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历史教案大全.doc





《初一历史教案大全.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一历史教案大全.doc(2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初一历史教案大全10篇 学问与力量 把握教材中消失的根本人物、大事、时间;熟悉到开发边疆的重要性。 过程与方法 1、以多种角度来训练学生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方法的初步运用力量; 2、将阅读、听讲、识记三方面材料综合起来的思维力量及独创、灵敏是思维品质的培育; 3、口头表达力量的熬炼。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国家兴衰、个人成就、个人成败的缘由。 重点两汉经营西域 难点历史人物的作用与人民是制造历史的动力相互关系的史观。 课时1课时 课型新授课 方式与方法以争论为中心的综合启发式教学 授课过程 一、复习、提问上节内容 二、导入新课:今日我们一块学习第17课两汉经营西域和丝绸之路 三、讲授新课:
2、(1)张骞出访西域: 1、西汉时期,人们把甘肃玉门关和阳关以西,也就是今新疆地区和更西的地方,称为西域。 2、公元前138年,公元前119年汉武帝派张骞出访西域。 3、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置西域都护,治理西域事务,这是西域各国正式归属中心政府的开头。 (2)丝绸之路:从长安往西经过河西走廊、今新疆境内,运到西亚,再由西亚转运到欧洲。 (3)班超经营西域: 1、公元73年,东汉政府派班超出访西域。 2、班超派甘英出访大秦; 3、166年,大秦的使臣来到东汉,这是欧洲国家同我国直接友好往来的开头。 四、小结。展现课件学问点汇萃 五、作业 附:板书设计 一、张骞出访西域: 1、把甘肃玉门关和阳关
3、以西,称为西域。 2、公元前138年,公元前119年,张骞出访西域。 3、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置西域都护,治理西域事务,这是西域各国正式归属中心政府的开头。 二、丝绸之路: 从长安往西经过河西走廊、今新疆境内,运到西亚,再由西亚转运到欧洲。 三、班超经营西域: 1、公元73年,东汉政府派班超出访西域。 2、班超派甘英出访大秦; 3、166年,大秦的使臣来到东汉,这是欧洲国家同我国直接友好往来的开头。 初一历史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学问与技能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匈奴在我国历的奉献。培育学生综合归纳的力量;经济根底与上层建筑之间的作用与反作用有一个初步熟悉。 2、过程与方法 师生互动
4、,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文,培育分析问题、概括问题的力量。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熟悉到两汉时期汉与匈奴的关系,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 重点和难点 两汉时期汉与匈奴的关系的事例 课时1课时 课型新授课 方式与方法以争论为中心的综合启发式教学 授课过程 一、教师可以导入框中的歌谣导入新课。 二、讲授新课: 1)、匈奴 1、匈奴的首领称为单于 2、秦末汉初,匈奴首领冒顿单于统一蒙古草原。 2)卫青、霍去病大破匈奴: 公元前119年,汉武帝派卫青、霍去病进攻匈奴,取得成功。 3)昭君出塞: 公元前1世纪匈奴分裂,其中一部的首领呼韩邪单于归附汉朝,汉元帝把昭君嫁给呼韩邪单于。呼韩邪
5、单于和昭君为汉匈两族的友好相处和文化沟通,作出了重要奉献。 4)东汉时,匈奴分为南北两部,东汉明帝派窦固、窦宪攻击匈奴,取得成功。 三、小结:列举两汉时期汉与匈奴的关系的事例 1)西汉初年对匈奴实行和亲政策; 2)公元前119年,汉武帝派卫青、霍去病进攻匈奴,取得成功; 3)公元前1世纪匈奴的首领呼韩邪单于归附汉朝; 4)汉元帝把昭君嫁给呼韩邪单于。呼韩邪单于和昭君为汉匈两族的友好相处和文化沟通作出了重要奉献; 5)东汉明帝时,派窦固、窦宪攻击匈奴,取得成功。 四、作业:举例说明两汉与匈奴的关系。 附:板书设计 一、匈奴 1、匈奴的首领称为单于 2、秦末汉初,匈奴首领冒顿单于统一蒙古草原。 二
