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案5篇.doc
《初中数学教案5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数学教案5篇.doc(2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初中数学教案5篇 一、教材内容及设置依据 【教材内容】本节教材的主要内容是通过对有理数加法、减法的运算的回忆,学习包括分数和小数的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理解其方法;应用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设置依据】教材内容确实定主要依据学问的社会作用性、教育性原则(对培育学生的数学思维、数学力量,以及形成辨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的重要作用)、后继教育原则(为进一步深造、参与实际工作和适应日常生活预备条件)、可承受性原则(即考虑学生的熟悉水平、承受力量、生理心理特征,又要着眼于学生的不断进展);还要与现实生活、科技进展相适应,逐步深透现代教学思想。 二、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内容是在学习了有理数
2、的加法、有理数的减法的根底上学习的,是前面学问的延长和加强,同时又是后面所要学习的有理数的乘法、除法及有理数的混合运算的根底, 特殊是减法可以转化为加法为后面的除法可以转化为乘法的学习供应了 类比依据。也为后面学习代数式的合并同类项及有关的恒等变形奠定了根底,因此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三、对重点、难点的处理 【对重点的处理】本节的重点是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及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为了突出重点,教师应尽量从实际问题引入、应尽可能的在课堂上创设详细教学情境,注意使学生在详细情境中体会运算的方法。同时我们也可以依据学生的承受状况和每节课的详细状况,尽可能的把每节课的“课堂练习”和“习题”的内容
3、划分成不同的板块,如:1、学问稳固型2、实际应用型3、方法多变型4、学问拓展型等。 【对难点的处理】对于难点的处理,由于新教材“强调要给学生足够的空间和时间”,因此教学时我们应尽量从学生已有的生活阅历和已有的学问阅历动身,或用“已知”去解决“未知”的思想引导学生,鼓舞学生大胆的猜想、沟通,充分的探究。同时淡化形式,突出实质(不消失代数和的定义,只是让学生理解有理数的加减运算可以统一成加法以及加法运算可以写成省略括号及前面加号的形式,重点是让学生通过详细情境对“代数和”加以体会) 四、关于教学方法的选用 依据本节课的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水平,本节课可采纳的方法: 1、情境体验:通过教师创设贴近学生生
4、活实际的教学情境,让学生融会到课堂中去,产生共鸣,激发兴趣,鼓舞学生观看、分析、探究,加深其对本节内容的理解,培育学生解决问题的力量。 2、引导发觉法:它符合辩证唯物主义中内因与外因相互作用的观点,符合教学论中的自觉性和积极性、稳固性、可承受性、教学与进展相结合、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地位相统一等原则。引导发觉法的关键是通过教师的引导启发,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3、小组合作、探究争论:通过合作争论,使学生形成一个“学习共同体”,在这个共同体内相互沟通、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共享彼此的思索、阅历和学问,沟通彼此的情感、体验和观念,共同体验胜利的喜悦,使学生体会到集体的力气,形成
5、合作的意识,产生合作的愿望。 五、关于学法的指导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教給学生学问的同时,要教给他们好的学习方法,让他们“会学习”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在提出问题后,要鼓舞学生分析、探究、争论,确定出问题解决的方法。通过小组探究沟通,得到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法,开拓了思路,培育了思维力量。同时意识到:数学是生活实际中的数学、大自然中的数学,萌生了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愿望。 六、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程序: 一、复习铺垫: 首先利用多媒体出示一组有关有理数的加法、减法的题目,让学生进展速算竞赛,看谁做的又对又快。 1、45+(-23)2、9-(-5) 3、-28-(-37)4、(-13)
6、+0 5、(-29)+(-31)6、(-16)-(-12)-24-(-18)7、1.6-(-1.2)-2.58、(-42)+57+(-84)+(-23) 从四排学生中个推选一名学生代表板演6、7、8、题。 通过竞赛的方式,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迎合了学生好胜的心理,激起了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激发了学习的兴趣。 然后教师与学生一起对题目进展评判,对优胜的学生进展表扬,对其他学生加以鼓舞,使他们意识到“胜败乃兵家常事”,关键要有信念,要有昂扬的斗志。通过练习,学生已在不知不觉中复习了有理数的加法、减法法则,特殊是减法法则,加深了印象,这符合教学论中的稳固性原则,为后面学习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奠定了根
7、底。 二、新知探究: 1、出示引例1:一架飞机作绝技表演,起飞后的高度变化如下表:高度变化记作 上升4.5千米+4.5千米 下降3.2千米-3.2千米 上升1.1千米+1.1千米 下降1.4千米-1.4千米 此时飞机比起飞点高了多少米? 让学生分组探究争论,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不难得出两种算法: 4.5+(-3.2)+1.1+(-1.4)4.5-3.2+1.1-1.4 =1.3+1.1+(-1.4)=1.3+1.1-1.4 =2.4+(-1.4)=2.4-1.4 =1千米=1千米 教师随之提出问题:比拟以上两种算法,你发觉了什么?通过学生的合作争论、教师的引导、规纳、总结可得出:加减法混合运
8、算可以统一成加法;加法运算可以写成省略括号及前面加号的形式。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到“代数和“的含义。这里不要求消失“代数和”的名称。通过小组合作,探究争论,让每一个学 初中优秀数学教案篇2 一、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教科书(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 5.4平移 二、教学目标 学问与技能目标: 把握平移的概念,发觉并归纳平移的性质,学会利用平移绘制某些特别的图案. 过程与方法目标: 经受操作、探究、归纳和总结平移性质的过程,感受数学学问的发生和进展,培育学生的抽象概括力量;体会从数学的角度理解问题,提高综合运用所学学问和技能解决问题的水平. 情感、态度与价值
