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初二上册物理教案:测量平均速度.docx
《初中初二上册物理教案:测量平均速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初二上册物理教案:测量平均速度.docx(4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初中初二上册物理教案:测量平均速度_初二上册地理教案 教学目标 学问目标:1知道匀速直线运动速度的定义、公式2知道速度的单位“米/秒”和“千米/秒”及换算关系3变速运动和变速运动的平均速度 力量目标: 1思维力量:从日常生活中比拟物体运动快慢来建立速度的概念,并思索比拟快慢的两种方法2应用物理学问解决实际问题的力量:应用于实践,并初步了解物理计算的解题思路和规章 情感目标: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标准解题步骤,养成仔细细致的学习习惯 教学建议 “机械运动“教材分析 教材首先通过三个问题使学生领悟要比拟运动的快慢必需同时考虑运动的时间和通过的路程这两个因素在此根底上直尺速度的定义在试验设计中,由
2、学生自行供应三个玩具通过测量时间和路程计算速度,并给出了速度的公式 教材用实际例如来建立学生一般物体运动速度的大小的观念,并给出了速度的单位,米/秒是国际主单位,而常用单位还有千米/时,并分析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平均速度的概念还是由实践建立的,由于实际的需求而产生的变速运动和其平均速度,平均速度的公式没有作强调,仍沿用速度的公式,只是其符号的意义发生了变化最终由想想议议来使学生知道一些物理量是比值物理量 “机械运动“教法建议 速度的概念,应当从一个实际问题入手,为了能区分物体的运动快慢应当如何处理,可以分学生小组争论得出,教师总结两种方法快慢用物理量速度表示,进而引出了速度的概念,在此根底上用学
3、生供应的玩具来实际测量速度,并给出了速度的公式速度公式也可以由学生依据试验的结论得出 速度的单位,应当联系实际,供应大量的图片,展现不同的物体运动的一般速度,建立速度的物理图景,并供应一些视频资料,展现现代科技的进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关于速度单位换算,应当在长度的换算的根底上,用同样的等量代换的方法明确两个单位的换算,并让学生记住两个单位的换算关系平均速度,上一节内容是匀速直线运动,本节让学生思索实际状况,实际的运动都不是匀速的,但是我们需要作粗略的计算,所以引进了平均速度,让学生自行思索出这个思路在此根底上用详细的例题来形成学生的解题标准 教学设计例如 “速度和平均速度”教学设计例如 【教
4、学单元分析】 速度的概念,从日常生活中的实例入手,正确的引出速度的概念,应领先从比拟物体运动快慢分析,熟悉到比拟速度的意义进而用单位时间的路程表示速度 速度的公式和单位,速度的单位是由时间、长度的单位合成的,是物理中第一次遇到的复合单位,速度的计算要认清路程和时间的对应 【教学过程分析】 一速度概念的引入 思索教材中提出的三个问题,从这三个问题中分析出比拟速度的方法:用一样的时间,看运动的路程;运动一样的路程,看所用的时间而比拟不同的时间和路程的方法是用一样的时间衡量通过的路程 对于根底较好的学校和学生可以供应图片资料、视频资料,使学生熟悉到比拟速度的必要性,也可以直接由学生想象速度比拟的意义
5、,可以提高学生的制造力 说清用速度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这是速度的物理意义,结合小学的学问,得出速度的概念,可以由学生总结概念 二试验:速度的计算 学生在课前就应当预备玩具小车,进展课本上的试验,把试验中的数据添入表格中,就得到了计算速度的公式 本内容的教学对于根底较好的学生,可以让学生自行设计试验方案,学生可能设计成使小车通过1米的路程,记录下所用的时间,进而比拟小车的速度的大小,教师应当予以鼓舞 三速度的单位 增加学生的感性熟悉,应当供应大量的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让学生比拟和熟悉不同物体的速度,适中选取科技新闻,使学生联系实际和科技的学习,也可以用课外实践活动使学生接触更多的信息,建立自
6、然界速度的物理图景和养成从信息中学习的习惯 可以供应的资料有:步行的速度、游泳的速度、骑自行车的速度、汽车速度、列车速度、飞机速度、卫星速度、地球运动的速度等 速度的单位可以用比照法学习,比照长度的单位换算和速度的单位换算,然后应当找到最简洁的方法进展换算见副板书1 对于根底较好的学生可以由学生观看出特点:单位进展等量代换、单位用字母表示 四平均速度 可以供应图片、视频资料使学生熟悉到在日常生活中的运动都是变速运动,而我们一般都是不要求很准确的状况下,做粗略讨论用平均速度,例如列车从广州到北京的平均速度等所以引入平均速度概念,平均速度的计算是路程和所用时间的比值,日常所说的速度,多数状况下都是
