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知识点总结1100字范文(7篇).docx
《初中数学知识点总结1100字范文(7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数学知识点总结1100字范文(7篇).docx(2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初中数学知识点总结1100字范文(7篇)初中数学学问点总结精选1100字范文1 1、要有学习数学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做任何事情,只要有兴趣,就会积极、主动去做,就会想方设法把它做好。但培育数学兴趣的关键是必需先把握好数学根底学问和根本技能。有的同学老想做难题,看到别人上数奥班,自己也要去。假如这些同学连课内的根底学问都把握不好,在里面学习只能滥竽充数,对学习并没有帮忙,反而使自己失去学习数学的信念。我建议同学们可以看一些数学名人小故事、趣味数学等学问来增加学习的自信念。 2、要有端正的学习态度。首先,要明确学习是为了自己,而不是为了教师和父母。因此,上课要用心、积极思索并勇于发言。
2、其次,回家后要仔细完成作业,准时地把当天学习的学问进展复习,再把明天要学的内容做一下预习,这样,学起来会轻松,理解得更加深刻些。 3、要有“持之以恒”的精神。要使学习成绩提高,不能焦急,要一步一步地进展,不要希望一夜之间什么都学会了。即使进步慢一点,只要坚持不懈,也肯定能在数学的学习道路上获得胜利!还要有“不耻下问”的精神,不要怕丢面子。其实无论学问难易,只要学会了,弄懂了,那才是最大的面子! 初中数学学问点总结精选1100字范文2 第一章 图形的熟悉初步 一、学问框架 本章的主要内容是图形的初步熟悉,从生活四周熟识的物体入手,对物体的外形的熟悉从感性逐步上升到抽象的几何图形.通过从不同方向看
3、立体图形和绽开立体图形,初步熟悉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联系.在此根底上,熟悉一些简洁的平面图形直线、射线、线段和角. 二、本章书涉及的数学思想: 1.分类争论思想。在过平面上若干个点画直线时,应留意对这些点分状况争论;在画图形时,应留意图形的.各种可能性。 2.方程思想。在处理有关角的大小,线段大小的计算时,常需要通过列方程来解决。 3.图形变换思想。在讨论角的概念时,要充分体会对射线旋转的熟悉。在处理图形时应留意转化思想的应用,如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相互转化。 4.化归思想。在进展直线、线段、角以及相关图形的计数时,总要划归到公式n(n-1)/2的详细运用上来。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主要包括相
4、交线与平行线、平面直角坐标系、三角形、二元一次方程组、不等式与不等式组和数据的收集、整理与表述六章内容。 其次章 相交线与平行线 一、学问框架 二、学问概念 1.邻补角:两条直线相交所构成的四个角中,有公共顶点且有一条公共边的两个角是邻补角。 2.对顶角:一个角的两边分别是另一个叫的两边的反向延长线,像这样的两个角互为对顶角。 3.垂线: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时,叫做相互垂直,其中一条叫做另一条的垂线。 4.平行线: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5.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同位角:1与5像这样具有一样位置关系的一对角叫做同位角。 内错角:2与6像这样的一对角叫做内错角。 同旁内角
5、:2与5像这样的一对角叫做同旁内角。 6.命题:推断一件事情的语句叫命题。 7.平移:在平面内,将一个图形沿某个方向移动肯定的距离,图形的这种移动叫做平移平移变换,简称平移。 8.对应点:平移后得到的新图形中每一点,都是由原图形中的某一点移动后得到的,这样的两个点叫做对应点。 初中数学学问点总结精选1100字范文3 1、平方与平方根 2、面积与平方 (1)任意两个正数的和的平方,等于这两个数的平方和 (2)任意两个正数的差的平方,等于这两个数的平方和,再减去这两个数乘积的2倍 任意两个有理数的和(或差)的平方,等于这两个数的平方和,再加上(或减去)这两个数乘积的2倍 3、平方根 1正数有两个平
6、方根,这两个平方根互为相反数; 2零只有一个平方根,它就是零本身; 3负数没有平方根 4、实数 无限不循环小数叫做无理数 有理数和无理数统称为实数 5、平方根的运算 6、算术平方根的性质 性质1一个非负数的算术平方根的平方等于这个数本身 性质2一个数的平方的算术平方根等于这个数的肯定值 7、算术平方根的乘、除运算 1)算术平方根的乘法 sqrt(a)?sqrt(b)=sqrt(ab)(a=0,b=0) 2算)术平方根的除法 sqrt(a)/sqrt(b)=sqrt(a/b)(a=0,b0) 通过分子、分母同乘以一个式子把分母中的根号化去火把根号中的分母化去,叫做分母有理化 3)被开方数的每个因
