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国学经典判断题单多库.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国学经典判断题单多库.doc(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A:按照朱熹的见解,大学是孔子及其门徒留下来的遗书,是儒学的入门读物。因此,朱熹把它列为“四书”之首。()B:北宋的程颢与程颐同为宋代理学的重要奠基者,两人不仅学术思想相同,并且教育思想基本一致,世称“二程”。因二程兄弟长期在洛阳讲学,故世称其学为“洛学”。 ( )不放荡之谓也。”(朱子语类)此句话讲了“诚”和“敬”对一个人立身做事的重要性。( )C:曾子上承孔子之道,下启思孟学派,对孔子的儒学思想既有继承,又有发展和建树,其修齐治平的政治观、省身慎独的修养观与以孝为本、孝道为先的孝道观,对后世的影响非常深远,甚至对现今都有现实意义。()D: “大学”是对“小学”而言,是说它不是讲“详训诂,明
2、句读”的“小学”,而是讲治国安邦的“大学”。“大学”是大人之学。() “道无定体,学贵实用”意思是修道不讲固定的形式,学习贵在合用。() “读书,须有顺序然后将全章反复抽绎玩味。”朱子语类)其中“玩味”的意思是探索体味 。( )大学是儒家经典四书之一,大学原是礼记第四十二篇,内文的撰成约在战国末期至西汉之间。()对贤良策的道德教育内容:树立重义轻利的人生抱负;以仁俺人,以义正我;必仁且智。() 对贤良策提出独尊儒术;设立太学;量才而授官,录德而定位。其教育作用是:生之自然之资谓之性。性待教而后善。()大乐必繁,大礼必复。()董仲舒是战国末年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教育家。他把儒家的伦理思
3、想概括为“三纲五常”。 ( )F: “夫性者生理也,日生则日成也”解释为性是生理,天天在生长形成。()G:“国学”的概念和内容自古至今是静态的和不变的。()国学经典选读教材所选国学经典语录123句,正是中华民族在漫长历史发展过程中不同文化特质交汇融合的智慧结晶,是中华民族基本价值观和独特生活方式的载体,至今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顾颉刚国学讲演录则把传统学术分为小学、经学、史学、诸子和文学。() 国粹派张之洞先生说:“国学者何?一国所有之学也。有地而人生其上,因以成国焉,有其国者有其学。学也者,学其一国之学认为国用,而自治其一国也”。() 国学大师汤一介先生曾提出“大国学”的概念:“国学应当是
4、大国学的范围,不是狭义的国学。国内各地区文化和56个民族的文化,都涉及在国学的范围之内。地区文化和民族文化有各种不同的表现形式,但又共同构成中国文化这一文化共同体。”()H:韩非子是中国古代著名法家思想的代表人物。韩非子现存五篇,约一万言,大部分为韩非自己的作品,重点宣扬了韩非法、术、势相结合的法治理论,达成了先秦法家理论的最高峰。()黄宗羲是明末清初伟大的启蒙主义思想家。( )J: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这说明了知识和道德是一个不断积累和提高的过程。( ) “教学相长”,“循序渐进”等教学原则最早出自论语。( X )“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
5、时中。”是说:君子的中庸之道,是说君子为人处事要时时处处中规中矩。( )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说明荀子认为学生获得知识技能,不取决于愚与敏,假如能不懈努力,就一定能学有所成。()将天下正大底道理去处置事,便公以自家私意去处之,便私。对“公”和“私”的对的说法是:用天下光明正大的道理去解决事物,便是为公;用利于自己的心意去解决事情,便是为私。( )教亦多术”反映了孟子的教育思想。( ) 教育对于人民来说就像寒暑,不及时对人民教育就会有伤世风。 ()教育家。传世著作有颜氏家训还冤志等。( )君子是由于从乐中得到了道而感到欢乐。()L
6、:论语是“四书”之一。()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论语是一部对话体散文。(X)论语以“学而”开篇,在全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统领全篇的地位和作用,历来为学者和读者重视。( )老子被尊为“太上老君”。其思想重要见周易(又称老子)一书。()老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老子主张无为而治,其学说对中国哲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老子哲学与古希腊哲学一起构成了人类哲学的两个源头,老子也因其深邃的哲学思想而被尊为“中国哲学之父”
7、。 () 乐从内心发出,礼在外貌上表现。( )梨洲先生和亭林先生。()梁启超曾提出“诗界革命”,并参与了戊戌变法。()吕不韦组织食客编写了著名的吕氏春秋(又称吕览),汇集了先秦各派学说,“兼儒墨,合名法”,因此,史称“杂家”。 ( )K:孔子大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是说要启发学生,举一个例子不懂,就不要举三个例子使人更加迷惑了;对于举一不能反三的学生就不用回复他了。( ) 孔子的亲身体验是:“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是说一个人整天连饭都不吃,觉都不睡,天天在冥想,是没有益处的,还不如去好好学习。( ) 孔子的学生子夏说:“日知其所亡,月无
