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渠景观的保护与开发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灵渠景观的保护与开发研究.docx(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灵渠景观的保护与开发研究关键字:灵渠;景观;保护与开发北有长城,南有灵渠,灵渠作为具有深厚历史文化的古代水利景观,拥有重要的地位。近年来,兴安县相继出台了灵渠总体保护规划、秦堤维修设计方案、秦城遗址保护规划大纲等,完成了大小天平坝面的维修、铧嘴的修复、秦堤的防渗补漏、北渠风貌修复,以及部分渠道沿岸的排污清理工程等。2022年3月1日,广西壮族自治区灵渠保护办法实施,对灵渠水源保护、两岸建设活动等,做了详细的规定,让灵渠保护变得有法可依。灵渠景观的保护与开发作为灵渠可持续健康发展工作的重要组成内容,值得深思。1灵渠概况与景观现状1.1灵渠概况灵渠,古称秦岭渠、凿渠、陡河、湘桂运河、兴安运河,位于
2、广西壮族自治区兴安县境内,公元前214年凿成通航,是秦代三大水利工程之一,沟通着长江水系与珠江水系,被誉为“世界古代水利建筑明珠”,著名历史学家郭沫若赞叹到“两千余年前有此,诚足与长城南北相呼应,同为世界之奇观”。灵渠全长37.4km,南渠长33.15km,是引湘入漓的主渠道;北渠是引航渠道,长3.25km。由大天平、小天平、泄水天平、陡门、铧嘴、南渠、北渠、秦堤等其他附属建筑物组成。1.2灵渠景观现状1.2.1生态景观。灵渠修建的本身,就是中国古人对地理环境的主动利用与选择。数千年来,灵渠始终与周边农耕文明保持着和谐交融,体现的就是人与自然交流的普遍价值。灵渠沿岸绿化覆盖率高,维持着良好的生
3、态环境。秦堤两岸绿树悠悠,植物种类丰富,兴安楠木、桂花、樟树、阴香、枫香、栾树、枫杨、朴树、柳树等长势良好,植物生长适应渠水、驳岸等生态环境,树形或苍劲古朴,或刚劲挺拔,或自然虬曲,或奇特有趣,给灵渠沿岸景观增添了秀色的同时,也维护着灵渠的生态平衡。如今南渠旁植树造林,修建30km长的休闲绿道,成为广西第一条绿道,形成独特而有价值的生态景观。北渠则穿梭于千亩田畴之间,展示着优美的田园生态景观。1.2.2人文景观。灵渠有着“世界古代水利建筑明珠”的美誉,其见证了岭南地区2000多年的发展史,是中原文化与岭南文化交流融合的纽带,历史文化厚重。灵渠景区有较多的文物古迹和丰厚的文化底蕴,它既继承了秦汉
4、文化,又融合了中原汉文化与岭南百越文化,保留了大量的明清时期的石雕石刻,以古桥文化、民俗文化、岭南市井文化和古雕塑文化而闻名。1.2.3园林景观。灵渠沿岸景观的改造,在尊重历史的基础上,利用现代技术手段,营造各类亭、台、廊、榭、桥以及小品雕塑,配合灯光和音乐,同时设置足够的休闲设施,使得灵渠沿岸的园林景观丰富多彩、富有故事情节,清清河水倒映着古树、古桥、古民居,形成独特的灵渠景观。灵渠沿岸景观节点丰富,如大小天平、陡门、美龄桥、古树吞碑,景观节奏也控制得恰到好处,从树荫浓密的秦堤,到视野开阔的秦广场,再到豁然开朗的大小天平,景观空间多样,给人带来视觉的享受。植物景观的营造,以乡土树种为主,植物
5、种类丰富,注重植物的季相变化,增添景区色彩,讲究植物景观层次多样,与水体、建筑相协调,形成优美的沿岸滨水景观。2灵渠景观的分析2.1灵渠景观特色概括2.1.1科学价值高。灵渠本身因其高超的工程技术,与都江堰、郑国渠同被誉为“秦代三大水利工程”。灵渠的修建从选址、规划、设计上都反映出古代中国在运渠修建方面的卓越智慧;灵渠是山区越岭运河的首创,是连接长江水系与珠江水系的优秀实践案例;渠线的设计和规划中“弯道代闸”原理具有原创性实践;灵渠的陡门设计是现代多级船闸的雏形,被誉为“世界船匣之父”。2.1.3生态环境好。灵渠两岸风景优美,水清如镜、古树参天,田园景观优美,具有良好的生态基础条件,富有生态美
