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特岗教师考试教育学总结.doc
《2023年特岗教师考试教育学总结.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特岗教师考试教育学总结.doc(2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是承传社会文化、传递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的基本途径,狭义的教育则是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的的社会活动,重要指学校教育。现代教育制度发展趋势:a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b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延长义务教育年限c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互相渗透的方向发展d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e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分界逐渐淡化f教育制度有助于国际交流教育的特点古代:1阶级性2道统性3专制性4刻板性5教育的象征性占主导地位近代:1国家加强了对教育的重视和干预,公立教育崛起2初等义务教育的普遍实行3教育的世俗化4重视教育立法,以法治教20世纪以后的教育:1教育的终身化2教育的
2、全民化3教育的民主化4教育的多元化5教育技术的现代化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的关系:1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2决定着受教育的权利3决定教育目的4教育相对独立于政治经济制度1教育为政治经济制度培养所需要的人才2教育是一种影响政治经济制度的舆论力量3教育可以促进民主教育与生产力:1生产力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2制约着教育结构的变化3制约着教育的内容和手段4相对独立1教育再生产劳动力2教育再生产科学知识教育与科学技术:1可以改变教育者的观念2可以影响教育者的数量和教育质量3可以影响教育的内容、方法和手段1教育能完毕科学知识的再生产2教育推动科学的体制化3教育具有科学研究的功能4教育具有推动科学技术
3、研究的功能信息技术与教育1信息技术改变着人们关于知识的观念2改变人们关于学习和教育的观念3信息技术的日益成熟和普及为实现教育的第三次奔腾提供了平台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1顺序性2阶段性3不平衡性4互补性5个别差异性学校文化的特点:a组织文化b整合性较强的文化c以传递文化传统为己任d校园文化是学校文化的缩影传统学校教育与网络教育的区别1、传统的学校教育是“金字塔形”的等级教育,网络教育是“平等的”开放式教育2、传统的学校教育的优劣标准所依据的是掌握在别人手中的“筛选制度”,而网络教育所依据的是掌握在自己手中的“爱好选择”3、传统学校教育是较严格意义上的“年龄段教育”,而网络教育是“跨年龄教育”
4、,“无年龄教育”4、传统学校教育存在时空限制,而网络教育是跨时空教育。学生文化的特性:a过渡性b非正式性c多样性d互补性个人身心发展的概念:是指作为复杂整体的个体在从生命开始到生命结束的所有人生过程中,不断发生的变化过程,特别是指个体的身心特点向积极的方面变化的过程个人身心发展的特殊性:a个人身心发展是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实现的b具有能动性高尔顿个体身心发展的动因:a内发论(孟子、弗洛伊德、格塞尔)b外铄论(荀子、洛克的百板说、美国华生)c多因素互相作用论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顺序性、阶段性、不平衡性、互补性、个体差异性(皮亚杰揭示了个体认知发展的一般规律感知运算水平、前运算水平、具体运算水平、
5、形式运算水平)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因素:a遗传b成熟c环境d学校教育e个体主观能动性教育目的的作用a导向作用b激励作用c评价教育目的具有历史性、时代性、社会性、在阶级社会有阶级性现阶段我国教育目的及基本精神:目的:教育要“以培养学生的发明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抱负、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精神:a培养的人是社会会注意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b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c强调学生个性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发明精神和实践能力素质教育:a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b素质教育是全面发展的教育;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c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d素质教育
