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电大教育心理学形成性考核册答案.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2023年电大教育心理学形成性考核册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电大教育心理学形成性考核册答案.doc(3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教育心理学形成性考核册作业 1 参考答案(第 1 3 章)一、简答题(每题 5 分,共 40 分)1. 简述教育心理学的重要研究方法 P14答:实验法、问卷调查法、测验法、观测法、进一步访谈法、个案研究法、教育经验总结法、文献分析法。前三种属于量的研究方法,后五种属于质的研究方法。2. 遗传决定论关于心理发展的理论核心是什么 ? P42答:强调遗传在心理发展中的作用,认为个体的发展及其个性品质早在生殖细胞的基因中就决定了,发展只是在这些内在因素的自然展开,环境与教育只是一个引发的作用。3. 、皮亚杰将儿童认知发展划分为哪几个阶段? P48-皮亚杰把儿童的认知发展划分为四个阶段:感知 - 运动阶
2、段( 0-2 岁)重要靠感觉和动作来结识周边世界前运算阶段( 2-7 岁)认知开始具有符号功能,但是判断还是受直觉思维支配具体运算阶段( 7-11 岁)借助具体事物,能作出一定限度的推理形式运算阶段( 11-15 岁以后)能不借助具体事物,作出符号形式的推理假设4. 学优生与学差生、发明型与非发明型学生在人格方面有哪些差异 P58-答:学优生与学差生差异:动机差异,主体性差异,人格适应性差异具有发明性的学生相对非发明性的学生的人格特性是:低乐群性、高独立性和高自律性。5. 简要分析学习的内涵 P65答:学习是人与动物在生活过程中获得个体行为经验,并由经验引起行为或思维的较持久变化的过程。内涵:
3、学习是凭经验产生的行为或思维的变化;学习既有行为的变化,也有思维的变化;学习过程可6. 、班杜拉关于学习过程的基本观点有哪些? P76班杜拉将认知因素引入行为主义观点中形成了的一种新的理论,他认为人类学习的实质应当是观测学习,大部分的人类行为是通过对楷模的观测而习得的。观测学习避免了尝试错误,暗中摸索过程,从而缩短了学习过程。观测学习就是人们通过观测别人 ( 或称“楷模” ) 的行为 ( 这种行为对于观测学习者来说是新的行为 ) ,获得示范行为的象征性表象,并引导学习者做出与之相相应的行为的过程。班杜拉认为,通过直接经验而进行的直接学习只是学习的一种形式,而通过直接经验而进行的任何学习,只要通
4、过观测楷模示范就可以进行,因此,对于人类来说,观测学习更为重要。班杜拉非常重视观测学习,他认为:( 1 )观测学习可以产生与直接学习相同的效果。( 2 )观测学习具有直接学习不可比拟的优势。班杜拉认为强化可以分为三种:直接强化、替代强化和自我强化。7. 、简述加涅关于学习过程的基本观点。 P88加涅根据信息加工理论提出了学习过程的基本模式,认为学习过程就是一个信息加工的过程,即学习者将来自环境刺激的信息进行内在的认知加工的过程。根据上述信息加工的流程,加涅进一步认为,学习涉及外部条件和内部条件,学习过程事实上就是学习者头脑中的内部活动,与此相应,把学习过程划分为八个阶段:动机阶段、了解阶段、获
5、得阶段、保持阶段、回忆阶段、概括阶段、操作阶段、反馈阶段。8. 、简述奥苏泊尔关于新旧观念同化的三种方式。 P83奥苏伯尔认为故意义学习的过程就是原有观念对新观念加以同化的过程。原有观念与新观念之间有三种关系,因此原有观念一般通过三种方式对新观念加以同化,即类属学习、总括学习和并列结合学习。类属学习:又称下位学习,是把新观念归入原有观念的适当部分,并使之互相联系的过程。其中原有观念是总观念,新学习的观念是从属观念。总括学习:又称上位学习,是指在若干已有的从属观念的基础归纳出一个总观念。并列结合学习:新观念与认知结构中原有观念既非从属关系,也非总括关系,只是和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整个内容具有一 般的