7、指平均速度(实际上指的是平均速率) 计算平均速度的例题,例题如副板书2 形成作题的标准步骤:已知列出已知条件,一般换算成求所需的单位,用字母表示;求列出所求的物理量;解的过程是公式、代入数值和单位、得结果;答结果的内容 【板书设计】 探究活动 【课题】 速度单位的资料 【组织形式】 学生小组 【教师辅导参考】 1可以在网上查找各国的速度的单位2各个速度单位的换算关系3一样时期各地速度的单位 【评价方法】 1网上的资料可以列出学习记录2小组总结,各个小组相互补充资料,实现资料共享3发挥学生的制造性,看看哪个组能依据资料提出新的问题初中初二上册物理教案: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学习目标
8、:1、知道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 2、知道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知道声音在不同介质的传播 速度不同。 3、能分析一些常见的声现象。 重、难点:(重)1、学生对声音的产生与传播过程的探究。 (难)2、设计探究的试验。 3、声现象的分析、解释。 关 键:指导学生分析试验现象、总结结论。教学过程:导学达标:学生观看第一局部录像各种各样的声音。引入课题:声音是怎样产生和传播的? 1、声音的产生 演示试验:(1)、敲打音叉音叉振动,发声。(2)、握住振动的音叉,声音立刻停顿。(3)、放一段声音的录像。指导学生分析归纳,得出结论: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顿,发声停顿。(4)、扩展:录制声音2、声音的传
9、播:(1)、得出:固体、气体可以传播声音。 (2)、试验14页图1-4示:得出:真空不能传播声音 指导学生分析归纳,得出结论: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固体、液体、气体都能传播声音,真空不能传声。 学生活动:月球上的宇航员如何交谈? 学生活动:如何证明液体可以传声? (3)、声波:利用录像让学生知道什么是声波?同水波进展比照。 3、声速: 不同介质中的声速是不同的。 学生活动:(1)、看15页的表格内容(2)、声音在固体、液体、气体中的速度谁快?15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为340m/s。学生活动: 对着远处的高山喊可以听到回声,为什么在教室里讲话听不回声?4、回声:声音的反射。0.1秒 17米二、小
10、结:小结本节内容,明确目标,强调重、难点三、达标练习:完成物理时习在线中本节内容,因内容较多,可以留一局部作课外练习。四、课后活动:动手动脑:1、2、3题。教学后记:在课堂上对声音的学问不能扩展太多,这只是声音的第一节课,可降低难点。要测一测学生的承受状况。初中初二物理教案:力的测量 测量是由力的大小引入的学生依据自身的阅历不难懂得力有大小。下面的教学主要是为了通过详细的试验去深入了解力学。 教学目标 学问目标 1知道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 2会使用弹簧测力计 (1)会观看弹簧测力计的量程和最小刻度 (2)会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知道使用前要先调零 (3)会正确读数并记录测量结果 力量目标 培育
11、学生的观看力量及分析问题的力量 情感目标 通过弹簧测力计的学习和使用,培育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教材首先通过项羽与文弱书生力的作用效果的不同,引出“我们就是利用力产生的效果的大小来测量力的” 本节主要叙述力的单位和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教材首先通过文字和插图说明力是有大小的,因此需要进展测量,可以通过力的作用效果来测量力的大小对于力的单位,课本中只讲了牛顿,由于这是国际单位制中的单位,也是我国的法定计量单位由于初中无法讲解牛顿这个单位是怎样规定的,课本中只是给出了单位的名称、符号,并通过例子使学生熟悉1N的力有多大 教材简洁介绍了弹簧测力计是依据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伸长就越
