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的说课稿(15篇).docx
《初中物理的说课稿(15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物理的说课稿(15篇).docx(7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初中物理的说课稿(15篇)初中物理的说课稿1 教材分析 一、本节课教材有三大特点: 内容重要、教学要求高、教学容量大 二、教学目标: 1、学问与技能 1)了解光在一些物体外表可以发生反射。 2)熟悉光反射的规律,了解法线、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含义。 3)理解反射现象中光路的可逆性。 4)了解什么是镜面反射,什么是漫反射。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试验,观看光的反射现象。 2)体验和感悟我们是如何观察不发光的物体的。 3)经受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用试验的方法获得反射光线、入射光线跟法线位置的关系,测量反射光线与法线、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总结探究的结论,获得比拟全面探究活动的体验。 3、情感态
2、度与价值观 1)在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过程中培育学生的科学态度 2)亲密联系实际,提高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和社会意识。 3)鼓舞学生积极参加探究活动。 4)创新素养培育:培育学生依据现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力量,同时培育学生合作力量。 三、教学重点:探究光的反射规律 四、教学难点:光的反射规律在实际中的应用,镜面反射、漫反射的异同点及应用。 五、教学用具:激光手电筒、白纸板、平面镜、牙签、自 制课件 六、教材处理: 针对这堂课的要点,我对教材内容进展了重新整合。我对概念和规律的引入都由演示试验和学生试验来完成,这样更有利于培育学生的观看力量和分析问题的力量。 教学方法: 这节课我主要采纳的
3、是“试验探究“的教学方法,在试验设计上有教师演示试验,让学生清晰的看到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关系,对学生总结光的反射定律很重要。虽然误差不行避开,但由于要得到定量的角度关系,这个试验的精确度特别重要,做好这个试验能为学生总结反射定律奠定有利的根底。学生演示试验,让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体。比照试验,这样更有利于学生的理解和记忆。 学情分析: 初二学生年龄小,经受探究的次数有限,试验时简单被器材吸引,丢弃探究目的,更谈不上积极思索,主动探究。 所以,我奇妙设计教学过程,让学生亲自动手参加试验,实实在在地的体验探究光的反射规律,达成教学目标。 教学流程 一、新课引入 二、新课学习 三、归纳小结 四、反
4、应练习 五、布置作业 六、板书设计 七、教学反思 一、新课导入 在物理中导入新课的方法许多,如复习导入、小试验导入、物理小故事导入等。依据本节课的学问构造及初二学生的心理特点,我采纳“试验现象问题“导入的方法。我在这一环节设计中,采纳了同学们都熟识的现象。在阳光剧烈的时候,淘气的同学会用镜子、表等晃出一个亮斑,这是什么缘由呢?结合光沿直线传播引导学生观看光的走向,同学们能够从墙上的光斑发觉光的这个特点。从而引出了光的反射。用平面镜反射太阳光。观看:墙上光斑及其变化。 二、新课学习 1、从观看中得出概念 2、从试验中得出规律 3、从动手中发觉问题 4、从比照中加深印象 1、从观看中得出概念: 在
5、这一环节中,避开了让学生死记概念,从观看现象中得出“一点、二角、三线“,更加形象直接,不但活泼了课堂气氛,还使学生从被动的学,变为生动活泼主动的学,培育了学生的观看力量。用激光手电筒演示光的反射。让学生观看入射光、反射光、入射点。 并用课件演示过程。 2、从试验中得出规律: 能否让学生主动地去探究并解决问题,这正是目前探究教学中最薄弱的环节。究其缘由,是教师习惯于设定程序,让学生去做。在这一环节中,我先让学生对于“一点、二角、三线“这六个名词进展分析,学生依据数学学问,会想到一些关于面、角联系,学生模糊形成了探究问题的思路。探究入射光线、反射光线、法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我们应当如何去做,要想证
