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学设计(15篇).docx
《初中数学教学设计(15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数学教学设计(15篇).docx(3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初中数学教学设计(15篇)初中数学教学设计1 一、教学目标: 1、知道一次函数与正比例函数的定义. 2、理解把握一次函数的图象的特征和相关的性质; 3、弄清一次函数与正比例函数的区分与联系. 4、把握直线的平移法则简洁应用. 5、能应用本章的根底学问娴熟地解决数学问题。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初步构建比拟系统的函数学问体系。 难点:对直线的平移法则的理解,体会数形结合思想。 三、教学过程: 1、一次函数与正比例函数的定义: 一次函数:一般地,若y=kx+b(其中k,b为常数且k0),那么y是一次函数 正比例函数:对于 y=kx+b,当b=0, k0时,有y=kx,此时称y是x的正比例函数
2、,k为正比例系数。 2. 一次函数与正比例函数的区分与联系: (1)从解析式看:y=kx+b(k0,b是常数)是一次函数;而y=kx(k0,b=0)是正比例函数,明显正比例函数是一次函数的特例,一次函数是正比例函数的推广。 (2)从图象看:正比例函数y=kx(k0)的图象是过原点(0,0)的一条直线;而一次函数y=kx+b(k0)的图象是过点(0,b)且与y=kx 平行的一条直线。 根底训练: 1. 写出一个图象经过点(1,- 3)的函数解析式为: 。 2.直线y = - 2X - 2 不经过第 象限,y随x的增大而。 3.假如P(2,k)在直线y=2x+2上,那么点P到x轴的距离是:。 4.
3、已知正比例函数 y =(3k-1)x,若y随 x的增大而增大,则k是: 。 5、过点(0,2)且与直线y=3x平行的直线是: 。 6、若正比例函数y =(1-2m)x 的图像过点A(x1,y1)和点B(x2,y2)当x1x2时,y1y2,则m的取值范围是: 。 7、若y-2与x-2成正比例,当x=-2时,y=4,则x= 时,y = -4。 8、直线y=- 5x+b与直线y=x-3都交y轴上同一点,则b的值为 。 9、已知圆O的半径为1,过点A(2,0)的直线切圆O于点B,交y轴于点C。(1)求线段AB的长。(2)求直线AC的解析式。 四、教学反思: 教师仔细备课,查阅资料,搜集有针对性的训练题
4、,学生只要课堂上能根据教师的思路去做就很高效了。课堂训练以竞赛的形式进展,好像有肯定的刺激性,但缺少后续的刺激活动,学生没有保持住长久的紧急状态。 课前先把全部的复习任务都交给学生完成,教师指导学生扫瞄教材、查阅资料归纳本章的根本概念、根本性质、根本方法,并收集与每个学问点相关的有针对性的问题,也可以自己编题,同时要把每一个问 题的答案做出来,尽量要一题多解。再由小组长组织小组成员汇编,在汇编过程中要去粗取精。课堂就是以小组为单位学生展现自己的舞台,在这个舞台上学生是主角,在这个舞台上学生可以成果共享,在这个舞台上学生收获着自己的收获。台上他们是主角,台下他们也是主角。 从另一个角度体会到了减
5、轻学生负担的深刻含义,不单指削减学生课后学习的时间,更重要的是提高学生学习的质量、效率,我的这节课失败之处就是过分的注意了前者,而忽视了实效性。那么在今后的复习课教学中我要多思多想、多问多听(问问教师、听听学生的想法),力求在真正减轻学生负担的根底上打造高效课堂。 初中数学教学设计2 现代教学论讨论指出,从本质上讲,学生学习的根本缘由是问题。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依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围绕不同的教学目标,设计出符合学生实际的教学问题,围绕所设计的问题开展教学活动。这样,在课堂教学环节中,问题该怎样设计?围绕问题该怎样进展教学,才能使教学效率得以提高?这是摆在我们面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结合
6、自己的教学实践,就问题设计的策略及反思等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注意问题情境的创设 闻名数学家费赖登塔尔认为:“数学源于现实又寓于现实,数学教学应从学生所接触的客观实际中提出问题,然后升华为数学概念、运算法则或数学思想。”这一观念既反映了数学的本质,同时说明白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的重要性。比方,在有理数的加法一节的教学导入时,我首先出示了一周来本班的积分统计表(表中的得分用正数表示,失分用负数表示,)让学生观看: 星期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合计 积分 +3 -2 -4 -2 +2 +4 然后提出问题:“谁能帮我们班算出这一周的总积分呢?”结果我发觉大多数同学能用“抵消”的方法统计
7、出这一周本班的总积分。然后我出了一道算式题:“(+3)+(-2)+(-4)+(-2)=?”发觉学生不知道该怎样算。当学生产生这样的认知冲突时我便引入了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最终我用表中的数据分成了几种类型,如正数加正数、负数加负数、正数加负数等,绽开新知学习,教学效果较以前有明显改观。 本节课胜利之处在于:(1)导入的情境问题贴近学生的现实,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2)情境问题为后面的教学埋下了伏笔,引发了学生的认知冲突。固然,情境问题的创设不当,会直接影响教学。比方,在函数一节的教学时,我用游乐园中的摩天轮引入,当我提出问题:“同学们,当你坐在摩天轮上,随着时间的变化,你离开地面的”高度是如何变
