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上册物理教学计划4篇.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初二上册物理教学计划4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二上册物理教学计划4篇.docx(1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初二上册物理教学计划4篇初二上册物理教学规划 篇1 【学习目标】 1、知道我们所生活的世界是一个的世界,能举例说明生活中一些常见的自然现象与运动的关系。 2、了解人们以多种方式描述运动的世界(如词汇、诗歌、画、音乐)。能说出一些常用的描述运动的词语和诗句。3、知道如何科学描述物体的运动、静止;知道运动与静止的相对性。 【重点难点】 1、什么是机械运动?参照物2、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运动的世界 日出日落、月盈月亏、星移斗转,宇宙每时每刻都在运动。 冬去春来、风起云涌、潮涨潮落,我们生活在运动的世界里。 运动的描述 人们用不同的方式描述运动的世界 (1)诗人用语言的韵律和意境赞美运动; 如:(学
2、生举例)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 (2)画家用形态和颜色描绘运动 (3)音乐家用旋律和节奏表现运动。 科学家是用什么来描述运动呢?(也就是物理学中如何描述运动呢?) 科学家用特定的概念、物理工具及试验方法来描述与讨论运动。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描述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的,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 参照物的选择原则:任意性;依据需要和便利。 长度与时间的测量 目标 1.知道测量的意义、单位、及其作用 2.知道国际单位制以及国际单位制中长度单位米 3.会进展千米、分米、厘米、毫米、纳米等单位之间的换算 4.会正确使用刻度尺 5.会正确使用表测时间 6.能读懂说明书,并能参照说明书进展简洁的操作
3、。 【重点难点】 会正确使用刻度尺、量筒和量杯 1.测量的意义: 提高推断的牢靠性和精确性 2.测量单位: 要科学地进展测量,就需要有一个公认的测量标准-单位(unit)。 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根本单位是米(metre),符号为m。 给以下空格中填上适宜的单位: 某同学身高1.50_,物理课本一张纸的厚度约为75_,窗户玻璃的厚度约为2.5_,一节一号干电池的长度大约是6_。 快与慢(1) 目标 1.知道比拟物体运动快慢的几种方法。 2.理解速度的概念,计算公式及速度的单位。 【重点难点】理解速度的概念,计算公式及速度的单位 怎样比拟物体运动的快慢? 1)比拟方法:(1)一样时间比路程。(2)
4、 一样路程比时间 两种方法,在物理学中我们采纳观众的方法,即用一样时间比路程。同时引入一个物理量来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这就是速度(velocity)。 2)速度 定义:在物理学中,把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叫做速度。 单位:米/秒(m/s) 、千米/时(km/h)机械运动:直线运动、曲线运动 3、直线运动 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不变的直线运动。 特点:在任何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是相等的。 变速直线运动:速度变化的直线运动 特点:速度大小常常变化。 用平均速度来表示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运动快慢。 快与慢(2)速度公式的变形及其应用 目标 1.能依据速度公式进展公式变形。 s2.会运用速度公式的变形s=
5、vt和t=计算路程和时间。 v 3.学习解答物理计算题的步骤和留意事项,培育良好的解题习惯。 【重 点】会运用速度公式的变形计算路程和时间 【难 点】分析问题的物理过程,建立物理情景。 在一次工程爆破中,用一条92cm长的导火索来使装在钻孔里的炸药爆炸,导火索燃烧速度是0.8cm/s,点火者点着导火索以后,以5m/s的速度跑开,他能不能在爆炸前跑到离爆炸地点500m的安全区? 课堂练习 一首歌中唱道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前后句中物体运动的参照物分别指什么? 【分析】竹排在江中移动,明显是对江岸即地球而言;青山在走,是由于竹排在运动时,竹排上的人感觉到的,是以自己即竹排为参照物。 【例
