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教案(6篇).docx
《初中地理教案(6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地理教案(6篇).docx(3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初中地理教案(通用6篇) 【教学内容】第三节 地图(地形图的判读) 【教学目标】 学问与技能:初步学会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地势凹凸起伏和坡度陡缓;学会绘制等高线图的方法;能在等高线图上识别山峰、山脊、山谷等;在地形图上识别高原、山地、盆地、丘陵、山谷等;初步学会绘制地形剖面图。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等高线图,学生识别常见的地形名称;通过动手制作地形模型,培育学生的动手实践力量。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育学生小组的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等高线形态与地势凹凸、坡度陡缓的关系。 【教学难点】在等高线图上识别地形种类。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式、争论法。 【教学
2、预备】多媒体课件、中国地形图 【课时安排】三课时(第2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大屏幕播放高原、山地、平原等自然景观的画面。 同学们看到地球外表有高原、山地、平原等地理事物,而我们画的地图是平面的,如何在平面上表示地形的凹凸起伏呢? 学生争论,得出对这一问题的初步推断 二、地形图的判读(板书) 屏幕出示一幅等高线地形图,学生观看,教师说明:“地图上表示地面的凹凸起伏,就是用绘制等高线来表示的。”那么,等高线是怎样绘制出来的呢? 指导学生阅读课本图1.27,同学们观看图中甲点的高度有哪两个数据?单位?有什么区分? 总结:甲点以海平面为标准计算为1500米,这叫海拔。甲点以乙点为标准计算为
3、1000米,这叫相对高度。 提问:那么,什么是海拔和相对高度? 海拔指地面某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相对高度:某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 1、海拔和相对高度(板书) 指导学生观看课本中的图1.28“等高线示意图”及等高线的模型,争论总结等高线的绘制方法。 叙述:以海平面为起点,测出地面上各个地点的海拔,把它们填注在地图上,然后在地图上把海拔一样的点连接成线,这就是等高线,每条等高线上都标有高度,单位是米。 拓展:由此而推,什么是等深线?(学生读书作答) 2.等高线 (板书) 在等高线地图上,如何判读地面的凹凸和地形起伏? 学生合作探究,以小组为单位争论说出:只要填出地面各点海拔,就可比
4、拟各点的凹凸。 总结:在等高线图上,不仅可以推断各地点的凹凸,还可以依据等高线的分布状况推断地形起伏和坡度的陡缓。 学生观看图1.28等高线示意图,看看左右两个山坡的陡与缓?并推断坡度的陡缓与等高线的分布有何关系? 确定:坡陡的地方等高线密集;坡缓的地方等高线稀疏。 让学生观看课本图1.29山地不同部位的等高线示意图,从图可见,不同部位,等高线和形态的差异很大,怎样在等高线图上判读这些地形呢? 学生总结教师补充:等高线弯向海拔低处为山脊,反之为山谷:两个相邻山顶之间是鞍部;等高线重叠处为悬崖。 指导学生读图1.30,观看分析设色地形图的着色规律,从而得出:在不同等高线之间着上不同的颜色代表不同
5、地形的图即为分层设色地形图。 3.分层设色地形图(板书) 出示“中国地形图”指导学生分析不同的着色:蓝色代表海洋,黄色代表高原、山地和丘陵,绿色代表平原,褐色为山地,白色表示雪线以上的局部。 学生活动指导学生分组争论,合作完成课本P17活动。 依据等高线地形图和分层设色地形图,通过分析能判读出各地的凹凸状况。而如何能够一目了然地看出各地的起伏状况呢?这就需要观看地形剖面图。 4.地形剖面图(板书) 学生同桌合作,完成课本P18活动3。先了解绘制方法,再观看绘完局部,然后自己动手绘制完整。 总结:地形剖面图能直观表示某条线上地面的凹凸起伏和坡度陡缓。 三、小结 指导学生先组内沟通,再派代表在班上
6、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都获得了哪些学问? 学生小结所学学问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可取效果:以探究式活动为主线,以练习为帮助,图文并茂,化 抽象为形象,直观生动地解决难点问题。 缺乏之处:由于本课内容多,难度大,在环节设计上欠完善。 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 (第8时) 执教人:唐素芳 执教班级: 七(1)(2) 【教学内容】第三节 地图(从地图上猎取信息) 【教学目标】 学问与力量:记住地图上依据经纬线或指向标区分方向的方法;记住一些常用的图例;能在地图上依据经纬线或指向标定方向;初步具备在实际生活中运用地图的力量,如辩方向、查找地理事物等。 过程和方法:引导学生能够在地图上依据经纬线和指
7、向标等确定方向,通过区分方向、查找地理事物等活动培育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地图的力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使学生系统把握地图的使用方法,使学生对地图产生亲切感,从而在今后的生活和学习中主动地使用地图。 【教学重点】地图方向及地理事物之间的空间位置关系的判别。 【教学难点】地图方向及地理事物之间的空间位置关系的判别。 【教学方法】分组争论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预备】投影片、挂图; 【课时安排】三课时(第3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投影表格 针对表格内容,能够进展比例尺形式的换算和大小的比拟并答复。 2.地图根本要素包括哪些? 上节课我们已学习把握了三要素之一:比例尺,今日我们一