8、化的?”我发觉学生几乎没有反响,只是间或听到:“摩天轮?”“很危急”原来是一个很典型的函数问题,只由于农村学生对该情境的熟悉模糊,一时没有进入到虚拟情境中来,导致课堂开端消失“僵局”,也影响了后面的教学工作的成功开展。 2、教学重点、难点处的问题设计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重点与难点的处理将直接影响教学效果。通过设计好的问题串可以强化重点与突破难点。例如,结识抛物线一节的教学重点就是做二次函数y=x2的图像并依据图像熟悉和理解函数的性质。而作图过程又是一个难点问题,要从所画的图像中发觉并归纳性质,首先得画出较精确的函数图像。在学生画图像的过程中,我抓住学生的几种错误画法提出了三个问题让学生争论沟通
9、:(1)依据你画的图像,给自变量x任取一个值,函数y有唯一的值与它对应吗?(2)自变量x的范围是什么?(3)在00)图像上,(1)比拟y1、y2、y3的大小关系。(2)若D(a,y1)、E(b,y2)、F(c,y3)三点也在反比例函数y=k/x(k0)的图像上,其中a0推断y1、y2、y3的大小关系。教学中我发觉多数学生对问题(1)采纳了直接代入计算的方法得到结果,对问题(2)明显用代入法难以得到结果,这时,我让学生小组争论来解决。经过争论后,学生A答复:“由于k0时,反比例函数y随x的增大而减小,而ay3。”学生B答复:“我们组用特别值检验得出y20,所以y3y1y2。”学生C答复:“我们组
10、依据反比例函数的图像和性质得到:当k0时,在每个象限内,函数y的值随自变量x的增大而减小,由此可得y3y1y2。”经过对以上不同做法的比拟和鉴别,学生对反比例函数图像的性质中“在每一个象限内”这一条件有了彻底的理解。可见,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细心设计例题或练习问题,使学生通过对问题的解决,既稳固了学问,又培育了运用学问解决实际问题的力量,体验到了解决问题后的欢乐感和成就感。 4、在学习反思中的问题设计 初中学生学习数学的方法相对欠缺,学生“重结论,轻过程”的现象较普遍,对学习结果的反思意识淡薄,自我评价不彻底,做错的题目一错再错。作为教师,在平常的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彻底分析错因,让学生在错题
11、中有反思的时机。例如,在一元一次方程的教学中,我发觉学生解含有分母的方程时很简单出错,针对学生做错的题目,我设计了如的表格: 通过引导学生对错因彻底分析与校正,学生明白了产生错误的真正缘由是什么,熟悉到了自己的缺乏。然后我出了几道解方程的练习,结果发觉,学生的确重视了错误,效果明显有所好转。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教学问题的设计的确是一种学问,是一种艺术。要让学生在实实在在的问题情境中去亲历体验,在对问题的分析、探究与沟通的过程中主动思索,与人共享成果,来体验胜利的欢乐,增加他们的自信念。 初中数学教学设计3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推理、证明的格式,理解判定定理的证法. 2.把握平行线的其次个判
12、定定理,会用判定公理及定理进展简洁的推理论证. 3.通过其次个判定定理的推导,培育学生分析问题、进展推理的力量. 4.使学生了解学问来源于实践,又效劳于实践,只有学好文化学问,才有解决实际问题的本事,从而对学生进展学习目的的教育. 二、学法引导 1.教师教法:启发式引导发觉法. 2.学生学法:积极参加、主动发觉、进展思维. 三、重点?难点及解决方法 (一)重点 判定定理的推导和例题的解答. (二)难点 使用符号语言进展推理. (三)解决方法 1.通过教师正确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发觉定理,解决重点. 2.通过教师指导,学生自行完成推理过程,解决难点及疑点.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具学具预备
13、 三角板、投影仪、自制胶片. 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1.通过设计练习,复习根底,制造情境,引入新课. 2.通过教师指导,学生探究新知,练习稳固,完成新授. 3.通过学生自己总结完成小结. 七、教学步骤 (一)明确目标 把握平行线的其次个定理的推理,并能运用其进展简洁的证明,培育学生的规律思维力量. (二)整体感知 以情境创设,设计悬念,引出课题,以引导学生的思维,发觉新知,以变式训练稳固新知. (三)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复习引入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平行线的判定公理和一种判定方法,依据所学看下面的问题(出示投影). 学生活动:学生口答第1、2题. 师:你能说出有什么条件,就可以判定两条直线平行
14、呢? 学生活动:由第l、2题,学生思索分析,只要有同位角相等或内错角相等,就可以判定两条直线平行. 教师将第3题图形画在黑板上. 学生活动:学生口答理由,同角的补角相等. 师:要求学生写出符号推理过程,并板书. 【教法说明】本节课是前一节课的连续,是在前一节课的根底上进展学习的,所以通过第1、2两题复习上节课所学平行线判定的两个方法,使学生明确,只要有同位角相等或内错角相等,就可以判定两条直线平行.第3题是为推导本节到定定理做铺垫,即假如同旁内角互补,则可以推出同位角相等,也可以推出内错角相等,为定理的推理论证,分散了难点. 师:第4题是一个实际问题,题目中已知的两个角是什么位置关系角? 学生