6、、卫青、霍去病大破匈奴:公元前119年,卫青、霍去病 三、昭君出塞:公元前1世纪,汉元帝把昭君嫁给呼韩邪单于。 四、东汉明帝派窦固、窦宪攻击匈奴,取得成功。 五、列举两汉时期汉与匈奴的关系的事例 初一历史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学问与技能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两汉时期经济进展为我国两汉盛世奠定根底。培育学生综合归纳的力量; 使学生对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根底与上层建筑之间的作用与反作用有一个初步熟悉。 2、过程与方法 教学中用谈话法,师生互动,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文,培育分析问题、概括问题的力量。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熟悉到两汉是我国封建社会经济的进展期,这和两汉
7、四百年的政治统一、文化积存是分不开的。 重点和难点 加强集权的经济措施是本课的重点子目。 如何正确分析熟悉两汉时期经济进展的缘由是本课的一个难点。 课时1课时 课型新授课 方式与方法以争论为中心的综合启发式教学 授课过程 一、教师可以导入框中的歌谣导入新课。 二、叙述农耕技术的改良时,可分为三个方面讲解: 1、农业成就: 汉武帝和东汉明帝时,两次治理黄河;东汉明帝时派王景治理黄河。 2、丝织业:汉朝丝织品已使用提花机。 3、冶铁:杜诗创造水排,利用水利鼓风冶铁,比欧洲早一千多年。 对于这些,学生由于接触太少,不易理解。 三、经济措施: 1、汉武帝将地方的盐铁经营权、铸币权,收归中心;中心统一铸
8、造发行五铢钱,增加了国家财政收入,实现了经济上的大一统。 2、西汉的都城长安和东汉的都城洛阳称为东西二京,商业区叫市。 关于加强集权的经济措施重点介绍汉武帝时将地方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心,统一铸造五铢钱。关于两汉商业的富强状况,可将重点放在介绍长安、洛阳的繁盛,包括城市的规模、布局、商业活动等方面。可结合本课的活动与探究进展讲解。 四、讲完全课,教师可对农业、手工业、商业三者间的关系,让学生动手制作图表展现。对两汉经济富强缘由的分析。对于程度较好班级,可鼓舞学生自由争论答复,对于程度较差的班级,教师应提示、启发,引导其答复,最终进展小结。 五、作业:课后习题 附:板书设计 一、农业成就:
9、1、汉武帝和东汉明帝时,两次治理黄河; 2、东汉明帝时派王景治理黄河。 二、丝织业:汉朝使用提花机。 三、冶铁:杜诗创造水排,比欧洲早一千多年。 四、经济措施: 1、汉武帝将盐铁经营权、铸币权,收归中心;统铸五铢钱,实现了经济上的大一统。 2、西汉的都城长安和东汉的都城洛阳称为东西二京,商业区叫市。 初一历史教案篇4 学问与力量 以教材中课文消失的根本人物、大事、时间和提示为对学生应把握学问的要求。 过程与方法 1、以多种角度来训练学生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方法的初步运用力量; 2、将阅读、听讲、识记三方面材料综合起来的思维力量及独创、灵敏是思维品质的培育; 3、口头表达力量的熬炼。 情感态度与
10、价值观 1、批判地继承汉武帝的道德、精神; 2、了解国家兴衰、个人成就、个人成败的缘由。 重点汉武帝的大一统 难点历史人物的作用与人民是制造历史的动力相互关系的史观。 课时1课时 课型新授课 方式与方法以争论为中心的综合启发式教学 授课过程 一、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1、西汉建立: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汉朝,定都长安。 2、文景之治:汉文帝、汉景帝时期,在我国封建社会历汉朝消失过第一个盛世局面。 二、汉武帝的大一统: 1、汉武帝为了加强中心对地方的掌握,进一步减弱王国力力; 2、汉武帝将地方的盐铁经营权、铸币权,收归中心;中心统一铸造发行五铢钱,增加了国家财政收入,实现了经济上的大一统。 3、
11、为稳固中心集权,汉武帝承受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就是把儒家学说作为封建统治的正统思想,其它各家思想都予以排斥。汉武帝大力推行儒学教育,在长安兴办太学。太学是我国古代的学府。 4、军事上:公元前119年,汉武帝派卫青、霍去病进攻匈奴,取得成功,进一步进展和稳固了国家的统一。 总之,汉武帝在位时,西汉消失了政治、思想、文化大一统的局面,封建中心集权统治得到稳固和加强。 三、东汉的统治 1、公元9年王莽夺权,西汉灭亡; 2、公元25年,刘秀(光武帝)建立东汉,都:洛阳。经过刘秀改革,使社会安定,经济状况好转,历把这个时期的统治称为光武中兴。 四、材料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1、这一主见是谁提
12、出的?是什么学派的代表人?答:是董仲舒提出的,是儒家学派的代表人。 2、这一主见是什么意思?答:就是把儒家学说作为封建统治的正统思想,其它各家思想都予以排斥。 3、该朝代的统治者是谁?承受这一主见的主要目的是什么?答:是为了稳固中心集权。 4、实行这一方针的详细措施是什么? 答:汉武帝大力推行儒学教育,在长安兴办太学。 五、小结。展现课件学问点汇萃 六、课堂争论:播放多媒体资料,并绽开争论:帝、景帝、武帝-你最佩服谁?从其身上你得到了哪些教育或者启发?。 七、作业 附:板书设计 一、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1、西汉建立: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汉朝,定都长安。 2、文景之治:我国封建社会历汉朝消失
