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教案2023年五篇.docx
《初中化学教案2023年五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化学教案2023年五篇.docx(2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初中化学教案2023五篇 作为一名教学工,时常要开展教案预备工作,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下面是给大家整理的初中化学教案2023五篇,欢送大家来阅读。 初中化学教案篇1 教学目标 学问目标 使学生了解氢气的物理性质,把握氢气的可燃性、复原性,并了解有关的试验过程和现象以及留意事项; 依据氢气的性质了解其主要用途; 从得氧和失氧的角度对比了解氧化反响和复原反响,氧化剂和复原剂。 力量目标 通过对试验现象的观看,培育学生的观看力量和思维力量。 情感目标 通过氢气燃烧与爆炸和复原性与复原反响的教学,进展量变引起质变和对立统一规律的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教学建议 教法建议 在讲氢气的性质之前
2、,学生已学过氧气的性质、制法和氢气的试验室制法。教师依据学生已有的学问水平、化学教学大纲的要求和教材的特点,确定恰当的学问范围和试验内容,使学生了解氢气的物理性质,把握氢气的可燃性、复原性及有关试验现象和化学方程式;了解点燃氢气之前为什么要检验氢气的纯度以及检验的方法,结合试验内容明确提出培育学生观看力量,结合氢气的可燃性对学生进展环境爱护教育等。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始终围绕教学目标,层层深入地绽开教学内容。教师讲新课之前先复习旧学问,以试验室用什么药品制取氢气,收集氢气有几种方法等问题导入新课,而后展现一瓶瓶口倒置的氢气,请学生通过观看氢气在通常状态下的色、态、水溶性、密度等,让学生通过观
3、看思索自己总结出氢气的物理性质。这种从感性到理性熟悉问题的方法,层次清晰,符合学生熟悉规律和力量形成与进展的规律。在讲授氢气的可燃性和复原性时,也应先演示氢气在空气中宁静燃烧、氢气中混有空气点燃发生爆鸣、氢气在氯气中燃烧在瓶口消失白雾、氢气复原氧化铜的试验等,而后运用投影,进展反响实质的总结,写出化学方程式。这种运用探究性试验的教法,能使学生从感性熟悉上升到理性熟悉,提醒了学问的本质和内在联系。 最终教师通过让学生看书进展小结,再通过让学生做练习题进展稳固,使大多学生都能把握根本的、重点的学问,从而_地完成教学任务。 其它一些建议: (1)为使操作便利,节约时间和药品,氢气发生装置宜选用启普发
4、生器。 (2)为增加试验兴趣,可在试验3-4的肥皂水中参加颜色。 (3)氢气燃烧试验必需肯定安全,氢气燃烧除焰色、发热和爆炸外,还可引导学生留意产物,即可在烧杯内壁涂上遇水显色的物质。 (4)仔细做好氢气复原氧化铜试验,使学生把握操作步骤。 (5)引导学生分析反响物和产物,为下章学习打下根底。 (6)复习氧化反响,引入复原反响。先以氢气和氧化铜为例理清概念,不要急于将前面各种氧化反响均分析一下哪个是氧化剂、复原剂。 (7)使学生了解用途对性质的依靠关系。 关于“燃烧”概念的扩展 从比照氢气在空气中燃烧和氢气在氯气中燃烧时火焰的颜色不同和生成物不同,不仅能总结出两个反响的特别性,同时也能找出它们
