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doc





《北师大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师大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doc(2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北师大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熟悉目标 学会9个生字,把握“枯萎”、“依靠”、“一旦”、“一番”、“熬炼”、“优雅”等词语。理解课文深刻的句子和课文内容。 力量目标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爱的局部。体会种树人的专心,能联系生活实际谈谈自己的见解。 情意目标 懂得人应当经得起生活的考验,学会熬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不能养成依靠心理。 教学重、难点: 通过理解蕴含意义深刻的句子,进而悟出课文是借种树喻育人,体会其中包含的深刻道理。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自学生字词,把握音、形、义。理清课文的层次,初步理解课文内容。(过程略) 其次课时 一、 复习,用中积存。 1、 通过上节
2、课的学习,种树的话都明白吗?齐读。 2、 情境,加深理解种树人的一番话。现在我就是本文的,你们就是种树人,我有几个问题要问你们,你们能给我满足的答复吗? A、 我说你这个种树人可真是的,既不按时给树苗浇水,又不浇肯定量的水,瞧,树苗都枯萎,懊悔吗?(不懊悔。我之所以不按时给树苗浇水,不浇肯定量的水,是让它们自己学会在土里找水源,才能长成百年大树,自己不会找水源,枯萎了也没什么懊悔的。) B、 种树人,我有个问题要向你请教。假如按时给树苗浇水,浇肯定量的水,结果会怎样? 二、 主动探究,悟道理。 1、 种树人看似漫不经心,实则心中有数;好像懒懒散散, 实则从沉着容。种树人的专心良苦没有白费,现在
3、读课文最终三节。 2、 探究:“种树的人不再来了,桃花心木也不会枯萎了。” 桃花心木为什么不会枯萎?“我”从种树的一番话中悟出了一个什么道理? 3、 着重理解:“不止是树,人也是一样,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拟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熬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 (1)“不确定”是指什么? (2)同学们知道哪些在艰难环境中自主自强的人的事例吗?或者生活在温室里,经不起风雨的人的故事吗?请你联系知道的人、事、物,谈一谈。 (3)“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拟经得起生活的考验, 会熬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你们身边有这样的人吗?(自己会找水源的树苗,将来能长成参天大树;从小能够独立自主的孩子,将来必成栋梁
4、之材。愿我们每一位同学都能成为一名自主自强,独立自主的好孩子。) 4、 读了这篇文章,联系生活实际,你想到了什么? (1) 提示:A、从自己的求知和生活独立状况谈; B、 从学校的教育教学状况谈; C、 从家庭教育状况谈; D、 从转变观念,教育改革方面谈。 (2)要求:A、严密结合自己学习本课懂得的道理谈; B、开拓思路,从不同方面思索答复; C、充分表达个人见解,怎么想就怎么说,不同意见可以争论。 三、 总结拓展 同学们列举的事例也深深地打动了我。是呀,小小的种子深埋地下,为了生存,它掀翻土壤,奋力向上,最终沐浴阳光雨露,长成参天大树;身患重残的张海迪大姐姐身残志坚,在逆境中奋斗,在逆境中
5、成长,她的人生收获累累硕果这一个个生动鲜亮的事例无不告知我们:人要主动地承受生活的考验和磨练、把握生存和进展的本事,独立自强。哪怕只有一线盼望,也要牢牢地抓住它,去拼搏,去奋斗,去赢得生命的辉煌。 四、阅读 推举学生阅读鲁滨逊漂流记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阅读后,试着写感受。 五、 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爱的局部。 1、 说说课文中哪些地方让你喜爱,为什么? 2、 同桌互读互背互评。 3、 班内背,教师赐予鼓舞。 4、 课外练习,向父母谈谈这位种树人育苗的做法和他所讲的道理,听一听父母的看法。 板书设计: (一)桃花心木 种树:浇水不定时 不定量 长成百年大树 人:在不确定中生活能经得