6、感。2.1.4景观形式美。灵渠具有生态、美学、游憩等多种功能,具有美与功能的和谐统一,作为科学、技术与艺术高度统一的灵渠景观是在景观形式上具有美学特质。人字形的三七水坝不仅在水利设计上具有的科学性,在视觉形式上也打破了直坝线条的僵硬,具有变化的形式美;北渠型的河道则不仅满足了行船排洪的需求,从景观的角度上考虑,蜿蜒盘旋的水道与周边自然、农田景观完美的融合,成为中国古代运河景观的典型范例。2.2存在的问题为了更好地保护灵渠,配合灵渠申遗工作,兴安县做了很多工作。例如灵渠秦堤、北渠等开展大规模维护工程、灵渠沿岸村庄的改造以及一系列保护灵渠的规划以及法规的出台,灵渠的保护开发工作正在展开,但通过现场
7、的仔细考察,还是不难发现一些问题。2.2.1建筑景观小品与环境不协调,景观格调提不上。灵渠内局部区域出现与景区不协调的建筑景观,如南陡村内农家乐店面装饰毫无特色,与南陡村整体的建筑风格不协调。某些功能性建筑未得到良好的改造,景区的厕所过于简陋,外观差强人意,影响景区的整体面貌。部分景观小品与环境格格不入,显得突兀。如为了保护古迹而建造的亭子,与古迹的风格不融合,其形状和色彩等也与周边景观不协调;百龙路石碑显得突兀,缺乏整体融合感;部分翻新河堤,用现代石块和水泥砌成,没有自然驳岸的斑驳陆离,人工痕迹明显,与周边景观不协调,破坏景观的整体性协调性。总之,借申遗之机会,灵渠景区内增添了较多的景观元素
8、,但由于缺乏整体的规划以及粗糙的施工,未能达到良好的景观效果,以至未能很好地提升整个灵渠景区的景观质量与格调。2.2.2植物景观有待提高,部分区域缺乏植物群落概念。灵渠生态基础好、植被覆盖率高,但在实地考察的过程中发现,有局部的植物配置缺乏层次感,植物群落观念弱,景观仍待提高。秦文化广场主要以草坪铺装为主,周边植物配置稍显凌乱,缺乏层次。在铧嘴上游部分,两岸滨水景观稍显杂乱,影响灵渠景观美。龙王庙观景塔是灵渠景区的一个制高点,可看到灵渠乃至整个兴安县城的全景,其所在的山体自然植被覆盖率高,以松树为主,但也存在大面积杂草,需增加彩色树种,丰富植物季相景观,提升植物景观的档次。2.2.3景观管理存
9、在不足,影响灵渠景观与生态。三分规划、七分养,管理对景观的影响不容轻视。灵渠由于其独特的历史地位,有较为完善的管理体制,但仔细考察,便会发现景观管理上仍存在的一些问题。如景区内部出现乱倾倒垃圾现象,存在卫生死角;绿化存在管理不善,滋生杂草的现象,南陡村处于景区核心区域,其前面绿化也出现杂乱现象,影响景区形象。景区制高点观景楼台建筑还出现大量乱写乱画留名现象,影响景观美感度,需采取相应措施,加强管理。渠城郊结合地段,缺乏有效的管理,有污水直排情况,渠水发黑发臭,严重影响灵渠的景观。水街沿岸居民洗衣服的肥皂水也直接排到渠中,使渠水容易富营养化,影响灵渠的水质。2.2.4旅游配套设施缺少统筹规划,整
10、体观念欠缺。灵渠内旅游配套设施作为景观元素中的一种,未遵循统筹规划的原则,设施之间在整体上缺乏形式与内涵的统一。如指示牌、休息座椅、垃圾桶缺乏统一的规划和设计。虽然借助申遗之机,相应配套设施所改善,但仅仅是增加相应设施数量,而缺少整体规划,稍显杂乱,整体上不协调,景观档次提不上。3建议与思考3.1以保护为核心,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对于灵渠的开发与保护,需以保护为核心,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讲究生态效益,讲究共生原理,这是可持续发展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兼顾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两方面效率的意义,是一种功在当下,利在千秋的行为。灵渠景观的开发要遵循生态平衡原理,重视生态环境的保护,在协调景观保护与开发利