5、的共性猛烈的、发光放热的化学反响。从而扩大了“燃烧”概念的内涵。 同时,还可以观看到它们的火焰构造与酒精灯和蜡烛的火焰构造不同。氢气在空气中和氯气中燃烧的火焰都是内外两层,这是由于气体燃烧时不必经气化阶段,所以没有气化层的“焰芯”。 氢氧混合气体的爆鸣 在导管口点燃氢气之前,必需先检验氢气的纯度,完全是由氢气易燃且放出大量热的性质所打算的。 课本选用了纸筒的试验。但书中只描述了刚点燃时,氢气宁静地燃烧,过一会儿,突然听到砰的一声响,爆炸的气浪把纸筒高高掀起。事实上,这个试验假如做得好,所能观看到的现象要比以上课本的那段描述简单些。所能说明解释的问题也更深入些。试验的详细状况是: 用一个没有盖的
6、纸筒(或罐头筒)底上穿一个小孔,小孔用一尖细小木条塞紧(或用火柴杆也行)。把筒倒立,用排空气法快速布满氢气,将纸筒向下平置于桌面上,在拔掉小木条的同时,就小孔处点燃逸出的氢气。最初氢气在小孔处宁静地燃烧,一会儿听“嗡嗡”的声响,而且声音渐渐增加,最终才是砰然巨响,爆炸的气浪使纸筒腾空而起。 几种可燃性气体与空气混合的爆炸界限 气体最低成分%成分% 氢气4.174.2 一氧化碳12.5 74.2 甲烷5.015.0 乙炔 2.580.0 教学设计方案 重点:氢气的化学性质 一 复习提问: 1.写出试验室制氢气的化学方程式。 2.画出试验室制氢气的简易装置图。 二 导入新课:氢气的性质。 1.氢气
7、的物理性质: 根据描述氧气物理性质的挨次,回忆上节课的试验现象描述氢气的色、态、味和溶解性等。 【试验3-4】装置如下图。球形枯燥管里装有碱石灰枯燥剂。导管口蘸些肥皂水,掌握氢气流速,吹出肥皂泡。当肥皂泡吹到足够大时,轻轻摇摆导管,让肥皂泡脱离管口,这时可以观看到肥皂泡上升。 肥皂泡上升说明氢气密度小。在标准状况(1大气压,0)下,氧气、空气、氢气的密度分别为1.429克/升,1.293克/升,0.0899克/升,它们的比值为1614.51。(为什么用排空气法收集?) 氢气在通常状况下,是一种没有颜色、没有气味的气体,难溶于水,比空气轻。 2.氢气的化学性质: 【试验3-5】在带尖嘴的导管口点
8、燃纯洁的氢气,观看火焰的颜色。然后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冷而枯燥的烧杯,过一会儿,观看烧杯壁上有什么现象发生。 引导观看燃烧的焰色和烧杯内壁有什么现象消失。把烧杯传递给学生,让学生用手触摸烧杯,感觉热量。证明氢气具有可燃性,燃烧时放出大量的热。 (1)氢气的可燃性: 在这个试验中为什么强调“纯洁”呢?假如氢气不纯洁燃烧时会怎么样呢? 【试验3-6】取一个一端开口,另一端钻有小孔的纸筒(或塑料筒等),用纸团堵住小孔,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氢气,使纸团内布满氢气。把氢气发生装置移开,拿掉堵小孔的纸团,用燃着的木条在小孔处点火,留意有什么现象发生。(人要离开,留意安全。) 引导学生观看: 留意小孔处点火时的开
9、头状况; 认真倾听音响的变化; 观看随音响变化而发生的现象。 板书 氢气不纯混有空气或氧气,点燃时发生爆炸。 为什么点燃纯洁的氢气能宁静地燃烧,而混合气体却会发生爆炸呢? 点燃纯洁的氢气时,在导管口流出的氢气量少,与氧气接触少,反响时产生的热量也少,且散失较快,所以点燃时宁静地燃烧。 点燃纸筒中氢气时,随着氢气的消耗,空气不断从纸筒底部进入筒内。氢气和空气接触并混和,与氧气接触面多,点燃时快速反响,产生的热量在极短时间内、有限空间里急剧膨胀,就发生了爆炸。 试验测定,当空气中混入氢气的体积到达总体积的4%74.2%时,点燃即发生爆炸。这个范围叫做氢气的爆炸极限。所以,点燃需要纯洁的氢气,点燃氢
