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案15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数学教案15篇.docx(1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初中数学教案15篇教学设计例如一公式 教学目标 1了解公式的意义,使学生能用公式解决简洁的实际问题; 2初步培育学生观看、分析及概括的力量; 3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初步了解公式来源于实践又反作用于实践。 教学建议 一、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详细例子了解公式、应用公式 难点:从实际问题中发觉数量之间的关系并抽象为详细的公式,要留意从中反响出来的归纳的思想方法。 二、重点、难点分析 人们从一些实际问题中抽象出很多常用的、根本的数量关系,往往写成公式,以便应用。如本课中梯形、圆的面积公式。应用这些公式时,首先要弄清晰公式中的字母所表示的意义,以及这些字母之间的数量关系,然后就可以利用公式由
2、已知数求出所需的未知数。详细计算时,就是求代数式的值了。有的公式,可以借助运算推导出来;有的公式,则可以通过试验,从得到的反映数量关系的一些数据(如数据表)动身,用数学方法归纳出来。用这些抽象出的具有一般性的公式解决一些问题,会给我们熟悉和改造世界带来许多便利。 三、学问构造 本节一开头首先概述了一些常见的公式,接着三道例题循序渐进的讲解了公式的直接应用、公式的先推导后应用以及通过观看归纳推导公式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整节内容渗透了由一般到特别、再由特别到一般的辨证思想。 四、教法建议 1对于给定的可以直接应用的公式,首先在给出详细例子的前提下,教师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清楚地熟悉公式中每一个字母、数
3、字的意义,以及这些数量之间的对应关系,在详细例子的根底上,使学生参加挖倔其中蕴涵的思想,明确公式的应用具有普遍性,到达对公式的敏捷应用。 2在教学过程中,应使学生熟悉有时问题的解决并没有现成的公式可套,这就需要学生自己尝摸索求数量之间的关系,在已有公式的根底上,通过分析和详细运算推导新公式。 3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学生应观看哪些量是不变的,哪些量是变化的,明确数量之间的对应变化规律,依据规律列出公式,再依据公式进一步地解决问题。这种从特别到一般、再从一般到特别熟悉过程,有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力量。 教学设计例如二公式 一、教学目标 (一)学问教学点 1使学生能利用公式解决简洁的实际问
4、题 2使学生理解公式与代数式的关系 (二)力量训练点 1利用数学公式解决实际问题的力量 2利用已知的公式推导新公式的力量 (三)德育渗透点 数学来源于生产实践,又反过来效劳于生产实践 (四)美育渗透点 数学公式是用简洁的数学形式来说明自然规定,解决实际问题,形成了颜色斑斓的多种数学方法,从而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公式的简洁美 二、学法引导 1数学方法:引导发觉法,以复习提问小学里学过的公式为根底、突破难点 2学生学法:观看分析推导计算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方法 1重点:利用旧公式推导出新的图形的计算公式 2难点:同重点 3疑点:把要求的图形如何分解成已经熟识的图形的和或差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5、 五、教具学具预备 投影仪,自制胶片。 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教者投影显示推导梯形面积计算公式的图形,学生思索,师生共同完成例1解答;教者启发学生求图形的面积,师生总结求图形面积的公式 七、教学步骤 (一)创设情景,复习引入 师:同学们已经知道,代数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用字母表示数,用字母表示数有许多应用,公式就是其中之一,我们在小学里学过很多公式,请大家回忆一下,我们已经学过哪些公式,教法说明,让学生一开头就参加课堂教学,使学生在后面利用公式计算感到不生疏 在学生说出几个公式后,师提出本节课我们应在小学学习的根底上,讨论如何运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板书:公式 师:小学里学过哪些面积公式? 板书:
6、S=ah (出示投影1)。解释三角形,梯形面积公式 【教法说明】让学生感知用割补法求图形的面积。 (二)探究求知,讲授新课 师:下面利用面积公式进展有关计算 (出示投影2) 例1如图是一个梯形,下底(米),上底,高,利用梯形面积公式求这个梯形的面积S。 师生共同分析:1依据梯形面积计算公式,要计算梯形面积,必需知道哪些量?这些现在知道吗? 2题中“M”是什么意思?(师补充说明厘米可写作cm,千米写作km,平方厘米写作等) 学生口述解题过程,教师予以指正并指出,强调解题的标准性 【教法说明】1通过分析,引导学生在一个实际问题中,必需明确哪些量是已知的,哪些量是未知的,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需已知哪些
7、量2用公式计算时,要先写出公式,然后代入计算,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 (出示投影3) 例2如图是一个环形,外圆半径,内圆半径求这个环形的面积 学生争论:1环形是怎样形成的2如何求环形的面积争论后请学生板演,其他同学做在练习本上,教育巡回指导 评讲时留意1假如有学生作了简便计算,则赐予表扬和鼓舞:假如没有学生这样计算,则启发学生这样计算 2此题实际上是由圆的面积公式推导出环形面积公式 3进一步强调解题的标准性 教法说明,让学生做例题,学生能自己评判对与错,优与劣,是猎取学问的一个很好的途径 测试反应,稳固练习 (出示投影4) 1计算底,高的三角形面积 2已知长方形的长是宽的16倍,假如用a表示宽,那
8、么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是多少?当时,求t 3已知圆的半径,求圆的周长C和面积S 4从A地到B地有20千米上坡路和30千米下坡路,某车上坡时每小时走千米,下坡时每小时走千米。 (1)求A地到B地所用的时间公式。 (2)若千米/时,千米/时,求从A地到B地所用的时间。 学生活动:分两次完成,每次两题,两人板演,其他同学在练习本上完成,做好后同桌交换评判,第一次可请两位根底较差的同学板演,其次次请中等层次的学生板演 【教法说明】面对全体,分层教学,能照看两极,使全部的同学有所进展 师:公式本身是用等号联接起来的代数式,很多公式在实际中都有重要的用处,可以用公式直接计算还可以利用公式推导出新的公式 八、随