6、是以培养创新精神为重点的教育应试教育的缺陷:a加重学生承担b牺牲多数学生发展c扼杀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d导致学生片面发展学生社会地位的保障:a学生的身份和法律地位:学生身份:第一成面中小学生是国家公民第二中小学生是国家和社会未成年的公民第三中小学生是接受教育未成年的公民;学生的法律地位:作为未成年公民享有成年公民所享有的一切权力,如身心健康权隐私权受教育权;作为学生享有受教育的平等权公正评价权物质帮助权等b学生享有的合法权利人身权(身心健康权、人身自由权、人格尊严权、隐私权、名誉权、荣誉权)受教育权教师职业的特点:我国教师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人民素质的使命,教师
7、职业的最大特点在于职业角色的多样化,重要表现在:a传道者角色b授业解惑者角色c示范者角色d管理者角色e朋友角色f研究者角色教师职业专业化条件:a教师学科的专业素养:精通所教学科的基础性知识和技能;了解该学科相关知识;了解学科的发展脉络;了解该学科领域的思维方式和方法论b教师的教育专业素养: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具有良好的教育能力;具有一定的研究能力学生和教师的关系特点:a师生在教育内容的教学上构成授受关系:从教育内容的角度说,教师是传授者,学生是接受者;学生主体性的形成,既是教育的目的也是教育成功的条件;对学生指导、引导得目的是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b师生关系在人格上是民主平等的关系c师生关系在社会
8、道德上是互相促进的关系:师生关系从本质上是一种人人关系;教师对学生的影响不仅仅是知识上的、智力上的影响,更是思想上人格上的影响课程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始于英国教育家斯宾塞。课程的分类:从课程制定者或管理制度角度: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课程任务分类:基础型课程、拓展型、研究型。课程功能:工具性、知识性、技能性、实践性。教育教育阶段角度: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组织核心:学科中心、学生中心、社会中心。在我国课程具体表现为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教科书。社会、知识和儿童是制约学校课程的三大因素课程目的:是指导整个课程编制过程的最为关键的准则,是指特定阶段的学校课程所要达成的预期结果。有四方面的规定
9、性:1时限性2具体性3预测性4操作性教科书的作用:第一教科书是学生在学校获得系统知识进行学习的重要材料第二教师进行教学的重要依据第三分析本学科的教学目的内容范围和教学任务第四研究本学科与其他学科的关系课程的实行结构:课程是指把课程计划付诸实践的过程,它是达成预期的课程目的的基本途径,a安排课程表b分析教学内容c研究学生的学习特点(独特性稳定性发展性灵活性)d选择并拟定教学模式e规划教学单元和课f组织教学活动g评价教学活动的过程与结果课程评价的重要模式:a目的评价模式;b目的游离评价模式c背景、输入、过程、成果(CIPP)评价模式课程评价的过程:a课程评价过程中的一些基本问题:1评价概念是否合适
10、2收集和加工信息是否合适3报告评价结果的信息是否合适b课程评价的基本阶段:1把焦点集中在所要研究的课程现象上2搜集信息3组织材料4分析资料5报告结果课的结构组织教学、检查复习、讲授新教材、巩固新教材、布置课外作业等什么是教学?如何理解和结识?教学是教育目的规范下的、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一种活动。1教学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主线目的2教学由教与学两方面活动组成3教学具有多种形态,是共性与多样性的统一教学的意义:教学是学校教育中最基本的活动,作用:1教学是社会经验得以再生产的一种重要手段2教学为个人全面发展提供科学的基础和实践3教学是教育工作构成的主体部分,又是教育的基本途径教学的一般任务:
11、 1传授系统的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2发展学生智力体力和发明才干3培养社会主义品德和审美情趣,奠定学生的科学世界观基础4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教学过程的特点规律:1间接经验和直接经验相结合a学生以学习间接经验为主b学生学习间接经验要以直接经验为基础2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a掌握知识是发展智力的基础b智力发展是掌握知识的重要条件c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互相转化的内在机制3教学过程中知、情、意的统一,教学具有教育性是赫尔巴特率先提出4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能动性相结合教学过程中学生结识的不同阶段:1、引起学习动机2、领略知识3、巩固知识4、运用知识5、检查知识我国中学生教学原则及运用:1直观性原则2启发性原
