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自考中国现代文学史复习资料大全.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2023年自考中国现代文学史复习资料大全.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自考中国现代文学史复习资料大全.doc(7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一章 1917-1949年的文学运动和文学思潮1 双簧戏:1、192023钱玄同和刘半农的双簧戏,正式拉开了这场“文学革命”、“封建复古主义”思潮斗争的序幕。2、钱玄同把社会上的各种反对意见归纳起来,化名“王敬轩”写给新青年编者一封信,再由刘半农写答信王敬轩的信予以批驳,两信同时发表名为文学革命之反响,借以扩大文学革命的影响。 2 文学研究会:被称为“为人生”的现实主义文学流派192023成立于北京,是文学革命后出现的第一个新文学社团。代表作家:周作人、茅盾、叶圣陶、许地山、朱自青、冰心等。重要刊物:小说月报、文学旬刊理论主张:积极提倡“为人生”的文学主张和现实主义文学思想。重要奉献:它承接
2、了“五四”文学革命的现实主义传统,使之发展成为在中国现代文学史占主流地位的文学思潮。 3 发明社:192023在日本东京成立,发起人有郭沫若、郁达夫、成仿吾等。重要刊物:发明季刊发明周刊发明日。理论主张:尊自我,重主观,强调艺术是自我表现、内心自然流露;强调文学的本质是感情;强调灵感在创作中的作用。重要表现为浪漫主义特性。 4 新月社:1923年成立,重要成员有胡适、徐志摩、闻一多等,都是欧美留学生。重要刊物:晨报副刊诗镌新月(后期)闻一多发表诗的格律的理论文章,提出诗歌的“三美”主张,即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以闻一多、徐志摩为首的新格律诗的创作,称为“新月诗派”。 5 语丝社:成立于192
3、4年,以创办语丝周刊而得名。重要成员有鲁迅、周作人、钱玄同、林语堂等。文艺思想接近于文学研究会。语丝多发表杂文、小品、随笔,形成生动、泼辣、风趣的语丝文体,对中国现代散文发展作出了重要的奉献。鲁迅说语丝的基本特色是“任意而谈,无所顾忌”。 6 简述文学革命的成就和意义:文学革命批评了“文以载道”、“代圣贤立言”的旧文学观念,宣传了现实主义文学思想。新文学浸透了民主主义、人道主义、个性主义等近代思想。新文学引进了话剧等新的文学体裁,进行了新诗的创建和小说形式的个性,以白话代替文言。文学革命使中国文学从束缚状态走向自由开放,开始向现代化迈进。 7 现实主义文学思潮的特性:鲁迅的小说集呐喊、彷徨奠定
4、了新文学的现实主义基础。现代最早、成员最广的新文学社团文学研究会,其文学思想基本倾向是现实主义。理论上对文坛发生了重要影响;创作方面,创作了许多现实主义小说,有反映社会问题的“问题小说”和反映现实人生的“乡土文学”。除文学研究会外,当时影响较大的语丝社,基本倾向也是现实主义。欧美现实主义作家及其代表作品,在这时期得到大量翻译。 8 浪漫主义文学思潮的特性:异军突起的创作社,拥有一批创作力旺盛的作家,主干人物有郭沫若、郁达夫等。在创作方面有郭沫若的浪漫主义诗歌集女神、郁达夫的沉沦。当时最重要的新诗流派之一的新月诗派,就诗歌的重要倾向而言,是浪漫主义的。徐志摩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欧美重要的浪漫