6、起考验。 (借种树喻育人) (二)桃花心木 树人 舍命扎根 独立自强 汲水生长 学会生存 经受风雨 经受磨练 #257059北师大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2 【学习目标】 1.朗读课文,积存语言。 2.理解课文内容,理清表达挨次,懂得“失败乃胜利之母”的人生哲理。 3.透过对人物动作、神态的描写,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感知表达情感的方式。 【教学重点】 把握主要内容,弄清顶碗少年是怎样面对失败,坚持一次次表演,最终获得胜利的。 【教学难点】 领悟看表演时受到的启发。 【教学预备】 预习课文,搜集勇于面对失败的名言警句。 【设计意图】 让学生明确课堂的学习目的,能使他们更有效地利用时间完成学习任务。带着
7、问题,通过默读课文、小组争论、感情朗读等多种形式弄清课文主要内容,写作挨次并悟出从这件事中受到的启发,目的是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体验,并从中受到启迪,享受到读书的乐趣。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明确学习任务 1、今日我们学习第4课顶碗少年,这是我国作家赵丽宏先生的作品。请同学们沟通一下你对赵丽宏先生的了解。 2、仔细看看课文前面的“连接语”,看看我们可以怎样来学习课文? (一是默读课文,想想看了一场怎样的杂技表演?二是说说自己从文末的省略号中读出了什么?) 【设计意图】了解,明确学习目的。 二、默读思索,看了一场怎样的杂技表演? 1、 看到的是一场惊心动魄
8、的表演。 (1)课文哪几个自然段描写了少年的表演过程?(37) (2)自由朗读37自然段,边读边勾画批注,想一想:为什么说这是一场难度特别大的杂技表演?也可以小组争论。 (3)全班沟通。从少年两次表演都失败了可以感受到表演难度很大;从观众看表演时的反响可以表现表演难度大;用了拟人的手法对“碗”进展描写,表达了表演的难度之大。可以结合课文中的详细语句来体会。 (4)有感情地朗读。从少年两次表演的失败中,我们感受到,看到的确实是一场难度特别大的杂技表演!带着这样的感受,朗读3、4自然段。 2.看到的是一场布满关爱和宽容的表演。 这可以从姑娘的动作,老者的神态和动作及从少年前后表现的变化感受到。 句
9、子: “一位姑娘走出来,扫起了地上的碎瓷片,又捧出一大摞碗,还是金边红花白瓷碗,整整十只,一只不少。” “还是那一位姑娘,走出来扫去了地上的碎瓷片。” “一位矮小牢固的白发老者从后台走到灯光下嘴里低声说了一句什么。少年冷静下来,手捧着新碗,又深深地向观众鞠了一躬。”从姑娘和老者的神态和动作中可以体会到他们对少年的鼓舞和关爱。 (1)少年在第一次失败后“没有慌乱,而且不失风度”,可是其次次失败后“呆呆地站着,脸上全是汗珠,他有些不知所措了”。假如你是这位少年,面对两次表演失败会想些什么?老者可能对顶碗少年低声说了什么? 体会有了姑娘两次扫起碎瓷片,对少年来的无声的支持和老者的宽容和鼓舞,才有少年
10、最终的胜利! 我们要学会在别人失败的时候赐予关爱和鼓舞。 (5)带着这样的感受,朗读三个句子。 【设计意图】 让学生懂得这既是一场惊心动魄的表演,也是一场布满理解、关爱与支持的表演。懂得胜利需要自身的努力还需更多人的理解与支持。学会在别人失败的时候赐予更多的理解和鼓舞。 三、感悟写话,从文末的省略号中读出了什么? 1.引导写话。 在开篇就说:生读第一自然段。从这件事,从顶碗少年身上悟出怎样的人生哲理?请同学们把第一自然段和最终一自然段连起来读一读,想想你从文末的省略号中读出了什么?把你想到的内容写下来。 2.写话沟通,体会“失败乃胜利之母”“胜利来自拼搏”“宽容和关爱能够帮忙别人走向胜利”等人
11、生哲理。 3.小结:这惊心动魄的表演让我们看到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拼搏,让我们获得人生的启发! 【设计意图】 领悟文章要表达的中心:不管遇到多少困难曲折也不要退缩,只要坚持下去就能获得胜利。 四、摘录词语 1.词语积存。课文中有许多值得积存的词语。请同学们把你觉得值得积存的词语抄写下来。 2.词语推举。推举一个词语和大家共享。 3.完毕语。信任同学们会把这些词语记在脑海里,运用在我们的习作中。 【设计意图】 引导积存词语,学习运用。 #181022北师大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3 教材分析: 位于四川松潘藏龙山上漂亮奇妙的五彩池绚丽斑斓,用生动、明快、极富想象力和感染力的语言,为我们叙述了五彩池的数量、
