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体育教学教案集.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体育教学教案集.doc(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初中体育教学教案全集 一、指导思想 本次课的设计思路主要依据二期课改中强调的“以学生进展为本”的教育理念,树立“安康第一”的指导思想,结合初三体育中考中的选测工程篮球,教会学生根本的行进间运球上篮动作,体会起步点与连贯动作协调全都。通过体育课激发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开发学生潜能,突出“健身育人”的课程理念。 二、教材分析 行进间运球上篮是篮球技术中较难把握的一项技术,特殊对于女生来说具有肯定难度,通过各种形式的练习,使学生建立根本的动作表象。主要做到四句口诀,一跨大步接球牢,二跨小步用力跳,三要抬腿举球高,四要手指手腕用力巧。不仅将口诀熟记于心,并能在练习中加以灌输,到达要求。 三、学生状
2、况分析 在教学中发觉女生对于行进间运球上篮的把握与男生相比相对较弱,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采纳循序渐进的方法,在学生已经把握原地运球与原地投篮的根底上学习行进间运球上篮的技术动作。本次课是学习课,要求学生将口诀熟记于心并能在练习中完成一大二小三跳的根本要领,50%的学生能够把握并运用,使运球起球上篮一气呵成。 四、教学目标: 1、通过对行进间运球上篮的学习使学生初步把握动作要领,50%能够完成一大二小三跳的技术动作。 2、运用篮球进展双手头上投掷的动作复习,学会腿腰臂三部位同时发力。 3、提高学生把握上篮技术的稳定性,增加学生的自信念,体验上篮胜利的乐趣。 五、教学重点:使学生初步建立行进间运球上
3、篮技术的.动作概念。 六、教学难点:提高学生的上篮稳定性,使50%的学生能够把握这一技术。 七、课的流程与设计: 在预备局部选用了原地预备操和原地跑步接喊数数脚的嬉戏开头,使学生尽快进入课前预备,在嬉戏中活泼课堂气氛又创立了轻松和谐的师生关系。 根本局部的主教材是篮球行进间运球单手肩上投篮和投掷练习。本课对于初中的学生根本要求把握篮球中的运球与上篮技术动作的结合。通过各种教学手段将动作要领编成口诀的形式便于学生记忆,把握连贯动作,更好地完成上篮动作,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最大化地把握动作技术,提高学生把握技术的力量。 本次课通过球性练习,徒手练习,两人一组跨步练习与行进间上篮等练习,循序渐进地培育
4、学生迎难而上,挑战自我的力量。最终的拓展练习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体验上篮胜利的乐趣,为了提高女生的稳定性,让女生使用小一号的篮球,明显提高了女生掌握球与把握球的力量,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主要体会双手投掷的正确动作要领,双手持球直臂后引,将身体拉成反弓型,体会后脚蹬地,腰背和手臂同时发力的挨次,留意出手后球运行的路线,尽量保持抛物线,提高运动成绩。选用标志桶接篮球的嬉戏激发学生兴趣,创立和谐欢乐的课堂气氛。 八、放松与评价 完毕局部选用了瑜伽练习的个别动作,使学生在整堂课后又一次享受到体育的乐趣,在教师的示范学生跟做下使学生能够在欢快的气氛中逐步恢复心率,调整呼吸,放松身心。 初中体育教学教案全集
5、 一、教材分析 教材内容为篮球(复习直线运球,学习变向运球)和迎面接力嬉戏,均选自省编中学体育与安康水平四的教材内容。 球类运动是学生宠爱的运动工程,它具有良好的综合健身作用,能够培育学生团结互助、积极进取和拼搏精神。中学篮球教材由根本技术、简洁战术和教学竞赛三局部组成,根本技术在整个教学内容中比重较大。选择变向运球技术作教材,是依据初一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和认知、技能水平的实际状况。 本次课是篮球运球的第1课(共3次课),学生对第1次课后,大多数学生已经初步把握了篮球直线运球的根本技术动作,为本次课奠定了良好根底。 二、学情分析 教学对象为初一(3)班和初一(4)班的男生,共40人。该两班男
6、生喜爱体育活动,特殊是篮球运动,篮球运动根底和身体素养普遍较好。他们有较强的集体荣誉感,只是有些过于好动,组织纪律性相对较差,因此要设计好课的组织工作。 三、教学理念 贯彻突出学生主体性的教学理念,在教学中,采纳小组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努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四、重点和难点 重点为:两手触球部位与力度;难点是:左右手交换时的连接。 五、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明确直线运球与变向运球的区分,以及变向运球的动作要领。 2.技能目标:80%以上的学生正确把握变向运球动作;通过接力赛跑,进展腿部力气。 3.情感目标:培育篮球运动兴趣和遵纪守法的品质。 六、教学方法 1.