5、主义作家及其代表作品,这时期也被大量翻译。 9 现代主义文学思潮的特性:中国作家的大多数,选择和接受的重要是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但又常吸取现代主义的某些因素于其创作中。象征诗人首推李金发,象征诗的特点:朦胧、含蓄、暗示。无产阶级文学:提倡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是发明社和太阳社。发明社重要人物有郭沫若、成仿吾、冯乃超等;太阳社的成员重要有蒋光慈、钱杏邨等。 10 左联:中国左翼作家联盟(以下简称左联)于1930年3月在上海成立。重要人物有沈端先、钱杏邨、鲁迅、田汉等。鲁迅在成立大会上作了著名的对于左翼作家联盟的意见的演讲,是其大纲。重要成就:推动了左翼文艺运动迅猛发展。左翼文学粉碎了国民党的文化“围
6、剿”。左联十分重视理论批评。开展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传播。开展了文艺大众化运动。文学创作十分繁荣,左联还重视培养青年文学作者。 11 中国诗歌会:1932年9月成立,发起人穆木天、杨骚、蒲风、任钧等。会刊新诗歌。诗内容方面提出“歌唱新世界的意识”;形式方面提出“要使我们的诗歌成为大众歌调”。 12 京派:是30年代一个独特的文学流派,重要成员有周作人、废名、沈从文、李健吾等。称之为“京派”,是由于其作者在当时的京津两地进行文学活动。其作品较多在京津刊物上发表,其艺术风格在本质上较为一致之处。重要刊物有文学杂志、文学季刊、大公报文艺。“京派”的基本特性是关注人生,但和政治斗争保持距离,强调艺术的
7、独特风格。沈从文是京派作家的第一人。京派作家多数是现实主义派,对现实主义有所发展变化,发展了抒情小说和讽刺小说。 13 论语派:论语派是30年代的一个散文流派。重要人物是林语堂。重要刊物有论语人间世宇宙风,以刊登小品文为主,提倡风趣、闲适、性灵。论语前期文章尚能触及时弊、风趣中含讽刺。1934年后,讽刺锋芒日益减弱,风趣也流于说笑话。14 文协:1938年3月,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简称文协在武汉成立。重要人物有老舍、郭沫若、茅盾等。老舍为总务部主任,主持文协工作。文协是全国规模的文艺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组织。文协的会刊抗战文艺是抗战时期历时最长的文艺刊物。文协的标语是“文章下乡、文章入伍”,这
8、对推动作家参与现实斗争,密切与工农兵群众的联系,起了积极作用。15 孤岛文学:就时间而言,是指1937年11月上海沦陷至1941年12月珍珠港事变日军侵入上海租界止。这期间曾发生过颇有影响的“鲁迅风”的论争。戏剧特别活跃:于伶长夜行、阿英的碧血花16 七月诗派:因胡风主编的七月而得名,以艾青、田间为首,其他有绿原、亦门、曾卓等, 重要刊物七月希望,以抗战现实为内容,以自由体为重要形式。形成贯串抗战和解放战争时期的国统区最重要的现实主义诗歌流派。17 九叶诗派:是40年代国统区出现的一个具有现代主义倾向的诗歌流派。重要成员有辛笛、陈敬容、杜运燮、杭约赫等。重要刊物有诗发明中国新诗。他们既忠于时代
9、和斗争现实,又忠于艺术发明。吸取了西方象征诗派、现代诗派的表现艺术和手法。18 战国策派:活动于抗战中期,因陈铨、林同济等创办的战国策而得名。重要成员有陈铨、林同济。文艺上主张以“恐怖狂欢虔恪”为创作的“三道母题”。代表作有陈铨的剧本野玫瑰,把国民党间谍作为民族英雄歌颂。第二章鲁迅 1 分析呐喊、彷徨对封建社会、封建思想礼教的深刻批判 小说集呐喊和彷徨的总主题是反封建,对封建社会、封建思想礼教的揭露批判极其深刻。多数作品描写了封建势力对人民压迫及制造的一系列人生悲剧,主人公重要是农民、知识分子和妇女。阿Q、孔乙己、祥林嫂,他们以自己被欺侮、被损害的血泪人生,控诉封建社会的黑暗。如孔乙己身受封建