10、气前必需检验氢气的纯度。 【试验3-7】用排水法收集一试管氢气,用拇指堵住,移近火焰,移开拇教导火。假如听到锋利的爆鸣声,就说明氢气不纯,需要再收集,再检验,直到响声很小,才说明氢气已经纯洁,假如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氢气,经检验不纯而需要再检验时,应当用拇指堵住试管口一会儿,然后再收集氢气检验纯度,以免暗焰引发氢气发生器爆炸。 【试验3-8】在枯燥的硬质试管底部铺一层黑色的氧化铜,管口微向下倾斜。通入氢气,过一会儿再给氧化铜加热。留意观看黑色的氧化铜有什么变化,管口有什么生成。反响完成后停顿加热,还要连续通入氢气,直到试管冷却后,再停顿通氢。 引导学生思索: (1)放氧化铜的试管口为什么要略向下
11、倾斜? (2)导气管为什么要伸入到试管底部,管口不能用塞子塞住? (3)为什么先通一会儿氢气,再加热氧化铜?氢气的纯度是否需要检验? (4)试验在停顿加热时,为什么还要连续通入氢气到试管全部冷却为止? 联系已学过的有关学问逐一争论。归纳出试验步骤韵语记忆口诀: 板书“一通、二点、三灭、四撤”。 引导学生用化学式表述反响过程 氢气和氧化铜反响: 练习:试验室制备氢气并使氢气跟灼热的氧化铜反响有以下主要步骤,请按正确的操作挨次排列序号_。 A 检验氢气发生装置的气密性; B 给试管中的氧化铜加热; C 向氢气发生装置里添加药品; D 停顿加热; E 向装有氧化铜试管中通入氢气; F 停顿通入氢气;
12、 G 检验氢气的纯度。 复习提问:什么是氧化反响?氢气与氧化铜反响是否是氧化反响? 分析:在氢气与氧化铜反响中,氢气夺取了氧化铜中的氧,发生了氧化反响。而氧化铜失去了氧变成了单质铜,则氧化铜发生了复原反响。 在反响中,氢气夺取了氧化铜中的氧,发生了氧化反响。使铜被复原出来,说明氢气有复原力量,我们称之为复原性,而把氢气称之为复原剂。 氧化铜失去了氧,发生了复原反响。使氢气发生了氧化反响,说明它具有氧化力量,我们称之为氧化性,而把氧化铜称之为氧化剂。 氢气:得氧有复原性是复原剂发生了氧化反响。 氧化铜:失氧有氧化性是氧化剂发生了复原反响。 练习:在高温下,三氧化二铁与一氧化碳反响生成单质铁和二氧
13、化碳。此反响中氧化剂是_,复原剂是_,_,发生了氧化反响,_发生了复原反响。 氢气的用途:阅读课本57页图3-14。 物质的用途是由其性能打算的。 密度小氢气球; 可燃性氢氧焰、高能燃料等; 复原性冶炼金属、制备硅等; 另外还可用于合成氨气、制备盐酸。 探究活动 1. 家庭小试验 在如教材第53页所示的试验3-4中,可以用蜡烛不断点燃产生、上升的氢气泡。想方法使氢气泡中含有少量空气,一来可减慢氢气上升的速度,二来又可产生剧烈的爆鸣声。 2. 家庭小试验 取一支大试管,平置固定在铁架台上,用一团棉絮浸透酒精溶液,置入管底。在管中部用纸槽送入黑色氧化铜,铺平。用单孔带短玻管的橡皮塞塞紧,加热棉絮球
14、部位,可以看到氧化铜渐渐由黑色变红。 3. 设计一个试验,证明蜡烛中含有碳氢两种元素. 初中化学教案篇2 教学目标 学问目标 使学生把握试验室用金属和酸反响制取氢气的化学反响原理,初步了解试验室制备试验的一般思路和方法; 了解置换反响的概念,对给定反响物、生成物的化学反响,能初步推断反响类型; 依据气体的性质,学会推断气体收集的方法。 力量目标 培育学生的观看力量,通过观看了解启普发生器的工作原理,并依据其原理,用易得廉价的简洁试验仪器,自行设计制备氢气的简易装置。 情感目标 通过对氢气纯度的检验,使学生了解点燃可燃性气体之前,需要进展验纯的必要性,加强对学生进展安全教育。 教学建议 本节课是
15、元素化合物的根底学问课,难度虽不大,但学问面广,这些学问是后续教学的根底。 1.精确 恰当地抓住教学目标,本节课要抓住置换反响的概念和氢气的试验室制取装置等主要内容,紧紧围绕这些学问的形成过程进展教学活动。因此教学目标应详细、明确,教材处理详略得当,紧紧围绕教学大纲的规定和教材内容的要求,重视力量培育和养成教育。 2.教学内容应有序、合理 教学过程从水的电解产物和氧气的有关学问开头,可以用计算机等媒体放映氢气的用途资料片,导出新课。再通过试验,师生共同争论,建立置换反响的概念,同时简介原子团的学问。在此根底上,结合实物展现,巧设问题,由简到繁,从易到难,依据仪器药品,让学生在课堂上设计出一套制