7、讲解法与示范法:用富有启发性的讲解和直观美丽的示范,让学生能较清晰地熟悉到“球的反弹角度与手按(拍)球的部位有直接关系”等技术原理,建立清楚的变向运球的动作表象。 2.探究法:比照较难的快速变向运球动作,分小组争论探究,最终教师进展点评、归纳。 3.竞赛法:迎面接力赛跑嬉戏的教学采纳竞赛法,营造团结协作、奋勉进取的气氛。 七、教学流程 (一)预备局部(9分钟) 1.内容安排与活动挨次: 持球全身关节操原地熟识球性绕球场直线运球原地体前左右变向运球练习 2.设计意图: 活动关节,熟识球性,为根本局部的教学奠定根底。 (二)根本局部(32分钟) 1.篮球运球(20分钟) (1)教学步骤: 原地体前
8、左右变向运球练习 前进2-3步变向运球练习 集中讲解示范动作要领 讲解:右手斜下压,左手斜上接;换手同样做,穿插向前进。 找一学生试做,其他学生点评,教师总结。 前进2-3步变向运球练习 前进5-6步变向运球练习 分组争论:怎样变向运球快速前进?各组代表发言,教师总结:左右手连接快,推压球的后上部位。 前进运球到篮下投篮 要求:中场开头,半场运球投篮,每人3次以上。 (2)设计意图:利用诱导性练习,渐渐让学生把握动作;选择分组争论,让学生探究动作要领,可以突出学生的主体性,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 2.接力跑(12分钟) (1)练习挨次 试跑体验 讲解规章要求 赛前试跑 迎面接力竞赛 要求:5局3
9、胜,教师裁判,犯规无效。 (2)设计意图: 首先,试跑体验是为正式竞赛所做的身体上、心理上和路线上的预备。其次,赛前试跑,让学生进一步熟识规章。竞赛中犯规无效,让学生在遵守规章的前提下竞赛,有利于培育学生遵纪守法的优良品质。 (三)完毕局部(4分钟) 1.内容安排与活动挨次: 放松走嬉戏(笑与不笑)小结与鼓舞(练习图示:略) 2.设计意图: 安排放松走和“笑与不笑”的嬉戏,都是为了身心放松,同时有利于让学生养成熬炼后整理放松的习惯;最终的小结,在对本课的效果进展讲评的根底上,对学生的表现进展鼓舞性评价,有利于学生的进步和进展。 八、效果估计 本课能够较好地达成事先设定的教学目标;此外,本课的平
10、均心率估计为130135次/分,练习密度估计为30%-40%。 九、课后延长 布置课外作业(课外练习变向快速运球20分钟以上),并说明检查方法(下节课抽测作业状况)。 初中体育教学教案全集 教学目标 1、通过讲解使学生正确熟悉自己的身体构造。 2、通过典型事例加深学生记忆,激发学生兴趣。 教学重点: 骨骼、关节的根本构造和功能; 教学难点: 骨骼、关节、肌肉如何相互协调完成运动过程。 教具: 人体骨骼、肌肉模型及挂图,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既然提到运动,那么我们就需要讨论一下人体的运动系统。通过提问人体的运动系统由哪几局部构成引入本课。通过出示多媒体课件、播放动画片和提问与小组争论
11、二、授课:总结学生的争论,教师结合多媒体讲解 (1)、熟悉骨骼和关节投影出示全身骨骼图片 提问学生人体骨骼由多少块构成?(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通过人体骨骼、肌肉模型简洁介绍人体的骨骼。 介绍关节:球窝关节(肩关节)滑车关节(肘关节)平面关节(脊椎) 自己动手并争论:我们身上哪些是球窝关节、哪些是滑车关节、哪些是微动关节。 (2)、肌肉:出示全身正反肌肉图片和肌肉类型图片 肌肉分成三大类:骨骼肌(附着在骨骼上) 平滑肌(食道,胃壁) 心肌(心脏)具有律动性 重点讲解骨骼肌:人体是很很简单的.即使一个很简洁的动作也要许多肌肉协调协作完成。因此在运动生理学中我们又将肌肉分成这样几类:原动肌(使骨骼产生运动的一块或一组肌肉)对抗肌(在同一动作中与原动肌起相反作用的一块肌肉或一组肌肉)固定肌(了解) 中和肌(了解) 用屈肘动作来详细讲解原动肌与对抗肌。当我们屈肘时,肱二头肌收缩,而肱三头肌舒张。他们正好是一对作用相反的肌肉组。所以,这时我们就将肱二头肌称为本动作的原动肌,而肱三头肌就称为对抗肌。 (3)骨骼、关节、肌肉和运动之间的关系教师利用多媒体出示上臂构造解剖运动图 自己动手并争论:骨骼、关节、肌肉和运动的关系? (4)小结: A我们说心肌有律动性,假设心肌每分钟跳60次,我们算一下它一小时、一天、一年分别能跳动多少次?并说说它的重要性! B踢足球时骨骼、关节、肌肉和运动的关系?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