10、科举制度和等级观念毒害,沦落到下层穷愁潦倒,表现了封建社会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惊人冷漠。揭示了封建思想道德的“吃人”本质及其对人民群众毒害的深广。如药的悲剧是双重封建统治者用钢刀杀害革命者,封建迷信思想使华老栓把人血馒头当药为华小栓,但却治不了病。悲剧在于,华小栓吃的人血馒头,竟是反青革命志士的鲜血做成的。革命者为人民革命而献身,作为人民一员的华老栓并不理解。表现粗群众的愚昧麻木,受封建迷信思想毒害之深。小说既暴露了封建势力导致的人民物质上的“病苦”,更着重暴露了人们精神上的“病苦”,以惊醒“不幸的人们”起来摆脱封建思想道德的枷锁。2 分析呐喊中的阿Q、闰土、七斤等农民形象小说集呐喊中的阿Q、故乡
11、中的闰土、风波中的七斤,是三种类型的农民形象。他们既有共同点又有不同点:一、共同点:都受封建势力压迫剥削,却愚昧麻木不觉悟。二、不同点:闰土是个典型的旧中国农民,勤劳、质朴但精神近乎麻木。他儿童时代机灵、能干,二十数年后,由于社会的压迫使他像个木偶人。七斤是另一类农民形象,虽与外界有接触,但仍然十分愚昧。“辫子风波”,使他自己没有辫子而发愁得不知如何是好。这些都表现了农民的愚昧落后缺少觉悟。阿Q是辛亥革命时期的农民典型。他是赤贫的雇农,被地主压迫,他不正视现实,常以精神胜利法自我陶醉,而忘却了自己失败者的悲惨屈辱的处境。通过阿Q、闰土、七斤等农民形象,小说揭示了一个重大的社会矛盾:农民被封建主
12、义残酷压迫剥削,生活极其悲惨;农民精神上愚昧麻木,却没有改变自己悲惨境遇而奋斗的思想和行动。同时也提出了一个重大的社会问题:农民问题。要改变农民悲惨的地位境遇和启发农民的思想觉悟,使农民从封建思想束缚中解放出来进行反封建斗争。3 简析呐喊中对辛亥革命的描写及其思想意义呐喊中对辛亥革命的描写,重要有阿Q正传的后半部,是侧面描写,写辛亥革命在未庄和县城的影响。在未庄,阿Q受到影响要“革命”了,他的“革命”观中有不少糊涂观念和错误思想。假洋鬼子成为未庄的革命风云人物。在县城,清朝的知县老爷、把总还是原官,但官的名称改了,并且也参与了革命党。这些描写,深刻揭示了辛亥革命的历史教训:对封建势力妥协,使封
13、建势力摇身一变成为革命党,篡夺了革命胜利果实。辛亥革命未能充足依靠和发动广大农民,未能注意启发农民民主主义觉悟。 4 分析评价狂人日记的思想艺术及其在文学史上的意义狂人日记的思想是:“暴露礼教和家族制度的弊害”,揭露得异常深刻:揭露了礼教的“吃人”本质。这是对封建礼教和家族制度的最深刻最本质的揭露,是对封建统治者以仁义道德“吃人”的中国几千年历史和文化的最深刻最本质的揭露。揭露了封建礼教毒害之深广。人人“吃人”也“被人吃”。吃人者不仅有封建家族制度象征的大哥;也有妇女和下层人民,他们是受礼教残害最深重的;也有青年和小孩。作品通过塑造狂人形象,表现对封建传统的大胆怀疑和批判精神,也表现出严格的自
14、审精神,寄希望于未来,发出“救救孩子”的呼声。狂人是个具有现代意识的封建叛逆者形象,是清醒的启蒙主义者形象。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狂人日记思想上的深刻性和对民族现状和前程的“忧愤深广”的特色。艺术形式上的重要特点:现实主义和象征主义的结合。现实主义,作品真实地描写了一个患“迫害狂症”者的故事,人物和环境都具有真实性。同时作者运用了象征和暗示等手法,赋予人物和环境以象征意义。运用日记体形式;以心理描写为主,是*的心理描写;简练的白话语言。文学史上的意义:狂人日记是中国第一篇现代白话小说,成为中国文学进入现代的标志:它以彻底深刻的反封建思想,以渗透于全篇的现代意识,显示其现代意义。艺术形式上,西方现
