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单元知识点小结_第9单元_溶液.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初中化学单元知识点小结_第9单元_溶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化学单元知识点小结_第9单元_溶液.docx(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初中化学单元知识点小结_第9单元_溶液 初中化学单元学问点小结_第9单元_溶液 第九单元溶液 一、溶液的形成 1、溶液(1)溶液的概念: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 (2)溶液的根本特征:均一性、稳定性。 留意:a、溶液不肯定无色【如:CuSO4为蓝色;FeSO4溶液为浅绿色;Fe2(SO4)3溶液为黄色】; b、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水是最常用的溶剂;c、溶液的质量溶质 的质量溶剂的质量;溶液的体积溶质的体积溶剂的体积;d、溶液的名称:溶质的溶剂溶液(如:碘酒碘的酒精溶液) 2、溶液的组成:溶质和溶剂,溶质可以有多种,溶剂只能有一种。【溶质和
2、溶剂的推断:液态的为溶剂,固态或气态的为溶质;都为液态时量多的为溶剂,量少的为溶质;有水时,水肯定是溶剂,其它的为溶质;不知道量的多少时可以依据名称溶质的溶剂溶液,前面的为溶质,后面的为溶剂。】 3、乳浊液:不溶性小液滴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叫做乳浊液。 4、乳化:由于外表活性剂的作用,使原来不能混合到一起的两种液体能够混到一起的现象称为乳化现象,具有乳化作用的外表活性剂称为乳化剂。 5、悬浊液:固体小颗粒悬浮于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叫悬浊液。6、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 (1)概念:在肯定温度下,向肯定量溶剂里参加某种溶质,当溶质不能连续溶解时,所得到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还能连续溶解的溶
3、液叫做这种溶质的不饱和溶液。 (2)推断方法:连续参加该溶质,看能否连续溶解。(3)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之间的转化: 添加溶剂、上升温度、削减溶质 饱和溶液 添加溶质、降低温度、削减溶剂 不饱和溶液 注:转变温度时Ca(OH)2和气体等除外,它们的溶解度随温度上升而降低;最牢靠的方法是添加溶质或添加溶剂。 (4)浓、稀溶液与饱和不饱和溶液之间的关系:饱和溶液不肯定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不肯定是稀溶液,如饱和的石灰水溶液就是稀溶液;在肯定温度时,同一种溶质的饱和溶液要比它的不饱和溶液浓。 7、溶解时放热、吸热现象:溶解的过程:a、集中吸热;b、水合放热;两个过程共同打算溶解时是吸热还是放热;溶解吸
4、热:如NH4NO3溶解;溶解放热:如NaOH溶解、浓H2SO4溶解;溶解没有明显热现象:如NaCl。 二、溶解度 1、固体的溶解度 (1)溶解度的定义:在肯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溶剂里到达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四要素:条件:肯定温度;标准:100g溶剂;状态:到达饱和;溶解度的单位:克。 (2)溶解度的含义:20时NaCl的溶液度为36g含义为在20时,在100克水中最多能溶解36克NaCl或在20时,NaCl在100克水中到达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为36克。 (3)影响固体溶解度的因素:溶质、溶剂的性质(种类);温度:大多数固体物的溶解度随温度上升而上升,如KNO3;少数固体物质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初中化学 单元 知识点 小结 溶液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