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化钨与蒙脱石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与电催化活性研究论文.docx
《碳化钨与蒙脱石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与电催化活性研究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碳化钨与蒙脱石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与电催化活性研究论文.docx(1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碳化钨与蒙脱石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与电催化活性研究论文【摘要】:具有类铂催化性能的碳化钨(wc)催化材料是当前研究的热点与难点。本文以六氯化钨为钨源,用剥离后的蒙脱石片层为载体,将化学浸渍法与原位还原碳化法技术相结合制备了碳化钨与蒙脱石纳米复合材料;复合材料由碳化钨、碳化二钨(w2c)和蒙脱石(mmt)组成,碳化钨呈颗粒状分散或呈层状负载于mmt外表面;样品的晶相组成与其还原碳化时间有关;样品的微结构特征与前驱体中钨与蒙脱石的比例有关。采用三电极体系和循环伏安法测试了样品在酸性溶液中对甲醇的电催化氧化性能,结果表明,碳化钨与蒙脱石复合之后对甲醇的电催化性能明显提升,并具有类铂电催化活性;当钨与蒙
2、脱石质量比为4的前驱体经5h还原碳化后,样品中wc占绝对主导,wc和w2c的质量分数分别为82%和18%,两者的比值为4、556,且在mmt外表面形成均匀的负载层。此时样品的电催化活性最高。这为制备具有类铂催化活性的高性能碳化钨催化材料奠定了坚实基础。【关键词】:碳化钨蒙脱石纳米复合材料电催化活性类铂催化性能1引言碳化钨(wc)的核外电子排布因与铂类似而具有类铂催化性能,1可用作电化学领域的催化剂,2,3且由于具有优越的抗h2和co中毒能力等特点4而成为当今研究的热点,但是其电催化活性远不如铂等贵金属催化剂。5,6因此,提高活性是wc替代或部分替代铂等贵金属催化剂的关键和面临的技术难题。研究表
3、明,结构和形貌调控,7,8碳包覆9-15及与其它载体复合16是提高wc活性的有效技术手段。本课题组在这方面也开展一些有针对性的研究工作,如制备wc、cnt、17wc、tio218和wc、天然沸石纳米复合材料,19以及wc、fe3w3c核壳结构复合材料20等。以上方法虽然在一定程度提高了wc的催化活性,但均未能制备出具有类铂催化活性的碳化钨基催化剂。选择蒙脱石(mmt)为碳化钨的载体,制备碳化钨与蒙脱石复合催化材料,并研究其性能,是因为mmt具有2:1型层状结构,是一种天然的硅酸盐层状结构材料,具有表面电负性强、比表面积大、吸附性强及阳离子交换性能好等特点;21研究还表明,将pt2+引入到mmt
4、的层间,再利用nabh4还原可得到pt-mmt催化剂,它对对硝基苯酚具有很好的催化活性与稳定性;22将ru、23au、24cdte25和fe26等多种纳米微粒负载在mmt上,不仅体现出良好的分散性,还具有很好的催化性能。这是由于mmt的纳米片层表面带有永久性负电荷,电荷的相斥作用导致复合催化剂具有很好的分散性;aihara等27进一步认为,为了降低表面能,纳米颗粒吸附于mmt的片层上,致使mmt片层对纳米颗粒具有很好的分散作用;kawabata等28也认为mmt作为催化剂的载体,对纳米微粒具有很好的分散与稳定作用,并可保持复合催化剂的稳定性。因此,将具有类铂催化活性的碳化钨负载于mmt纳米片层
5、之上必可得到性能良好的催化剂。基于上述因素,本文以蒙脱石为载体,采用离子交换法将w6+引入到mmt表面及层间,再利用原位还原碳化技术获得了碳化钨与蒙脱石纳米复合材料,研究了其对甲醇的电催化性能,报道了具有类铂电催化活性的碳化钨基催化材料,揭示了复合材料的电催化性能与其物相组成和微结构之间的关系,为制备具有类铂催化活性的碳化钨基电催化材料探索了一条新的途径。2实验部分2、1前驱体制备三氧化钨(wo3)与蒙脱石复合前驱体(wo3、mmt)的制备分为两步完成:(1)mmt剥离;(2)wo3、mmt制备。(1)mmt剥离:将一定量的mmt加入到浓度为8moll-1的licl溶液中,搅拌和超声分散10m
6、in后转入水热反应釜中,在140c下水热反应24h,过滤后再用50%的乙醇溶水液洗涤滤饼,经离心和干燥后获得剥离mmt(e-mmt)。(2)wo3、mmt制备:分别称取1、836gwcl6和1、000ge-mmt,先将wcl6溶于50ml无水乙醇中,再将e-mmt加入上述溶液中,超声分散10min,将体系置于30c的水浴中恒温搅拌24h,然后静置、过滤、洗涤、干燥和研磨后获得wo3、mmt前驱体。2、2样品制备将适量的wo3、mmt前驱体装于石英舟内并置于管式电炉中,通氮气(n2)30min后,改通ch4和h2混合气体(ch4:h2的体积比为1:4),同时将管式炉的温度升高至400c保持30m