6、联系。教育心理学形成性考核册作业 1 参考答案二、案例分析( 10 分)案例:李老师的这种做法可以用斯金纳的儿童行为强化控制理论来解释。他认为,人的行为大部分是操作性的,任何习得行为,都与及时强化有关。可以通过强化来塑造儿童的行为。斯金纳提出外界的强化作用是塑造儿童行为的基础。只要了解强化效应,操纵好强化技术,及时有效地施加强化,就能控制行为反映,并随意塑造出一种教育者所盼望的儿童行为。李老师在教学中正是运用了强化控制理论,作业潦草是儿童不良行为,对于一次作业工整就加盖一个小红花,连续 3 次小红花,就加盖一个“一级棒”的大印章,连续 2 次“一级棒”就奖励小卡通画并上光荣榜,这是一种积极强化
7、的方式,所谓积极强化是由于某一刺激的加入增进了某一操作反映发生概率的作用,这种作用是经常的。李老师的这种连续的强化刺激,矫正原有的作业潦草的习惯,不断地向好的方向发展上,而是放在为学生提供学习所需要的各种资源上,把精力集中在简化学生在运用资源时必须经历的实际环节上。在本案例中,王老师进行的教学实际是学习策略的教学。学习策略教学是指系统地专家学生学习的方法、途径、和策略,使学生最终学会学习的教学活动。学习策略教学中的策略并不是指向某种具体的方法或规定,而是一种抽象性、一般性的方法。这种方法教学要遵循以下几个基本规定:第一,学习策略教学是一种分析教学任务和为特定情境设定恰当策略的问题解决形式;第二
8、,学习策略教学要以学生的学习风格和特点为基础;第三,学习策略教学要以学生掌握一些具体的技能知识和技巧为基础;第四,在大多数教学情境中,学习策略一般是为发明性教学目的服务的,而不是为知识性目的服务。王老师,从理论上反复全面地讲述各种学习方法,并对学习方法讲座的学习进行理论考试,就违反了上述的基本规定,学生虽然从理论上掌握了一定的学习策略,但不会将这些学习策略运用到各门学科的学习中去,反而影响了其他学科的学习。因此,教师在进行学习策略教学的专门训练时要注意:第一,明确地告诉学生如何使用品体方法并做出示范;第二,强调学生自己来管理策略学习,但教师要告诉学生何时及如何检查自己的策略使用效果;第三,提供
9、充足的时间;第四,教师要不断地反思自己的策略教学实践并及时调整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具体途径可以结合解决实际问题,尝试监控和教师亲自指导来实行,按环节有重点地将学习策略教学贯彻到每一节课当中。三、论述题(每题 10 分,共 50 分)1. 、试论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朱智贤是我国最系统研究儿童心理学的专家,被誉为“中国科学儿童心理学之父”。他强调从唯物辩证法的角度出发,用系统的观点来研究儿童的整体发展。这个整体涉及两个部分和四个方面:两个部分是指儿童发展的认知过程和个性品质;四个方面是指心理发展和社会和教育条件、生物性成熟、动作和活动的发展、语言的发展。他认可先天因素在心理发展中的作用,不管是遗
10、传素质还是生理成熟,他们都是儿童与青少年心理发展的生物前提,为发展提供了也许性;而环境和教育则将这种也许性变为现实性,决定着儿童心理发展的方向和内容。但环境和教育的关系决不像行为主义所说的那样机械的决定心理的发展,而是通过心理发展的内部矛盾而起作用的。所谓内部矛盾是指,在儿童主体和客体互相作用的过程中,社会和教育向儿童提出的规定,所引起的新的需要和其已有的心理水平之间的矛盾,它才是心理发展的主线动力。关于教育和发展的问题,朱智贤认为,心理发展并不是由外因机械决定的,也不是由内因孤立决定的,而是由适合于内因的一定的外因决定的,也就是说,心理发展重要是由适合于他们心理内因的那些教育条件来决定的。他
11、强调,教育在个体发展中起主导作用,但这种作用的发挥又依赖于教育规定的标准。即只有那种高于原有水平,通过他们主体努力后又能达成的,才是最适合的规定。2. 联系教学实际,试论述如何根据学生的认知方式差异进行教学 P60答:认知方式,是指人们在认知中所偏爱的信息加工方式。认知方式有场依存型和场独立型、冲动型和沉思型、具体型和抽象型。场依存型的学生对客观事物的判断常以外部的线索为依据,行为常以社会标准为定向,社会敏感性强,爱好社会活动,适合于强调“社会敏感性”的教学方法,如善于听老师讲解,喜欢与别人讨论。场独立型的学生,对客观事物的判断常以自己的内部线索为依据,不易受影响和干扰,倾向独立判断。行为常是