16、氢气的适宜装置,通过设计试验,一可培育学生的动手、动脑的力量,二可增加他们学习兴趣,三可稳固已学学问。 3.优选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多样化 本节教学方法是试验探究法,以试验为前提,通过试验观看,实物展现和录像、计算机、投影等电化教学手段,集试验、争论、叙述、讲解、归纳、练习为一体,这种方法既充分表达了以试验为根底的学科特点,又表达了教为主导,学为主体二者统一的教学原则。 4.重视力量培育,留意养成教育 本节教学应敏捷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通过试验或启发性、探究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学生动眼、动手、动口、动脑的时机,培育和进展学生观看、操作、思维与自学等多种技能和多种力量。同时,教学中每
17、一个学问点都是以已有学问或化学事实、探究性问题开头,通过试验观看、引导思索、争论、自学等多种方式,突出对学生学习过程的指导,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和思维方式,这样有利于逐步建立有效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此外,教学中还可结合氢气的发觉史和制氢发生装置的分析争论,以及学问的迁移过程,同时向学生进展辩证唯物主义熟悉论和科学态度、科学方法的教育,这些都有利于对学生进展素养教育。 教学设计方案 早在十六、七世纪的时候,有好几位科学家都发觉了金属跟酸反响能产生一种可燃性的气体氢气。直到现在,氢气的试验室制法仍旧选用金属跟酸反响。那么用哪种金属,用哪种酸为呢? 一、 验室制取氢气的原理: (试验)取四支
18、试管,分别向其中参加镁条、锌粒、铁钉、铜片,然后向试管中参加等量的同种稀硫酸,观看产生气体的速率。 (现象)稀硫酸同时与Mg、Zn、Fe、Cu接触,试验现象是:Mg与稀硫酸反响猛烈,锌与酸反响,产生氢气的速率较快,Fe与稀硫酸反响很慢,铜与稀硫酸接触,没有明显现象。 试验室制取气体,要求便于操作和收集,而Mg反响速率过快,不便利收集;Fe反响速率过慢,因此常选用锌为最适宜。 二、试验室制取氢气的装置和收集方法 1. 制备装置: 完整的气体制取装置包括发生装置(即发生反响生成该气体的装置)和收集装置两局部。 气体发生装置确实定,要依据反响原理,特殊是反响物的状态和反响条件。试验室制取氢气所用的锌
19、是颗粒状固体,所用的稀硫酸呈液体,常温下两种药品接触即可发生反响。由此可见,只需用容器将锌和稀硫酸盛放在一起,并将产生的氢气通过导管导出即可。因此组装发生装置应包括盛装药品的反响容器(大试管、广口瓶、锥形瓶、烧瓶等均可),用于封闭反响容器口的胶塞,穿过胶塞用于导出氢气的玻璃导管(用试管或烧瓶作反响容器时还需用铁架台固定)。这种装置是最简洁的氢气发生装置,如下列图(A)、(B)所示。 (A) (B) (争论)但这种发生装置的缺点是必需当锌和稀硫酸中至少有一种完全反响后该反响才能停顿,如何使制取气体的过程连续呢? 试验中常加一长颈漏斗,通过长颈漏斗分次加酸来掌握反响,如下列图所示。 长颈漏斗下部必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初中化学 教案 2023 年五篇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