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doc
《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doc(1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十一册第五单元P58 “复式条形统计图” 教学目标: 1、熟悉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特点,理解单式与复式统计图的异同,并能在有纵轴、横轴的图上用复式条形表示相应的数据。 2、使学生能看懂复式条形统计图,并能依据复式条形统计图中的有关数据作简洁的分析,推断和猜测。 教学重点: 熟悉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特点,能从复式条形统计图中猎取尽可能多的信息。 教具预备: CAI课件。 学具预备: 画图纸。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新,启迪探究 1、谈话引入:这儿有两个片段想给同学们看看。(出示有关刘翔和姚明的视频。)问:你看到了什么?你对刘翔和姚明白解多少
2、?(学生表达,教师概括。) 2、告知大家一个好消息,再过几天我校一年一度的“秋季运动会”就要召开了。这次的运动会可与以往不同啊!为了提高我校“秋季运动会”的知名度,我们学校想以其中的一位做这次运动会的形象大使,你更盼望谁代表我们学校担当这次运动会的形象大使?(学生各抒己见,产生意见。) 3、看来同学们各有想法,那么用什么方法来打算推举谁比拟好呢?(举手表决,统计)对!我们可以现场收集和整理大家的想法。那么我们班的状况究竟怎样呢?(举手表决)支持刘翔的同学请举手;支持姚明的同学请举手。(现场了解统计状况,做到心中有数。) 4、刚刚只是我们对本班的收集和整理,不能代表我们整个年级同学的意见。所以教
3、师在课前收集和整理了六年级其他六个班同学们统计的状况。(出示六年级各班推举刘翔、姚明状况的统计表),把刚刚收集到的我们班的数据也填在表中,提问:从表中能比拟出结果吗?(可以,但比拟困难。) 5、为了更清晰地反映大家的意见,你觉得我们用什么把这些数据表现出来会更好呢?(条形统计图)教师也觉得条形统计图很好,由于用直条图来表示可以直观的看清晰各班统计的状况。但怎样用条形统计图表示上面的两组数据呢?(学生各抒己见) 6、出示依据本班统计状况制作的复式条形统计图,从图中你能看出什么?(标题、日期、单位、横纵轴、不同的直条图、图例以及纵轴表示的单位大小等),为何选用两种颜色的直条,这和我们以前学过的条形
4、统计图有何不同?我们把这种条形统计图叫做“复式条形统计图”。 7、你能依据其他几个班的统计状况来连续绘制我们刚刚统计图吗?(学生补充完整统计图) 8、评议:找三种类型的:(1)直条图少数字的;(2)画的直条不够标准的;(3)比拟正确且美观的。让学生去评议。 9、观看图,哪个班喜爱刘翔和姚明的相差比拟大?哪个班喜爱刘翔和姚明的相差比拟小?从图中你还能获得什么信息?你觉得从六年级调查统计的状况看,谁更有可能担当我们运动会的形象大使? 二、合作互动,共同探究 1、我们的运动会就要召开了,大家想和刘翔、姚明一样,成为我们学校的体育明星吗?那么你们平常都开展了哪些体育活动啊?(学生叙说)想不到同学们这么
5、喜爱体育运动,教师为大家能够积极参与熬炼而感到非常快乐! 2、看图分析 球类竞赛中,在边线发球时,有单手投球,也有双手投球,依据你的阅历,你认为单手投球远还是双手投球远?(学生各抒己见) 出示课本58页的统计表和复式条形统计图,评价一下,哪一种更便于比拟两种投球方式的投球距离? 纵轴每格代表几米?最下面一格为何用折线?(引导学生认真观看、思索后,相互沟通。 纵轴每个单位表示0.5米,最下面一格用折线表示省略。) 从上面的复式条形统计图中你得到了哪些信息?(学生依据统计图作出合理的结论) 回忆总结,展现共性 1、今日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什么想法和体会? 2、为了开展好这次运动会,有很多
6、有关体育活动的数据需要收集和整理,刚刚我们只是把体育活动中的一局部进展了统计,请同学们在课后、运动会中收集和整理相关的数据,绘制设计成统计图,看一看谁设计的既美观又正确。创设便于统计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经受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的过程,逐步形成统计观念。 在运用统计图描述数据的过程中,引导学生争论用什么统计图来描述这组数据比拟适宜,再思索能否在一幅条形统计图中表示两组数据,体会复式条形统计图的必要性。这样拓展了学生的思维和综合应用所学的学问解决实际问题的力量。 鼓舞学生从统计图中猎取尽可能多的信息,体会数据是蕴涵信息的。同时养成严谨认真的学习习惯,弄清统计图中的每个细节
