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单元练习-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三.docx
《第四单元《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单元练习-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四单元《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单元练习-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三.docx(1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单元练习学校:_姓名:_班级:_考号:_一、单选题1有学者指出,任何商品都会随同它而带来一种实用哲学和一种人生学说。中原内地出产的丝绸织物随着丝绸之路逐渐向西方传播(下图),围绕丝绸的跨国传播,其中蕴含的中华民族的一整套思想、审美,以及有关世界与人类的一整套哲学都随之传播。这说明汉代丝绸之路A丝绸文化传播是一个激进的过程B丝绸之路促进了中西文化交流C丝绸织物是中国实用哲学的表现D丝绸贸易是中西交流的主要方式2据史记记载,乌氏(今甘肃平凉县)倮(人名)以畜牧起家,后来贩卖丝货,与关外戎王贸易,竟成巨富。秦始皇让其位同封君,列朝议事。这则材料可以佐证秦代A跨境丝绸贸易显现雏形B
2、政府鼓励民众经商贸易C郡县制与分封制的并存D畜牧业为国民经济基础3如表是关于蜀身毒道的一些记载。据此可以推断出处记载汉书.张骞传臣在大夏时,见邓竹杖、蜀布,阿安得此,大夏国人日:“吾贾人往市之身毒国。身毒国在大夏东南可数千里。其俗土著,与大夏同,而卑湿著热。其民乘象以战,其国临大水焉。”吕思勉中国通史当时(汉朝)蜀物入印度所走的路,当原令经自四川经西康、云南入蹈甸的路。A汉代张骞开通了蜀身毒道B早在汉朝四川地区和印度已有贸易往来C人口迁移促进了文化交流D中国的丝绸受到古印度上层人士的喜爱4到目前为止,马可波罗行纪是外文文献中对蒙元帝国记载最为详尽的历史文献,虽然,有不少地方有夸大之词,记载有不
3、实之处,但它的绝大多数的记载都可在中国历史文献中得到证实。行纪不仅为中国学者提供了研究蒙元史的一手文献,也为当时的欧洲展现了蒙古帝国的真实画卷。”对材料中的“它”表述正确的是()A全面真实地反映了蒙元帝国的历史B记述了古罗马旅行家在东方的经历C最先向欧洲人介绍了指南针技术D对东西方文明的交流起了重要作用5欧洲人向美洲输出工业品,及其用工业品从非洲换来的黑人奴隶,在美洲换成白银,再把这些白银运往亚洲,换取亚洲的香料、生丝、绸缎、棉布、瓷器、茶叶、胡椒,运回欧洲。材料说明()A新航路开辟后州际经济联系大大加强B美洲和亚洲已成为西方工业品市场C掠夺非洲是西欧资本积累的主要途径D亚洲主导了当时世界经济
4、贸易活动6古丝绸之路是历史上中华民族和世界广泛接触和交流的见证。汉武帝时期,“自敦煌西至盐泽(今新疆罗布泊),往往起亭,而轮台、渠犁皆有田卒数百人,置使者校尉领护,以给使外国者”。由此可知A汉王朝保护丝绸之路的畅通B政府严格限制出境商旅C汉代东西方文化交流的频繁D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7明朝张燮在东西洋考中记载:“文郎玛神(今印度尼西亚加里曼丹)初盛食以蕉叶为盘,及通中国,乃渐用磁(瓷)器。”非洲发现了大量明朝的陶瓷,如蒙巴萨发现的茶具。明朝永乐、宣德年间外销非洲的瓷器中,出现了带有伊斯兰风格的双耳扁瓶等。材料说明明朝对外贸易废止了明朝初期实行的闭关锁国政策影响到亚非一些地区人们的生活习惯推动了
5、郑和下西洋持续开辟海外市场促进中国与亚非一些地区的文化交流ABCD8保罗波烈(右图)是时装界的幻想主义者,但他的幻想持续影响至今。他推出的一种中国大袍式宽松女外套很快获得巴黎女性的欢迎,他为它命名“孔子”。以后又推出以“自由”命名的两件套装亦是吸收了东方服装的剪裁方法。关于他设计的服饰,说法错误的是()A受俄国和古典希腊文化的影响B受亚洲文化的影响C奠定了20世纪西方女装流行的基调D使法国时装业进入巅峰时期9民国时期,巴黎的时新服饰三四个月后就会流行于上海。一首流行俚语说道:“人人都学上海样,学来学去不像样,等到学了三分像,上海又变新花样。”材料主要反映出当时()A巴黎为世界服饰制作中心B中国