6、明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需要什么条件,证明反射角等于入射角,需要验证什么物理量。明确探究总思路。这样做,能真正把学生推倒主体的位置上,培育学生在观看的根底上归纳概括的力量,这是培育学生探究力量的重要环节。演示同时,可以做出光线与水平面成45、90时,让学生观看特别光线的特点。 演示三:用激光手电筒对光的反射三个规律进展演示 为了培育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周密思索,全面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力量,我紧接规律之后设计了反射光路图的画法。通过例题使学生对光的反射定律有进一步的熟悉和理解。同时给出学生相应的练习,熬炼学生自己动手的力量,学生对于自己所画出来的光路图会有很大成就感,激发学习物理的兴趣。
7、学生练习:(由课件显示) 3、从动手中发觉问题: 在学习过光的反射定律后,我紧接着提出了假如光线沿着反射光线射入会有什么现象呢?这时,我提出让学生来演示这一过程,既活泼了课堂的气氛,又增加学生的动手力量。为了让物理更贴近生活,可以让学生从生活中找到类似的现象。如你在一块镜子中观察某同学的眼睛,那么某同学也能观察你的眼睛。同时我还提出有关隐形人这一话题,让学生课后思索是否符合科学道理。 演示四:光路可逆 4、从比照中加深印象: 从这里引入镜面反射和漫反射,在纸板上垂直插入几根牙签引导学生想象平行光射到各入射点时,反射光线有什么特点?随后将纸板随便弯折,这时同学们会发觉法线不在平行,引导学生想象当
8、入射光平行射到个入射点时,反射光线的方向有什么特点?并总结出镜面反射和漫反射的异同。对生活中的黑板反光、电影屏幕用布而不用玻璃等现象用镜面反射和漫反射进展解释。 演示五:用镜子和白纸反射太阳光 三、归纳小结: 通过以上的探究,让学生总结这一节课的内容,强调本节课的重点及难点。通过学生小结,加强了对规律的理解,对所学学问的稳固,帮忙学生全面把握新学问,形成学问体系,培育归纳总结问题的力量。 板书设计: 一、光的反射:光从一种介质射向另一种介质外表时,又有局部光反回原介质的现象,叫做光的反射 二、光的反射规律: 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都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
9、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这就是光的反射定律。 三、在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四、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教学反思 这节课我设计的根本思路是:引导学生提出问题猜测设计试验进展试验争论得出结论。教学中重视理论联系实际,突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光的反射学问与生活及自然现象的亲密联系,在教学中着重培育学生运用光的反射学问解释现象,说明道理,进而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的力量。本节课也存在缺乏之处,由于时间和器材的限制,学生不行能充分动手,没有让学生尽可能地提出问题。在以后教学中,我将连续努力,在各方面做得更好。 初中物理的说课稿2 一、教材分析 1、教材得作用和地位 重力是(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七章第三节得教学内容
10、,“重力”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最常见得一种力,重力得学问对学习压力、支持力、浮力等学问得学习特别重要,又是学习压强、功得根底。“重力”是“力学”中得根底,在力学学习中有着广泛得应用,在对物体进展受力分析时,都必需先讨论重力对物体得运动有无影响。本节课由“重力得大小”“重力得方向”“重心”“重力得由来”四局部内容构成,分别从力得概念和力得三要素两条线来熟悉重力。因此,重力在力学中处于举足轻重得地位。 2、教材处理 在授课中本人认为把“重力得由来”由最终学习内容调整为首先进展学习再学习重力得概念比拟符合学问得认知规律挨次。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具有剧烈得求知欲和奇怪心,学生对重力得现