15、代主义方法象征主义的发明性运用,*心理的细致描写,日记体的格式,成熟的白话,具有现代意味。5 分析评价阿Q正传的思想及其艺术成就阿Q正传是鲁迅惟一的中篇小说。思想上成就之一:小说通过辛亥革命前后中国农村社会典型环境的描写:塑造了辛亥革命时期贫苦农民阿Q的典型形象。阿Q的重要性格特性是精神胜利法:在现实生活中处在失败者的地位,但不正视现实,用盲目的自尊自大等种种方法自欺自慰,陶醉于虚幻的精神胜利之中。阿Q无法清醒结识自己的悲惨的社会地位和命运,做出改变自己境遇的反抗斗争。阿Q还受封建正统思想的影响:深恶造反、“男女之大防”。是个集中了较多国民劣根性的艺术形象。阿Q革命观中还夹杂着许多落后的观念。
16、阿Q形象的塑造和精神胜利法是普遍存在于中华民族各阶层的一种国民性弱点,因此,阿Q是一个“现代的我们的国人的灵魂”。思想成就之二:提出了农民问题,即农民的悲惨的生活境遇和他们缺少民主主义觉悟的矛盾。阿Q过着被剥削、受压迫的生活,但是他缺少觉悟。作者把阿Q放在辛亥革命中考察。他有革命的规定,但是他的革命观中狭隘报复、取赵太爷而代之等糊涂思想,他也没有完全摆脱精神胜利法。小说通过阿Q的悲剧,在客观上揭示了辛亥革命的历史教训,提出了民主革命中启发农民觉悟的重要性。艺术成就:再现了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如阿Q、假洋鬼子、赵太爷等。白描手法的成功运用。如阿Q瞪着眼睛说:“我们先前比你阔得多啦!你算什么东西
17、。”形象地表现了他的精神胜利法的性格特性。作品基本风格是客观叙事的现实主义风格,在写实中又加入了讽刺,如对赵太爷的讽刺是锋利无情的、对阿Q的弱点的讽刺比较温和,是一种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态度。阿Q的悲剧性遭遇和喜剧性格,形成小说悲喜剧交融的特色。6 分析彷徨中祥林嫂、爱姑、子君等妇女形象和妇女问题的提出祥林嫂(祝福)、爱姑(离婚)、子君(伤逝)遭封建社会迫害的妇女,她们对封建主义的压迫有过反抗的行动,但最后都以悲剧告终。祝福展示了封建礼教对妇女压迫的深重残酷。作品通过祥林嫂的悲惨遭遇深刻揭示了封建礼教的系统周密、强大深固。从鲁四老爷、四婶到婆婆等这样一个周密的封建观念大网络,封建网络决定了中国
18、妇女的悲惨命运,也无情地压碎了祥林嫂们的一切挣扎努力。离婚中的爱姑,不能忍受那种丈夫另有新欢、叫她走就得离婚回娘家的极不公正的待遇。她的反抗是强烈的,但在七大人装腔作势的威风下终于屈服。伤逝中的子君,是另一类型的妇女。她是受过“五四”新文化运动洗礼的知识女性。她说:“我是我自己的,他们谁也没有干涉我的权利。”这是妇女个性解放的呼声。她以此为思想武器,为自己的恋爱婚姻自由而奋斗,和史涓生建立起小家庭。封建势力的压迫、个性解放思想的局限性是导致悲剧的思想根源。作品通过这三个妇女形象的描写,揭示了妇女的问题:祥林嫂等的悲剧都是封建社会、礼教导致的,因此妇女解放必须反封建。作品也表现祥林嫂和爱姑都还没