9、观目标: 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感受数学布满了探究性与制造性,激发学生的探究热忱,并培育学生良好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学平移的有关定义及平移的性质. 难点: 1、对平移的两要素的理解; 2、如何运用平移的性质解决问题. 四、学情分析 对于理解把握平移的概念及性质,学生要对生活中的平移现象有一些感性的熟悉,同时必需具有线段相等及平行线的判定等学问储藏.七年级的孩子正处于思维活泼,仿照力量强,对新知事物满怀探求欲望的阶段,同时他们也具备了肯定的学习力量,在教师的指导下,能针对某一问题绽开争论并归纳总结. 五、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景感知平移 活动一观看:李教
10、师的生活片段(视频) 片段一开窗户 片段二开抽屉 片段三开车 片段四乘坐电梯 看完后,我将引导学生认真分析从中抽象出的平面图形的变换,提出问题:“在刚刚的过程中,图形是怎么移动的呢?” 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不难得出:“图形是沿着一条直线移动的”. 【设计意图】 1.以教师的生活片段作为引入,可以在最短时间内激发学生的兴趣,引起学生的高度留意力,进入情景,感受生活中的平移. 2.渗透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思想. 二、动手操作探究平移 活动二观看以下漂亮的图案,并回答下列问题. (1)这些图形有什么共同特点? (2)能否依据其中一局部绘制整个图案? 在教师用动画演示的启发下,经过同学们的热闹争
11、论,大家将达成共识: “可以将其中的一局部沿一条直线移动,得出若干个外形、大小完全一样的图形,组合成图案”. 活动三指导学生用平移的方法绘制图案 请大家试试看!在一张白纸上划一条直线,将手中的硬纸板图形沿着这条直线移动,并把每一次移动后的图形画下来! 我先在黑板上演示,然后学生动手作图,完成后用实物投影仪展现局部同学的作品,并告知学生:“我们刚刚做的就是将图形进展平移”. 【设计意图】 让学生感受到通过平移可以制造生活中的美,并进一步加深对平移的印象: “一个图形的整体沿一条直线移动”. 三、合作沟通学平移 1.平移的定义:将一个图形沿某始终线方向移动肯定的距离,图形的这种移动叫做平移变换,简
12、称平移 接着我将引导学生关注定义中包含平移的两要素:方向和距离. 对应点的定义: 新图形中的每一点,都是由原图形中的某一点移动后得到的,这两个点是对应点. 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观看多媒体再一次演示平移,学生很简单得出平移的第一条性质: (1)平移不转变图形的外形和大小,只转变图形的位置. 接着,我要求学生观看课本P28图中A、B、C点与它们的对应点的连线,并提问:“这些线段有怎样的数量关系和位置关系呢?” 在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把握了对线段大小的比拟和平行线的判定的方法.在这里他们可以使用刻度尺、量角器、圆规等工具,通过度量线段、画截线和比拟角的大小等方法,探究出平移的其次条性质: (2)连接
13、对应点的线段平行且相等. 【设计意图】 在了解平移定义的根底上,通过观看猜测、动手操作、合作沟通,让学生自主探讨出平移的性质,既培育了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协作意识,又有利于学生对新学问的理解和把握. 四、师生互动应用平移 1、请大家举诞生活中平移的现象 【设计意图】 让学生在查找身边的平移的过程中,进一步熟悉到“数学来源于生活”,激发他们学好数学,将来更好地让“数学效劳于生活”. 2、例题1. (1)平移转变的是图形的() B A.位置B.大小C.外形D.位置、大小和外形 (2)在平移变换中,连接对应点的线段() A.平行不相等B.相等不平C.平行且相等D.既不平行,又不相等 (3)经过平移,图形
14、上每个点都沿同一个方向移动了一段距离,下面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A.不同的点移动的距离不同B.既可能一样也可能不同 C.不同的点移动的距离一样D.无法确定 【设计意图】 为了学生加深对平移性质的理解,突破了重、难点. 例题2.以下变换中可能属于平移的有哪些? CAB 【设计意图】DE 强调平移“是图形沿一条直线运动”,让学生意识到“不符合平移性质的不是平移”,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 3、练习: (1)下列图中,每个方格的边长为一个单位长度,左边的小船是右边的小船向平移单位长度后得到的; (2)请找出A、B、C的对应点A、B、C; (3)请找出与线段AA相等且平行的两条线段,它们的长度是多少?
15、 【设计意图】 练习题的设计,是为了稳固对平移两要素与性质的理解和把握,实现重、难点的落实, 并为下一步“平移作图和用坐标表示平移”的学习作好铺垫. 五、小结拓展回味平移 1.观赏与回味(一) 用同样的根本图形绘制的图案,其效果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差异呢?” 【设计意图】 通过对图形观赏和比照,让学生体会到:用同样一个根本图形,假如平移的方向不同或平移的距离不一样,将会产生出不同的视觉效果,从而加深对平移的两要素的理解. 观赏与回味(二) 【设计意图】 通过观看多媒体绘制这幅图片的过程,让学生感受到用一个根本图形通过不同的平移可以构造诞生活中的美,激发学生运用平移设计图案的兴趣. 2.请大家谈谈
16、这节课的收获! 平移的定义平移的两要素 平移的性质 初中优秀数学教案篇3 教学目标 (一)教学学问点 1.利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2.训练用配方法解题的技能. (二)力量训练要求 1.经受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体会一元二次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中数量关系的一个有效数学模型,增加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力量. 2.能依据详细问题的实际意义检验结果的合理性. 3.进一步训练利用配方法解题的技能. 通过学生创设解决问题的方案,来培育其数学的应用意识和力量,进而拓宽他们的思维空间,来激发其学习的主动积极性. 教学重点 利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对于开放性问题的解决,即如何设计方案 教学方法 分组争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初中 数学教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