12、非社会定向的,社会敏感性差,不善于社交,喜欢独处,不适合“社会敏感性”的教学方法,更喜欢自己独立思考,独立学习。冲动型的学生在解决认知任务时,急于给出问题的答案,不习惯进行全面思考,认知问题速度快,错误率高。这类学生在运用低层次事实性信息的问题解决中占优势。沉思型的学生在解决认知任务时,总是谨慎全面检查各种假设,确认无问题后给出问题的答案。认知问题速度慢,错误率低。这类学生在解决高层次性问题中占优势。具体型儿童在进行信息加工时,善于比较进一步地分析某一具体观点或情境,但必须提供尽也许多的信息,否则容易导致对问题的偏见。这类儿童在结构化教学方法(演绎法,讲解法)之下,成绩会更好。抽象型儿童在对事
13、物进行认知时,可以看到问题的众多方面,可以避免刻板印象,可以进行抽象限度较高的思考。这类儿童在非结构化教学方法(归纳法,发现法)之下表现会更好。3. 、论述桑代克关于规律的理论对教育实践的启示。 P72桑代克的联结论的基本观点可集中在对学习的实质、学习的过程和学习的规律的结识上。学习的实质就在于形成情境与反映之间的联结。联结公式是: S R 。他认为刺激与反映之间的联结是直接的,并不需要中介作用。他把这种联结看作是行为的基本单元,并认为人类所有的思想、行为和活动,都能分解为基本的单位刺激和反映的联结。反映的联结有先天的和习得的两种,前者重要是本能,后者重要是习惯。学习的过程就是形成刺激与反映之
14、间联结的过程,而联结是通过尝试与错误的过程建立的。学习的进程是一种渐进的、盲目的、尝试错误的过程。在此过程中随着错误反映的逐渐减少和对的反映的逐渐增长,而最终在刺激与反映之间形成牢固的联结。后人也称这种理论为尝试错误论,简称“试误论”。启法一:在教育中允许儿童错误,在错误中学习,从多次错误中反思,渐渐走向对的。桑代克的联结论是教育心理学史上第一个较为完整的学习理论。他不仅说明了学习过程是如何进行的,并且具体地阐明了学习的规律,通过一系列动物和人的学习实验,桑代克提出了学习的主律和副律。学习的主律有三条:准备律、练习律、效果律。准备律是指联结的加强或削弱取决于学习者的心理准备和心理调节状态。练习
15、律是指刺激与反映之间的联结会由于反复或红习而加强;反之,不反复不练习,联结力量会减弱。桑代克又把练习律分为两个次律:一个叫应用律,另一个叫失用律。效果律是刺激和反映之间的联结可因导致满意的结果而加强,也可因导致烦恼的结果而减弱。启法二:对知识的巩固,要加强相应题目的练习。赏比罚更重要,要注意对学生多赞赏,在学生做到的方面多加赞赏,使她们更开心进行学习;对学生做不到的方面,少用罚,加以正面引导,当学生达成了及时赞赏。学习的副律有五条,分别是:多重反映原则、倾向和态度原则、选择性原则、同化或类化的原则、联想交替原则。4. 论述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理论以其对现代教学的影响 P81-85答:布鲁纳的认
16、知发现论认为,学习的实质在于积极形成认知结构。强调认知活动中的认知结构的作用。认知结构形成后是进一步学习和理解新知识的重要内部因素和基础。布鲁纳把认知结构称为“表征”,有动作性表征、映象性表征和符合性表征三种。随着个体发展到一定阶段,个体认知结构中的 3 种表征同时存在、互相补充、共同完毕认知活动。人重要通过这 3 种表征将知识融入认知结构中,这 3 种不同的认知方式体现了不同的学习方式。布鲁纳认为学习是一个积极形成和发展认知结构的过程,是在内在动机的推动下,学习者积极对新知识加以选择、转化、存储和应用的过程。认为学习的过程可以分为知识的获得、转化和评价三个几乎同时发生的过程。布鲁纳认为学生学
17、习任何一门学科都有一连窜的新知识,每一知识的学习都要通过获得、转化和评价 3 个过程。同时他认为,任何学科的基本结构越能归结为定义、原理或法则,就越有助于学生理解和应用。他主张要改革和重编基本课程的教材,要把那些基本的知识结构放在中心地位。5. 论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学习的实质的结识与认知主义不同之处 P79-91答: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的实质就是积极建构对信息的解释,并从中做出推论。学习是学习者建构自己知识的过程,这就意味着学习者不是被动地接受刺激,他要对外部信息进行积极的选择与加工,积极地去建构信息的意义,而外部信息的意义并不是由信息自身决定的,外部信息自身没故意义,意义是学习者通过