6、2】一位跳伞运发动在下落过程中,看到身旁的直升飞机在向上运动,直升飞机相对地面的运动是 A.肯定上升 B.肯定下降C.肯定静止 D.无法判定 【说明】若跳伞员看到直升机下降,则依据自身参照物对于地球处于下降的状态就可以推断直升机相对地球在下降,而且下降速度比跳伞员下降速度还要大。 【例3】乘客坐在女王号游轮中,游轮沿长江顺流行驶,以以下哪个物体为参照物乘客是运动的? A.江岸的码头 B.游轮的船舱C.迎面驶来的汽艇 D.奔流的江水。 初二上册物理教学规划 篇2 学生试验1:在碗中盛满水,把筷子斜插到碗的底部,从侧面斜视水面,会发觉水中的筷子看上去似乎向上弯折了。 学生试验2:预备两个一样的杯子
7、(最好杯底带有图案),一个不加水,一个加满水,让学生从一旁观看杯底的图案,图案似乎上升了。 教师:消失上述不行思议的现象,是由于光在水和空气中传播时发生了一种光现象。为便于讨论,需要光源激光笔,还需要把光在空气和水中的路径显示出来。你有什么方法? 学生:在水中加些牛奶或肥皂水,可以显示光在水中的路径。在水面上方喷烟雾,或者利用热开水上面的白汽,可以显示光在空气中的路径。这都是利用了漫反射的道理。 教师:很好。(进展试验:将激光笔固定在铁架台上,往水槽内加肯定量的开水,把激光笔发出的光射向热开水上面的白汽中),能观看到什么现象? 学生:光沿直线传播。 教师:请同学们猜猜,假如光从空气射入水中,光
8、是否还沿直线传播?教师接着演示:将激光笔发出的光从不同角度斜射入水中,让学生观看,光束在空气中和在水中的径迹。 学生:光从空气斜射向水面时,会有一局部光反射回空气中,还有一局部光进入水中,但传播方向发生偏折。 教师:观看得很认真!能把你观看到的画在纸上吗?画的时候要画出空气和水的分界面,过入射点的法线,画准向哪偏折。结合图,讲解光的折射现象的定义,了解入射光线、折射光线、法线、入射角、折射角等有关名词。要特殊指出,折射角是折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 通过上面试验的观看,尝试总结出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的折射规律: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
9、时,折射光线向法线偏折,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借助上面的试验装置,还可以通过观看得出: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随着增大;当光线垂直射向介质外表时,传播方向不变。 教师:我们已经知道,光在发生反射时,光路是可逆的。那么发生折射时,光路是否可逆呢?(试验:试着用另外一个激光笔,从水槽底部,逆着第一个激光笔在水中的折射光线的方向,看它的折射光线能否与第一个激光笔在空气中的入射光线重合?假如重合,说明什么? 学生:说明在发生折射时,光路是可逆的。 教师:画出光从水斜射向空气中的光路图,能否总结出折射规律? 学生:光从水斜射向空气中,折射光线远离法线,即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教师:大家知道玻璃也是透光的,光从
10、空气射入玻璃,以上折射规律在玻璃中是否成立呢?你可以先猜测,再试验,画出图,最终总结。为了显示进入玻璃砖前后的入射光线和出射光线,可以在玻璃砖四周制造些烟雾。 引导学生总结出以下结论: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玻璃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光从水或玻璃斜射入空气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教师:一会是折射角小于入射角,一会是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教师都搞混了,你们能不能发觉两种状况有什么共同之处? 学生:不管入射角还是折射角,只要该角是在空气中,这个角都是大的。 教师:太好了,很好记。简记为空气中的角总是大的。 教师:现在同学们明白了水中筷子看上去似乎向上弯折,水中的图案上升的缘由吗? 学生:都是光的折射造成的。
11、 教师:详细状况如下图,从碗底S点发出的光线,由水进入空气时,在水面上会发生折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折射光线进入人眼,人眼逆着折射光线的方向看去,觉得这些光线似乎是从它们反向延长线交点S发出来的。S就是S上升的虚像,所以,人看上去盛水的碗底似乎变浅了。 初二上册物理教学规划 篇3 【任务分析】 在学习了光的直线传播和光的反射之后,本节课学习光的折射,了解光的折射现象和规律,为学习凸透镜的学问打根底,所以本节既是光的传播三种状况的组成局部之一,也是理解凸透镜学问的铺垫。教材中用大量的图片呈现了折射现象,留有充裕的探究时间来探究光的折射规律及其应用,让学生在试验探究中领会物理的奇妙,体会胜利的欢乐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初二 上册 物理 教学计划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