7、in,再升高至800c保温一段时间,然后在n2保护下冷却至室温,即获得碳化钨与mmt纳米复合材料。2、3样品表征采用荷兰的panalytical公司生产的pertpro型射线衍射(rd)仪对样品的结构及物相组成进行表征。实验采用cuk靶,=0。154056nm,管电流40ma,管电压45kv,步长0。04,2的扫描速率为2、4()min-1,扫描范围为5-80;采用配备有射线能量散射谱(ed)仪的hitachi-4700型场发射扫描电镜来观察样品的表面形貌;采用荷兰philip-fei公司的300kv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tecnaig2f30-twin)对样品的形貌特征和显微结构进行表征。2
8、、4电催化性能测试样品的电催化性能测试采用chi620b型电化学工作站(上海辰华仪器公司),测试在298k下采用循环伏安法和三电极体系进行。其中,工作电极为粉末微电极,辅助电极为1cm1cm的99。99%pt片,参比电极为饱和甘汞电极(ce),工作电极与辅助电极之间用多孔陶瓷隔膜隔开。样品电催化性能对比用碳载铂(pt、c)电催化材料从浙江省冶金研究院有限公司购买,其铂含量为5%(w),标记为pt、c(5%)。3结果与讨论3、1rd分析emmt与wo3、mmt在2小于10的范围内均具有较强的衍射峰,可归属于mmt(001)晶面的特征峰(pdf:13-0259)。与e-mmt相比,wo3、mmt中
9、(001)晶面的2值向左偏移,这说明负载wo3后mmt的(001)晶面间距扩大了。这可能与wo3、mmt制备过程中少量钨离子插入蒙脱石层间有关。wo3、mmt经还原碳化后,样品的物相组成主要是wc(pdf:51-0939)、w2c(pdf:35-0776)和mm。比较上述四个样品的rd衍射结果可发现,随着还原碳化时间的增加,mmt(001)晶面的衍射峰逐渐减弱,当还原碳化时间超过5h,mmt(001)晶面的衍射峰基本消失,mmt的其他衍射峰也逐渐减弱。这说明随着还原碳化时间的增加,mmt片层结构的有序度降低,甚至被破坏或向非晶态转变。当还原碳化时间为3和4h时,wc的各主要晶面(001)、(1
10、00)和(101),以及w2c的(101)晶面的衍射峰较弱。这说明此时wc及w2c的结晶度不高;当还原碳化时间增加到5h后,样品的物相主要是wc,且其衍射峰明显增强;当还原碳化时间增加到6h时,wc的衍射峰变弱,而w2c的衍射峰增强。上述结果表明,wc的结晶程度随着还原碳化时间的增加由弱到强,再由强到弱,而w2c的结晶程度由强到弱,再由弱到强,即两者的结晶程度呈互补关系。这反映还原碳化过程中wc与w2c是一种动态平衡关系,即w2cwcw2c。为进一步验证上述关系,基于rd分析结果,应用pertpro型射线衍射仪自带的专业软件对样品中wc和w2c的质量分数及其晶粒度进行了计算。表中wc和w2c的
11、晶粒度分别对应各自最强衍射峰的晶面,即分别为(100)和(101)晶面。当还原碳化时间为3h时,样品中wc和w2c的含量分别为39%和61%,两者的比值为0。641,即w2c的含量约为wc的1、5倍;当还原碳化时间为4h时,wc和w2c的含量分别为34%和66%,两者的比值为0。515,即w2c的含量约为wc的2、0倍。这说明还原碳化3和4h时,样品的物相以w2c为主。当还原碳化时间为3h时,两者的晶粒度有一定的差异;当还原碳化时间为4h时,两者的晶粒度基本一致。当还原碳化时间为5h时,样品中wc与w2c的含量分别为82%和18%,两者的比值明显变大,由0。515(4h)增大至4、556(5h
12、),晶粒度变化不明显。此时样品的物相以wc为主,粒径没有明显变化。当还原碳化时间为6h时,样品中wc与w2c的含量分别为48%和52%,两者的比值又变小,由4、556(5h)变小至0。923(6h),此时样品的物相以w2c为主,粒径略有增加。这说明还原碳化时间由5到6h,样品的物相由以wc为主,转变为wc与w2c的含量基本相当,且w2c的含量略高。比较不同还原碳化时间样品的rd分析结果可发现,随着还原碳化时间的增加,wc与w2c之间可发生转变,先是部分w2c转变成wc,然后是部分wc转化为w2c,且还原碳化5和6h样品中wc和w2c的结晶度明显优于还原碳化3和4h时样品中的wc和w2c。3、2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碳化 蒙脱石 纳米 复合材料 制备 电催化 活性 研究 论文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