9、堂练习 (一)填空 1圆的半径为R,它的面积_,周长_ 2平行四边形的底边长是,高是,它的面积_;假如,那么_ 3圆锥的底面半径为,高是,那么它的体积_假如,那么_ (二)一种塑料三角板外形,尺寸如图,它的厚度是,求它的体积V,假如,V是多少? 九、布置作业 (一)必做题课本第xx页x、x、x第xx页x组x (二)选做题课本第xx页xx组x 初中数学教案15 教学目标 (一)学问与力量 1通过对不等式的复习和详细实例总结一元一次不等式组以及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的概念。2通过例题教会学生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并教会学生通过在数轴上表示不等式的解集得到不等式组的解集,让学生感受数形结合的作用。 (
10、二)过程与方法 1创设情境,通过实例引导学生考虑多个不等式联合的解法。2通过例题总结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方法,并总结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与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之间的关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数轴的表示不等式组的解,让学生加深对数形结合的作用的理解,使他们逐步熟识和把握这一重要的思想方法。2在对例题的讲解中,使学生熟悉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即每个不等式解集的公共局部,从而渗透“交集”的思想。 3在解不等式组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数学解题的直观性和简洁性的数学美 教学重、难点 重点:把握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会用数轴表示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解集 的状况。难点 :1弄清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集与一
11、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之间的关系。2敏捷运用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学问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一.设置情景,引入课题 学生活动:请学生观看购物街转转盘嬉戏.(在看之前先让学生看一看嬉戏规章:转轮上平均分布着5、10、15始终到100共20个数字。每位选手最多有两次时机。选手转动转轮的数字之和,最大且不超过100者为胜出,可以获得相应的奖品。选手每次必需把转轮转动1圈才有效.) 设第三位选手其次次转的数字为x,他要胜出应满意什么条件? 预设学生 1x?10?75,预设学生2 x?10?教师提出问题:这两个条件只需满意一个还是缺一不行? 预设学生:同时具备?x?10?75 x?10?100?教师活动: 1
12、、讲解联立符号的作用,并引入课题.2、给出定义:由几个含有同一未知数的一元一次不等式所组成的一组不等式,叫做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设计意图】从一个学生感兴趣的嬉戏入手.问题的提出具有肯定的现实性和探究性,目的是激发学生探究新知的欲望,在教师的引导下,将生活中的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从而引出本课题.学生活动 专心找一找:以下不等式组中哪些是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3?x?4?2x?x?2?1?2y?7?6?x?2?2a?7?1?(1)?(2)?(3)?1(4)?(5)?5x?3?4x?1 3x?3?1x?33a?3?0?1?7?2x?6?3x?x?预设学生1:(2)(3)(4)(5)预设学生2:(2)
13、(4)(5)预设学生3:(2)(4) 【设计意图】教师组织学生分组争论,明析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定义.使学生进一步明确“几个含有同一个未知数的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成.” 二、探究过程 问题一:?x?10?75这两个不等式的解分别是什么呢? x?10?100?x?65 ?x?90?问题二:怎么表示不等式组的解呢? 什么是不等式组的解呢? 【设计意图】通过这两个问题的探讨,让学生在解不等式的过程中得出不等式组的解法和不等式组的解的表示方法.文字语言:大于65小于或等于90的数.图形语言: O*0 数学式子:65x90 学生活动:探究不等式组的解 问题:求以下不等式组的解,并找出其中的规律(1)?x?3?
14、x?2?x?3?x?3(2)?(3)?(4)? ?x?7?x?5?x?5?x?7学生预设1:通过数轴,能求出不等式组的解 学生预设2:找不出其中的规律 【设计意图】让学生利用数轴查找不等式组的解,并表示出来,引导学生找出其中的规律,培育学生擅长现问题、总结规律的力量 三、练习稳固,拓展提高 学生活动:1.写出以下不等式组的解 (1)不等式组?x?5的解在数轴上表示为_则不等式组的解为 x?2?x?5的解在数轴上表示为_则不等式组的解?x?2(2)不等式组?为 (3)不等式组?x?1的解为 x?2?x?1的解为 x?2?(4)不等式组 ?2.选择题:(1)不等式组?x?2的解是()x?2?2 ?
15、2 C.无解 ?2(2)不等式组?x?2的负整数解是()x?3?A.2,0,-1 B.-2 C.2,-1 D.不能确定 【设计意图】让学生准时稳固,精确找出不等式组的解,在找不等式组的解的过程中引入整数解.四、合作小结,课外探究 学生活动: 1每位同学写一个以x为未知数的一元一次不等式; 2、同桌的两个不等式组在一起叫做什么?三位同学的不等式组在一起呢? 3、每位同学把你所写的不等式解出来; 4、同桌所组成的不等式组的解是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问题串,在生生、师生互动的状况下,复习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定义和解.增加了学生之间的合作沟通.五、布置作业 3个小组规划在10天内生产500件产品(每天生产量一样),按原先的生产速度,不能完成任务;假如每个小组每天比原先多生产1件产品,就能提前完成任务每个小组原先每天生产多少件产品? 【设计意图】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有利于学生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并能有效地复习稳固本堂课所学的学问和方法.【板书设计】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x?10?75?x?10?100?x?65 文字语言:大于?x?9065小于或等于90的数.图形语言: O*0数学式子:65x90 求以下不等式组的解,并找出其中的规律(1)?x?3?x?7(2)?x?2?x?3?x?5(3)?x?5(4)规律:大大取大,小小取小; 大小小大中间找 大大小小为 【初中数学教案15篇】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