6、物质生活实现了西化C上海是中外文化交流中心D文化之间的相互影响10中国与印度和近东的接触中叙述说,汉武帝派遣张骞出使西域和军队开辟丝路,“不但给中国增加了东土耳其斯坦的地方,并且还使中国在商业和文化上,与印度、波斯互相接触。远东从此不再和其余的世界完全隔绝了”。这里强调的是A文明互鉴的持久性B丝绸之路的开创性C商贸往来的频繁性D交往范围的广泛性11国学大师季羡林先生曾说过:“世界上历史悠久、地域广阔、自成体系、影响深远的文化体系只有四个:中国、印度、希腊、伊斯兰,再没有第五个,而这四个文化体系汇流的地方只有一个,就是中国的敦煌和新疆地区,再没有第二个。”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丝绸之路的开通
7、B中西交往频繁C中华帝国的强大D新航路的开辟12著名作家写道:“全球化跟国际化这样子排山倒海而来的时候,它对我们最大的挑战可能是,你到底找不找得到那一个铁轨跟铁轨衔接的地方。也就是西方跟东方,现代跟传统,旧的跟新的,衔接的那个点。然后找到那个点之后,大概就可以在席卷而来的那个全球化的大浪里头,找到自己真正可以安身立命的地方了。”这里,其主张()A全球化要实现西方化B全球化前提是区域化C全球化要立足民族化D全球化浪潮不可逆转13“万里茶道”是1719世纪,晋商从福建武夷山一带采茶贩卖到中俄边境恰克图的一条商业通道,后经扩张直抵欧洲,俄国人称为“伟大的中俄茶叶之路”,具有巨大的经济意义和文化价值。
8、这说明()A中国闭关锁国发生转变B中俄联系密切交流广泛C中外陆路贸易得到发展D中西海路交流逐渐衰落14“草原丝绸之路”沿线经过的主要古代城市有辽上京(今巴林左旗辽上京遗址)、元上都(今正蓝旗元上都遗址)、集宁路(今集宁路古城遗址)、天德军(今丰州古城遗址)、德宁路(今敖伦苏木古城遗址)、哈喇浩特(今额济纳旗黑城遗址)、哈拉和林(今蒙古国前杭爱省哈拉和林遗址)、讹答剌(哈萨克斯坦奇姆肯特市)、托克马克(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市)等地。材料反映了“草原丝绸之路”()A是在丝绸之路南面的东西交通线B从漠北草原或南西伯利亚西行C沿天山北麓,进入中亚D匈奴、大月氏等游牧民族沿此路西迁15历史学家翦伯赞认
9、为:“张骞在公元前127年之发现西域,其对于当时中国人的刺激,就正像后来1492年哥伦布之发现美洲对欧洲人的刺激是一样的。”这一观点说明()A当时中国商品经济高度发达B欧洲和中亚各国普遍希望与中国广泛交流C张骞通西域加强了人们对外部世界的关注D张骞通西域刺激了欧洲人开辟新航路的活动二、材料分析题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北美和俄罗斯的平原是我们的粮田;芝加哥和敖德萨(今乌克兰第二大城市)是我们的粮仓;加拿大和波罗的海沿岸是我们的林木生产者;在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放牧着我们的羊群;在阿根廷和北美的西部大草原放牧着我们的牛群;秘鲁运给我们白银,黄金则从南美和澳大利亚流到伦敦。印度人和中国人替我
10、们种植茶叶,在东西印度扩大了我们的咖啡园、甘蔗和香料园;西班牙和法国是我们的葡萄园,地中海沿岸各国是我们的菜园主。我们的棉田,长期以来都是分布在美国南方,而现在差不多扩展到地球上各个热带地区去了。英国经济学家史丹莱杰温斯的论述(摘自周一良、吴于廑主编世界通史资料选集近代部分)材料二随着全球联系的加强,更多种类的海外产品如烟草、咖啡、可可和茶叶等纷纷进入欧洲市场,成为对外贸易的主要商品。来自东方的产品一香料,如胡椒的年平均进口量,由210吨增加到7000吨之多,由供贵族富豪享用的高级奢侈品变为了供普通人消费的大众化商品。在荷兰,茶饮逐步被当作日常饮料,各大城镇相继出现许多茶叶店铺,为了更好地宣传
11、茶叶,茶商在包装上印制各种各样的售茶广告。1852年,世界第一家百货公司在法国巴黎开业,购物,从此成为人们非常享受的一项体验。摘编自经济与社会生活及帕尔默工业革命:变革世界的引擎(1)概括材料一反映的世界贸易格局,结合所学,分析推动这种格局形成的因素有哪些?(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归纳近代商业贸易的变化及其对社会生活的影响。17图1、图2、图3是不同历史时期世界(局部)贸易与交流的形势图。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分别指出图1、图2、图3的世界贸易与交流的路线名称。(2)分别提取图1、图2、图3的信息,并据此说明与其相对应的贸易与交流路线。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汉代海上丝绸之路