19、有摆脱封建礼教的精神枷锁,她们的反抗缺少清醒的意识和明确的目的。启示人们:妇女解放,必须自身冲破封建思想的束缚,才干进行有效的斗争。作品通过子君的悲剧说明离开了社会改革,妇女追求个人的自由幸福,是很难实现的。个性解放思想虽有一定的反封建作用,但不能解决妇女解放的问题。7 分析彷徨中涓生、魏连殳、吕纬甫等知识分子形象和在知识分子道路的探索1、小说集彷徨中,涓生(伤逝)、魏连殳(孤独者)、吕纬甫(在就楼上)是基本属于同一种类的知识分子。他们都是新知识分子,接受了民主主义、个性解放等西方近现代思潮影响。2、涓生为自己爱的权利而勇敢奋斗;魏连殳被人说成是“一个可怕的新党”,常在报刊上“发些没顾忌的议论
20、”;吕纬甫年轻时灵敏精悍认真,敢于在小城封建迷信思想深重的氛围中破坏神像。但是他们的反抗都以失败告终。失败的因素有两个方面:中国社会黑暗势力的强大,封建传统思想和习惯力量的根深蒂固,因此觉醒者受到的压迫是深重的。觉醒者自身的思想局限性和性格弱点。涓生、魏连殳、吕纬甫等进行反抗的思想基础是个性主义。这些觉醒者在强大的旧势力压迫下,表现出自私卑怯(涓生)、动摇妥协(吕纬甫)、消沉颓废(魏连殳)。涓生在爱的小舟遭到社会黑风恶浪时,认为最重要的是救出自己,视子君为累赘,终于遗弃子君而导致悲剧。吕纬甫灵敏精悍认真变成现在的“敷敷衍衍,模模糊糊”。魏连殳以躬行所恶来报复社会、世俗的压迫、冷遇,却陷入更深的
21、精神孤独和痛苦的境地,以自戕式的毁灭宣告了自己的失败。涓生、魏连殳、吕纬甫等中国近代新知识分子形象及其悲剧,提出了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道路问题,表白了个性解放、个人奋斗不是小资产阶级的对的道路,应别寻新路。8 分析评价呐喊彷徨的艺术特色艺术特色一:1、“杂取种种人,合成一个”的典型化方法,人物形象具有深广的社会历史内涵,同时又非常个性化。2、白描手法,采用“画眼睛”和“勾灵魂”的方法。抓住最能表现人物性格特点的各种特性进行描写。如祥林嫂和子君的神态和眼睛、祥林嫂的三次肖像描写、孔乙己的长衫。挖掘和表现人物复杂的内心世界,写幻觉、潜意识等,进一步揭示人物的灵魂。人物语言简洁传神,高度个性化。艺术
22、特色二:艺术多姿多彩。将浓烈的感情寓于客观的叙事之中为重要特色,但也常有诗意的抒情和以抒情手法为主的作品。重要是以人物的语言和动作来刻画性格,但也不乏对人物心理、幻想等的描写和以心理刻画见长。基本上是悲剧的结局,但在悲剧中常融进风趣夸张的悲剧因素,形成悲喜剧交融的特色,并有以讽刺手法为主的喜剧作品。创作手法以现实主义为主,但也有浪漫主义、象征主义成分。艺术特色三:注意典型环境的勾勒和环境、气氛的渲染,浓郁的浙东地方风光和民俗民情,使小说成为中国现代最早的乡土文学。艺术特色四:结构形式丰富多样。小说多截取生活的横断面,以一个或几个生活场景、片段连缀而成;或第三人称,或第一人称;顺序为主,也有倒叙
23、;多为单线发展,也有两条线索的交叉叠合;体式有日记体、随笔体、章回体、速写等多种;艺术特色五:以口语为基础,吸取有生命的古代语言,具有简洁、生动的特点。9 分析呐喊彷徨在中国现代文学史的重要地位呐喊彷徨开创了中国现代文学革命现实主义的光辉传统,表现在:一、思想方面:它以“直面惨淡的人生,正视淋漓的鲜血”的现实主义精神,如实描写,进一步地状写了社会的一切丑恶、罪恶和病根。由于作者站在革命民主主义立场上,因而作品对封建性旧社会的暴露批判,异常深刻,达成过去的文学所没有达成的思想境界。作品渗透着革命人道主义精神,“哀其不幸,怒其不争”。作品凝聚着作者对农民、妇女、知识分子问题的思考,对人民解放和社会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3 自考 中国 现代 文学史 复习资料 大全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