8、起学习剩余的2个问题:方向和图例。 二、从地图上猎取信息 1、投影:“日本图”指导学生分组争论课本P15活动1的三个问题。 小组内争论并答复: (1)经纬: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2)先据经线定南北,再依纬线定东西,最终取综合。 (3)学生在实物投影仪上展现所标三点的四个方向,Y在X东北方,X在Z西南方。 总结:在有经纬线的地图上,要依据经纬线定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近北极为北,近南极为南),纬线指示东西方向,(直线纬线左西右东;弧形纬线:据地球自转(自西向东),箭头为东方)。 经纬网定向法(板书) 不知同学们留意没有,有的地图画有一箭头,箭头方向指示为北方,这个箭头叫什么?(指向
9、标) 小结:在有指向标的地图上要依据指向标定方向,即指向标指示北方。 2、指向标定向法 投影图,学生思索: (1)A在B什么方向,A在C什么方向? (2)若图中AB两点间直线距离为24千米,请计算出该图的比例尺。 学生争论后答复:A在B正北,A在C西北;先量得AB图上距离是2.4厘米,比例尺为1:1000000或 指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争论并答复课本P15“活动2” 学生活动:科技园在学校的东方,农业试验区在科技园区的南方,学校在火车站北方,火车站在科技园区的西南方。学校与农业试验区的直线距离约为650米,从学校沿大路到科技园区,距离约是855米(四段大路图距分别是0.6、3.2、1.6、0.3
10、厘米) 提问:有的地图,既无经纬网,又无指向标,如何定方向?(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3、一般定向法 拓展:我们生活在北半球,当你外出旅行迷路时,你怎样确定方向? 学生小组争论答复:白天:晴天据太阳定方向,据树木定方向;晴夜:北极星定方向;房屋定向法(北半球,一般坐北朝南) 大家知道,地面上的景物在地图上是用不同符号表示的(即图例),并标注一些文字和数字注记,这些都是地图的语言。 4、图例和注记(板书) 请观看图1.24,看看一些常用图例有何特点?你能记住一些吗? (提示学生留意分类观看,找区分,如界限、交通线、城市、水库和湖泊等。) 三、课堂小结 留2分钟时间,由各小组的同学在组内沟通,然后找
11、几名代表总结,通过本课学习,你都把握了哪些学问?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可取效果:在活动中学,在学中活动,注意学问的运用;针对性练习,便于准时发觉问题,实行补偿性教学;引进竞赛鼓励机制,活泼气氛,调动积极性。 缺乏之处:对难点的突破及节凑的把握不准。 解决措施:加强理论学习,提升个人力量,并细心备课,合理安排内容的进度和难点的突破。 初中地理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学问目标 1、理解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纬度变化及其成因。 2、了解四季的形成及其划分。 3、了解24节气划分及对农业的意义。 4、理解地球上五带的形成。 德育目标 通过理解地球公转及其产生的 地理现象之间的内在联系,
12、激发学生的探究精神。 学习过程中,通过 教师引导思维的方式方法,使学生猎取学习学问的进取精神。 教学建议 关于四季的划分的 教学建议 首先,要让学生明确划分四季的依据,既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随季节的变化,使太阳辐射具有季节变化的规律。这里需要强调季节的变化与日地距离无关。然后,引导学生读二十四节气与四季图,明确我国和西方国家不同的四季划分方法,找出二者之间的差异。最终,指出我国以二十四节气划分四季对农业生产的指导意义。 关于五带的划分的 教学建议 这局部 教学内容,可以从读五带的划分示意图引入。要求学生明确五带划分的界限和依据,把握地球上年太阳辐射总量从低纬地区向高纬地区削减的规律。最终,
13、 教师指出五带划分的 地理意义。 关于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的 教学建议 正午太阳高度有在同一时刻随纬度的变化,也有在同一纬度随时间的变化。在 教学中,要紧紧抓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这是产生正午太阳高度随空间和时间变化的直接缘由。在课堂 教学中,可以利用课本中的二分二至正午太阳高度示意图,引导学生观看和分析正午太阳高度随纬度的变化,然后找出变化规律。需要指出的是,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区域,一年内可获得两次太阳直射,其正午太阳高度的最大值的消失,要视太阳直射点的位置而定。 教师在 教学中要力求使学生明确这一点。 关于昼夜长短的变化的 教学建议 昼夜长短的变化,有在同一时刻随纬度的变化,也有在同一纬
14、度随时间的变化。在 教学中,可利用课本中二分二至昼夜长短变化示意图,从晨昏线的位置变化入手,分析昼弧和夜弧的长短比照,找出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需要强调的是,昼夜长短的变化是一个渐变过程,其中有量变也有质变。不管南半球还是北半球,夜长随纬度渐渐缩短为0时,就会消失极昼现象;昼长随纬度渐渐缩短为0时,就会消失极夜现象。从赤道到两极的任何地点,昼夜长短都会消失由极大值到微小值的周期性变化。只有赤道上无昼夜长短的变化,全年昼夜平分。 教学设计方案 导入新课复习地球公转运动中有关黄赤交角、太阳直射点移动的学问,引出不同季节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的 教学 1 读图:二分二至全球的正午太阳