7、数的指数都小于2;(2)被开方数不含有字母我们把符合这两个条件的平方根叫做最简平方根 8算术平方根的加、减运算 假如几个平方根化成最简平方根以后,被开方数一样,那么这几个平方根就叫做同类平方根 9、一元二次方程及其解法 1)一元二次方程 只含有一个未知数,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的方程,叫做一元二次方程 2)特别的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 3)一般的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配方法 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步骤是: 1、化二次项系数为1用二次项系数去除方程两边,将方程化为x2+px+q=0的形式 2、移项把常数项移至方程右边,将方程化为x2+px=-q的形式 3、配方方程两边同时加上“一次项系数一半的平方
8、”,是方程左边成为含有未知数的完全平方形式,右边是一个常数 4、有平方根的定义,可知 (1)当p2/4-q0时,原方程有两个实数根; (2)当p2/4-q=0,原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二重根); (3)当p2/4-q 0,小数-大数 0. 6.互为倒数:乘积为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留意:0没有倒数;若 a0,那么 的倒数是 ;若ab=1? a、b互为倒数;若ab=-1? a、b互为负倒数. 7. 有理数加法法则: (1)同号两数相加,取一样的符号,并把肯定值相加; (2)异号两数相加,取肯定值较大的符号,并用较大的肯定值减去较小的肯定值; (3)一个数与0相加,仍得这个数. 8.有理数加法的运
9、算律: (1)加法的交换律:a+b=b+a ;(2)加法的结合律:(a+b)+c=a+(b+c). 9.有理数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即a-b=a+(-b). 10 有理数乘法法则: (1)两数相乘,同号为正,异号为负,并把肯定值相乘; (2)任何数同零相乘都得零; (3)几个数相乘,有一个因式为零,积为零;各个因式都不为零,积的符号由负因式的个数打算. 11 有理数乘法的运算律: (1)乘法的交换律:ab=ba;(2)乘法的结合律:(ab)c=a(bc); (3)乘法的安排律:a(b+c)=ab+ac . 12.有理数除法法则: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留意:零不
10、能做除数, . 13.有理数乘方的法则: (1)正数的任何次幂都是正数; (2)负数的奇次幂是负数;负数的偶次幂是正数;留意:当n为正奇数时: (-a)n=-an或(a -b)n=-(b-a)n , 当n为正偶数时: (-a)n =an 或 (a-b)n=(b-a)n . 14.乘方的定义: (1)求一样因式积的运算,叫做乘方; (2)乘方中,一样的因式叫做底数,一样因式的个数叫做指数,乘方的结果叫做幂; 15.科学记数法:把一个大于10的数记成a10n的形式,其中a是整数数位只有一位的数,这种记数法叫科学记数法. 16.近似数的准确位:一个近似数,四舍五入到那一位,就说这个近似数的准确到那一
11、位. 17.有效数字:从左边第一个不为零的数字起,到准确的位数止,全部数字,都叫这个近似数的有效数字. 18.混合运算法则:先乘方,后乘除,最终加减. 本章内容要求学生正确熟悉有理数的概念,在实际生活和学习数轴的根底上,理解正负数、相反数、肯定值的意义所在。重点利用有理数的运算法则解决实际问题. 体验数学进展的一个重要缘由是生活实际的需要.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师培育学生的观看、归纳与概括的力量,使学生建立正确的数感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力量。教师在讲授本章内容时,应当多创设情境,充分表达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地位。 其次章 整式的加减 一.学问框架 二.学问概念 1.单项式:在代数式中,若只含有乘法
12、(包括乘方)运算。或虽含有除法运算,但除式中不含字母的一类代数式叫单项式. 2.单项式的系数与次数:单项式中不为零的数字因数,叫单项式的数字系数,简称单项式的系数;系数不为零时,单项式中全部字母指数的和,叫单项式的次数. 3.多项式:几个单项式的和叫多项式. 4.多项式的项数与次数:多项式中所含单项式的个数就是多项式的项数,每个单项式叫多项式的项;多项式里,次数最高项的次数叫多项式的次数。 通过本章学习,应使学生到达以下学习目标: 1. 理解并把握单项式、多项式、整式等概念,弄清它们之间的区分与联系。 2. 理解同类项概念,把握合并同类项的方法,把握去括号时符号的变化规律,能正确地进展同类项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初中 数学 知识点 总结 1100 范文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