切开以前是什么颜色的? 分析:学生们依据自己的生活体验,西瓜瓤可能是红色的,也有可能是黄色的,假如是生西瓜,还可能
20、是白色的,所以学生可能得到上述的三个答案,即红色、黄色、白色。但是标准答案是黑色的。学生们觉得很惊异,肯定会问:为什么是黑色的呢?缘由很简洁,由于西瓜没有切开以前,里面是没有光的,任何物体自身不发光也没有反射其他物体发出的光,那是黑色的。这个道理和在漆黑的夜晚,我们看什么东西都是黑色的是一个道理。假设这个世界没有光,我们看什么东西都是黑色的,或者说我们什么都看不见。由此说明光对人来说是很重要的,没有光,这个世界就不会如此五彩斑澜,如此漂亮,甚至我们根本不能生存。 二、新课局部 (一)什么叫做光源, 学生刚刚学过声源,可以让学生仿照声源的概念自己来归纳光源的概念。学生答复“能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
21、,他们的理由是“能发出声音的物体叫做声源”。但这样是不是完整呢?许多物体都“能”发光,但是不是全部发光的物体都是光源呢?举几个例子来说,比方电影荧幕,月亮,我们看起来都“能”发光,但他们是不是光源呢?先分析一下,电影荧幕的光来自放影机上的投影灯,月亮的光是反射太阳的光,它们自己是不会发光的,所以都不是光源。可以提问学生,“我们怎样修改光源的概念才够完整?”学生答:能自行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 为了加深学生的理解,可以让他们列举生活中的光源。详细方法可以让学生分组争论,以小组为单位进展竞赛,看哪一个小组列举得最多,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答复。由于是竞赛的形式,所以学生的参加热忱会比拟高,最终列举的数目
22、也会许多。表扬列举得最多的小组,激发他们的上进心,同时对其中可能消失的错误进展订正。比方说,学生可能会说“蜡烛”、“电灯”、“星星”等等是光源,告知他们“点燃的蜡烛”、“开着的电灯”才是光源,“星星”并不都是光源,只有“恒星”、“流星”是光源,而“行星”、“卫星”、“彗星”等都不是光源。 在理解的根底上说明,光源是可以分类的。 自然光源:太阳、萤火虫、灯笼鱼、斧头鱼。 人造光源:点燃的蜡烛、开着的电灯。 (二)光是如何传播的? 学生都有这样的生活体验,晚上汽车、摩托车或者是手电筒的光都是直线传播的,那么可以让他们大胆地猜想一下“光是如何传播的?”。学生答:“光是沿直线传播的”,猜想完了以后,需
23、要用试验来验证自己的猜想。物理原来就是一门以试验为根底的科学,要培育学生乐于探究,实事求是的学习态度。 试验过程: 1.在暗室里,将一束光射到空气中,观看光在空气中的传播径迹。 2.在暗室里,将一束光射到水中,观看光在水中的传播径迹。 经过试验,我们可以得出: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但是这样说是不是完整了呢?在试验2里面,我们虽然观看到光在水中是沿直线传播的,但同时我们可以看到在空气和水面的分界面上,光线发生了偏折,不再“沿直线传播”。应当怎么修改呢? 分析:光在空气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光在水中也是沿直线传播的,只有在两种物质的分界面上才不是沿直线传播,所以,“光在同一种匀称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列
24、举一些生活中的例子来加深学生的印象: 1.小孔成像 2.影子的形成 3.步枪的瞄准器 4.激光引导掘进方向。 (三)光的传播速度是多少? 前面学习了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那么光的速度与此相比拟是大还是小呢?打雷的时候,雷声和闪电是同时发生的,但我们总是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这是什么缘由呢?由于光的速度比声速快。 列举生活中各种物体的速度,然后给出光的速度,作一个比拟。摩托车速度20m/s,汽车速度30m/s,飞机速度200m/s,宇宙飞船速度8000km/s,而光在真空中的速度到达3108m/s。 举例说明光速究竟有多快: 1.假如一个飞人以光速绕地球运行,在1s的时间内,能够
25、绕地球运行7.5圈。 2.太阳发出的光,要经过大约8min到达地球。假如一辆1000km/s的赛车不停地跑,要经过17年的时间才能跑完从太阳到地球的距离。 学生有了肯定的了解以后可以说明:真空中的光速是宇宙间最快的速度,一般用字母c来表示。光在真空中1s能传播299792023m,也就是说。真空中的光速为c=2.99792108m/s。在空气中的光速是2.997000108m/s,比真空中的光速略小,一般在真空和空气中的光速都表示为c=3108m/s。在其他介质中光也可以传播,比方在水中,v水=3/4C,在玻璃中v玻璃=2/3C。 排列一下:v真空v空气v水v玻璃 三、科学世界 主要解决一个问
26、题:光年是什么单位? 学生有年的概念,所以很简单把光年理解成时间单位。通过学生自己学习探究,可以了解光年是一个天文学上面的距离(或长度)单位,它表示光在一年内传播的距离。同时要会计算天文学上面的一些简洁问题,比方说。 牛郎星和织女星相距16光年,它们之间相距多少千米? 解:1光年=3108m/s(365243600)s=9.46081015m=9.46081012km S=16光年=169.46081012km=1.511014km 答:牛郎星和织女星相距1.511014km。 小编为大家供应的初二上册物理光的传播教学规划大家认真阅读了吗?最终祝同学们学习进步。 初二上册物理教学工作规划 篇5