15、高度角 2 提问:分别找出二分二至时太阳直射点的位置,说出南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3 讲解: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到达一年中最大值,北半球各纬度正午太阳高度到达一年中最小值;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到达一年中最大值,南半球各纬度正午太阳高度到达一年中最小值;春、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正午太阳高度由赤道向两极递减。 4板书: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冬至日 南回归线最大,向两极递减。 夏至日 北回归线最大,向两极递减。 春、秋分日 赤道最大,向两极递减。 昼夜长短变化的 教学 1 读图:二分二至全球的昼长 2 提问:结合生活实
16、践,说明北京冬、夏季昼夜长短的变化状况。分析说明在二分二至时北半球昼夜长短随纬度的变化状况。 3 讲解:每年由春分日到秋分日,是北半球的夏半年。此期间,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半球各纬度昼长大于夜长,且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其中,由春分到夏至,北半球昼渐长夜渐短;由夏至到秋分,北半球昼渐短夜渐长;夏至日时,晨昏线(圈)与经线圈的夹角最大(2326),北半球各地昼最长夜最短,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消失极昼现象,南半球反之。每年由秋分日到次年春分日,是北半球的冬半年。此期间,太阳直射南半球,北半球各纬度夜长大于昼长,且纬度越高,夜越长昼越短。其中,由秋分到冬至,北半球夜渐长昼渐短;由冬至到春分,北半球夜渐
17、短昼渐长;冬至日时,晨昏线(圈)与经线圈的夹角最大(2326),北半球各地夜最长昼最短,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消失极夜现象,南半球反之。在春、秋分时,太阳直射赤道,晨昏线(圈)经过南北极点,与某条经线圈重合,全球各地昼夜平分,各为12小时。 4板书:北半球昼夜长短的变化: 春、秋分 全球昼夜平分 夏至日 昼长夜短且昼最长夜最短(北极圈内极昼) 冬至日 昼短夜长且昼最短夜最长(北极圈内极夜) 四季划分的 教学 1 读图:二十四节气与四季 2 提问:欧美国家和我国在四季的划分上有什么一样和不同。哪种四季划分方法与我国气候更加吻合,对农业更具指导意义。 3 讲解:欧美国家和我国在四季的划分上,都是属于天
18、文四季,既在地球公转轨道上,每转过90划分为一个季节;都是立足于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都是将一年之中白昼最长、太阳高度最高的季节定为夏季;将一年之中白昼最短、太阳高度最低的季节定为冬季;冬夏的过渡季节定为春季或秋季。不同的是,在详细的划分时间上有先有后。我国以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为起点,划分春、夏、秋、冬四季,各季节开头早于欧美国家,与我国气候更加吻合,对农业更具指导意义。 4板书:四季的划分:我国 以“四立”划分 欧美 以“二分二至”划分 五带划分的 教学 1 读图:五带的划分 2 提问:说出五带的划分界限和划分的依据。 3 讲解:在同一季节,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
19、短的随纬度而变化,使太阳辐射具有纬度分异的规律,形成了五带。以南北回归线和南北极圈为界限,把地球外表分为热带、南北温带和南北寒带。五带反映了年太阳辐射总量从低纬地区向高纬地区削减的规律,它是人们讨论地球外表各自然带分布规律的根底。 4板书:五带的划分:名称和界限 划分的依据 探究活动 【活动主题】 南极圈内地区与北极圈内地区相比,其同纬度的地区的极昼、极夜天数有什么不一样,为什么会不一样? 【活动步骤】 理解极昼和极夜的产生的缘由 理解产生极昼和极夜有何规律 地球公转的规律(尤其是在公转轨道上不同位置的线速度变化规律,以及这种变化如何影响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和北半球停留时间的相应变化) 描绘发生
20、极昼时太阳在天空中的运行轨迹 查找与以上资料相关的媒体资料(图片,录像等) 制作多媒体演示材料 制作能说明本主题缘由的模型 【成果展现】 可以选择这样两种方式: (1)制作出演示模型,把极昼和极夜相关的学问制作成板报 (2)制作多媒体课件进展演示 初中地理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一)借助地图,说出俄罗斯的地理位置(欧洲东部和亚洲北部)、领土组成特点(跨东西半球、亚欧两洲)和首都(莫斯科)。 (二)依据地图和资料,归纳俄罗斯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和各地区气候差异的形成缘由及特点。 (三)运用统计资料,联系俄罗斯自然条件特点,说明该国开发西伯利亚的状况。 (四)收集资料,说明俄罗斯民族方面的概况。 教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初中 地理 教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