11、象比拟熟识,有肯定得熟悉根底。农场孩子,纯朴上进,通过半年得物理学习,学生已经具备了肯定得试验探究力量、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得力量。但他们缺乏肯定得探究问题得力量。 依据20xx版物理课程标准对重力学习要求,学生得状况以及教学内容我确定本节得教学目标为: 三、教学目标 学问与技能: 1、知道重力是因万有引力而产生得。 2、了解重力得作用效果,会由质量计算重力大小。 3、熟悉重力得方向,理解“重心”得含义。 过程与方法: 1、了解牛顿关于“地球吸引月球”得理论思想,知道万有引力得存在。 2、通过试验探究“重力得大小与质量得关系”熟悉并把握求重力得公式。 3、通过“重锤试验”“找重心试验”理解并感受
12、重力得方向与作用点-重心。 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试验熟悉“质量”与“重力”关系。 2、通过对重力产生得缘由得探究,了解牛顿得奉献,激发学生向科学家学习得意识,树立探究太空神秘得抱负和信念。 依据教学目标和我校学生得实际状况我确定本节课得重点、难点为: 重点:把握重力得“三要素”;能进展重力大小得计算。 难点:重力得方向;重心得含义。 为更好完成教学目标依据学生得实际状况,我采纳得教学方法是: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 采纳直观演示法、引导发觉法、读书自学和讲解法等,多种方法协作使用,运用多媒体直观展现,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加上教师讲解,将到达“教”与“学”得优化组合。表达了“学生为主体,教师为
13、主导”得教学理念。 1、选择教具依据 物理是一门以试验为根底得科学,试验教学是物理教学得重要组成局部,是落实物理课程目标,全面提高学生科学素养得重要途径。教学用具及设备选取得当有利于使教学过程从抽象到形象。使学生在生动形象得环境中得以快速理解和把握重力和质量得关系。还能激发学生们得学习兴趣,充分调动他们得主动性和制造性,培育学生动手操作力量,从而到达课堂教学有效性得目得。 为此,我选择以下得教具及设备: 2、教具:下落物体视频、多媒体课件、铁架台、弹簧测力计、重锤线、钩码、三角板、坐标纸、铅笔、细线、橡皮 依据本节课教学内容,实行循序渐进得教学原则,我设计以下教学过程: 五、教学过程 (一)创
14、设情境,引入教学 1、导学内容: 播放视频: 石往山下滚,水往低处流,雨从空中下落,月球围绕地球转,抛物下落。演示系绳橡皮圆周运动,撒手后运动状况。 问题:以上现象发生得缘由是什么?什么是万有引力?谁发觉万有引 力?什么是重力,用什么表示?物体只要在什么四周就会受到重力? 2、学生活动: 学生观看视频,引发思索;阅读教材,p9导读与p12重力由来,回答下列问题。 3、设计意图: 从生活情境中寻求规律,形成理论,树立探究太空得抱负,激发向科学家学习意识,让学生自然进入课题。 (二)试验探究,寻求规律 1、导学内容: 托起不同得钩码,感受它对手得压力,提出问题,猜测质量与重力之间有何联系?分组试验
15、,用测力计和钩码探究质量与重力之间遵循什么规律,总结结论。设计,填写表格。 以m为横轴,G为纵轴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描点绘图像,计算G/m,小结g=9.8N/kg.总结重力公式。 2、学生活动: 学生感受后答复,质量大得钩码对手得压力越大,说明重力越大。学生分组试验,利用测力计测量相应钩码重力,利用直尺铅笔描点、作图,分析规律;填入表格并计算比值,总结G = mg 。(一次函数类型) 3、设计意图: 通过实践探究活动,培育学生动手力量,学生学会正确得探究规律、方法、步骤和根本操作思想,引导学生建立理论来源于实践,规律就在身边得熟悉,培育学生观看力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三)分析归纳,理解应用
16、 1、导学内容: P11,先阅读后例题解析,分析小结整理过程;重力得方向;解决用什么工具确定竖直向下得方向?平面是否水平?我国与美国重力得方向是同向吗?有何规律?p12,重心,质量分布匀称,外形规章物体重心在哪里? 2、学生活动: 学生即时解答例题,板书解析;学生阅读重力方向与重心局部内容,回答下列问题,学生小组争论重力得方向应用及规律。学生查找规章物体重心。 3、设计意图: 熟识公式,标准解题步骤;理解力与重力关系,把握重力三要素;提高学生阅读学习力量,体验物理来源于生活,从物理走向社会。 (四)课堂训练 稳固新知 1、以下分析哪些是正确得? A.物体被抛出后总要落到地面,是重力作用得结果
