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教育方面论文集与民国的公民教育相关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民教育方面论文集与民国的公民教育相关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docx(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公民教育方面论文集与民国的公民教育相关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道德教育始终是中国儿童启蒙教育的重心。回顾近百年教育史,中国教育告别传统的“三百千”教育,建立起近代教育的课程体系,学童道德教育实现了从“修身”向“公民”教育的飞跃。“公民”教育以塑造现代人格为道德教育的基本准则,影响至今。探讨这个历程,可为今天的公民社会和现代国家建设提供宝贵镜鉴。怎么撰写公民教育毕业论文播放:20823次评论:4820人一,以“孝”为核心的“修身”教育中国近代教育体制奠定于20世纪初。钦定、奏定学堂章程颁布,课程设置首重“读经”和“修身”。由于“修身”教本比之经书简单易懂,所以“启德育之径,敦蒙养之基”(李嘉毅编著蒙
2、学修身教科书,文明书局1903年初版,编辑大意。)的任务,主要是由“修身”科来承担。晚清修身课本中,最为强调的是以“孝”为核心的伦理观,有关“孝道”的课文一般总是置于第一课。比如开启中国“教科书时代”的商务版“最新教科书”,其中最新初等小学修身教科书第七册(1904年初版)第一课“孝行”,讲述古代黄润玉少时孝敬长辈,长大终成大儒的故事。另一种会文学社1906年出版的何琪编初等女子修身教科书,上编第一课也讲“孝行”,以乌鸦反哺、小羊跪乳说明“人在世上,凡百行为总,当以孝顺爹娘为第一”的宗旨。稍微深入一些的高小、中学修身教科书,多以专章论述个人对家族(包括父母、子女、夫妇、兄弟姊妹等)、对国家、对
3、社会乃至全人类的处世应对之道。这些课文在其中一种意义上,是对“孝道”为核心的伦理观念的逐层扩展,强调的是儿童应以孝道为核心,个人修养为基本内容,在由内而外、由小而大的层层关系中所应扮演的角色。除“孝道”之外,修身教科书也十分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个人品质。比方说,做人要诚实、正直、勇敢、谦虚、知耻、好学、能立志;生活要节俭,要注意仪容;待人要宽厚礼让、尊长爱幼等。这些品格一直是被中华文化认可的良好品质,即使日后课程,“修身”科消失,代之以“公民”、“社会”等科目后,它们作为道德教育的主要内容仍未被淘汰而得到保留,传承后世。相比之下,“孝道”观念在民国建立之后逐渐弱化。晚清曾有不少课本以“二十四孝”
4、故事作为教材,民国之后逐渐减少,那些愚忠愚孝之举不再成为儿童效仿的榜样,无条件服从、顺从不再成为儿童应具备的品质。晚清教科书中有关“仆役”的课文:“一家之有主仆,亦如一国之有君臣”,“为仆役者,宜终始一心,以从主人之命”(蔡振编纂中学修身教科书第二册,商务印书馆1910年第4版第51页。)等具有等级尊卑观念的课文,民国之后的教科书中也再未出现。还有,宣扬“去争”、“让功”的课文减少,培养竞争意识的课文逐渐增多。民初教科书中多有这样的课文:“群儿集运动场,为竞走之戏。一儿奋力争先,夺得红旗,众皆拍手”(沈颐、范源廉、董文编新编中华修身教科书第四册,中华书局1913年初版第十二课。),竞争气氛跃然
5、纸上。我们可以感受到,教科书日益显示出对儿童独立意识的培养、人格平等的尊重和个人价值的肯定。二,权利意识的觉醒推动“公民”教育取代“修身”教育修身教育中儿童人权意识的萌发与晚清以来民权、人权观念的增长息息相关。最明显的表现是有了很多谈论“自由”、“权利”、“义务”等近代新观念、新知识的课文。比如李嘉编著蒙学修身教科书(文明书局1903年出版),它是近代学制确立后的第一部较有影响的修身教本,其中有讲“自由”和“纳税”的课文:民国的公民教育参考属性评定“人不自由,与死无异。人非法律自由,则与野蛮人又无异”。“纳税者皆有监督用此税项之权”。这些知识,在中国教育史上是石破天惊的启蒙。民国建立,“主权在民”观念确立,标志着传统中国向近代国家转轨。政制变革大大推动了教科书对民权知识和近代人权观念的介绍和传播。民初的共和国教科书新修身(商务印书馆1913年出版)对“自由”的解释比晚清更加丰富、确定:“人类者,天赋以自由权者也。有身体之自由,有思想之自由,有信仰之自由”。民初教科书还增加了晚清教科书所没有的“人权”课文:“人权者,人人所自有、而非他人所能侵损者也等信教自由、营业自由、生命自由、财产自由,意志所在,即权力所在,非他人所得干涉。”权利意识的觉醒,使民初道德教育突破了晚清时期以“孝道”为核心的局限和困囿,展现出塑造现代人格的新教育理念。而现代公民观念契合了这种潮流,获得教育界&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