18、新旧经验间反复、双向的作用过程而建构成的。每个学习者都会以自己的原有经验为基础对新信息进行编码,形成自己的理解,原有知识又因新经验的进入而发生调整和改变,所以信息也不是简朴的积累,还包含新旧经验冲突所引发的观念和结构重组。认知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就是面对当前的问题情境,在内心通过积极组织,从而形成和发展认知结构的过程,强调刺激反映之间的联系是以意识为中介的,强调认知过程的重要性。教育心理学形成性考核册作业 2 参考答案(第 4 6 章)一、简答题(每题 5 分,共 40 分)1. 简述程序性知识和陈述性知识?两者有哪些区别? P99答:陈述性知识是关于事物及其关系的知识,或者说成是关于“是什
19、么”的知识,它涉及事实、规则、发生的事件、个人的态度等。程序性知识是关于“如何做”的知识,它是一种通过学习自动化了的关于行为环节的知识,表现为在信息转换活动中进行具体操作。程序性知识也可以被称之为“技能”。两者的区别是:第一,陈述性知识是“是什么”的知识,程序性的知识是“怎么做”的知识;第二,陈述性知识是一种静态的知识,它的激活是输入信息的再现;而程序性知识是一种动态的知识,它的激活是信息的变形和操作;第三,陈述性知识激活的速度比较慢,是一个故意的过程,需要学习者对有关事实进行再认或再现;而程序性知识激活的速度不久,是一种自动化了的信息变形的活动。2. 什么是原理?原理学习的重要形式有哪些?
20、P119答:例一规法与规一例法是原理学习的两种基本方式:例规法,指再教学中先呈现一系列例证,让学生从例证中概括出原理。规例法,指先呈现要学习的规则,然后用例证来说明规则。3. 促进概念学习有哪些条件 P115答: (1) 、提供概念范例,(2) 、运用概念之间的联系构图,(3) 、消除错误概念(4) 、在实践中运用概念4. 简述模式辨认程序和动作环节程序的学习过程 P127-130答:模式辨认学习就是指学会对特定的内部或外部刺激模式进行辨别和判断。模式辨认的重要任务是学会把握产生式的条件项,这一任务一般通过概括化和分化来完毕。动作环节的学习是指学会顺利执行完毕一项活动的一系列操作环节。动作环节
21、一方面以陈述性知识的形式来习得,然后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转变成程序性知识,经历了两个阶段:程序化和程序合成。5. 、什么是自我调节学习?自我调节学习的模式有哪些? P157 P158-159自我调节学习是指学习者为了保证学习的成功、提高学习效果、达成学习目的,积极地运用与调控元认知、动机与行为的过程。它强调学习者可以积极激励自己拥有与调用适当的学习策略进行学习。自我调节学习是一个循环过程,涉及自我评价与监控、目的设立与策略计划、策略执行与监控(意志控制)及策略结果的监控。6. 、加涅培林人为智力技能形成分为哪几个阶段? P145-146加里培林认为智力技能的形成分为五个阶段:(1) 活动的定向阶段
22、。此阶段的特点是把智力活动自身外部化,以物质或物质化形式向学生提醒动作自身,这时学生还没有亲自行动,只是理解这种动作的逻辑和实现这种动作的也许性。(2) 物质活动或物质化活动阶段。即借助于实物或实物的模型、图表、标本等进行学习。此阶段的关键,一是展开,二是概括。展开即把智力活动分为若干小的单元;概括指学生在初步掌握展开的外部操作的直观水平上,形成关于智力活动的较为概括的表象。(3) 出声的外部言语活动阶段。这一阶段是以出声的外部言语形式来完毕实在的活动,是智力技能内化的第二步。此时智力活动已经摆脱了实物或实物的替代物,而代之以外部言语为支持物。它是智力活动形成的一个特殊阶段,是由外部的物质活动
23、向智力活动转化的开始,是智力活动形成的一个重要阶段。(4) 无声的 “ 外部 ” 言语活动阶段。这一阶段的特点在于智力活动是以不出声的外部言语来进行的,它规定对言语机制进行很大的改造。即在出声言语时是眼、口、耳、脑同时协同活动,现在仅是眼、脑同时活动,因而这种言语形式规定学生重新学习和掌握。不出声的外部言语形式的活动的形成,是活动向智力水平转化的开始。(5) 内部言语活动阶段。这是智力技能形成的最后阶段,是智力活动简化、自动化似乎不需要意识的参与而进行智力活动的阶段,是名副其实的智力技能形成阶段。其重要特点是压缩和自动化,似乎脱离意识的范畴,脱离自我观测的范围,无论在言语机制和结构上都发生了重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3 电大 教育 心理学 形成 考核 答案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