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课件-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物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pptx
《【课件】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课件-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物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件】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课件-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物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pptx(2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人教版物理必修一人教版物理必修一第四章运动和力的关系第四章运动和力的关系第五节第五节 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牛顿三个运动定律的内容及公式牛顿三个运动定律的内容及公式第一定律:第一定律: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除非作用在它上面的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态,除非作用在它上面的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反映了力是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原因,并不是维持物反映了力是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原因,并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力是产生加速度的原因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力是产生加速度的原因;惯性惯性物体本身固有的属性。物体本身固有的属性。反映了力和运
2、动的关系反映了力和运动的关系第二定律:第二定律:物体加速度的大小跟作用力成正比,跟物体物体加速度的大小跟作用力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成反比,加速度的的方向跟作用力的方向相同。的质量成反比,加速度的的方向跟作用力的方向相同。F F合合=ma=ma第三定律第三定律: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总是大小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相等,方向相反 ,作用在同一直线上。作用在同一直线上。F=-FF=-F反映了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反映了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速度公式速度公式 :v v=v v0 0+atat位移公式:位移公式:x x =v v0
3、 0t+at t+at 2 2/2/2 速度和位移关系式:速度和位移关系式:v v 2 2 v v0 02 2 =2 =2axax牛顿第二定律确定了运动和力的关系牛顿第二定律确定了运动和力的关系,使我们能够把物使我们能够把物体的运动情况与受力情况联系起来体的运动情况与受力情况联系起来.因此因此,它在天体运它在天体运动的研究、车辆的设计等许多基础科学和工程技术都动的研究、车辆的设计等许多基础科学和工程技术都有广泛的应用。有广泛的应用。科技工作者能准确预测卫星的运行轨道、着地点,正科技工作者能准确预测卫星的运行轨道、着地点,正是利用了牛顿运动定律中的力和运动的关系,由于目是利用了牛顿运动定律中的力
4、和运动的关系,由于目前知识的局限,这里让我们先从最简单的例子入手,前知识的局限,这里让我们先从最简单的例子入手,体会这类问题的研究方法。体会这类问题的研究方法。为了尽量缩短停车时间,旅客按照站台上标注的车门为了尽量缩短停车时间,旅客按照站台上标注的车门位置候车。列车进站时总能准确地停靠在对应车门的位置候车。列车进站时总能准确地停靠在对应车门的位置。这是如何做到的呢位置。这是如何做到的呢?两类问题:两类问题:已知物体受力的情况,确定物体运动。已知物体受力的情况,确定物体运动。已知物体的运动情况,确定物体受力。已知物体的运动情况,确定物体受力。解题思路:解题思路:力的合成力的合成与分解与分解F F
5、合合=m a=m a运动学运动学公式公式受力情况受力情况合力合力F F合合a a运动情况运动情况加速度是连接加速度是连接”力力”和和”运动运动”的桥梁的桥梁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一、从受力确定物体的运动情况一、从受力确定物体的运动情况 如果已知一物体的受力情况,由牛顿定律如果已知一物体的受力情况,由牛顿定律F=maF=ma可知物体可知物体的加速度的加速度a=F/ma=F/m,据此结合运动学的规律就可确定物体,据此结合运动学的规律就可确定物体的运动情况。所以加速度是联系力和运动的桥梁。的运动情况。所以加速度是联系力和运动的桥梁。解题的基本思路和方法解题的基本思路和方法结合给定的物体
6、运动的初始条件,选择运动学公式,求结合给定的物体运动的初始条件,选择运动学公式,求出所需的运动参量。出所需的运动参量。注意:注意:物体的运动情况是由物体所受的合外力及物体物体的运动情况是由物体所受的合外力及物体运动的初始条件共同决定的运动的初始条件共同决定的速度的方向与加速度的方速度的方向与加速度的方向要注意区分向要注意区分题目中的力是合力还是分力要加以区分。题目中的力是合力还是分力要加以区分。例例1.1.运动员把冰壶沿水平冰面投出,让冰壶在冰面上自运动员把冰壶沿水平冰面投出,让冰壶在冰面上自由滑行,在不与其他冰壶碰撞的情况下,最终停在远处由滑行,在不与其他冰壶碰撞的情况下,最终停在远处的某个