12、颜色、大小、深浅、外形以及池水显出奇妙颜色的神秘,使人读后不禁沉醉于祖国的山水美景,感慨大自然的奇妙,更使得五彩池成为了我们魂牵梦绕、心驰神往的地方。 学情分析 1、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 本课是六年级的语文课,由于六年级学生对新奇事物奇怪、简单承受新奇事物,课前让学生收集五彩池的有关资料和图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但他们自制力量差,好动,缺乏急躁,有肯定的自主性但不够强,学习靠兴趣,因此教学时,奇妙利用多媒体渲染气氛,激发兴趣,激发探究的欲望。 2、学习本课之前应具备的根本学问和技能 六年级学生能读通、读懂课文,有肯定的阅读力量、表达力量、作文力量、及分析感悟力量,因此教学中,让学生用读读、
13、划划、说说、议议的方法自主学习,引导学生对语言文字主动读议探究,从而体会出五彩池景美、情美、语言文字更美。 教学目标: 学问与技能: 1.正确认读14个要求会认的生字,把握10个要求会写的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第四自然段。 3.抓住重点词句感悟五彩池的漂亮与奇妙,了解五彩池的特点及其成因,体会的表达方式,培育学生的想象力。 4.感悟课文的风光美、文字美,感受大自然的漂亮多姿,培育喜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观看五彩池图片,整体感知五彩池。 2.紧抓“五彩池的奇妙”,统领全文,引导学生品词、析句,感悟五彩池的美。3.合作探究五彩池形成
14、的缘由。 4.充当小导游,为五彩池写一段广告语。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五彩池这一奇怪景观,从中感受大自然的美,培育喜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 重难点分析: l、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用读、划、说、议的方法自主学习,再加上教师适时的点拨和媒体帮助给学生充分创设的语言情景,从而体会到五彩池的风光美、文字美。 2、如何引导学生理解五彩池颜色不同的缘由是本课教学中的一大难点。课前与科学教师协商让学生做三棱镜折射试验,让学生初步感知七色光现象;课中引导学生回忆三棱镜折射试验,合作、探究池水颜色不同的成因,以此突破教学难点。 课前预备: 课件、学生做“三棱镜试验”。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以词导入,提
15、醒课题。 1.教师板书:五彩。引导学生说出由此想到的词语,如颜色明丽、五彩缤纷、光荣夺目等。 2.提醒课题五彩池。 二、观看美景,整体感知。 1.初读课文。 初读要求: (1)自由读课文,遇到读起来困难的地方多读几遍,最终能到达读正确、流利。 (2)思索:关于五彩池的传奇是怎样的?出示阅读要求 2.教师检查初读效果。 (1)出示词语:藏龙山、酷热、舀水、橄榄、柠檬、耸立、眼花缭乱、菜碟 (2)学生自由练读,指名练读。 (3)分节指名朗读课文。教师相机指导。 3.学生复述关于五彩池的神话故事。 4.(过渡)瑶池只是人们的一种幻想,看到了奇妙、漂亮的五彩池时,他感到自己的幻想变成了现实,现在就让我
16、们到五彩池去巡游一番。播放五彩池奇妙、漂亮的风光。出示课件 5.学生观看后表达自己对五彩池的感受。 学生答复预设:五彩池是漂亮的,奇妙的。 三、品词析句,深入感悟。 1.(过渡)五彩池确实奇妙、漂亮。笔下的五彩池更是令人神往。它究竟奇妙在哪?漂亮在哪?让我们一起到课文中细细观赏。 阅读提示: (1)默读第3、4自然段,边读边划出最能表达五彩池奇妙、漂亮的词语和句子。 (2)思索:它们为什么能表达它的奇妙和漂亮? 2.在小组里读读你划的词语和句子,并相互说说为什么能表达它的漂亮和奇妙? 3.全班沟通。 沟通预设: 外形各异 (1)引导学生依据读课文再加上自己对这些外形的理解及平常的生活阅历将五彩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北师大 六年级 下册 语文教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