12、则(孔子学记)3巩固性原则4循序渐进原则5因材施教原则6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教学工作以上课为中心环节。教师进行教学工作的基本程序是:备课、上课、作业的检查与批改、课外辅导、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估。上好课的具体规定:1目的明确2内容对的3方法得当4表达清楚5气氛热烈教师布置作业规定:1作业的内容要符合教学大纲和教科书的规定2作业分量要适当难易要适度3布置作业要向学生提出明确规定,并规定完毕的时间4教师应经常检查和批改学生的作业班级授课制的重要优缺陷:捷克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是班级授课制的理论基础。1、有助于经济有效地大面积地培养人才2有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3有助于发挥班集体的教学作用。缺陷:
13、强调系统的书本知识学习容易产生理论和实际脱节,强调教学过程的标准、同步、统一,难以完全适应学生的个别差异,不利于因材施教设计教学法和道尔顿制:设计教学法就是废除班级授课制和教科书,打破传统的学科界线,在教师指导下有学生自己决定学习目的和内容,在自己设计、自己负责任的单元活动中获得有关的知识和能力;道尔顿制是指教师不再上课向学生系统专家教材,而只为学生分别指定自学参考书、布置作业,由学生自学和独立作业,有疑难时才请教教师辅导。教学策略的基本特性:a综合性b可操作性c灵活性教学策略的重要内容:1内容型策略2形式型策略3方法型策略4综合型策略德育:是教育者依据特定社会规定和德育规律,对受教育者实行有
14、目的、有计划的影响,培养他们特定的政治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的活动。德育特点:社会性、历史性、阶级性、继承性我国学校德育内容重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政治教育2思想教育3道德教育4心理健康教育德育教育的矛盾:德育过程的结构由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内容和方法四个互相制约的要素构成。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社会通过教师向学生提出的道德规定与学生已有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这是德育过程中最一般、最普遍的矛盾,也是决定德育过程本质的特殊矛盾。德育过程的规律:1学生的知、情、意、行诸因素统一发展的规律2学生在活动和交往中形成思想品德规律3学生的思想内部矛盾转化规律4学生思想品德相承的长期性和反复性规律我国中学德育的基本
15、原则:1导向性原则2疏导原则3尊重学生与严格规定学生相结合原则4教育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5因材施教原则德育的途径:1政治课与其他学科教学2课外活动与校外活动3劳动4共青团活动5班主任工作我国德育的基本方法: 1说服法2楷模法3锻炼法4陶冶法5表扬奖励与批评处分德育模式:1认知模式 科尔伯格2体谅模式 麦克费尔3社会模仿模式班杜拉如何理解和实行德育的评价法:评价法涉及表扬奖励和批评处分;表扬奖励是学生的良好思想行为作出的肯定评价以引导和促进其品德积极发展的方法;批评处分是对学生的不良思想行为作出否认评价,帮助他们改正缺陷和错误的方法班级管理的功能:1有助于实现教学目的,提高学习效率2有助于维持班级
16、秩序,形成良好班风3有助于锻炼学生能力,学会自制自理班级管理的几种模式:1常规管理2平行管理(马卡连柯的平行影响的教育思想)3民主管理4目的管理建立以学生为本的班级管理的机制:1以满足学生的发展需要为目的2确立学生在班级中的主体地位3训练学生自我管理班级的能力班集体的基本特性:明确的共同目的、一定的组织结构、一定的共同生活的准则、集体成员之间平等心理相容的氛围班集体的形成与培养:1拟定班集体的发展目的2建立班集体的核心队伍3建立班集体的正常秩序4组织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5培养对的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的地位与作用:1班主任是班级建设的设计者2班主任是班级组织的领导者3班主任是班级人
17、际关系的艺术家班主任班级管理的内容和方法:1了解学生,研究学生2组织和培养班集体3协调校内外各种教育力量教育为什么要以人为本,如何以人为本:a教育对象是人,教育是专门培养人的活动b教育活动的顺序进行和卓越有成效,必须建立在遵循人的身心发展规律基础之上c教育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关注学生爱好,满足学生合理需要,尊重学生个性特点,充足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教育心理学:包含五个要素: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环境;三过程:学习过程、教学过程、评价反思过程组成教育心理学的作用:教育心理学对教育实践具有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的作用,1帮助教师准确地了解问题2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3帮助教师预测