7、位置。按比赛规则,投掷冰壶运动员的队友,可的某个位置。按比赛规则,投掷冰壶运动员的队友,可以用毛刷在冰壶滑行前方来回摩擦冰面,减小冰面的动以用毛刷在冰壶滑行前方来回摩擦冰面,减小冰面的动摩擦因数以调节冰壶的运动。摩擦因数以调节冰壶的运动。(1)(1)运动员以运动员以 3.4 m/s 3.4 m/s 的速度投掷冰壶,若冰壶和冰面的速度投掷冰壶,若冰壶和冰面的动摩擦因数为的动摩擦因数为 0.02 0.02,冰壶能在冰面上滑行多远,冰壶能在冰面上滑行多远?g?g取取 10 m/s10 m/s2 2。(2)(2)若运动员仍以若运动员仍以 3.4 m/s 3.4 m/s 的速度将冰壶投出,其队友的速度将
8、冰壶投出,其队友在冰壶自由滑行在冰壶自由滑行 10 m 10 m 后开始在其滑行前方摩擦冰面后开始在其滑行前方摩擦冰面冰壶和冰面的动摩擦因数变为原来的冰壶和冰面的动摩擦因数变为原来的 90%90%,冰壶多滑行,冰壶多滑行了多少距离了多少距离?分析分析(1)(1)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后,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以求得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后,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以求得冰壶滑行时的加速度,再结合冰壶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的规律求冰壶滑行时的加速度,再结合冰壶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的规律求得冰壶滑行的距离。得冰壶滑行的距离。(2)(2)冰壶在滑行冰壶在滑行 10m 10m 后进入冰刷摩擦后的冰面,动摩擦因数变后进入冰刷摩擦后
9、的冰面,动摩擦因数变化了,所受的摩擦力发生了变化,加速度也会变化。前一段滑化了,所受的摩擦力发生了变化,加速度也会变化。前一段滑行行 10 m 10 m 的末速度等于后一段运动的初速度的末速度等于后一段运动的初速度(图图 4.5-2)4.5-2)。根据。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求出后一段运动的加速度,并通过运动学规律求牛顿第二定律求出后一段运动的加速度,并通过运动学规律求出冰壶在后一段过程的滑行距离,就能出冰壶在后一段过程的滑行距离,就能求得比第一次多滑行的距离。求得比第一次多滑行的距离。解解:(1)(1)选择滑行的冰壶为研究对象。冰壶所受的合力选择滑行的冰壶为研究对象。冰壶所受的合力等于滑动摩擦力等
10、于滑动摩擦力 F Ff f(图图 4.5-3)4.5-3)。设壶的质量为。设壶的质量为 m m,以,以冰壶运动方向为正方向建立一维坐标系,滑动摩擦力冰壶运动方向为正方向建立一维坐标系,滑动摩擦力 F Ff f的方向与运动方向相反,则的方向与运动方向相反,则 F Ff f=-u=-u1 1F FN N=-umg=-umg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冰壶的加速度为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冰壶的加速度为a a1 1=F=Ff f/m=-u/m=-u1 1mg/m=-umg/m=-u1 1g=-0.02g=-0.02x10 m/s10 m/s2 2=-0.2m/s=-0.2m/s2 2加速度为负值,方向跟加速度为负值
11、,方向跟x x 轴正方向相反。轴正方向相反。将将v v0 0=3.4 m/s=3.4 m/s,v v=0=0 代入代入v v2 2-v-v0 02 2=2a=2ax x,得,得冰壶的滑行距离为冰壶的滑行距离为x x1 1=-v=-v0 02 2/2a/2a1 1=-3.4=-3.42 2/2(-0.2)m=28.9m/2(-0.2)m=28.9m冰壶滑行了冰壶滑行了 28.9 m 28.9 m。(2)(2)设冰壶滑行设冰壶滑行 10 m 10 m 后的速度为后的速度为v v1010 ,则对冰壶的前,则对冰壶的前一段运动有一段运动有 V V10102 2=v=v0 02 2+2ax+2ax101
12、0第二次比第一次多滑行了第二次比第一次多滑行了(10+21-28.9)m=2.1 m(10+21-28.9)m=2.1 m第二次比第一次多滑行了第二次比第一次多滑行了 2.1 m 2.1 m。滑行滑行10m10m后为匀减速直线运动后为匀减速直线运动,由由v v2 2-v-v10102 2=2a=2a2 2x x2,2,v v=0=0,得得 x x2 2=-v=-v10102 2/2a/2a2 2=-(v=-(v0 02 2+2a+2a1 1x x1010)/2a)/2a2 2=21m=21m冰壶后一段运动的加速度为冰壶后一段运动的加速度为 a a2 2=-u=-u2 2g=-0.02g=-0.
13、02x0.90.9x10 m/s10 m/s2 2=-0.18 m/s=-0.18 m/s2 2例例2 2:一个滑雪人从静止开始沿山坡滑下,山坡的倾角:一个滑雪人从静止开始沿山坡滑下,山坡的倾角是是3030,滑雪板与雪地的动摩擦因数为,滑雪板与雪地的动摩擦因数为0.040.04,求,求5s5s内滑下的路程内滑下的路程?解:解:确定研究对象并对其进行受力确定研究对象并对其进行受力分析:研究对象是滑雪人,其受力分分析:研究对象是滑雪人,其受力分析如图,受重力析如图,受重力G G,弹力,弹力N N和摩擦力和摩擦力F F。G G可分解为沿斜面向下的力可分解为沿斜面向下的力F F1 1和垂直和垂直斜面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课件 牛顿 运动 定律 应用 2022 2023 学年 上学 物理 人教版 2019 必修 一册
链接地址:https://www.taowenge.com/p-83041512.html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