11、用的关系上,顺应和利用自然发展规律,通过一系列设计手法营建生态、美学和游憩功能良好的景观格局,实现景区环境、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兼顾。同时引入生态设计的思想和方法,保证灵渠沿岸得天独厚的环境基础。在灵渠建设控制地带内开展修路、兴建码头和市政工程等时,应当同时制定严格的保护方案;景区内的餐饮、娱乐、宾馆等经营服务性企业,需采用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的技术、设备和设施;景区的游客承载标准,要求经科学评估。3.2以生态学原理为指导,营造稳定的植物群落灵渠景区景观植物的营造,首先注重对原有乡土树种以及古树名木的保护,再生植物群落营造则须讲究科学有方。在具体的植物配置过程中,应该以群落为单位,乔、灌、草相结合,
12、形成丰富而有错落有致的景观效果,注意植物之间的合理搭配,形成结构稳定、功能齐全、群落稳定的复合结构,以利于种间的相互补充,从而达到种群之间、群落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协调。如水街的植物选择和配置,注重体现所处的地域的风格,以乡土植物为主,观赏性强的外来植物为辅,选择桂花、垂柳、山茶、碧桃、栾树、杜鹃、黄竹等,营造一个遮荫、纳凉、休闲的良好环境。3.3挖掘灵渠,提升文化景观品味文化景观是某一文化群体利用自然景观的产物,文化是驱动力,自然景观是媒介,而文化景观是结果。灵渠沿线的文化景观代表了灵渠的胎息与地格,它既是灵渠沿线人类文明的符号,也是旅游保护与开发的主要对象。灵渠文化景观品味的提升要特别注意山水
13、文化、秦汉建筑文化、岭南市井民俗文化、地方田园文化及岭南书院文化挖掘,水街的景观建设开发就起到了较好的示范作用。在今后的景观建设中,大到建筑群小到景观雕塑、指示牌、垃圾桶等景观小品都应尊重原有文化,凸显其独特性。3.4以开发促保护,以保护促发展生态系统中,构成的多样性会增加系统的稳定性,灵渠景观的开发有利于增加系统的异质性,以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对于灵渠沿岸景观的保护可通过适当合理的开发,以经济发展促进景区保护,然后景区保护又带动经济发展,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过程。3.5以整体性为指导,统一协调灵渠发展灵渠景观保护开发研究应以系统整体功能最优原则为指导,进行统一规划。无论是风貌改造,还是强化序列,增设空间体验的景观平台,重塑沿道路线性空间的文化及景观氛围,以及营造“曲径通幽”的意境等,都需要整体把握灵渠的脉络,统一安排,统一规划,讲究整体性,实现优化利用。4结语灵渠作为中国古代成功的水利工程,是我们重要的物质和文化遗产。虽然随着交通业的迅速发展,灵渠航运功能已慢慢退化,但灵渠整体水利设施系统仍然延续其古代使用功能,至今仍灌溉着两岸的农田3000hm2,且每年通过南渠流入漓江的水量超过1亿m3,灵渠泽及天下,两千多年而不怠。灵渠的景观保护是一项长远的系统工程,灵渠景观保护与开发工作将是任重而道远的。(收稿:2022-07-31)
限制150内