12、长这个道理制作的,并通过几个插图说明弹簧秤的构造和使用方法教材重点讲解了学生试验练习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 有关“弹簧测力计”的教学建议 教师可把弹簧测力计发给学生让学生观看,也可用大型演示弹簧测力计进展讲解引导学生观看弹簧测力计的形状和内部构造;钢制弹簧、挂钩、指针及刻度对弹簧测力计测力的原理可作简洁的说明:在肯定的范围内弹簧的伸长跟加在它上面的力成正比即力增大几倍,伸长也增大几倍讲刻度时应当明确单位、零刻度线、每一小格、每一大格所代表的示数以及弹簧测力计的量程要强调测量时不得超过量程教师可带着学生读出几个演示的数据 最终向学生简洁介绍其他的测力计,指出弹簧测力计只是测力计的一种 有关“力的单位
13、”教学建议 教师可向学生直接说明国际上力的通用单位是牛顿,简称牛,要学生记住并通过举例使学生对1N的大小形成详细观念除了课本中的例子外,还可以补充一些学生常见的例子,例如一个中等大小的苹果对手的压力大约是1N;一个质量是40kg的同学对地面的压力大约是400N;还可以让学生拿起两个鸡蛋,感受一下1N的力有多大至于牛顿这个单位是怎样规定的,就不必讲了 有关课堂试验的教学建议 本试验的目的是使学生学会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可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再按试验步骤去做2、3、4、5步都是为了让学生多使用几次弹簧测力计试验中要求学生仔细观看和读数,把试验结果记录下来在做第3、第4步时,要向学生说明匀速的要求对于
14、程度好的学生,在试验根底上可让他们思索为什么第3、第4步两次拉力大小不同,启发学生去发觉问题还可以让学生把测出的自己头发拉断时的力跟课本中给出的各年龄组的头发的数据比拟,以提快乐趣 本节后面的“想想议议”问题,可在学生开头试验前争论,来回拉动几次挂钩,可以避开弹簧破壳子卡住假如弹簧测力计使用前指针不指在零位置,应进展校正对程度好的学生可以提出:除调零外,有没有其他的解决方法(提示:可以作零点误差的调整) 有关新课引入的教学建议 测量是由力有大小引入的学生依据自身的阅历不难懂得力有大小教师可以预备一个拉力器,请男女学生各一名分别拉,大家观看然后引导学生争论,为什么弹簧伸长程度是不同的,引出力有大
15、小的区分为了精确地搞清力的大小,就要进展力的测量并指出在物理学中是利用力产生的效果的大小来测量力的初二物理教案 奇妙的物理现象对于学生来说是很具有吸引力的,通过设计初中物理课程的教学内容,可以更好的让学生了解到物理的奇妙和重要 ,从而增加对物理学科的学习,下面是由范文资讯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二物理教案”,仅供参考,欢送大家阅读。 初二物理教案(一) 力 一、教学目标 1、熟悉力的作用效果。 2、知道力的概念和力的单位。 3、知道力的三要素,能用示意图表示力 4、通过活动和生活阅历感受力的作用效果 5、了解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并能解释有关现象 6、在观看体验过程中,培育学生的科学态度。 7
16、、从力用三要素表示的事例中熟悉科学方法的价值。 二、教学重点 1、力的概念和力的单位。 2、力的三要素,用示意图表示力。 三、教学难点 1、力的概念 2、熟悉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并解释有关现象。 四、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让学生描述生活中要用到力的例子(例如:提起一桶水、踢足球、推动物体等等) 讲授新课 力的作用效果 学生探究活动:试验器材:橡皮筋、弹簧、乒乓球。体会对这些器材施加力时,这些器材有什么变化? 1、结合课本里的插图,让学生争论总结出力的作用效果 (1)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转变物体的外形) (2)力可以转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3)力的单位:牛顿,简称牛,符号用N表示 补充一些常见
17、的例子让学生了解力的大小:托起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为1N,一个质量为50kg的同学对地面的压力大约为500N。 2、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即力的三要素) 学生探究活动: (1)用不同大小的力去拉弹簧,观看弹簧是否不同 (2)用不同方向的力弹击乒乓球,观看乒乓球的运动是否不同 (3)用同样大小的力向下压一端固定在桌面上的钢尺,每次手的位置离桌面的距离都不同,观看钢尺的外形转变是否不同 引导学生从试验总结得出:力的大小、方向、作用都会影响到力的作用效果 3、力的示意图: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来表示力。线段的末端画箭头表示力的方向;线段的长度可以表示力的大小;线段的起点或终点表示力的作用点。 练习:画