8、忘其所能,可谓好也已矣”,是说:天天学习已经死亡的知识,每月忘掉以前的才干,可以说是谦虚好学了。( ) 孔子的中心思想是“仁”,孟子的中心思想是“义”,荀子继二人之后提出“礼”,重视社会上人们行为的规范,反对神秘主义的思想,重视人为的努力。( ) 159页孔子教学的基本方法是启发诱导。( )孔子身处乱世,所主张的“仁政”治国的思想得到了施展空间,他不仅政治上得志,并且在教育上收获甚丰,创建私塾,弟子三千,有名者七十二人,为后世乐道。( ) 孔子是先秦思想的集大成者。( X)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孔子说:“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是说只
9、要有十户人家的地方,就一定有像我同样忠诚讲信用的人,但是不一定有如我同样喜欢学习的人。( ) 64页孔子说:“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认为?”这段话是说,假如一个人把诗经倒背如流、烂熟于心,但给他一个事情做,他却怎么也完毕不好,让他出去跟人谈个话也谈不好,那么这人就算把诗经都背会,又有什么用处呢?这里所说的是学以致用的问题。( )孔子说:“喜欢学习就接近于智慧,努力实行就接近于仁爱,知道廉耻就接近于勇。”( )M:“默而识之”里的“识”在古代汉语中是与“志、记”字通用,所以“默而识之”这句话是说:做学问要懂得知识,要多学习知识,要识人,要默默地学习知识,不要大呼
10、小叫。( ) 名夷待访录是顾炎武的代表作( )孟子告诫学生:“山径之蹊,间介然用之而成路;为间不用,则茅塞之矣。” 这说明有为者必须坚持到底,不能半途而废。( )孟子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孟子与孔子合称孔孟。孟子的政治策略、治国思想等集中体现在大学一书中。( ) 孟子以“人性恶”为教育思想的理论基础,来阐述了教育的内容、目的、作用以及任务作用以及任务。( X )明末,张之洞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以“中学”称谓中国学术,以区别于“西学”。 () 墨子主张兼爱、非攻、节用等,规定君臣、父子、兄弟要在平等的基础上互相友爱,强调清廉俭朴,反对浪费。( ) 平天下八
11、个条目。( )Q:“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是论语中的名句。( )取士上和取士下三篇中。()强调师生相处应当自然和谐,规定学生不要对教师心存畏惧,并规定教师能带头“责善”的教育家是孔子。( )清末,戴德、戴圣叔侄同以礼学名家,被立为博士,人称“大戴”、“小戴”。 ( )R:“人皆可认为尧舜”是说只要肯努力去做,人人都可以成为尧舜那样的大圣人。( )人生以及自身的为人处世的伦理道德观和思想方法论,是中国古代社会的指导思想。( )S:“三纲五常”中的“五常”是指“仁、义、礼、智、信”。 ( ) “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师说)。此段文字是说:只要有
12、“修己治人之道”的人,就可认为人师长。( ) “四书”是论语、孟子、中庸、大学这四部著作的总称。( )师说是我国教育史上第一次完整的对教师职责的论述。( )史记,又称太史公记,记载了上自中国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公元前12023),共3000数年的历史。( ) 史记开卷首章,就是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孙子兵法(又名孙子等)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兵书,历来受到兵家的重视,被誉为“兵学圣典”。现仅存五篇兵法。()司马迁撰写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对后世的影响巨大,被茅盾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13、 ) 孙思邈是唐代著名医学家和药物学家,后来人尊称其为“药王”。他编著的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反映了唐初医学的发展水平,对后世医家的影响极大。( ) T: 他认为士大夫子弟的教育应当学业为主线,道德次之。( )W:“望人者不至,恃人者不久。君欲治,从身始。人何可恃乎?”的意思是:寄希望于别人的人,不会达成自己的目的,依赖别人的人不会长期。您要想治理好国家,还是从您自身做起罢!别人有什么可依赖的呢?” ( ) “望人者不至,恃人者不久。君欲治,从身始。人何可恃乎?”的意思是:盼望的人没有来,来的人也不能久留。君子想治理国家,必须身体力行。人们为什么是最可以依靠的力量呢?( )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