12、始发港有多个,比如徐闻(今广东湛江市徐闻县)、合浦(今广西合浦)、广州、泉州、宁波等,但史载最早的海上丝绸之路港口则是徐闻。汉武帝曾派人招募海员从徐闻、合浦港出海,经过日南(今越南)沿海岸线西行,到达黄支国(今印度境内)、已程不国(今斯里兰卡),随船带去的主要有丝绸和黄金等物。这些丝绸再通过印度转销到中亚、西亚和地中海各国。摘编自早期海上丝绸之路材料二陆上丝绸之路沿途气候异常干燥,地形复杂,加之骆驼、马匹运载能力有限,更为严峻的是唐与吐蕃及西亚阿拉伯国家的冲突剧增。安史之乱后,“国家用度”尽仰江淮。宋朝与辽、西夏、金等政权长期对峙,政府转而在广州、泉州等12处设市舶司,专司外商货物税,并利用先
13、进技术,从泉州和广州等地南下海上,达东南亚和南亚,通今波斯湾、红海至欧洲,也可至非洲东海岸。16世纪初,葡萄牙人开辟了从大西洋越过非洲自西而东进入亚洲的新航线后,海上丝绸之路愈加发达。最终绿洲古路遭到遗弃,失去了传统价值。据费正清剑桥中国古代史等整编(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汉时期海上丝绸之路的特点及影响。(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丝绸之路“时空大挪移”的主要因素。19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摘自马克垚世界文明史材料二1618世纪,来自欧洲的大批传教士到达中国,他们把西方的科学知识引进中国,又把中国的典籍翻译、介绍到欧洲。18世纪,巴黎出版了欧洲汉学的三大名著,欧洲
14、兴起了史无前例的“中国热”。当中国的园林建筑、茶叶瓷器、书籍戏曲、儒教哲学在欧洲大行其道的时候,来自欧洲的望远镜、水平仪等现代仪器,摆进了康熙皇帝的寝室。正是在西方借助东方、欧洲借助中国完成对旧制度的现实批判和对新社会的思想启蒙,为欧洲自身的破茧成蝶准备条件的时候,欧洲人对东方的认识,悄然发生变化。肯定、景仰的维度向否定、批判的维度转化,欧洲从马可波罗时代开始的连续五个世纪对中国的崇拜与美化渐行渐远了。这一认识在19世纪达到顶峰。摘编自许平欧洲人东方认识的拐点材料三 古今中西的几大文明,各有特点,但这些特点完全不应成为互相敌视的原因,倒恰好是彼此借鉴的理由。任何一个文明,不论有多古老,有多特色
15、,也必定含有与其他文明共享的一些价值理念,否认这一点,就无法参与全球精神财富的大循环。摘自南方周末(1)根据材料一,读图指出爱琴海古代文明与其他文明的关系。(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欧洲人对中国的认识由肯定转向否定的原因。(3)根据以上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影响人类文明交流的因素及其启示。第5页 共8页 第6页 共8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参考答案:1B【详解】丝绸文化是中华文化的独特创造,在与其他民族的文化交往中,不同的民族按照各自的文化传统和审美习惯等,对其加以丰富,甚至是再创造,从而扩大了丝绸文化的传播范围和影响力。丝绸逐渐向西方传播,促
16、进了中西文化交流,B项正确;材料反映不出A项,排除;C、D说法过于绝对,均排除。故选B项。2A【详解】根据材料“乌氏(今甘肃平凉县)倮(人名)以畜牧起家,后来贩卖丝货,与关外戎王贸易,竟成巨富”可知,乌氏倮与关外戎王贸易而致富,可以佐证秦代跨境丝绸贸易显现雏形,A项正确;材料未体现政府对经商贸易的态度,排除B项;C项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C项;材料未体现畜牧业是国民经济基础,排除D项。故选A项。3B【详解】据题意可知,在汉代就已经有了中国与印度地区交往的记录,说明汉朝四川与印度已有贸易往来,故选B;张骞开通的是古代丝绸之路,排除A;材料反映的是四川与印度地区的贸易往来,而非人口迁移,排除C;材料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中历史精品资料 新高考历史精品专题 统编版高中历史资料 高中历史课件 高中历史学案 高中历史设计 高中历史试卷 高考历史指导 高中历史练习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