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工作总结5篇.doc
《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工作总结5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工作总结5篇.doc(1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工作总结5篇 本学期,本人担当初二_班语文课教学和教育处干事工作。一学期来,本人以学校及各处组工作规划为指导;以加强师德师风建立,提高师德水平为重点,以提高教育教学成绩为中心,以深化课改试验工作为动力,仔细履行岗位职责,较好地完成了工作目标任务,现将一学期来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加强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素养。 一方面,仔细学习教师职业道德标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和政治理论水平;另一方面,仔细学习新课改理论,努力提高业务力量,参与自学考试,努力提高自己的学历水平。通过学习,转变了以前的工作观、学生观,使我对新课改理念有了一个全面的、深入的理解,为本人转变
2、教学观念、改良教学方法打好了根底。 二、以身作则,严格遵守工作纪律。 一方面,在工作中,本人能够严格要求自己,时时到处以一个共产党员的标准来要求自己,榜样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做到不迟到、不早退,不旷会。另一方面,本人能够严格遵守教师职业道德标准,关怀爱惜学生,不体罚,变相体罚学生,建立了良好的师生关系,在学生中树立了良好的形象。 三、强化常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本学期,本人能够强化教学常规各环节:在课前深入钻研、细心挖掘教材,把握教材的根本思想、根本概念、教材构造、重点与难点;了解学生的学问根底,力求在备课的过程中即备教材又备学生,精确把握教学重点、难点,不放过每一个学问点,在此根底上,
3、细心制作多媒体课件,备写每一篇教案;在课堂上,能够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利用多种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向课堂要质量,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课后,仔细准时批改作业,准时做好后进学生的思想工作及课后辅导工作;在自习课上,积极落实分层施教的原则,狠抓后进生的转化和优生的培育;同时,进展阶段性检测,准时了解学情,以便对症下药,调整教学策略。仔细参与教研活动,积极参加听课、评课,虚心向同行学习,博采众长,提高教学水平。一学期来,本人共听课_节,完成了学校规定的听课任务。 四、加强研讨,努力提高教研水平。 本学年,本人参与省级教研课题“开放性问题学习的讨论”的子课题及县级课题
4、开放性教学课型的讨论的子课题的讨论工作,积极撰写课题实施方案,撰写个案、教学心得体会,准时总结讨论成果,撰写论文,为课题讨论工作积存了资料,并积极在教学中进展实践。在课堂教学中,贯彻新课改的理念,积极推广先进教学方法,在推广目标教学法、读书指导法等先进教法的同时,大胆进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尝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得到充分的发挥,为学生的终身可持续进展打好根底。 五、加强协调,狠抓群体育人工作。 从教育处工作的分工,本人主要负责初二年级的各项工作,因此,本人能常常与本组的教师联系,积极参与年级组及政教处组织的各项活动。同时,本人加强与同备课组教师之间的联
5、系,尽可能的抽时间与同备课组教师讨论教材、教法,共同备写教案、制作课件、出试卷。 本人还积极参加群体育人工作。严格根据学校和年级组的要求,对学生进展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和学风教育,随时校正学生的不良行为。特殊是根据年级组的要求,在课间非常钟加强对学生的治理教育,使所任课班级学生的课间行为大为标准;并仔细负责所承包区域的卫生工作,为学校的群体育人工作做出了应有的奉献。 六、正视自我,明确今后努力方向。 本次期末考试,我所带初二班语文成绩相对其它平行班而言,有肯定的差距,本人仔细进展了反思,缘由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但对学生根底学问的训练不够,
6、致使课堂教学效率不高; 2、对学问点的检查落实不到位。 3、对差生的说服教育缺乏力度,虽然也抓了差生,但没有时时抓在手上。 4、教学中投入不够,没能深入讨论教材及学生。 七、下学期改良的措施: 1、进一步加强对新课改的熟悉,在推广先进教学方法、利用多媒体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同时,努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2、狠抓检查,落实对学问点的把握。将差生时时放在心上,抓在手上。 3、加强学生的阅读训练,开阔学生的视野,拓宽学生思路,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力量。 4、实行措施,加强训练,落实学问点。 5、加强对学生的治理教育,努力教学提高成绩。 6、群体育人方面的工作还需要进一步加强。特加是要加强与班主任之间
7、的联系,共同解决所任班级班风学风方面存在的问题。 #589380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工作总结2 传统的地理学习过分强调对学问的承受和把握,使学生猎取学问变成为直接地、被动地承受书本学问以及纯粹死记硬背的过程。这种学习窒息了学生对地理学习兴趣和热忱,摧残了学生的思维和智力,往往造就了大量的“高分低能”的学生。因此,在新课程改革中特殊强调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使学习过程更多地变成学生发觉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而要完成这个转变,应先从培育学生的问题意识开头。所谓问题意识是指问题成为学生感知和思维的对象,从而在学生心理造成一种悬而未决但又必需解决的求知状态。下面就如何在地理教学