14、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张载这四句话被当代哲学家汤一介概括为“横渠四句”。 ( )王夫之提出了“夫学以夫教,而学必非教”的教学原则。()王守仁是明代最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和军事家。他发展了陆九渊的学说,用以对抗程朱学派。主张明“赏罚”以提高统治效力,行德治礼教以防止“犯罪”。 ( )我国第一部专门讨论教育教学问题的著作是大学( X )X:“行成于思,毁于隋。业精于勤,荒于嬉。”是韩非子的名句。( ) “习与性成者,习成而性与成也”语出黄宗羲的习性诸论。()“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表达了孔子对于学、习、乐三者之间关系的基本理念。孔子认为学习、践行是快乐的事情。( ) “学
15、非有碍于思”是说“学对思并无妨碍”()11“止于至善”为修养的目的。( ) “种树者必培其根,种德者必养其心。”比方修养品德必须培养好心性。( )现代学科,中国传统学术被划分为哲学、史学、宗教学、伦理学、文学、民俗学、艺术学、目录版本学等()现代学术七科之学是指:理、工、农、医、文、法、商。( ) 学好国学经典选读教材所选国学经典语录123句,就可以成为国学通了。( ) 学术思想和教育思想,是儒家最重要的经典。(X )荀子否认道德先验论,肯定人之善是后天环境与教育的产物,论述了环境对人成长的作用,强调人的主观努力,具有朴素的唯物主义因素。( )荀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政治家,儒家代
16、表人物之一。荀子发展了儒家思想,提倡性善论。( )荀子说:“学而第一此为书之首篇,故所记多务本之意,乃入道之门、积德之基、学者之先务也。”论语中的道与学是一以贯之的。( )荀子提出“性善论”,充足肯定和强调了教育的作用。(X)47颜之推承袭了孔孟以孝悌仁义等道德规范为重要内容的传统,十分注意对子女道德的教育。()Y:192023,刘师培、章太炎、邓实等创办国粹学报。( )颜之推认为教育的作用就在于教育中庸之人,使之完善德性,增长知识。( )颜之推认为培养出来的人才必须“德艺同厚”。 ( )颜之推认为人的一生都要学习,应爱惜时光,年幼“固须早教”。 ( )颜之推认为人假如达成“少成若天性,习惯如
17、自然”的限度,是早教的结果。( )颜之推提倡“博学求之,无不利于事也”是指人要博览群书,不要接触世务,籍以培养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 )颜之推提倡虚心务实的学习态度,他反对妄自尊大,骄傲浮夸的学风。( )颜之推主张父母在子女面前要严厉庄重,树立一定的威信,不主张父母对子女的慈爱。()一般的玉假如不雕琢的话就不能成就美好的花纹,同理,君子假如不学习的话,就不能成就他的德行。 ( ) 一个人的聪明与坚强是在顽强的学习中培养出来的。( )以周礼作为衡量标准,传统学术分为经、史、子、集四部。( ) 因材施教是孔子教学的一个重要原则。( )Z:中庸就是以“中立”的哲学理念为指导,以自然和社会的需求与人的
18、自身发展需求相和谐为宗旨。( )在知行结识上王夫之的观点和朱熹的“知先行后“观点一致。()战国后期,我国出现的具有世界影响的教育文献是学记。( )章太炎国学讲演录则把传统学术分为小学、经学、史学、诸子和文学;而现代学科,中国传统学术被划分为哲学、史学、宗教学、伦理学、文学、民俗学、艺术学、目录版本学等。( ) 政治观点和政治行动的儒家经典著作。( )只要用教化来规范人民,就能取得成功。( ) 至圣是孔子,亚圣是孟子,他们合称孔孟。 ( )中国传统学术的四部之学是指:经、史、诗、集。( )中国传统学术及其知识体系重要集中在经、史、子、集“四部之学”之中。( ) 中学语文教材选有梁启超的作品少年中
19、国说()周代国学的教育内容是礼乐文化,周代以后国学的教育内容重要是儒家经典,目的是培养修己治人之才。( ) 朱熹继承了儒家关于笃行的思想,在教学上重视行的作用,并且强调知行并进。( )朱熹认为,为学应当从博学开始,进而使博学与专精结合起来。( )朱熹是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世称朱子,是孔子、孟子以来最杰出的弘扬儒学的大师。作为一代理学名家,著述甚多,重要有史记、楚辞集注及门人所辑四库全书等。( )朱熹主张学校教育的目的在于“物欲之蔽”:“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转变为现代学术七科之学(理、工、农、医、文、法、商);其内在精神血脉是不同的。( ) 庄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孔子哲学思想的继承者和发展者,先秦庄子学派的创始人。( ) 庄子一生淡泊名利,主张修身养性,清静无为,顺应自然,在乱世力求保持自己独立的人格,追求逍遥而无拘束的精神自由。后世将他与老子并称为“老庄”,他们的哲学为“老庄哲学”。 ( ) 子思受教于老子的高足曾参,子思的门人再传孟子。后人把子思、孟子并称“思孟学派”,因而子思上承曾参,下启孟子,在孔孟“道统”的传承中有重要地位。( )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