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语文下册古文知识点古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二语文下册古文知识点古文.docx(1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初二语文下册古文知识点古文(新手速度收藏起来)初二语文下册学问点古文 1.记承天寺夜游 【原文】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xng)交横(hng),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译文】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或公元1083年十月十二日夜,可不译),(我)脱下衣服预备睡觉时,恰好观察月光透过窗户洒入屋内,(于是我)快乐地起床出门漫步。想到没有(可以与我)共同游乐的人,于是(我)前往承天寺查找张怀民。张怀民也没有睡,我们便一同在庭院中漫步。庭院中布满着
2、月光,像积水布满院落,清亮透亮,水中的水藻、荇菜交横错杂,原来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啊。哪一个夜晚没有月光?(又有)哪个地方没有松柏树呢?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不汲汲于名利而又能沉着流连光景)悠闲的人罢了。 根底学问 文学常识 记承天寺夜游选自东坡志林。写于被贬黄州期间。是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 文言词语 解除去,脱。 户门。 欣然喜悦的样子。 念考虑、想到。 遂于是,就。 寝睡觉。 相与共同,一起。 中庭院里。 空明形容水的清澈。 交横交叉。 盖原来(是)。 但只是。 闲人悠闲的人。 耳罢了。 理解探究 整体把握 这篇小品文通过写“月”制造了一个清幽安静的艺术境地,通过写“闲”
3、,传达了简单微妙的心境。将“月”“闲”融为一体,深沈含蓄,精致传神。 构造提纲 欲睡(月入)起行(念)寻友闲逛抒意(少闲) 兴奋喜悦 转忧、孤寂 宽慰、乐极 难言之情 问题探究 1.“月色入户”表现了怎样的情味? 运用拟人,好像月亮也懂得孤独无聊,静静进门与他为伴。 2.“欣然起行”表现了怎样的心情? 孤独寒夜中难得的喜悦与兴奋。 3.从“念无与为乐者”中揣摩的心情。 可能想:与谁一同赏月才不致辜负如此良宵?在这谪居的孤独中,谁能与我同赏明月?透出忧愁孤寂的心情。 4.说明“念“的结果的句子是什么? 遂只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5.为什么不假思考地去“寻张怀民”? 同是被贬之人,也是知心朋友。
4、6.“解衣欲睡,欣然起行”,“怀民亦未寝”,从这里可以看出什么? 二人心有灵犀。 7.“积水空明,藻荇交横”分别比方什么?表现了景物什么特点? “积水空明”比方月光。表现了月光的皎洁、透亮。 “藻荇交横”比方月影。表现了月影斑驳,摇曳多姿。也表现了竹柏倒影的清丽淡雅。 全句渲染出一个空明清澈,疏影摇曳,亦真亦幻的奇妙境地。 8.本文描写了哪些景物?目的是什么? 虚景:清亮的水,水中的植物;实景:竹柏之影。衬托了月下庭院的幽静、淡雅和赏月者的舒适、闲适。 9.写景中表现了怎样的心境? 清静、舒适、愉悦。 10.想像一下与张怀民漫步是什么心情。 闲适得意、无忧无虑。 11.“何处无月?何处无竹柏?
5、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表达了怎样微妙简单的感情?(文尾通过“闲人”表达了怎样的感情?怎样理解“闲人”的含义?) 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高兴、闲逛的闲适、寻求解脱的旷达各种难言之情尽在其中。 12.结尾惋惜无人赏月,示意了什么? 世人大多热中名利,为俗务所累。 13.文中紧扣“闲”字组织文章,“闲人”是点睛之笔,“闲”表现在何处?(摘引文中句答复) “解衣欲睡”,见“月色入户”则“欣然起行”;与“怀民步于中庭”,连“竹柏影”都看得很认真。这些都说明是“闲人”。 拓展延长 1.依据本文创作一副对联。 例:月色懂人心潜窗入户,谪人共婵娟遣忧逐愁。 2.从文中可见当时思想怎样?你从中能得到什么
6、启发? 苏轼被贬,心情愁闷。但是,他仍旧有进取之心,他月夜游寺正是消释抑郁的详细行为。在政治漩涡中损伤了的心灵只有在凉爽的无所挂碍的月夜中才得以恢复,从大自然的美景中寻求精神的寄予。不是沉溺于感情的深渊中,而是寻求解脱,使这篇散文显得潇洒、隽雅。 本文启发我们,在生活中遇到挫折不能一味消沉,要以良好的心态去调整自己,树立进取之心,从而迎来盼望的曙光,走上光明的前途。 答谢中书书 【原文】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顶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 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译文】 山川风光的漂亮,自古以来就是
7、文人雅士共同观赏赞美的。雄伟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亮见底。两岸的石壁颜色斑斓,交相辉映。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常存。早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 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观赏这种秀丽的风光了。 根底学问 文学常识 本文选自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全梁文。陶弘景(456-536),字通明,号华阳隐居,丹阳秣(M)陵(今江苏南京)人。有陶隐居集。 文言词语 【共】一起。 【谈】谈论,观赏。 【交辉】交相辉映。 【四时】四季。 【歇】消散。 【颓】坠落。 【沉鳞】潜在水中的
8、鱼。鳞,借代鱼。 【竞跃】争相跳动。竞,争着。 【欲界】指人间。 【仙都】指仙境。 【复】再。 【与(y)】参加,这里指观赏。 理解探究 整体把握 文章以感慨发端,期望与古往今来的林泉高士相比肩。 接下来的十句,便以详细描绘秀美的山川风光。仰视俯视、平远高远的视角,动静结合,使读者对山川景物产生完整、统一的印象。 最终,文章又以感慨收束,骄傲之感,期与谢公比肩之意溢于言表。 本文写景,抓住景物的灵魂,即自然万物的勃勃生气,通过凹凸、远近、动静的变化,视觉、听觉的立体感受,来传达自己与自然相融合的生命愉悦,表达了热爱自然、归隐林泉的志趣。文字明朗,毫不雕琢。 问题探究 1.描写景物有什么特点?这