18、出木块受到的水平向右的拉力 4、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即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学生活动: (1)拉开弹簧时,是否感觉到弹簧也在拉自己的手? (2)乒乓球打在桌面上,有没有被弹起? (3)观看书本43页图12.4-4,能得到什么启发? (4)游泳分析 组织学生争论,引导学生归纳得出结论: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一个施加力的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 让学生列举生活中表达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例子并进展解释。 强调:产生力的作用时,物体之间不肯定直接接触,并且至少要有两个物体。 课堂小结 1、力的作用效果有哪些? 2、力有哪三个要素? 3、怎样表达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初二物理教
19、案(二) 一、学情分析 物理是一门新接触的自然学科,学生根本没有物理根底,经过第一学期的学习,对于初中物理学问的学习有了肯定的根底,学习方法渐渐成熟,但探究性的学习方式却很欠缺。物理这门自然学科有着特别明显的特点,充分以探究活动为主,注意试验与观看的方法,同时具有很强的神奇感与微妙。教师应充分把握这一特点,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物理学科的兴趣,培育他们更好地探究活动的力量,查找物理规律,学习把握好物理学问与技能,树立起正确的科学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运用科学的辩证的思维方式去发觉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尤其是这下学期的学习任务很重,时间紧,内容多而且学问内容难,因此更要抓好学生的双基教学和创新教
20、学,尤其是解决实际问题的力量。 二、教材分析 注意全体学生的进展、转变学科本位的观念,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注意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留意学科渗透、关怀科技进展,构建新的评价体系等思想。在此根底上,物理留意了在“学问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个方面的课程培育功能的表达;注意从自然与生活现象中引入物理问题,通过探究查找物理规律,然后将其用于生活、生产实践;注意将科学探究的各主要环节渗透于不同章节,让学生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不仅学习物理学问与技能,还将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养成科学探究的力量,以便学生学习科学精神与科学态度,客观了解科学的
21、社会功能,树立正确的科学观等。 本学期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第七章力;第八章运动和力;第九章压强;第十章浮力;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第十二章简洁机械。主要是力学学问、简洁机械类、近代物理学问的物理学问体系。其中第九章压强、第十章浮力、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是重点,难点在浮力、功和机械能,这局部内容综合性比拟强。 三、教学目标 1、加强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力量。 2、把握学科的根底学问,包括定义、概念、定理、公式、原理,以及试验各方面的综合力量。 3、培育学生的各种力量。如科学探究、解答问题的力量、试验操作力量。 4、能运用课本上的学问,发觉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5、树立正确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初中 初二 上册 物理教案 测量 平均速度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