13、过第一个盛世局面。 二、汉武帝的大一统: 1、加强中心对地方的掌握; 2、盐铁经营权、铸币权,收归中心;中心统铸五铢钱,实现了经济上的大一统。 3、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太学是我国古代的学府。 4、军事上:公元前119年,汉武帝派卫青、霍去病进攻匈奴,取得成功,进一步进展和稳固了国家的统一。 总之,汉武帝在位时,西汉消失了政治、思想、文化大一统的局面,封建中心集权统治得到稳固和加强。 三、东汉的统治 1、公元9年王莽夺权,西汉灭亡; 2、公元25年,刘秀(光武帝)建立东汉,都:洛阳。 初一历史教案篇5 教学目标 一、学问和技能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把握秦朝_的主要表现,有关陈胜、吴广起义
14、以及秦朝灭亡的根本历史学问,并了解楚汉之争的简洁状况。 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熟悉到秦的_是激起农夫起义的根本缘由,从而理解得民心者,得天下的道理。 三、过程和方法 本课使用谈话法,师生互动,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文,培育分析问题,概括问题力量,奇妙设问启发学生思索,让学生争论,培育学生,创新思维。 重点和难点 本课的重点秦末农夫起义的根本缘由、意义。 本课难点是秦亡前后,项羽、刘邦所领导的战斗性质的变化。 教法和学法叙述法、讲解法、争论法,学生分组进展争论。 课时1课时 课型新授课 教学过程 导入依据课本中的歌谣“阿房,阿房,亡始皇”导入新课 一、秦朝灭亡的缘由 1、繁重的徭
15、役秦朝的徭役特别繁重。 2、刑法残酷秦朝刑法特别残酷,刑罚的种类繁多。 3、秦二世秦二世(前230-前207),即胡亥,秦始皇少子,秦朝其次代皇帝,更加残暴,他统治时期政治非常黑暗。 二、陈胜、吴广起义 公元前209年,九百多个穷苦农夫,被征发到渔阳戍守长城。他们走到大泽乡,遇上大雨,不能按期到达,按秦法误期者要被处斩,陈胜吴广号召起义,农夫战斗爆发。之后,在陈建立政权。 三、陈胜派主力军向咸阳进攻陈胜建立张楚政权后,率军绕过荥阳,突入关中,直逼咸阳。 四、农夫起义_秦朝陈胜,吴广起义以后,项羽和刘邦领导的农夫军连续战斗,公元前207年,项羽以少胜多,在巨鹿大败秦军。与此同时,刘邦率军直逼咸阳
16、,秦朝灭亡。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汉朝,历称为西汉,刘邦就是汉高祖。 初一历史教案篇6 教学目标 1、根底学问: 秦灭六国及其意义;秦始皇稳固统一的主要措施。 2、力量培育: 能够通过根底学问的学习把握历史进展的根本面貌。 情感态度 教师应实行敏捷多样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秦始皇稳固统一的措施 教学难点对封建专制主义中心集权制度概念的理解 课时1课时 课型新授课 方式与方法综合启发式教学 教学设计 一、复习提问上节内容:百家争鸣中各派代表人物及主要观点是什么 二、导入:出示长城图片与电影英雄片段让学生观看,创设历史情境使学生留意力集中并引发思索。 三、讲授新课: 提问:
17、1、荆轲刺秦王没有胜利,自己反被杀害,也没有阻挡秦国攻取燕国。对于这件事。你怎么看? 2、为什么由秦国完成了统一? 3、秦王是怎样完成统一的? 4、秦统一是好事还是坏事?你对荆轲刺秦王有没有新的熟悉? 口诀记忆:公元前221,秦灭六国有大功。都城设在咸阳城,中华民族得安静。 争论:秦朝如何稳固它的统一的?(学生自由争论,各抒己见) 联想:通过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对学生进展情感教育,学生可以进展小组争论。 教学探究:师生争论如何评价秦始皇?(从正反两方面进展争论,留意学生的学问面,不要过深) 自由空间:秦始皇的政策措施中,有那些对后世有深远影响? 参考答案: 赢政统一六国后,实行了一系列措施,加
18、强中心专制集权: 一、政治上建立封建专制主义中心集权制度 A、赢政规定统治者称皇帝,皇帝总揽一切大权。 B、中心政府设置丞相、御史大夫、太尉等官职。丞相帮忙皇帝处理全国的政事, 御史大夫是副丞相,同时负责监察百官,太尉治理军事 C、在地方,承受李斯的建议,把全国划分为36郡(后来增加到40郡),郡下设县。郡县制度为后来的封建王朝长期沿用。 二、文化方面:秦统一后,在全国统一使用圆形方孔铜钱;同时还统一了度量衡;把小篆作为全国统一的文字,后来使用更为简洁的隶书。 三、思想:为加强思想掌握,秦始皇承受李斯的建议,公布焚书令,规定除政府外,民间只可保藏有关医学、占卜、种植的书,其它一律烧毁,又把暗中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初一 历史教案 大全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