8、中培育学生问题意识,谈谈我的看法。 1学生问题意识的现状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是由于问题是生长新思想、新学问的源泉。学生的学习是一个不断发觉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一旦没有问题,学习就会中断,就不会有解释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想和方法;没有问题,就难以诱发和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没有问题,学生就不会深入思索,才智的火花就会熄灭,学习就只是浮于表层和形式。所以,现代学习方式特殊强调问题在学习过程中的重要性。那么,我们的学生,他们有“地理问题“吗?他们的地理问题意识怎么样?带着这样的怀疑,我们对高一年级四班和五班100名学生进展了问卷调查(见附表)。通过问卷
9、调查的统计分析,发觉学生的问题意识比拟淡薄。详细表现在: 1.1思想上被动,缺乏发问的意愿 调查显示只有10%的学生对于课堂上教师的问题举手,等待教师提问,68%的学生不举手,等待教师随即提问。45%的学生喜爱听别人插嘴,但自己不怎么插嘴,还有39%的学生不喜爱插嘴,认为插嘴会影响听课。对于教师的提问,49%的学生仔细思索,等待别人答复。这些都显示现在的中学生思想上比拟被动,只情愿听,不情愿表达。究其缘由主要是可怕说错或问题太简洁,被教师和同学认为学识浅薄而感到没面子。也有局部学生胆小、封闭、大方心理存在。 1.2学习上被动,缺乏发问的习惯 调查显示57%的学生不会对教材质疑,认为教材不会错。
10、42%的学生对于教师课堂上给出的答案没有疑心。传统教育下,教材、教师是权威,答案只要一个。课堂上经常见到的情形是“学答”,而不是“学问”,所以,对于课堂上理解不透彻的学问,有52%的学生课后从不找教师探讨。对于教师课堂上给出的答案所存在的疑心,有29%的人由于太忙了,不了了之。这也反映了学生的问题意识的淡薄。长期下来,学问学问变成学答学答。 1.3教师引导不够,问题气氛不浓 在其次题调查中“你现在的地理教师在课堂上常常提问吗?”有32%的学生选了“有时”,18%的学生选了“间或”。这反映了我们的地理教师对于问题设计不够。究其缘由主要是教师认为问题教学耗时长,怕完成不了教学任务。过于注意学问、技
11、能的要求,课堂中以教师为中心,重视学问点的传授,过多的表达教师的意志而学生的主体性得不到发挥。教学设计上表现出学问构造和学生的认知构造想背离的冲突。在教学过程中不重视学生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的培育,对如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力量漠不关怀。这严峻制约着学生地理思维力量、问题解决力量的培育和提高。 2在地理教学中如何培育学生的问题意识 2.1营造学生主动发觉与提出问题的教学环境 中学生思想活泼、求知欲旺盛,对事物有着剧烈的奇怪心,这就是问题意识的种子。然而,这颗种子能否萌芽,取决于是否有一个相宜的环境和气氛。但在许多现实的地理课堂教学中,学生还是习惯于让教师提出问题,丝毫不敢越雷池一步,即使
12、有疑问也不敢向教师提问,即使发觉了问题也不敢发表自己的见解。造成这种状态的缘由一是很大程度上教师没有真正转变教育观念,怕学生提问影响自己的权威,怕打乱教学程序,课堂上学生只有围围着教师的问题转;二是学生有心理顾虑:如我这个问题是不是太简洁了?会不会被同学嘲笑,被教师批判?或者又会想:我的问题会不会教师答不出来,让教师下不了台?全部这些担忧心理,都禁锢着学生,使学生有问不敢提,失去了查找、发觉问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因此,地理教学中,要培育学生的问题意识,首先要努力为学生创设一个宽松和谐、心理安全的学习环境,消退学生的紧急感和压抑感。这个教学环境须具有以下几个条件: 2.1.1教师要切实转变教育
13、观念,把教学过程视为师生公平参加与公平交往的过程,给学生供应一个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环境,允许学生发表与教师、同学、教材看法不同的意见和看法,并赐予理解、鼓舞和指导。 2.1.2敬重学生的发觉和提问,鼓舞学生多问“为什么?”,让学生熟悉到能提出问题就是参加制造,由此产生开心的心情体验,养成良好的质疑习惯。 2.1.3转变地理教学中过分强调组织性和有序性的倾向,给学生肯定的自由度,要允许学生的某些“离题”甚至是“错误”的质疑行为,并赐予准时的正确引导。只有在这样的环境和气氛下,才能引导学生由不敢问到敢问、不愿问到乐问、由被动发觉到主动发觉的转变。 2.2创设学生主动发觉问题和提出问题的问题情境
14、 引发学生提问就是“发觉问题”,要能使学生发觉问题、提出问题,需要教师创设肯定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那么,什么样的地理情境能够有效的激发学生提问呢? 2.2.1联系生活实际,创设真实性的问题情境 学问来源于生活。在问题情境的设置上,当学习的材料与学生现有的熟悉和生活阅历相联系时,即会引起学生的极大兴趣,兴趣必定产生学习动机4。让学生带着已有的生活体验去观看、发觉,提出问题,并进展探究和沟通,从而实现从感性熟悉到理性熟悉的转变。 如在讲“水污染及其成因”时,可创设这样的问题情境:在太湖美的歌声中播放20世纪50年月之前太湖水美鱼肥的美景,而视频的后半局部,则是2023年太湖蓝藻爆发并引发的无锡市民
15、抢购矿泉水的情景。对于生长在太湖平原的学生来说,对2023年太湖蓝藻大事特别熟识。这种与生活联系亲密的情境最能激发他们的问题: 太湖蓝藻爆发的缘由是什么? 太湖蓝藻的爆发与太湖沿岸的工业、农业、城市有关系吗?有什么样的关系?除此之外,还有自然缘由吗? 蓝藻爆发除了影响市民生活用水外,还产生了哪些影响?如何防治? 在教学过程中由于设置了与生活严密相关的真实性的问题情境,学生充分感受到地理问题就发生在自己身边,并充共享受到利用地理学问解决问题的欢乐。 2.2.2运用故事典故,创设趣味性的问题情境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假如我们能给学生创设富好玩味性的问题情境,学生就会带着剧烈的奇怪心与求知欲积极主动地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初中 思想品德 教学工作 总结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