15、活动:同分内角. 师:它们有什么关系. 学生活动:互补. 师:这个问题就是知道同分内角互补了,那么两条直线是不是平行的呢?这就是这节课我们要讨论的问题. 初中数学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1、学问与技能: (1)理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及其解集的意义; (2)把握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 2、过程与方法: (1)经受通过详细问题抽象出不等式组的过程,培育学生逐步形成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力量。 (2)经受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解集的探究过程,培育学生的观看力量和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渗透类比和化归思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数形结合思想在数学学习中的作用,养成自主探究的良好学习习惯。 (2)学生
16、在解不等式组的过程中体会用数学解决问题的直观美和简洁美。 2学情分析 本节争论的对象是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几个一元一次不等式合在一起,就得到一元一次不等式组。从组成成员上看,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是在一元一次不等式根底上进展的新概念;从组成形式上看,一元一次不等式组与第八章学习的方程组有类似之处,都是同时满意几个数量关系,所求的都是集合不等式解集的公共局部或几个方程的公共解。因此,在本节教学中应留意前面的根底,让学生借助对已学学问的熟悉学习新学问。 另外,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一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和一元一次不等式之后的又一次数学建模思想学习,是今后利用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解决实际问题的关键,是后续学
17、习一元二次方程、函数的重要根底,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另外,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数轴起着不行替代的作用,到处渗透着数形结合的思想,这种数形结合的思想对学生今后学习数学有着重要的影响。 3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对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解集的熟悉及其解法。 2、教学难点:对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解集的熟悉及确定。 3、教学关键:利用数轴确定不等式组中各个不等式解集的公共局部。 4教学过程4.1第一学时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温故知新 教师提问: 1、什么是一元一次不等式? 2、什么是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集? 3、如何求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集? 针对性练习: (设计意图:检验学生是否理解和把握一元一次不等式的相关概念
18、,为本节新课内容的学习做好铺垫。同时对解不等式中的相关要点加以强调:解不等式中,系数化为1时不等号的方向是否要转变;在数轴上表示解集时“实心圆点”和“空心圆圈”的选择;要正确理解利用数轴表示出来的不等式解集的几何意义。) 活动2【讲授】创设问题情景,探究新知 1、问题(课本第127页):用每分钟可抽30 t水的抽水机来抽污水管道里积存的污水,估量积存的污水 超过1 200 t而缺乏1 500 t,那么将污水抽完所用时间的范围是什么? (设计意图:结合生活实例,让学生经受通过详细问题抽象出不等式组的过程,即经受学问的拓展过程,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学习的内容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 2、引
19、导学生找出问题中“积存的污水”需同时满意的两个不等关系: 超过1 200 t和缺乏1 500 t。 3、问题1:如何用数学式子表示这两个不等关系? 1)引导学生一起把这个实际问题转换为数学模型: 满意一个不等关系我们可列一个不等式,满意两个不等关系可以列出两个不等式。 设用x min将污水抽完,则x需同时满意以下两个不等式: 30x1200, 30x40 由不等式,解得x40,也要同时满意x40和x40和x40且x 0b24ac = 0b24ac 0 问题:(1)p97习题1、2(1)。 师生行为:教师提出问题,学生独立思索后写出答案,师生共同评价;问题(2)学生独立思索后同桌沟通,实物投影出
20、学生解题过程,教师强调正确解题思路。 教师关注:学生能否精确应用本节课的学问解决问题;学生解题时候暴露的共性问题作针对性的点评,积存解题阅历。 设计意图:这两个题目就是对本节课学问的稳固应用,让新学问内化升华,培育数学思维的严谨性。 活动5自主小结,深化提高: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获得了哪些数学学问和方法? 2这节课你参加了哪些数学活动?谈谈你获得学问的方法和阅历。 师生活动:学生思索后答复,教师对学生的错误予以订正,缺乏的予以补充,精彩的适当表扬。 设计意图: 1题促使学生反思在学问和技能方面的收获; 2题让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活动、认知过程,总结解决问题的策略,积存学习学问的方法,力求不同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初中 数学 教学 设计 15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