27、 【学习目标】 1、知道我们所生活的世界是一个的世界,能举例说明生活中一些常见的自然现象与运动的关系。 2、了解人们以多种方式描述运动的世界(如词汇、诗歌、画、音乐)。能说出一些常用的描述运动的词语和诗句。3、知道如何科学描述物体的运动、静止;知道运动与静止的相对性。 【重点难点】 1、什么是机械运动?参照物2、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运动的世界 日出日落、月盈月亏、星移斗转,宇宙每时每刻都在运动。 冬去春来、风起云涌、潮涨潮落,我们生活在运动的世界里。 运动的描述 人们用不同的方式描述运动的世界 (1)诗人用语言的韵律和意境赞美运动; 如:(学生举例)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 (2)画家用
28、形态和颜色描绘运动 (3)音乐家用旋律和节奏表现运动。 科学家是用什么来描述运动呢?(也就是物理学中如何描述运动呢?) 科学家用特定的概念、物理工具及试验方法来描述与讨论运动。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描述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的,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 参照物的选择原则:任意性;依据需要和便利。 长度与时间的测量 目标 1.知道测量的意义、单位、及其作用 2.知道国际单位制以及国际单位制中长度单位米 3.会进展千米、分米、厘米、毫米、纳米等单位之间的换算 4.会正确使用刻度尺 5.会正确使用表测时间 6.能读懂说明书,并能参照说明书进展简洁的操作。 【重点难点】 会正确使用刻度尺、量筒和量杯 1.
29、测量的意义: 提高推断的牢靠性和精确性 2.测量单位: 要科学地进展测量,就需要有一个公认的测量标准-单位(unit)。 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根本单位是米(metre),符号为m。 给以下空格中填上适宜的单位: 某同学身高1.50_,物理课本一张纸的厚度约为75_,窗户玻璃的厚度约为2.5_,一节一号干电池的长度大约是6_。 快与慢(1) 目标 1.知道比拟物体运动快慢的几种方法。 2.理解速度的概念,计算公式及速度的单位。 【重点难点】理解速度的概念,计算公式及速度的单位 怎样比拟物体运动的快慢? 1)比拟方法:(1)一样时间比路程。(2) 一样路程比时间 两种方法,在物理学中我们采纳观众的
30、方法,即用一样时间比路程。同时引入一个物理量来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这就是速度(velocity)。 2)速度 定义:在物理学中,把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叫做速度。 单位:米/秒(m/s) 、千米/时(km/h)机械运动:直线运动、曲线运动 3、直线运动 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不变的直线运动。 特点:在任何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是相等的。 变速直线运动:速度变化的直线运动 特点:速度大小常常变化。 用平均速度来表示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运动快慢。 快与慢(2)速度公式的变形及其应用 目标 1.能依据速度公式进展公式变形。 s2.会运用速度公式的变形s=vt和t=计算路程和时间。 v 3.学习解答物理计算
31、题的步骤和留意事项,培育良好的解题习惯。 【重 点】会运用速度公式的变形计算路程和时间 【难 点】分析问题的物理过程,建立物理情景。 在一次工程爆破中,用一条92cm长的导火索来使装在钻孔里的炸药爆炸,导火索燃烧速度是0.8cm/s,点火者点着导火索以后,以5m/s的速度跑开,他能不能在爆炸前跑到离爆炸地点500m的安全区? 课堂练习 一首歌中唱道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前后句中物体运动的参照物分别指什么? 【分析】竹排在江中移动,明显是对江岸即地球而言;青山在走,是由于竹排在运动时,竹排上的人感觉到的,是以自己即竹排为参照物。 【例2】一位跳伞运发动在下落过程中,看到身旁的直升飞机在向上运动,直升飞机相对地面的运动是 A.肯定上升 B.肯定下降C.肯定静止 D.无法判定 【说明】若跳伞员看到直升机下降,则依据自身参照物对于地球处于下降的状态就可以推断直升机相对地球在下降,而且下降速度比跳伞员下降速度还要大。 【例3】乘客坐在女王号游轮中,游轮沿长江顺流行驶,以以下哪个物体为参照物乘客是运动的? A.江岸的码头 B.游轮的船舱C.迎面驶来的汽艇 D.奔流的江水。 【初二上册物理教学工作规划】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