7、。 综合运用所学学问解决实际问题。 对统计的工程教师作适当的指导。 教学反思: 通过创设轻松活泼的学习气氛,激发学生参加统计活动的兴趣。经受整理数据、描述数据的过程,并在相互的评议和沟通中,不断改良和完善各自的统计图,逐步明确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引导学生从统计图中发觉问题,表达自己的想法,验证猜测,体验到数据的作用。 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2 这节比例尺教学我在设计时认真分析了教材的设计意图,同时又思索如何将这样一节概念教学恰到好处的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 在引入阶段,我选取了学生们特别熟识的典型的感知材料(中国地图和国旗的平面图),让学生观看这些平面图“什么变了,什么没变?”,进而抓
8、住比例尺的特性:图形的大小可以随便转变,但外形不能转变。 在推导概念之前,我力求将“猜测与估算”的教学引入课堂,首先让学生猜想购置“两幅住房平面图”中的哪一套面积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有考察学生考虑问题是否全面,当学生对购置决策有争议时,我又准时的给他们一个带有比例尺的平面图,这样设计的目的是引起学生们比照例尺的留意,准时发觉往往针对平面图的大小不能精确的推断实际图形的大小,平面图形的大小与比例尺有着亲密的联系,同时引起学生对学习比例尺的奇怪心和激发学生学习的剧烈欲望,进一步有侧重点确实定这节课的教学重难点。 在熟悉、讨论、推导、归纳“比例尺”概念时,让学生试着画一画教室地面的平面图,亲
9、身体验设计师的感觉,并且供应给学生一个学习资料,让学生自己亲自感受到画图的标准,在汇报沟通时,恰当的传授学问,这一环节让学生充分总结出比例尺的定义,熟悉缩小比例尺,针对学生们得到的许多结论,我将他们的作品一一展现给同学们看, (1)9厘米:9米=9:900=1:100 6厘米:6米=6:600=1:100 (2)6厘米:9米=6:900=1:150 4厘米:6米=4:600=1:150 (3)3厘米:9米=3:900=1:300 2厘米:6米=2:600=1:300 (4)18厘米:9米=18:900=1:50 12厘米:6米=12:600=1:50 让学生抓住1:100、1:300、1:50
10、.进一步熟悉比例尺有大有小,在争论1:6000000时,让学生们进一步熟悉比例尺的意义,但这一环节我认为课堂上还应当绽开争论,让学生翻开思路,不拘一格的从多角度来思索比例尺的意义。(另外个别学生消失了,同一幅图中用了两个比例尺,针对这种现象,让学生通过观看就可以辨别出这样做的错误,从而引导学生分类的方法:即每次分类的标准应当统一。) 另外,在教学“放大比例尺”时,这一教学环节我认为教学时比拟有层次,由比拟“用比例尺1:300画出来的图和1:50画出来的图谁大?为什么?”进一步讨论用1:10呢? 1:1呢? 2:1呢?用 2:1的比例尺画的平面图和原来的教室地面相比,结果怎么样?我们会用这样的比
11、例尺画操场的平面图吗?学生当时都在仔细地思索琢磨,一脸困惑的样子,我问:“你们谁能画出来?”这时,学生大胆地说“画不出来。”“为什么?”学生在争论探究中熟悉到这种比例尺应用在机械图纸、微生物图纸.了解了放大比例尺的作用及用法。教学“缩小比例尺、放大比例尺”之后指出它们都是“数字比例尺”。 在讨论线段比例尺时,我让学生通过查找地图的比例尺知道生活中还有另外一种比例尺,提高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力量。(熟悉线段比例尺) 在稳固中让学生帮忙教师算一算买哪一套住房的面积比拟大,进一步将数学与生活联系,并且给学生留一个讨论性作业:试画自己家庭的住宅平面图;帮忙教师试算一下每个房间的面积。 这节课也有圆满之处,
12、假如学生们的积极性都调动起来,那么,学生们的求知欲会更浓。在进展线段比例尺教学这一环节时,由于时间仓促,没有准时抓住时机将线段比例尺和数值比例尺加以比拟,错过了一个较好的教学时机。 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3 教学目标: 1、结合详细情境,体会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相互依靠的变量; 2、在详细情境中,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两个量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师:生活中有哪些变化的现象?这些现象可以用数学的方法表示吗? (学生已经完成“课前预备”,选择几个学生答复) 2、师:在生活中,许多事物在发生变化。如:人的年龄、身高、体重在变,我国的人均收入、生产总值等等都在变化,象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北师大 小学 六年级 数学 上册 教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