17、B.篮球拍到地板上有弹起,是重力作用得结果 C.地球上各地得重力方向都是一样得,均指向地心 D.宇宙飞船离开地球很远后,可认为不受地球得重力了。 2、关于物体重心,下述正确得是? A.物体上各局部受到得重力,都作用在物体得重心上 B.一个匀称铁环,它没有重心 C.篮球打足气后,它得重心也在球心处 D.向一个杯子中渐渐地加水,杯子和水得重心会越来越高。 3、某同学用弹簧秤称一盒牛奶,示数如图,则这盒牛奶 得质量有多大?(g=10N/kg) 4、某同学得“体重”(质量)为50kg,则他得重力是多少牛顿?当他乘坐飞船,离地球较远时,质量是多少千克?(地面四周g=10N/kg) 设计意图:检测从根底稳
18、固、力量提高、进展思维三个层次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展强化训练。使不同层次得学生都能学有所得,体验到胜利得欢乐。 (五)课堂小结 感悟新知 关于重力 (一)重力产生得缘由万有引力 (二)重力大小G=mg,g=10N/kg (三)重力得方向和作用点:方向竖直向下,作用点是重心 设计意图:让学生谈收获,通过课堂小结使学生对本节课得学问点进展回忆、梳理,这样做既可以加深学生对所学学问得理解又可以在学生得头脑中建立一个学问点得整体印象及物理思想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得形成状况,教师依据状况再进展小结。 (六)课下作业 稳固升华: p14,动手动脑学物理 1-5. 设计意图:1-3题考察重力公式得应用,训练学
19、生在解题过程中留意公式、运算过程和结果得标准与精确。4、5题考察学生是否知道重力得方向总是竖 设计意图:简明扼要呈现本节课重点内容,便于学生系统把握本节学问。 初中物理的说课稿3 我说课的内容是杠杆,人教版义务教育新课程八年级物理第12章第1 节。下面我分六局部来谈谈我对本节课的理解。 第一局部:教材分析 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本章是初中物理力学局部的最终一章,涉及前面所学的力和功的学问,具有肯定的综合性。一方面,要从力的角度熟悉简洁机械;另一方面还要从功的角度熟悉简洁机械。 杠杆是十二章第一节内容。其内容是前面所学学问的扩展,也是后面滑轮、轮轴等其他一些简洁机械的根底。即便是在科学学问的考察中,
20、也始终是一个重要的考点,因此在教材中,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连续向学生渗透物理来源于生活,效劳与社会。这充分表达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观念。 其次局部教学目标 基于以上对教材地位的分析,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我把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学问与技能目标:熟悉杠杆,知道支点、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等概念。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看幻灯片,了解杠杆的作用。通过探究,把握杠杆的平衡条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生的探究试验活动,加强学生之间的相互协作精神。 3教学重点、难点 依据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重点、难点为: 重点: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难点:力臂的画
21、法,用试验让学生总结出杠杆的平衡条件。 第三局部:教学方法和手段 本节课主要运用的教学法,包括发觉法、讲练法、探究、合作等。并采纳多媒体互动教学,教师将下载相关素材、选择适宜的练习题制作成幻灯片,以备教学使用。 第四局部:学情分析 思维分析 : 在以前的学习中学生们已经把握了一些探究过程,可以说对于试验探究学 生们有了肯定的思维根底,但初二的学生思路不够宽敞,对于一些问题还不能深入考虑。因此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要教会学生思维方法,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学问储藏 : 在本节课以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力学中的一些概念和规律,这节课是在学生已有力学学问的根底上进一步了解一些简洁的机械的应用。这既符合学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初中 物理 说课稿 15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