9、样写有什么好处? 观看角度:由仰而俯;景物形象:由显而微;景物状态:由静而动;时间交代:由朝而夕。使山川景物和谐、完整、统一。 2.“山川之美,古来共谈”内含什么感情? 有高雅情怀的骄傲感以及期望与古往今来的林泉高士相比肩之情。 3.运用仰观俯察两种视角,写白云高山流水三重风物的对偶句是什么? “顶峰入云,清流见底” 4.讲究颜色搭配,表现一年之美,呈现出一派绚烂辉煌的气象景象的对偶句是什么?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具备。 5.将听觉、视觉结合,由静入动,表现一日之美,传达了生命气息的对偶句是什么?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6.“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
10、能与其奇者。”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与谢公比肩之意溢于言表。 7.最能表达思想感情的语句是什么? 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8.分析“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加点词语的表达作用。 “歇”“颓”拟人,给予事物以人的感情和行为,有过程,激发人的想像,布满生命气息。“鳞”字是用借代,避俗,增加了语言表现力,文学颜色深厚。 9.本文是在是一篇美文。试分析美在何处。 (1)意境美。风光绮丽,融入感情,形成美丽的意境。山水相映之美。 颜色协作之美。 晨昏变化之美。 动静相衬之美。 (2)构造美。全文分三局部。
11、“山川之美,古来共谈”总领全文,以“美”点明全文中心。中间局部详细叙写山川之美。最终以感慨总括前文,首尾照应,议叙结合,使文章主体局部更为鲜亮突出。文中的写景局部,仰视再俯瞰,复平看,最终又分“晓”与“夕来写,次第井然。 (3)语言美。言简意赅,多用对称四字句,配以长句收束;修饰词语使颜色、声音、动作的状态表露无遗。如滔滔急流,泻入大海。 望 岳(杜甫) 望 岳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译文】 泰山呵,你毕竟有多么雄伟壮美? 你既挺立青翠,又横跨齐鲁两地。 造物者给你,集中了瑰丽和奇妙, 你高峻的山峰,把南北分成
12、晨夕。 望层层云气升腾,令人胸怀荡涤, 看归鸟盘旋入山,使人眼眶欲碎。 有朝一日,我总要登上你的绝顶, 把四周矮小的群山们,一览无遗! 1.借齐鲁大地衬托泰山拔地而起、参天屹立形象的语句:岱宗夫如何? 齐鲁青未了。 2.虚实结合,表现泰山秀美、高大的语句: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3.表现泰山高峻、幽深的语句: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4.既是攀登泰山极顶的誓言,又是攀登人生顶峰的誓言(表现志向高远、坚决)的语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春 望(杜甫) 春 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译文】 长安沦落国家破裂,
13、只有山河照旧, 春天来了城空人稀,草木茂盛肤浅。 感伤国事面对繁花,难禁涕泪四溅, 亲人离散鸟鸣惊心,反觉增加离恨。 立春以来战火频连,已经扩散三月, 家在?州音讯难得,一信抵值万金。 愁绪缠绕搔头思索,白发越搔越短, 头发脱落既短又少,简直不能插簪。 1.表现长安春日满目凄凉、传达出诗人忧国伤时之情的语句: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2.诗人感时伤别、 见明媚之景诱发内心伤感(或运用拟人抒发伤感之情)的语句: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3.写战火连绵,久盼家音,抒发千古以来战斗中人们共同感受的名句: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4.诗人刻画自身形象,抒发忧国念家悲愁的语句的: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4、 石 壕 吏(杜甫) 石壕吏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译文】 黄昏,我投宿在石壕村一户人家,天刚黑就有差役进村捉人。这家的老汉听到动静逃走了,老妇人出门去看状况。 差役吼叫声是那样的凶,老妇人的啼哭又是那样的哀思! 只听到老妇人上前向差役诉说,她说:我一共有三个儿子,都已经应征去守邺城了。最近有一个儿子捎信回
15、来说,两个儿子已经战死了。活着的人在这兵荒马乱的年头活一天算一天,死去的就都永久完了。我家里再也没有别的可以抓的人了,只有个正在吃奶的孙子。由于有这孙子,所以他母亲还没有离家而去,只是她进进出出,连件完整的衣服也没有啊!你们假如非抓一个人不行,就抓我老婆子好了,我虽然年轻没什么力气,但今晚跟你们去,还能支应河阳紧急的差使,赶得上给部队预备明天的早饭。 夜深了,嘈杂的说话声消逝了。我好像听到隐模糊约的哭泣抽咽。天亮后,我启程赶路,只好单独跟老汉一个人告辞。 1.说明捕吏凶暴,老妇凄苦的语句: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2.说明老妇家遇不幸,亲子战死,揭露战斗罪恶的语句: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3.老妇口述生死,暗含凄苦无奈的语句: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4.说明家无壮男,凄婉可怜的语句: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5.说明战斗给家庭带来的不幸与困苦的语句: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6.写老妇为保家庭,自请应役的语句: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7.示意老妇人被抓走的语句:天明的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p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