18、并干预学生4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心理发展及其特性: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特性:1连续性与阶段性2定向性与顺序性3不平衡性4差异性、影响人格发展的因素:人格:又称个性,是指决定个体的外显行为和内隐行为并使其与别人的行为有稳定区别的综合心理特性。因素:a家庭教养模式b学校教育c同辈群体认知方式的差异:认知方式又称认知分格,是个体在知觉、思维、记忆和解决问题等认知活动中加工和组织信息时所显示出来的独特而稳定的分格。A场独立与场依存b沉思型与冲动型c辐合型与发散型学习动机的激发:a创设问题情境,实行启发式教学b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
19、机水平(耶克斯-多得森定律,倒u曲线,效率、动机、难易度)c充足运用反馈信息,妥善进行奖惩d对的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迁移的作用:学习迁移:也称训练迁移,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或习得的经验对完毕其他活动的影响。作用:a迁移对于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直接的促进作用b迁移是习得的经验得以概括化、系统化的有效途径,是能力与品德形成的关键环节c迁移规律对于学习者、教育工作者以及有关的培训人员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影响迁移的重要因素:a相似性b原有认知结构c学习的心向与定势促进迁移的教学:a精选教材,应当选择那些具有广泛迁移价值的科学成果作为教材的基本内容b合理编排教学内容,可以使教材达成结
20、构化、一体化、网络化c合理安排教学程序,教学程序是使有效的教材发挥功效的最直接的环节d专家学习策略,提高迁移意识性,掌握必要的学习策略及其元认知策略是达成这一目的的有效手段,许多研究证明,学习策略几元认知策略具有广泛的迁移性如何提高知识直观的效果:a灵活运用实物直观和模象直观,模象直观的教学效果优于实物直观b加强词与形象的配合c运用感知规律突出只管对象的特点,1强度律2差异律3活动律4组合律d培养学生的观测能力,观测前明确任务目的,观测中认真培养学生的观测技能和方法e让学生充足参与直观过程如何有效的进行知识概括:a配合运用正例和反例,正例又称肯定例证,只包含着概念或规则的本质特性和内在联系的例
21、证,反例又称否认例,只不包含或只包含了一小部分概念或规则的重要属性和关键特性的例证b对的运用变式,所谓变式,是用不同形式的直观材料或事例说明事物的本质属性,即变换同类事务的非本质特性,以便突出本质特性c科学地进行比较,通过比较便于区分对象的一般与特殊、本质与非本质,从而找出一类事物所共有的本质特性d启发学生进行自觉概括如何运用记忆规律,促进知识保持:遗忘的发展是不均衡的,其规律是先快后慢,呈负加速性。A深度加工材料,所谓深度加工是指通过对要学习的新材料增长相关的信息来达成对新材料的理解和记忆的方法B有效运用记忆术,记忆术是运用联想的方法对无意义的材料赋予某些人为意义,以促进知识保持的策略C进行
22、组块化编码,组块是指信息编码过程中,运用储存在长时记忆系统中的知识经验对进入到短时记忆系统中的信息加以组织,是指称为人所熟悉的故意义的较大单位的过程D适当过度学习,学习达成刚好成诵以后的附加学习150%E合理进行复习(也是大题)1及时复习2分散复习,分散复习的效果优于集中复习3反复阅读结合尝试背诵,优于单纯的反复阅读操作技能的培训规定:a准确地示范与讲解b必要而适当的联系c充足有效的反馈d建立稳定清楚的动觉心智技能的培训规定:a激发学习的积极性与积极性b注意原型的完备性、独立性与概括性c适应培养的阶段特性,对的使用言语学习策略:指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的效果和效率,有目的故意识地制定的有关学习过程
23、的复杂方案。A认知策略(复述策略a运用无意识记和故意识记b排除互相干扰c整体识记和分段识记d多种感官参与e复习形式多样化f画线 精细加工策略a记忆术b做笔记c提问d生成性学习e运用背景知识联系实际3组织策略a列提纲b运用表格c运用图形)B元认知策略(计划策略、监视策略、调节策略)C资源管理策略(时间管理策略、学习环境管理策略、努力管理策略、社会资源运用策略)学习策略的训练原则:a主体性b内化性c特定性d生成性e有效监控f个人自我效能感提高问题解决能力教学:联系教学实际谈教师如何提高教学能力:a提高学生知识储备的数量与质量b专家与训练解决问题的方法与策略c提供多种练习机会d培养思考问题的习惯18
24、.问题解决的含义及其影响因素:问题解决指个人应用一系列的认知操作,从问题的起始状态到达目的状态的过程;影响因素:a问题表征b已有的知识经验c定势与功能固着d个体的智力水平、性格特性、认知风格等个性:一般而言发明性与个性两者之间具有互为因果的关系。高发明性者一般具有以下一些个性特性:a具有风趣感b有抱负和强烈的动机c可以容忍模糊与错误d喜欢幻想e具有强烈的好奇心f具有独立性发明性地培养:a创设有助于场造性产生的适宜环境(1创设宽松的心理环境2给学生留有充足选择的余地3改革考试制度和考试内容)b注重发明性个性的塑造(1保护好奇心2解除个体对答错问题的恐惊心理3鼓励独立性和创新精神4种是非逻辑思维能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3 年特岗 教师 考试 教育学 总结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